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米紅葉病的研究Ⅱ.小米紅葉病的寄主范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次的报告曾报道了在我国的主要小米产区所发生的小米紅叶病,是一种借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害;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麦二岔蚜(Toxoptera graminum Rond)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granarium Kirby)均能传病,其中特別以玉米蚜最为重要,因为这种蚜虫,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时常在大田內的小米上面普遍的发生,同时它的传病效能极高。  相似文献   

2.
 最近六年来,在我国的主要小米产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四省均报道有小米植株变红的现象,农民称它为红叶病或红丝病。  相似文献   

3.
 茶皱叶病在我省各茶场均有发生,近年来我们采回典型的皱叶病病叶进行电镜观察。经病原鉴定,确定为类细菌(Bacteria Like Organism)。其大小为96.0—312.0nm,壁厚度平均为20.5nm左右。青霉素对茶皱叶病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作媒介,茶皱叶病病原菌能引起长春花(Vin-ca rosea L.)发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寄主反应、抗性鑑定、交互保护反应試驗証明,大白菜僵叶病毒是屬于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其致死温度为60℃,体外存活期为3—4天,稀释限点为1:1,000—3,000。本病第一次传染来源主要是黃瓜、西葫芦和甘兰的春夏季发病植株,由桃蚜、蘿卜蚜传播到秋白菜上。不同的白菜品种对僵叶病的抗病力有較显著的差異,抗孤丁病的品种也抗僵叶病。  相似文献   

5.
水稻齿叶矮缩病(Ragged stunt)是1977年1月菲律宾北哥塔巴托(Cotabato)M.G.Tirona报道发现的一种新的水稻病害。继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林克治博士将其命名为“裂叶矮缩病”(Ragged stunt)。1980年1月在全国水稻病毒病科研会议上称为齿叶矮缩病。  相似文献   

6.
葡萄污叶病及其防治措施王义平(新疆吐鲁番市红柳河园艺场838000)葡萄污叶病是褐斑病的一种,在吐鲁番地区以污叶为主。由于气候变化,该病有上升趋势。污叶病为叶部病害。病斑圆形,直径达1cm,有时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边缘红褐色,叶背有污褐色的霉状物,病...  相似文献   

7.
水稻橙叶病在云南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橙叶病过去在我国没有发生的报道,1978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等地的稻田中,第一次发现有水稻橙叶病病株。1979年作者对其病状、介体昆虫种类和传毒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所获结果与国外有关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喷药治蚜防病试验中,溴氰菊酯和久效磷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防效分别达到96.7%和67.1%。两次和三次施用溴氰菊酯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84.1%和86.1%,蚕豆产量分别比未施药对照增产17.7%和21.9%。施药也影响蚕豆黄化卷叶病的时间分布型,三次施药小区的病株始终为泊松分布,病害没有再次扩散;未施药小区早春病株就出现负二项分布,越冬前病害已经扩散。豆蚜蚜害率与蚕豆黄化卷叶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苹果银叶病过去未见报导。1963年6月下旬至7月初旬在黑龙江佳木斯农校果园发现有4株八年生的黄太平小苹果树相继得了银叶病。1964年又有2株染病。发生银叶病的小苹果树早期落叶,生势减弱,果实小,产量低,严重时全树枯死。  相似文献   

10.
陈鸿逵  梁训义 《植物保护》1963,1(3):107-108
对于油菜花叶病,在还没有理想的抗病或耐病品种地区,和没有适用的化学防护剂和治疗剂的时候,采用某些栽培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发病,但并不能控制流行年的发生危害,因此,把除蚜防病作为油菜花叶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看来是必要的。本文就我国长江流域油荣区除蚜防病的依据、效果及改进意见,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茶花上发现了茶花灰斑病和茶花炭疽病两种新病害。茶花灰斑病有两种症状类型 :有限病斑型初期叶上出现黑褐色小点 ,病斑扩大后微凹陷 ,灰褐色至灰白色 ,叶背病斑茶褐色 ,多为不规则形或带圆形 ,病健交界明显 ;无限病斑型多表现在叶缘或叶尖 ,初出现黑褐色小点 ,病斑即速向健康部位呈扇形扩展 ,暗红褐色 ,无边缘 ,其外缘呈墨绿色浸蚀状。茶花炭疽病叶上病斑呈不规则圆形 ,灰白色 ,但近边缘处为深褐色 ,叶背面病斑褐色 ,后期叶部病斑两面同时出现略突起的小黑点物 ,成熟后顶端破裂 ,溢出玫瑰色胶质物。该病与茶花灰斑病的有限病斑类型的症状相似 ,但可视叶背面有无小黑点相区分  相似文献   

12.
匙叶天南星褐腐病的检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匙叶天南星是华南地区近几年新引入的一种重要花卉植物,1995年秋广东省广州市和顺德市栽种引自台湾的植株发生褐腐病,导致大量死亡。通过病原菌鉴定及对病土和各种种花基质进行的一系列试验,表明该病是由Cylindrocladium spathiphyli Schoulties et al.引起;病原菌是自台湾省随种苗和介质传入大陆的。建议在进行引种种苗时严格注意对植物根和介质的检疫。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茂名市为水稻高产地区之一。近年来遭受水稻瘤矮病、橙叶病等病毒病危害,从1992年春季开始,在广东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及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组成的“三农合作组”指导下,茂名市各级政府吸取1991年晚稻突发危害的教训,做到诊断及时,措施有的放矢,充分发动群众,精心组织综合治理工作的落实,因而取得显著防效,发生面积由31万亩控制为3.1万亩。据最近市农业局组织省、市、县三级植病专家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4.
 罹致花斑叶病的番木瓜(Carica papaya)叶子的离体叶绿体的DCPIP光还原活性显著地较健康叶子的低。当加入人工电子供体二苯卡巴肼能提高DCPIP的光还原活力。罹病叶子的离体叶绿体对DCMU的抑制敏感。在远红光照射下,罹病叶子离体叶绿体的554nm吸收降低的变化较健康叶子的显著为低。可能表明花斑叶病的侵染降低番木瓜叶子的叶绿体光还原活性,影响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罹病叶子离体叶绿体细胞色素b565的光诱导吸收变化相似于健康叶子的离体叶绿体。花斑叶病的侵染对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链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发生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引起的朱槿曲叶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毒病害,其主要病原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Multan virus,CLCuMV)已经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多个地理区域,扩散危害范围日益加大.2011-2012年调查发现福建省厦门、福州和宁德等多个城市绿化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发生朱槿曲叶病的流行.应用双生病毒通用引物以及烟粉虱生物型鉴定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序列分析等方法,分别检测或鉴定了福州市朱槿曲叶病的病原、介体烟粉虱的生物型以及朱槿病株上烟粉虱的带毒率.结果显示:福州市朱槿曲叶病的病原是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与CLCuMV广东分离物和广西分离物的相似性高达99.6%以上;介体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病株上烟粉虱的带毒率为100%.试验结果说明CLCuMV已经扩散至福建省,应警惕和控制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番木瓜叶子罹致花斑叶病,其分离叶绿体的二阶导数吸收光谱的较长波长吸收峰687、698、702毫微米和叶绿素b的85毫微米吸收峰显著消减。表明花斑叶病的侵染引起叶绿素库色素成分的变化。在相同的叶绿素含量基础上,罹病叶子所分离叶绿体的光系统Ⅱ荧光发射强度较健康叶子的低10.6%。花斑叶病的侵染降低叶绿素所吸收光的激发能的传递和利用效率。罹病叶子的光合速率为8.96微克分子·米-2·秒-1,仅相当于健康叶子的56.2%;叶子的CO2传导率为健康叶子的39.5%;细胞间的CO2浓度较健康叶子低15%。罹病叶子的蒸腾作用的速率和水分传导率较健康叶子的低。叶子罹致花斑叶病引起叶子物理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锯齿叶矮缩病在我国水稻上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锯齿叶矮缩病(Raggedstunt disease)的病害症状、传染途径、传病特性、病害潜育期、双重感染和病原性状等问题。研究结果证明,此病与东南亚国家新近报道的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是同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晚稻陆川县发生了橙叶病。该病主要症状为 :受害的植株先从基部的第 1片叶尖开始褪色 ,逐渐黄化至叶片 1 /2。当第 1片整张叶褪色黄化时 ,叶片以基部向上依次褪色黄化 (呈橙黄色 ) ,黄化的叶片直立而短窄 ,不发蔸、矮化 ,严重的枯死。受害严重的田块一片橙黄色。  该病在月垌乡发生 ,发病面积 53.3hm2 左右 ,相邻的乌石镇也有零星发生。月垌乡主要发生在月垌村和水花村 ,其中以月垌村刘三坝垌最严重 ,笔者在发生盛期即 8月 1 8日普查该垌 2 0块田 ,其中病丛率达 60 %~ 80 %的 8块 ,大部分植株矮化 ,分蘖少 ,严重的枯死 ,另外 1 2…  相似文献   

19.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省区广泛种植。60年代以来,番木瓜环斑病毒病(Papaya Ringspot Virus,PRV)逐年加剧,现几乎所有的番水瓜产区均有发生,并被认为是我国番木瓜上发现的唯一的一种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广东新发生流行的水稻橙叶病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2年广东茂名市的水稻约2万公顷发黄。用电光叶蝉Reclia dorsalis(Motsch)接种3叶龄稻苗,在平均气温28℃下,潜育期为8~36天;主要症状为病株矮,叶片竖直、橙黄至金黄色;部分病叶纵卷干枯;多数病苗早枯死。四环素液浸病稻根可明显延迟死亡。介体昆虫为电光叶蝉。而黑尾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Uhler)、二条(大斑)叶蝉N.apicalis(Motsch)和二点叶蝉N.virescence(Distant)以及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等均不传病。电光叶蝉最短获毒和最短传毒饲育期分别为<2min和<5min.期在室温25~30℃下,约为7~26天,保毒虫能终生传毒,但有间歇传病现象。在病叶脉韧皮筛管细胞毒叶蝉唾腺切片中均可见大量多形态的类菌原体,大小为75~639nm。据此认为本病与1980年云南十年代在东南亚报道的水稻橙叶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