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探索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法分析健康植株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表明,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种群数量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比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多,从返青期到成熟期,真菌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为10.21×10~3 CFU/g,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为14.27×10~3 CFU/g。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比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少,从返青期到成熟期,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在扬花期达到最大值,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数量为50.78×10~6 CFU/g,放线菌数量为28.44×10~3 CFU/g,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数量为36.68×10~6 CFU/g,放线菌数量为22.67×10~3 CFU/g。因此,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当真菌数量较多,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少时,有可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吴凤芝  安美君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4636-4644
 【目的】揭示不同枯萎病抗性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及嫁接提高抗病性的土壤微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抗枯萎病西瓜品种‘甜妞’和感枯萎病西瓜品种‘天使’为试材,以南瓜(博强1号)为嫁接砧木,采用平板计数及PCR-DGGE技术,研究抗感枯萎病西瓜品种自根苗、嫁接苗和砧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嫁接后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非嫁接处理,而镰孢菌除苗期外均低于非嫁接处理;PCR-DGGE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对差异条带测序分析说明不同西瓜品种及嫁接砧木南瓜根际分布不同的细菌和真菌群。【结论】西瓜抗病品种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而真菌和镰孢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品种的抗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密切相关;嫁接提高了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数量,抑制了枯萎病菌的积聚,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植物基因型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不同将导致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差异及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白三叶草在不同生长期其根际与根外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变化.结果表明:各生长期的根际与根外微生物的数量都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而且细菌是微生物的主体;根际效应明显,根际效应的影响程度也是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生长期的白三叶草对根际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的影响相似,分布数量与根际效应均随植株生长的盛衰而增减,但对根际放线菌则随植株生长的盛衰而减增.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大蒜主产区根腐病大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涂布法、最大或然法、Biolog-ECO微孔板等方法分别测定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理菌群数量、碳源代谢特征及部分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根腐病大蒜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明显高于健康植株,细菌数量在发病后期达到最高,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感病株根际土壤生理菌群数量明显低于健康株,而蔗糖酶活性是健康株的2倍。感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水平在发病初期维持较高水平且高于健康株,发病后期急剧下降。多样性指数方面,感病株始终高于健康株。综上所述,感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体以数量多、多样性丰富而生理代谢活性较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类型的烟田土壤中细菌、固氮菌、放线菌及真菌进行分离,对不同微生物种群进行数量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田土壤中,黄棕壤中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均高于紫色土.黄棕壤烟田土壤中细菌、固氮菌、放线菌及真菌变化速率分别高于紫色土中4种微生物变化速率;在黄棕壤烟田土壤中,细菌、固氮菌、放线菌及真菌变化速率呈现递减规律.黄棕壤中4种微生物根土比之和高于紫色土.黄棕壤中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几乎都高于紫色土.黄棕壤根际土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指数与非根际土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指数之比高于紫色土.  相似文献   

6.
苦参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抗性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浓度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提取物灌根处理茄子幼苗,研究对茄子黄萎病抗性及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处理后茄子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低,对黄萎病的抗病性增强,其中2g·L-1苦参提取物处理的抗病性最高,发病率仅为13.04%,病情指数为3.26%.经苦参提取物处理后健康茄子植株根际真菌(F)数量较对照增加16.67%~89.33%,放线菌(A)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细菌(B)数量较对照降低,感病植株茄子经苦参提取物处理后根际真菌有所减少.随苦参提取物浓度增加,A/F比值增高,提高了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B/F比值增高,提高了细菌在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连作年限,不同介质土壤,不同生育期的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黄瓜枯萎病加重,连作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及放线菌数均呈倒"马鞍"形变化,真菌数量则呈线性增长,尖孢镰刀菌成为主要的真菌种群.同时,黄瓜枯萎病随土壤砂性增加而增加,砂性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低于粘性土壤,真菌数高于粘性土壤.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在黄瓜初花期、结瓜期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株根际在结果期使真菌量大大减少,病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放线菌数量变化.根际细菌数量在初花期出现下降趋势;病株根际细菌数量在4个时期波动起伏相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根腐型病害大蒜与健康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明确新疆大蒜根腐型病害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为大蒜的根腐型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进行分类培养后计数,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利用Biolog-ECO法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样品中的患病大蒜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两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有不同的利用强度,健康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聚合物类碳源利用能力较高,患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胺类和酚酸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健康大蒜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患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结论]根际土壤微生物与大蒜根腐型病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病大蒜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分布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放线菌也呈增加趋势,但数量较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施用H3BO3,研究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群结构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硼溶液50mg/L后,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并达到了显著水平,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但变化不显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施用H3BO3能有效提高茄子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而对过氧化物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感枯萎病香蕉种质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稀释计数法,对22份抗、感枯萎病香蕉种质抽蕾期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以探讨根际微生物与香蕉种质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外界环境条件下,抗性不同的香蕉种质抽蕾期的根际细菌、放线菌、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oc)数量有一定差异,抗病种质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感病种质,而根际真菌、Foc数量明显低于感病种质;根际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与香蕉种质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真菌、Foc数量与香蕉种质抗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采煤塌陷区复垦后土壤自然演替状况下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变化,探讨不同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先锋植物其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其中,复垦1年后的土壤,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的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大于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ex MB.]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复垦3年后则相反;两种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均随着复垦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的较快,因此,细菌所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随着复垦年限延长而增加,而真菌的比例降低。复垦后土壤上的先锋植物根际效应十分明显,从微生物类群来看,根际效应是真菌放线菌细菌,从植物类别来看,复垦1年后的土壤上,先锋植物狗尾草的根际效应大于刺儿菜,但复垦3年后则相反,说明随着物种和时间的变化,根际效应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研究连作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微生态差异。结果显示,辣椒病株根区土中速效K、速效P、全N和有机质均高于健株;辣椒病株根区土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健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真菌数量增加388.9%。对从根区土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子鉴定,得到20株细菌,5株真菌和20株放线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中共同存在的细菌只占总数的17.4%,放线菌占总数的16.7%,病株和健株根区土壤中优势细菌菌属和优势放线菌菌属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病株根区土壤分离得到致病真菌尖刀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辣椒病株与健株根区土中微生物数量异常,种类变化是辣椒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叶部病害与真菌区系的关系,本研究比较了山茶(Camellia pitardii)健康叶片与受灰斑病侵染的病叶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叶部真菌数量、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等。结果表明:健叶真菌数量和物种丰富度在各个季节都高于病叶,健叶以叶面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内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为优势种,而病叶则都以Pestalotiopsis guepini和内生真菌Guignardia camelliae为优势种,并且健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病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杜鹃引种、栽培、管护技术,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形态学法,对杜鹃原产地——辽宁省凤凰山、黑龙江省长寿山和移栽地——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的根际真菌数量及优势菌群落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原产地真菌数量明显高于移栽地;其根际土壤优势真菌木霉属(Trichotderm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也明显高于移栽地;引种地与原产地杜鹃根际均存在相同的有益真菌,仅数量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选择水稻超高产生态区土壤为对象,对水稻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量数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产量田块水稻根际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为组合II优28>甬优6号>汕优63>II优725(cK),水稻的产量情况与其变化一致,真菌数量为组合甬优6号>II优28>汕优63>II优725(cK)。水稻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着生育期的变化是不一致的。而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的水稻产量田块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之间存在显著不同的差异。根际微生物数量大的其不同水稻田块的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在二氯喹啉酸胁迫下用不同的微生物制剂处理烟草,研究了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烟草根际土壤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各项指标均下降;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受害土壤,但低于健康土壤,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效果好于微生物菌剂,其次是生物菌肥,因此,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草根际土壤健康质量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侯颖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72-75
土壤微生物及根际效应的研究能为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质量的评价及复垦初期土壤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依据.对平原农业区采煤塌陷复垦1年和3年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表明,无论根际还是非根际,复垦后1年和3年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均比对照少,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占对照土壤的20.3%~66.5%、2.8%~56.3%和1.1%~45.1%%;但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不同,即,复垦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除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外,细菌和真菌数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变化,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复垦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复垦1年和3年的土壤总微生物根际效应分别为1.7和3.3,均表现为正效应.这表明在采煤塌陷复垦初期种植适当的植物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双抗药性标记法(抗利福平和硫酸链霉素)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RSS-1R菌株在油菜植株和根际土壤的定殖。结果表明,喷雾处理后2~6 d内,油菜植株上RSS-1R菌株的平均菌量从3.67×105 cfu·g-1鲜组织下降到1.00×103 cfu·g-1鲜组织;到处理后10 d,油菜植株上即检测不到RSS-1R菌株;喷雾处理30 d内,油菜根际土壤中菌株RSS-1R种群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灌根处理后,菌株RSS-1R可在油菜根际土壤中稳定定殖30 d以上,且其种群数量无显著变化。同时研究了RSS-1R菌株对油菜周围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处理2~10 d后,油菜植株上的细菌种群数量由6.30×106 cfu·g-1湿土下降到3.00×105 cfu·g-1湿土,处理后10 d,油菜植株上的细菌种群数量恢复到对照水平。喷雾处理10 d内油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种群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是处理后20 d,油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种群菌量显著增加。灌根处理后,油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种群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30 d,油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种群数量恢复到对照水平。无论是喷雾还是灌根处理均不影响油菜植株或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云烟121健康与患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特征的差异,为后续AMF在缓解烟株土传病害方面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云烟121健康和患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显微形态观察法对2种烟株根系AMF侵染水平及根际...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抗连作障碍品种‘土特拉’、‘丰香’和‘全明星’为试材,研究了三者根系分泌物中主要酚酸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接种镰刀菌后根际微生物的变化、根系分泌物对组培苗和尖孢镰刀菌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全明星’根系分泌物中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含量分别高达0.0624 mg/g DW和0.0173 mg/g DW,均明显高于‘土特拉’.根系分泌物对‘全明星’株高、根数和鲜重等均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指数均在0.50以上;但对‘土特拉’抑制作用最弱,低浓度分泌物能促进根系生长.‘全明星’根系分泌物对尖孢镰刀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接菌后‘全明星’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下降,真菌总量和尖孢镰刀菌数量上升;‘土特拉’根际各种微生物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变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尖孢镰刀菌、真菌总量、放线菌和细菌;‘丰香’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与‘土特拉’相似,但各变化率均小于‘土特拉’.接菌后各品种根际微生物均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全明星’最明显,‘丰香’和‘土特拉’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