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环境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有机旱作农业和高粱机械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高粱品种晋杂108号、汾酒粱1号、晋杂3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环境,即旱地、瘠薄地、水肥地,裂区为种植密度,设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不同环境条件下高粱12个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栽培高粱合理种植密度及最佳种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主要性状指标和产量影响明显,相比水肥地种植环境,在瘠薄地和旱地种植环境下高粱株高降低,千粒质量减少,产量下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降低,而穗柄长随密度增加而增长,其中,正常水肥地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108号产量达到最高(7 143.7 kg/hm2),瘠薄地处理条件下汾酒粱1号在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1 177.2 kg/hm2),旱地环境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34号产量表现优异(799.5 kg/hm2)。说明种植环境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适宜的种植环境下,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提升机械化栽培高粱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介绍了酿酒高粱红茅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品种特性、轮作整地、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除草剂的应用、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以期实现酿酒高粱的高产高效。高粱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种植面积近100万hm2,我国高粱主要种植区域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占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的87.8%。高粱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粒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和饲用高粱四种。我国高粱总产约为250万t,用于酿造工业的原料占高粱总产量的80%,饲料占  相似文献   

3.
高粱产量受到栽培技术的影响,不同的栽培技术对产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这位高粱栽培提供了重要依据,使种植人员能够在高粱种植时寻求最为适宜的栽培模式。[1]文章通过对高粱产量受不同栽培措施影响综述、不同栽培技术对高粱产量产生的影响、采取新型的杂交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究,一起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高粱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范围,其中以分布在东北各地最为广泛。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将高粱分为粒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和饲用高粱四种。为了保证高粱的高产,在需要有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同时,还要保证有合适的种植技术。这包括从选地开始,整地、选择种子、播种等一系列内容。  相似文献   

5.
高粱是我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区,高粱从种植到生长再到收获,各个时期的生长与发育对于环境的要求是有不同的。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了高粱的生长发育环境,包括:高粱的出苗,高粱的幼苗生长,高粱的灌浆成熟。  相似文献   

6.
红缨子高粱是仁怀市主要种植农作物,在仁怀市有机高粱种植过程中,随着高粱种植面积的不断拓展,高粱病虫害问题也频繁出现,对仁怀市有机高粱种植效益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高粱高产种植技术为核心,从高粱种植地选择及处理、高粱种子处理、高粱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高粱高产种植技术应用方法,以期为高粱种植效益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酱香型白酒用红缨子高粱的适宜种植地区,对仁怀、习水、金沙和遵义种植的红缨子高粱籽粒进行水分含量、千粒重以及不完善率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以高粱籽粒千粒重及不完善粒为评定指标,仁怀市种植的红缨子高粱最佳;以高粱籽粒水分含量为指标,金沙县种植的高粱最佳。综合比较,红缨子高粱比较适宜在贵州省仁怀市和金沙县种植。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作物群体空间配置可更为科学的利用温光资源,实现群体增产增效.试验开展了高粱和花生不同配比条带状种植技术研究,并对群体内高粱和花生的器官物质分配、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产量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群体内高粱和花生器官物质分配差异显著,高粱4+花生4模式更有利于高粱物质的积累,且花生降幅...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以改善高粱的群体结构和生长环境,从而调控高粱生理代谢过程。为了满足各产业领域对高粱的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同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详细的分析了不同施氮量、种植密度对高粱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单宁、蛋白质、淀粉、粗脂肪)的影响,在保证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出了几点改善高粱群体结构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建议,以期为高粱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各种农作物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水稻和大豆等,其中,高粱不仅可以作为粗粮,还可以作为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我国山东地区的高粱酒享誉全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粱的使用价值。这一系列的用途提高了人们对于高粱的需求,扩大了高粱的市场,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有效提高高粱的种植技术,增加高粱的产量,从而满足人们的高需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我国现阶段高粱种植情况有所了解,针对不同的地域进行分析和探讨,合理地制定方案,寻求高粱种植新技术,推广高粱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比较高粱宽窄行、等行距规范化带状栽培技术增产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1525"规范化带状种植技术,该技术实现大小春季不同作物两季增产,提高高粱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酒用高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肥料种类对酒用高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贵州酒用高粱的优质高产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酒用高粱分别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研究高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高粱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维持土壤酶活性的效果优于无机肥,且土壤酶活性在高粱灌浆期普遍升高.在高...  相似文献   

13.
高粱是我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高粱从种植到生长再到收获,各个时期的生长与发育对于环境的要求不同。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了高粱的生长发育环境,包括:高粱的出苗,高粱的幼苗生长,高粱的灌浆成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高粱种植50%集中在东北三省,玉溪全市几乎没有种植高粱,随着玉溪以高粱为主料的酿酒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高粱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从高粱在玉溪种植的适宜性、市场需求前景及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玉溪具有发展高粱种植业的较好前景.同时,分析了高粱在玉溪种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吉林省高粱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的10%以上。高粱也是通榆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使用良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高粱的平均每667m2产达到400kg。高粱单产在全国居首位。高粱的根系十分发达,能够利用土壤深层中的养分和水分,因此,高粱抗旱耐瘠薄。高粱耐盐碱、耐冷凉、抗旱等抗逆性,因此,高粱是农民朋友调整种植结构、轮作倒茬的首选作物。高粱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市场需求巨大,高粱同玉米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种植高粱是农民发家致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2005,(11):8-9
许多种牧草都可用于奶牛饲养.奶农在选择种植牧草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牧草的营养价值,还要考虑不同牧草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饲用高粱为适应性最广泛的一年生饲料作物之一,可以放牧或刈割后青饲,也可以做成青贮饲料或加工成干草.饲用高粱在美国的种植面积达900万公顷,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及智利等国也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它主要作为奶牛和肥育肉牛的放牧地,而在地中海及其他一些半干旱地区,饲用高粱主要用来饲喂绵羊、山羊和肉牛.我国近几年才开始种植饲用高粱,但发展很快.在种植饲用高粱时,只有采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才能保证生产高质量的牧草,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7.
何自强 《河北农业》2022,(11):77-79
【目的】高粱是生产茅台酒及酱香酒的主要原料,是仁怀农业的主导产业,是仁怀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仁怀有部分土地生产不出高粱或高粱产量很低,制约了仁怀高粱的可持续发展,为改良这部分不宜种植高粱的土壤,经过施用改良剂后,对土壤有改良作用,提高高粱产量,为仁怀市高粱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方法】通过选用生石灰、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微肥等对不宜种植高粱土壤进行施用试验。【结果】不同的改良剂对高粱的生长和产量有较大差异,(复合肥+生石灰+免深耕)和(复合肥+生石灰+锌肥)产量最高,产量228.8千克/亩。【结论】探索出不同的改良剂对不宜种植高粱的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施用后高粱的生长和产量有明显差异,但其施用量还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高粱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作物。为了实现较好的种植效果,需要从高粱的产地以及种植技术方面着手,加强对高粱种植的管理。与此同时,种植人员要做好后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高粱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进而全面提升高粱的总体产量。基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高粱的种植技术进行论述,并对高粱的病虫害防治方面作出了分析。1高粱种植技术分析1.1轮作倒茬、提升高粱的产量在高粱种植过程当中,采用连作方  相似文献   

19.
曹雄 《农学学报》2015,5(9):12-16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酿造高粱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方法]本试验以酿造高粱‘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00万株/hm2、8..25 万株/hm2、10.50 万株/hm2、12.75 万株/hm2、15.00 万株/hm2)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穗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株高、茎粗、穗长、最大叶面积、穗粒重、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6.00万株/hm2~10.50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大幅度增加;当密度超过10.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趋于平稳。回归分析表明,高粱种植密度与成穗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6866.222+0.555x。[结论]综合分析,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0万株/hm2为宜。该研究为酿造高粱在该地区种植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粱不同群体类型植株冠层特性与物质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高粱产量的重要措施,但密度增加使得高粱群体的冠层更加郁闭,如何在高密度下改善冠层特性成为保障高粱高产的重要条件。在高密度(1.25×105株.hm-2)条件下,采用不同种植方式(大垄双行、等行距和穴播)构建3个不同的高粱群体,对它们的冠层叶片结构性状、功能叶光合特性、冠层微环境以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高粱群体中,大垄双行种植群体产量最高,为7808.9kg.hm-2,其冠层顶部叶片叶面积较小、叶向值高、相对挺直,功能叶的光合优势也较明显,此外,比较其他群体,该群体叶面积指数适宜,光照分布合理,通风性好。综合分析表明,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能够优化群体植株的冠层结构,改善光合生产环境,有明显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