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与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态林业的角度出发 ,结合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分析了黑河中游地区的植被、水资源、土壤等的类型和该区域荒漠化的成因 ,阐述了生态林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生态林业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与系统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生态林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要力量。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可以在商品林建设中发挥积极 ,在生态林业的建设和保护中同样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要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现状 ,采取单一的经济补偿是不够的。需要采用系统补偿的思想拓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 ,从观念、政策、法律、经济、管理等多维角度建立补偿系统 ,实现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序主成分的新疆林业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建设效能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特殊的地域环境、地理区位与历史使命,赋予了新疆林业特殊的战略地位与发展价值。通过新疆林业发展情况概述,应用时序主成分法,对新疆林业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新疆林业发展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林业整体发展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新疆特色林果业与森林旅游业发展优势显著,其他产业项目的发展稳定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正在康巴大地上,到处都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绿意"。在脱贫奔康的进程中,四川省甘孜州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增加绿量和绿化美化环境的目标,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既绿了大地,又富了群众。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今天,西安市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新"四化"的发展目标,但在传统途径建设生态城市面前,西安所处的环境却不容乐观。正是基于此,在解析生态城市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生态城市的新视角,并阐述了两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态公益林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永康市现已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22500 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35.9%.本文通过对永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实现生态公益林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国家水资源战略安全,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党和国家赋予郧阳区的历史重任。建设生态郧阳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基础,生态农业的发展要靠生态植保的技术支撑。在建设生态郧阳区的大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优质、高产、高效、生态"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植物保护工作与"农业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  相似文献   

8.
浅议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相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林工程是一项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而造林管理工作则是帮助林业工程以更稳定的步伐前进的奠基石。因此,加强对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是我国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周天桂  李晓  尹晓刚 《江西植保》2008,31(4):183-183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建设“生态新建”。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改善山上造林的合理结构。以发展平原林业改善农村面貌,大力提高全县的森林覆盖率为目标,以“一大四小”工程为重点。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构筑功能完备,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国土绿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荒漠化防治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向慧  卢琦 《干旱区研究》2012,29(5):913-919
荒漠化防治标准化是林业建设、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成功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国内外荒漠化防治标准化发展现状和我国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在生态与环境恶化、荒漠化土地面积仍有可能继续扩展的背景下,对荒漠化防治标准化的整体需求,提出了我国荒漠化防治标准化的发展目标、主要内容以及今后荒漠化防治领域应研究制定的关键标准;最后,从组织机构建设、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对荒漠化防治标准化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目标是在一个区域内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同。在中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测度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均衡差异性,有利于管理者深入掌握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差距,进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为解决已有研究的不足,利用2007~2016十年数据,通过"阈值-绿值"二步方法,首先,测度了生态文明阈值,据此判定全国及其省域是否"入门"(进入生态文明阶段,下同);其次,测度了已"入门"区域生态文明绿值,并对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判定;最后,根据绿值测度了已"入门"区域生态与产业的均衡系数。研究表明:1)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均衡性逐渐向好但均衡水平仍然不高;2)生态建设与产业经济存在"U形"变化趋势。创新在于:建立了绿值模型来测度生态与产业的均衡性,进而辨析了已"入门"省域生态与产业的均衡等级。  相似文献   

12.
林业生态工程在促进山区环境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山区经济的贡献,特别是在推进山区减贫方面的作用还很模糊。文中以武陵山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及其经济效果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得出:林业生态工程有助于山区总体经济的发展(系数为0.670),推动了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系数为0.759),然而却加剧了山区农户的贫困程度(系数为0.426)。政策制定者对林业工程扶贫作用的忽视不利于林业工程要求的持续性。必须给农户(森林所有者)明确的显而易见的经济利益,才能实现恢复生态和维持生计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度测定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模型,并对赤峰市2000—2004年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发展特点,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并以永寿县为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寿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处于转型期林业阶段,评价结果与永寿县林业发展现状基本相符.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可为综合评价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业生态工程中的病虫生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健康观点出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病虫灾害可持续控制除了病虫的检疫、监测、药物(包括生物)防治、抗性育种等防范措施外,应当重视病虫的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国民经济行业中有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林业产业,如今林业生产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也让林业建设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也就是林业技术综合水平的发展提升。林业发展不仅直接关系着我国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还很好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我国实际的林业建设中,林业推广技术方面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提出了我国林业现目前在推广技术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林业的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生态节水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许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也是困扰着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城市生态建设和水资源节约利用也就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文章结合全国一些城市提出的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在综合考虑生态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约利用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做了详尽的说明,在参考生态城市、节水型城市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将以往把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经济、社会的"三分法"改进,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将"科学管理"这种能够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指标因子纳入生态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外指标体系的现有标准(和全世界相关因子的现存最高水平确定了生态节水型城市指标体系的参考标准,并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节水型城市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草地林业发展中实行家庭牧场为主的经营形式,能够调整林畜比例,有利于维护草地生态和平衡解决灾所的饲草饲料。在家庭牧场中发展林业,应具备思想解放,能很快认识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勤劳致富,积极从事生产;双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独立经营的草地等,家庭牧场林业有主体防护林区,饲料林区,间接受益防护林区,受益饲草饲料作物区等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生态管护呈现主体与政策双重碎片化倾向。一方面,国土、农业、环保、水利、林业、发改、财政等部委皆在耕地生态管护中发挥作用,"九龙治水"的格局明显;另一方面,耕地生态管护相关政策在理念和工具层面也存在着空白、重叠和冲突,未能形成合力。鉴于此,文中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结合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相关部委"三定"规定,以协调与整合为手段,以破解碎片化困境为目标,提出优化中国耕地生态管护制度的实现路径。即,在管护体制层面,清晰决策者、参与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的职责,建立国家耕地生态信息平台,明确剩余治理权归属;在管护政策层面,建立耕地生态管护政策的三级协调与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倡导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正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共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布局中,这也为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城市不断增加工业用地,建设高楼大厦的做法,并不符合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协调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