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
从江西乐安县“中国第一古樟林”、安福县古樟群落和南昌县黄马香樟基地选7株不同树龄的香樟,取不同叶位高度的新叶和老叶,以及8个不同组织,即种皮、茎干树皮、枝条树皮、老叶、嫩叶、叶芽、花芽和花。利用6条先导引物和1条反向引物进行端粒酶扩展引物的筛选,其中TS21和RP引物的扩展效果最好。对所取样品用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端粒酶活性随着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叶位高度叶片的端粒酶活性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新叶端粒酶活性高于老叶;叶芽和花芽中端粒酶活性较高,说明分化能力较强的组织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古树名木树龄鉴定,列举了文献追踪法、访谈传说法、类推法、CT扫描法、树木年轮学法等古树名木树龄鉴定方法,分析了古树名木的科研价值。并借助真实案例,探讨对古树名木树龄的鉴定,介绍了研究材料、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并分析了古树名木树龄鉴定现存问题,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油松木材管胞长度与纤丝角的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3)
本文主要介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木材管胞长空与纤丝角的变异规律及其相关关系,提出了油松木材管胞长度与纤丝角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显著性F值检验。 相似文献
5.
6.
梭梭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树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自然生长条件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树龄增长的变化尚不清楚。本试验以秋季采集的1~4年树龄的梭梭为材料,测定了梭梭不同器官内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增长,梭梭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成倍提高,1~4年树龄梭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累积量依次分别为9.40、17.75、73.18和239.52 g/株。2)不同树龄梭梭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各器官间有所差异,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根内含量最高,光合枝次之,茎杆最低;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茎杆中最高,根次之,光合枝最低。试验结果对确定不同树龄梭梭单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可利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木本植物热值与树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拟灌木平茬的采样方法,采集、测定了宁夏21种主要木本植物1~5年生树的热值.发现植物热值存在1年生>4年生>2年生>5年生>3年生的变化规律.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除一四年生间、二四年生间和三五年生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两两间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这一规律的发现对指导灌木或乔木灌木状经营薪炭林的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组织细胞工程学的兴起,干细胞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干细胞有限分化增殖限制干细胞应用,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本文就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 要:为获得高效的适合‘章姬’草莓茎尖培养的技术方案,试验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章姬’草莓茎尖培养的研究,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处理中,最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如下:(1)剥取的茎尖越大,萌发率越高。(2)在改良White培养基配方 蔗糖40 g/L,pH 5.8的培养基培养下的茎尖成活率最高(80%)。(3)综合增殖系数与增殖苗的品质等多重因素获得增殖培养适合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增殖系数为3.8。(4)生根培养基以1/2MS 蔗糖30 g/L为宜。采用各项最适的方案进行‘章姬’草莓的培养,可以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油松雌性不育系(28号无性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中的28号无性系是雌性不育变异体.为了探索不育原因,揭示与育性相关的分子机制,该实验运用RAPD技术对28号雌性不育系及部分可育系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寻找与28号不育系遗传背景最相近的可育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选材依据.实验结果表明,59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36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42个,占17.8 %,证明供试油松无性系间遗传变异性较小.用NTSYS2.0软件包进行结果分析,发现可育系中15号无性系与28号不育系遗传距离较近,此组材料可用作研究油松雌性不育分子机制的对比材料.用S37号引物从28号雌性不育系基因组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750 bp的特异DNA片段.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不育系雌配子体休眠解除期(Ⅰ)、游离核停止分裂期(Ⅱ)、败育期(Ⅲ)时,取油松可育系和不育系胚珠、珠鳞及由胚珠诱导的悬浮细胞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重量(w)、可溶性糖(ss)、游离氨基酸(aa)和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连体胚珠在Ⅰ期,ss、aa和sp低于可育系;Ⅱ期,ss、aa高于可育系,sp低于可育系;到Ⅲ期,只有aa高于可育系.不育系连体胚珠在3个发育时期,w和aa呈上升趋势,ss和 sp分别呈下降趋势.而可育系连体胚珠的鲜重(fw)、sp呈上升趋势,ss、aa呈下降趋势.在相同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条件下,相应连体胚珠发育时期离体培养的两系胚珠和悬浮细胞在fw、ss、aa、sp含量的变化上呈现与可育系连体胚珠相似的趋势,但不育系的fw、sp均高于可育系,ss、aa均低于可育系.不同育性和3个发育时期的连体及离体胚珠的fw、ss、aa、sp差异极显著,不同育性悬浮培养细胞的ss、aa、sp差异极显著.珠鳞的发育与胚珠的发育表现出相关性.我们认为,不育系胚珠内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在含量上的不足或配比上的不协调,使胚珠在 ss、aa和sp代谢上出现紊乱,可能导致了不育系胚珠的败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人工林大国,人工林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探究人工林内在影响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黄龙山林区野外业调查样地数据,通过典型相关分析(CCA)与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建模,构建了含有环境因子、林分结构因子、林分稳定性因子、林分生产力因子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林分结构因子有0.338的正向直接影响,对林分生产力因子、林分稳定性因子之间有正向间接影响,影响系数分别问0.283、0.209。林分结构因子对林分生产力因子有正向影响,总影响系数为0.837,直接影响为0.764,间接影响为0.073。林分结构因子对林分稳定性因子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619。林分稳定性因子对林分生产力因子有着正向直接影响,影响系数为0.118。经检验各指标值均表明模型适配性较好,模型显示结构因子与稳定性因子、生产力因子之间的影响强烈,通过改良结构,调整稳定性与生产力的经营思路可行。 相似文献
14.
油松雌性不育系(28号无性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中的 2 8号无性系是雌性不育变异体 .为了探索不育原因 ,揭示与育性相关的分子机制 ,该实验运用RAPD技术对 2 8号雌性不育系及部分可育系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寻找与 2 8号不育系遗传背景最相近的可育系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选材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 ,5 9个 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2 36个条带 ,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 4 2个 ,占 17 8% ,证明供试油松无性系间遗传变异性较小 .用NTSYS2 0软件包进行结果分析 ,发现可育系中15号无性系与 2 8号不育系遗传距离较近 ,此组材料可用作研究油松雌性不育分子机制的对比材料 .用S37号引物从2 8号雌性不育系基因组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 75 0bp的特异DNA片段 . 相似文献
15.
薛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3):27-32
以山西省雁北地区怀仁县金沙滩国营林场油松母树林为试验地,对历年结实球果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处于结实初期(10~16年)的母树林,其种子产量与母树年龄的相关关系是极显著的,利用年龄指标即可以预测种子产量.进入结实中期(年龄16年以上)的母树林,其种子产量除受结实周期性影响外,还受气象因素的制约.对于结实周期性影响的部分产量采用谐波分析法求出其表达式,而对于气象因素影响的部分产量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求出其表达式,两者之和为此期种子产量预测表达式.通过对1990年的预测球果数进行实测检验,精度为93.80%,证实此预测方法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油松优树选择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株人工林优树周围的标准地每木实测数据,对小标准地和大树选优法作了比较;根据31株优树的选优结果,比较了1~5株大树选优法间的相关关系,大树法间相关都显著,但以3株法为最好,对“六五”和“七五”期间各地选择的3183株优树的数量指标作了比较,对不同种子区选优标准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7.
油松无性系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油松雄球花于6月下旬开始分化,小孢子发生在翌年的4月20日左右,4月底或5月初散粉.成熟的花粉粒为4个细胞.雌球花7月中旬分化,次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形成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大孢子.雌配子体经历游离核、细胞化、颈卵器及卵细胞形成等阶段后,5月下旬受精,从传粉到受精约需13个月.胚胎发育包括原胚、胚胎选择及发育和胚胎成熟3个阶段,历时3个半月.不同无性系在雌雄球花发端时间和大小孢子发育进程上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的5个无性系进入同一发育阶段的时间最多可相差10d,平均变幅为一周上下.该文还对新梢生长与花芽分化、胚珠和花粉败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油松表型性状三水平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巢式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油松亲本和苗期13个表型性状在种源—林分—家系三个水平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中以家系间变异最大,种源次之,林分最小,分别占总变异的58.7%、28.1%和13.2%。遗传力估值也以种源和家系较高。据此提出了油松遗传改良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油松卵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泡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ImageMasterTM2D Platinum软件初步分析了与卵细胞发育相关的特异蛋白.结果表明:5月初颈卵器开始形成,其内充满液泡,随着液泡的消失,蛋白泡从卵细胞的下部和边缘出现,在精核即将进入卵细胞时蛋白泡数量达到高峰,受精时蛋白泡开始减少,逐渐出现空泡现象.精卵结合之后,蛋白泡几乎全部成为空泡.伴随着蛋白泡的变化,胚内的糖类物质和蛋白质也呈现出有规律的时空变化.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表明:从颈卵器形成到卵细胞受精之后,4个新蛋白点出现,10个蛋白点消失,10个蛋白点表达量减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