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对不同矮丰用量在小麦上的安全性、矮壮防倒、抗逆性及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麦安全可靠,能增强小麦抗逆性,增产效果明显,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蚜虫、灰飞虱传毒引起的小麦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的发病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矮壮丰·壮丰安化控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庆堂  王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48-6548
进行了小麦起身期喷施矮壮丰、壮丰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起身(期倒5叶)喷施矮壮丰750ml/hm2、壮丰安525ml/hm2,均可有效地抑制基部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增强抗倒伏能力。喷施矮壮丰和壮丰安均有增产效应,其中喷施矮壮丰750 ml/hm2增产效果最好,增产达6.2%。揭示了矮壮丰、壮丰安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及防倒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综合防治的原则:强化健康栽培,重点普及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强化暴发性、危险性病虫草害的应急防控和迅速扑灭机制,推广小麦生长中后期合理混防技术,一喷多防技术,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一、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防控的对象小麦播种期预防的病虫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等,同时预防白粉病、锈病、蚜虫、灰飞虱、黄矮病、丛矮病等苗期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黄矮病在世界各地小麦上发生普遍,在田间是由麦蚜传播小麦黄矮病侵染引起发病,对我国小麦危害损失严重,生产上急需有效的低残留的防治药剂。为了明确甾烯醇对作物病毒病的防治水平,实验室提取制备了甾烯醇原药,对小麦黄矮病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进行了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甾烯醇原药对小麦黄矮病的有效抑制中浓度(LC_(50))为3.385 mg·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5 mg·L~(-1)甾烯醇原药稀释液2d后接种病毒,相对预防效为82.63%,接种病毒2 d后喷施15 mg·L~(-1)甾烯醇原药稀释液,甾烯醇处理区大多数植株健壮、叶片绿色,少数植株发病,治疗效果为76.16%,说明植物源甾烯醇可用于黄矮病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莹  赵翠荣  王立峰  陈科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6-13987,13990
[目的]探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方法]对矮败小麦的创制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将单倍体育种技术引入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想。[结果]矮败小麦既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开放授粉异交结实率高的特性,又发挥了矮变1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是较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目前对矮败小麦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矮败小麦进行群体改良的种质资源平台、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的技术平台及利用矮败小麦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生产平台。通过在已建立的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引入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矮败小麦高效育种生物技术新体系。[结论]该研究为矮败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蓝矮病是中国北方小麦的重要病害。利用植原体特异引物对小麦蓝矮病带病植株总DNA进行巢式-PCR(Nested-PCR)扩增,获得1.2kb的特异性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小麦蓝矮病是一种植原体病害。对具有红矮和蓝矮症状的病株扩增均可扩增出目标片段,说明红矮和蓝矮症状都是由植原体引起。试验为在小麦蓝矮病分子诊断、田间介体带毒检测、寄主范围研究等提供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产无公害优质小麦,返青后的田间管理技术主要为:结合浇水施好起身拔节肥,生长后期补施氮肥和叶面喷施钾肥,控制浇水;注意防除杂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丛矮病、蚜虫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小麦倒伏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小麦倒伏平均可减产525 kg/hm~2左右,直接影响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因气候变暖,使用易倒伏品种,及播种量与肥料使用量过大等诸多原因,导致小麦在生长后期基部节间过度拉长,茎壁脆弱,一旦遇到暴雨大风天气,小麦便大面积倒伏,从而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也影响了机械化收割。在小麦田开展不同浓度的矮壮丰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矮壮丰对小麦控高、防倒伏作用明显,其喷施量以750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