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富士为晚熟的苹果优良品种,截至1987年春,我省栽培面积已达17.2万亩,共513万株,分别占我省苹果总面积的39.5%,总株数的57%。但是,生产上普遍反映富士苹果轮纹病较重,一般年份在常规防治园适期采收的果实,病果率为15~20%,常温下贮藏一个月后达20~30%,重病年份生长期病果率可达20~30%,贮藏期高达50%左右。为 相似文献
2.
富士是优良的晚熟苹果品种,目前正在大力推广。为了确定其最适宜的采收时期,我们于1983~1985年,对反映富士苹果成熟度的某些指标进行了观测,并做了不同采收期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1调整土壤值土壤偏酸时,土壤中活性锰的量会增加,易导致病害发生。pH值低于6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用1 kg生石灰粉撒施于树盘内并翻入土中,每隔五六年重复一次。刮皮2.1轻刮3月中下旬刮除树干、主枝上的老翘皮,以利于喷药保护。2.2重刮对于枝干粗皮严重的单株,可采取重刮皮的方法,刮去连片病疤且不露形成层。刮后用聚乙烯 相似文献
4.
富士苹果自八十年代在我国大面积栽培以来,其商品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其价格所以能高出国光苹果一倍到两倍,甚至更多,主要原因是,富士苹果果个大,色红艳,果肉细脆,风味好,耐贮藏。但如果栽培管理不当,就难以达到这个要求,特别是在果园土壤管理和施肥上,表现更为明显。富士苹果树发育较 相似文献
5.
富士苹果在故道地区表现优质丰产,与国光相比较,抗裂果、品质优、早结果、早丰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适期采收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措施。本试验是探讨富士苹果在故道地区的适宜采收期。一、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年在丰县大沙河果园五分场进行。该园1962年定植,1978年高接普通富士。选择生长一致的试验树4株,于9月15 相似文献
6.
富士系苹果叶片气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酸解离法对富士系苹果叶片气孔进行了观察,从而对富士芽变品种及不同的变异性状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叶片气孔密度的变化范围在91~173个/mm2,保卫细胞长度变化在25.8~32.4 μm之间;保卫细胞宽度变化在18.4~24.2 μm之间,芽变品种的保卫细胞的宽度有变长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表明,短枝型芽变品种的气孔密度显著低于原品种的气孔密度,可利用气孔密度进行短枝型芽变品种的鉴定;着色型、早熟型及大果型变异的品种在3个类群中都有分布,不能用气孔性状来鉴别这类变异. 相似文献
7.
调查分析了富士苹果强弱树落花的动态。结果表明:落花动态与品种、树体营养、天气和新梢生长关系密切。生产上要注重采取秋季早施基肥等壮树丰产的措施,早春要人工授粉和加强花期防护。 相似文献
8.
9.
''''宫藤''''富士苹果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宫藤'富士苹果组培苗为试材,对叶片离体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不同激素种类、浓度配比及叶片放置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5.0 mg/L 6-BA、1.0mg/LNAA叶片远轴面接触培养基(叶片反放)可得到最高的再生效率,为73.3%,6-BA对叶片再生效果要好于TD2,且提高NAA浓度并不能提高TDZ对再生频率和再生叶片平均再生芽数的影响.再生植株在生根诱导培养基(1/2 MS 1.0 mg/L IBA)、生根培养基(1/2 MS)上进行培养后移入营养土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现有研究表明:叶片锰含量与0~20cm土壤有效锰、锰/铁比值、锰/全氮比值有关。苹果粗皮病发生程度与0~40cm土壤中锰/全氮比值有关,因此通过农艺措施适当降低土壤有效锰含量,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势必会减少树体锰的吸收量,减轻苹果粗皮病发生程度。从1995年以来,我们对苹果粗皮病果园覆草、增施有机肥、施用钙镁磷肥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现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我区富士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效能,导致树势早衰,塑膜套袋果日灼严重,对花芽分化、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甚大,已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规化学防治效果较差,即使多氧霉素和扑海因也难以奏效。根据中国果树研究所王金友提出的“落叶上的病斑,在苹果展叶期至6月中旬皆可形成病菌孢子……10~25天嫩叶发病最高”。1999年开始,我们试图以壮树和减少病原入手,适期配合化学防治,探索斑点落叶病综合防治途径。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试验园基本情况试验园设在黄灌区的临晋镇临晋村,面积25… 相似文献
14.
苹果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Ell.et EV.)Salm.]是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苹果栽培区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苗圃幼树及大龄树的叶片、嫩枝、花芽、幼果,造成落果和叶片脱落,幼苗及新梢枯死,严重影响树势。有关该病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前人做了大量工作[1-6]。甘肃省陇东地区是我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但由于当地栽培品种以中晚熟短枝红富士为主,加之规模化栽培和果园管理的不一致性,近年来苹果白粉病严重发生,当地常规使用的三唑酮等药剂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为此,笔者选用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旨在为当地控… 相似文献
15.
16.
辽西红富士苹果叶片矿质营养分析及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辽西地区86个盛果期红富士苹果园叶片矿质营养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Zn含量外,其他矿质营养含量高产园均高于中低产园;苹果叶片N、Fe、K、Ca、Mg、Mn含量服从正态分布,P、Cu、Zn含量正态分布特征不显著;根据4点5级概率分级法确定了辽西地区红富士苹果叶片标准值,并参考高产园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对P、Cu、Zn含量进行校正,得标准值为:N(2.56%2.75%)、P(0.19%2.75%)、P(0.19%0.23%)、K(1.05%0.23%)、K(1.05%1.16%)、Ca(1.13%1.16%)、Ca(1.13%1.56%)、Mg(0.37%1.56%)、Mg(0.37%0.52%)、Fe(118.990.52%)、Fe(118.99165.16 mg/kg)、Cu(8.91165.16 mg/kg)、Cu(8.9116.49 mg/kg)、Mn(94.2616.49 mg/kg)、Mn(94.26155.77 mg/kg)、Zn(29.76155.77 mg/kg)、Zn(29.7644.92 mg/kg);通过L-DRIS营养诊断法对辽西地区红富士中低产园苹果叶片进行了营养诊断,表明中低产园红富士叶片Ca、Mn元素缺乏比较明显,部分产地Zn元素含量过量比较突出;绥中县前所镇果园的营养平衡状况表现最好,绥中县李家堡乡及大王庙乡营养不平衡状况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18.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细格链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在河南省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已成为目前该省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常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喷克、大生、扑海因、宝丽安等药剂进行防治,前5种对斑点落叶病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不理想,后二者对斑点落叶病有较好防治效果,但药剂品种单一,不利于开展综合防治,长期使用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