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幼龄杨树间作不同农作物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以山东济南地区的杨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林下间作大豆、胡萝卜、西瓜、花生、小麦,并考察了不同间作模式下杨树林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间作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下杨树的树高与胸径均较空白对照有所提高,其中采用杨树与西瓜进行间作后,杨树的生长情况最好;杨树与花生间作模式下杨树的生长情况最差;间作3年内杨树与西瓜间作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较好,在第1年达到了7000元/hm2,第3年为2600元/hm2;其次为杨树与胡萝卜间作模式;杨树小麦间作模式下经济效益最低,第3年经济效益仅为800元/hm2。  相似文献   

2.
试验认为西丰杨育苗时适当间作宿根草花对杨树苗生长无明显影响,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宜在我省杨树育苗中推广应用;间作苗育苗宜与杨树苗同步,宜选根系小、株形矮、较耐荫的草花品种;间作密度不宜过大,离杨树苗根部不宜太近,应大于20cm,育苗中施足基肥和追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兴化市杨树修剪情况的调查,发现了部分地区杨树修剪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当修剪影响杨树干部生长、木材加工利用率低等,影响农民经济效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杨树修剪措施,以期帮助农民解决修剪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木材质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出适合在霍山县油茶林中间种的植物,特开展了间作对油茶幼林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植物类型的不同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造林成活率,其中间作花生可以显著提高油茶幼苗的成活率;各种间作处理均可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效益以间作黄菊、辣椒的处理较好,每年的净收益在2.4万元/hm~2以上。由此可知,在霍山县油茶林中,可以适当地间种辣椒、黄菊等,以弥补油茶造林后前几年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祥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101-102
该文分析了制约杨树生长的几个因素,介绍了杨树的灌溉、施肥、间作套种、松土除草、修枝等几种抚育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树是我国主要种植树种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成材率高等优点,经济价值很高,所以在绿化和经济林方面采用较多。在杨树的生长过程中,土壤、气候、品种、管理措施等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到杨树的生长状况,对于杨树的高产及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杨树栽植过程中,必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尽可能为杨树生长提供优质的条件,确保生产目标和经济效益做到兼顾。本文主要针对杨树的高产栽植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营林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葫芦岛市建昌县是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的源头,全县有许多的河滩地极其适合杨树生长,但是由于杨树病虫害的发生,给栽种杨树的经济效益带来重大的影响。本文就杨树常见病虫害的防范和治理进行了探讨,以及对日后杨树的病虫害防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香蕉与大豆问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香蕉与大豆的间作试验,对蕉豆间作园的主要生态因子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蕉豆间作能有效提高蕉园土壤的养分含量,有利于调节蕉园的温湿度,并能促进香蕉的生长;还能明显减少杂草的生长和减轻害虫的危害;蕉豆间作还能显著地提高蕉园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新建果园幼树生长期,果树不能发挥前期经济效益,如果进行合理间作,既能促进果树生长,又能充分利用空闲土地。但是,有的果农由于不了解果园间作的基本要求及间作技术,往往造成间作作物影响了主栽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结果时间推迟,得不偿失。现将果园间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间作黄豆与间作花生2种模式对核桃幼苗生长发育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经济效益,以当年播种核桃园为对象,以无间作核桃园为对照,通过田间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方法,对间作后核桃幼苗生长特征与土壤化学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间作黄豆、间作花生对核桃幼苗株高、干径及叶片中部分矿质元素影响显著,间作黄豆、花生的核桃幼苗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大了27.66%、16.88%,干茎较对照分别增大了49.84%、46.07%。间作对土壤中pH、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钾、钙、镁、锌4种矿质元素含量影响较大。其中,间作后pH显著增大,含水量显著减少。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认为间作黄豆的得分最高,间作花生次之,但都比无间作得分要高。因此,在核桃建园幼苗期间可以间作黄豆或花生,可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为幼苗生长提供一个营养丰富的生长环境,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杨树是河南地区重要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树种,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大,被广泛种植。但其病虫害发生也较为普遍。本文针对杨树的几种常见病虫害进行探讨,并对其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鉴定作出简要的分析,并谈谈其发生病虫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常见病虫害及发生原因1.1杨树黑斑病杨树的黑斑病通常也被叫做褐斑病,该种病菌能够感染杨树生长的各个时期,给杨树的正常生长带来很大影响,容易造成大规  相似文献   

12.
花生、红薯间作对退耕还林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幼林地间作花生、红薯和无间作对幼树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间作花生能较好地促进幼树的生长,对树茎、分枝数和树高的有利影响极为明显,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小气候特征与芦苇地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在作物生长期,林地内温度较芦苇地低;在作物成熟乃至收获后,林农间作地内,太阳辐射量较芦苇地大,温度及温度日变化大,土壤湿度小。所有这些小气候特征均不利于钉螺孳生。林农间作地与芦苇地小气候特征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群体结构的差异所造成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小气候特征是有利于灭螺,有利于杨树的生长,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混农林业中的树木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晋南平川杨麦间作地的林木因子,光照强度及小麦产量的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认为光照强度是影响间作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杨树不同的密度配置是调节麦田光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12种林(果)粮间作树种枯落叶分解对玉米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混土分解120 d后的12种树种(杜仲、泡桐、杨树、元宝枫、柿树、桃树、花椒、核桃、杏树、枣树、苹果和梨树)枯落叶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培养进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林(果)粮间作树种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从各树种枯落叶分解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作用来看,杜仲、花椒和梨树枯落叶对玉米的综合化感效应在各浓度下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泡桐、杨树、元宝枫、核桃、柿树、桃树、杏树和枣树枯落叶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苹果枯落叶浸提液在质量浓度20 mg·mL-1时促进了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以,在选择与玉米进行林(果)粮间作树种配置时,杜仲、花椒和梨树应尽量避免,而泡桐、杨树、元宝枫、核桃、柿树、桃树、杏树、枣树和苹果可以选择为间作树种,但不宜配置过密.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0,(11)
杨树造林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杨树在北方的适应性比较强,所以北方杨树种植范围广,可进行集中造林。为了保证杨树在造林过程中的正常生长,需要对造林技术及抚育管理进行探讨,以提高杨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种植杨树,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杨树,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笔者着重阐述杨树在科学栽植的基础上应注意的几点:1)适时灌溉;2)合理施肥;3)修枝抚育;4)农林间作;5)松土除草;6)间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时空互补”的方法对徐州市南方型无性系杨树幼林(1~5年)和成林(7年以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农田林网中杨树幼林胸径的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较大,高于成林生长速度;幼林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和材积增加量则均要低于成林;②以材积为度量标准,通过比较南方型无性系与毛白杨的生长情况发现,幼林时期防护林带杨树材积生长情况优于农林间作毛白杨林.而成林时期农林问作毛白杨林的材积生长情况优于农田防护林;③综合分析徐州杨树生长和种植状况,可依据主要经营方式为分类依据将其分为“重农型”、“重林型”、“林农并重型”3类。  相似文献   

19.
梨茶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茶园和梨-茶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测定间作梨树对茶园微域气候、茶树生长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间作梨树可有效调节茶园光照,夏季正午时分可使茶园光照强度明显降低;也可调节茶园水分和温度,间作茶园夏季日间气温较纯茶园低1.1 ~8.2℃,空气相对湿度较纯茶园高3.0%~7.1%,改善了茶园小气候;间作茶园还可促进茶树生长,使茶树氮代谢加强,提高了茶叶品质;间作茶园还能增加茶园经济效益,使茶农增收25.2%~28.5%.说明间作梨树对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