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巍 《广东园林》2023,(5):18-21
通过对“中国兰花”的形成过程进行溯源得知,这个概念成熟于1959年,是由“兰”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其成因可能是主权国家概念和现代植物学的传入。此词的形成带来了一些问题,让渡了“兰花”在相关植物中的核心地位,模糊了相关植物的评判标准,降低了“兰花”在兰界的地位等。通过对“中国兰花”的定义进行整理对比,发现当前的定义版本都不是很理想,存在没有流传较广的版本、明确的种类、特征描述、统一的英文翻译,和增加了误解的可能性等问题,于是提出了该词组新的定义:中国兰花(Chinese Orchid)是指兰属植物中被中华文化所推崇的花香叶秀的种类,主要有: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蕙兰C. faberi、墨兰C. sinense、建兰C.ensifolium、寒兰C. kanran、莲瓣兰C. tortisepalum、春剑C.goeringii var. longibracteatum、送春C. cyperifolium var. szechuanicum等。  相似文献   

2.
《森林与人类》2008,(3):9-9
8000余盆国内外名贵兰花和数百件海内外历代兰花文物、书画等“兰文化”精品2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温州国际会展中心展出。第十八届中国(温州)兰花博览会的参展兰花来自国内20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地,有数十盆是每苗价值上百万元的极品兰花。  相似文献   

3.
幽兰生长白     
兰科植物在长白山有较多分布,目前已知的兰科植物有24属36种以及2个变种3个变型,包括斑花杓兰、大花杓兰、裂唇虎舌兰等。长白山的野生兰花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它们之中有许多种终年生活在阴冷潮湿的针叶林下,有的甚至生活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冻原带上。不同种类的兰花一般分布在不同的林间带中。红紫色花的大花杓兰主要分布在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杓兰花黄色,生长于针阔混交林下、  相似文献   

4.
兰花是中国人对兰科植物的泛称。但在古今的广大兰友中,兰花或兰主要指兰科中的一个属,即兰属(Cymbidium)植物,如春兰、蕙兰、寒兰、建兰(四季兰)墨兰(报岁兰)、春剑、莲瓣兰等。  相似文献   

5.
香是国兰的灵魂。有"国香"之称的兰花,没有了香味,不能称中国兰。国兰的芳香统称为幽香。不同种类的兰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建兰的芳香较浓,墨兰的香味好似桂花香。春兰的香味最纯正,是幽香的典型,不过有些春兰仅有淡淡的清香,有的春兰则无香气。蕙兰数朵齐放,也有香气。  相似文献   

6.
肖晓 《绿色天府》2019,(4):60-61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的品种。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独爱兰花,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他的爱兰情怀也一直影响着后人。  相似文献   

7.
选择黄蝉兰和素花虎头兰作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此两种兰花的杂交育种试验,并在无菌条件下对其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此两种兰花的花粉亲和力较强,其杂交蒴果的结果率为79%~86%,无明显差异,且正反交对两种杂交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1/2MS 6-BA2.5 mg/L NAA0.5 mg/L适合于此两种兰花杂交种子的初代培养以及原球茎的扩繁。  相似文献   

8.
杓兰是一种极具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现在,杓兰不仅常常为其热带雨林栖息地的丧失而受到日益严峻的威胁,而且,兰花栽培这种越来越走俏的爱好,正鼓励着那些职业化的植物偷猎者,它们现在已经成为森林中的濒危物种。这些偷猎者非法地销售杓兰花给一些入了迷的收藏者,因为它是最为漂亮的花卉之一。杓兰有着寄生的特性。它们的种子很小,与灰尘差不多大,因而不能携带蛋白质和营养物。一旦脱离了种子荚,吹落到地上后,兰花种子就必须从附近生长着的菌类上吸取营养。这是所有兰花共有的特性:它们都得依靠不同的菌类协助发芽。空手套白狼是…  相似文献   

9.
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兰常见的兰盆和栽培基质及其特性,从兰花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探讨了兰花对盆具和栽培基质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兰花盆具和栽培基质的选配原则,阐述了兰盆与栽培基质之间合理搭配的问题,为兰盆与栽培基质的合理搭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很多兰友在选育下山兰的实践中,经常碰到这些情况:刚下山(或带有龙根)的兰花,叶片上有矮种、线艺、奇变等特征,但是种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特征慢慢消失,真正能培育成名品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因此兰友们戏称种下山兰是“买奖券”——买的多,得奖的少,自嘲是“缴学费”。面对下山兰,我们一脸无奈。其实只要我们能掌握一些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知识,也许我们会少走些弯路。本文重点谈的是兰花的相关变异以及一些与此有关的现象。先解释几个名词:遗传变异——个体之间或前后代之间的差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代代相传。不遗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兰花种类丰富,古人对兰花的分类方法呈现多样化。立足古代文献典籍,对中国古代兰花的分类方法予以总结考证。研究发现,古人根据兰花生物特性的不同采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如依据花期不同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和冬兰,依据花色不同分为紫兰、白兰和素心兰,依据花瓣形状不同分为梅瓣、荷瓣和水仙瓣。其中依据花期和花色的分类,是最简单和质朴的一种方法,依据花瓣形状的分类则是较为细致和微观的一种方法。由简单到细致,体现着古人对兰花审美认识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兰花的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花为“兰、菊、水仙、菖蒲”花草四雅之一,它以朴实无华,花香清远而著称。兰花属兰科,单子叶植物。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分为附生兰、地生兰和腐生兰,根据开花时间不同分为春兰、夏兰、寒兰、报岁兰等。  相似文献   

13.
所谓国兰,是指兰科兰属中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包括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莲瓣兰和春剑7种兰花。中国兰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路史》和《拾遗记》中就有仙人种兰之说。尽管多为传说,然而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兰文化起源很早。起始之初将兰视为仙草,如在《左传》中有“燕姑梦兰生子”的故事,《诗经》中有持兰辟邪之说  相似文献   

14.
国兰并非是指在中国生长的兰花,而是中国人特别喜爱的几种兰花。这几种被称作国兰的兰花是: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春剑和莲瓣兰。国兰也只是约定俗成的叫法,习性上都属于地生兰类。兰花家族在植物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科,仅次于菊科与豆科,是被子植物第三大科,全世界有800属2.5万种。中国兰花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的就有173属1240种之多,而国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相似文献   

15.
北国林海的奇葩——二叶舌唇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兰科植物非常稀少,以前曾有人断言东北不可能有可供观赏的野生兰花,随着多年的野外采集考察,我们发现东北不但有兰花,而且许多兰花非常美丽,二叶舌唇兰就是这兰花家庭中独具特色的一员。它集观赏与药用于一身,成为林海中难得的珍宝。二叶舌唇兰(PlatntherachloranthaCust.exRchb.)属兰科,舌唇兰属,分布于东北针阔混交林下、林缘及草甸、较湿的草地,零散分布。植高约15~20cm,具椭圆形的块茎,多年生,每一年从上一年的块茎上长出侧芽进而形成新的植株。花序为总状花序,花为白色、带绿色,花形较大,非常美观。茎下部…  相似文献   

16.
提倡人工培育国兰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交通稍方便的兰花分布地区,已很难找到兰花的踪迹。我们的后代子孙若再想看看野生兰花已经十分困难。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尽早得到改变,恐怕我国野生兰花资源将全部灭绝。中国兰花又称国兰,在日本和韩国称为东洋兰,通常是指兰属植物中一部分产于东亚温带至热带地区的地生种类  相似文献   

17.
兰花清雅高洁,质朴纯真,风格独特,自古以来为世人所喜爱。文章对兰花形态、种类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对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维西莲瓣兰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福云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2):105-108,115
莲瓣兰是目前维西人民从森林中获取的主要经济物质之一,是重要的林下资源,栽培比较普遍,对增加当地人民收入起到了巨大作用。通过调查分析维西县莲瓣兰资源现状、兰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野生、家养兰花资源,进行兰花产业开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北省兰科野生植物进行详细的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态环境等实地调查,记录野生兰花的分布和资源组成等。针对河北省兰花资源现状,提出了河北省兰花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殷商至秦汉时期的兰花文化 中国的花木文化始自《诗经》,大量的历史文献证实,我们的先民已开始种植并记载花木的生态环境、物候特点,并赋予花木浓厚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花木是兰花。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他在《离骚》中多次吟咏兰花,并以兰花自喻,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因此兰花又有楚兰、湘兰、楚畹、九畹之称。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米,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