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战略意义,认为该地区造林绿化存在认识不够、投资不足2大主要问题,提出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8大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组成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亟须克服的关键部分。文章以辽宁朝阳市为例,着重分析了在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别就集水造林技术、保水造林技术、供水造林技术、抗旱树种选育四个方面进行综述,这些造林技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其他山区的山地造林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林格尔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春季风沙大,气候干燥,回温快,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这些主导因子一直影响造林成活率及幼树生长,给加快造林绿化进程带来了难度。根据多年的造林经验得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要从自然状况出发,大力提倡科学造林技术,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改变林地的立地条件,使苗木适宜生存自然环境,这样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4.
河套平原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困难立地条件造林问题多、难度大,成活率、保存率低,在河套地区采取合适的工程技术措施的造林技术措施,是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立地是山西北部造林绿化面对的主要难题。从适地适树、就近培养乡土树种、良种壮苗造林以及提前安排预整地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地膜覆盖造林技术在北方低温及黄土高坡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林业造林中正得到逐步运用,因为成效十分明显,部分地区正在大力推广。基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美姑县内普遍分布,而且高海拔地区(低温及干旱双重影响)造林困难地段多,对该项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探讨了该项目的应用前景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油松已成为半干旱地区首选的针叶造林树种,为提高油松在风大、干旱的恶劣环境中的造林成活率,采用容器移植苗造林是经济快捷之举。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蒸散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本文结合多年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总结,采取适地适树、科学整地、壮苗、定植、覆膜、遮阳、集水、补水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9.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径流林业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林木成活生长的重要条件是水分、光照、热量、养分、光照、热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本上可以满足。在这类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但是不会导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或者全部失败。因此,土壤水分就成了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及限制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在没有灌溉条件时,要提高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植被治沙造林技术,为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速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土壤也非常贫瘠,这些地区常年少雨,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根据多年来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绿化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集水技术、栽植技术等抗旱措施以及抗旱配套技术措施如DJS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和地膜覆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针叶树营养袋苗木被大量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而且用量还在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半干旱地区针叶树营养袋苗木造林技术,技术实用可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植被恢复,首先必须合理利用十分紧缺的水资源,于是使用各种抗旱材料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科学地解决植物赖以生存的水分环境,成为很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对固体水、保水剂、蓄水渗膜3种抗旱造林材料从其研究历史、功能机理、应用效果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应用研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以期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存活难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小反坡穴状整地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因受水分条件限制,往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难保证。特别是这些地区的阳坡、半阳坡、沙丘、沙地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造林就更困难。近些年来容器大苗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集水造林、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在这些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应用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全国造林保存状况分析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近年来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结果,分析了影响造林面积保存率、成林率、幼树生长状况等指标的变化原因,从造林后续管理、国家重点工程造林投入、自然灾害受损后的政策支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适宜性、林牧矛盾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加强造林后续管理、提高重点工程造林投入标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封山育林为主、推进自然灾害受损核定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固体水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植被恢复首先要解决苗木的水分供应问题,固体水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之中。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固体水的特点,总结了固体水在释水规律、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吉晋德 《绿色科技》2015,(4):148-149
指出了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是我国生态建设中较难克服的一部分.以云南省为例 ,主要对云南省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的造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的山区山地以喀斯特地貌(溶岩地貌)为主 ,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地区.云南省由于其人口压力和经济落后等原因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成为云南省生态建设的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各地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可概括为六句话,即“挖大抗、栽壮苗、夏浇水、秋覆土、勤补植、严管护”。同时加大科技含量,在育苗方面增加菌根、菌推广面积,培育干旱、半干旱区特有适应菌根苗,严格把好造林栽植过程中的各道工序,保证造林前苗木不失水、吸足水,加强抚育管护,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使有限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关键,也是基础工作,同时增加高科技产品推广利用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探索一条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特有的抗旱造林技术,使林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创造绿色家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天然林保护工程植被恢复工程(以下简称植被恢复工程造林)是有效遏制山西省吕梁市天然林资源破坏所造成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由于受到自然干旱、沙尘暴、干热风、冰雹早霜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和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十年九旱,风大沙多,区域内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沙地较多,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每年造林后需大面积补植或重造,相对增加了造林成本,延缓了造林绿化进程。因此,加大西部地区造林的科技含量,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和先进造林方法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