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确保杀虫单在甘蔗上的安全科学使用,本研究分别于2015和2016年度在海南和广西开展了9%杀虫单颗粒剂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试验和最终残留试验。残留消解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在甘蔗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7.3~30.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7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在甘蔗蔗梢、蔗茎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皆低于LOQ(0.02 mg/kg)。综上,在甘蔗苗期按照3 375 g/hm^2沟施9%杀虫单颗粒剂1次,甘蔗蔗梢和蔗茎中杀虫单的最终残留低于我国的限量标准,对人类的暴露风险较低;而且土壤中杀虫单残留对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3.
杀虫单在水稻和稻田土壤、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水稻和土壤样品用HCl水溶液提取,NaOH溶液调节pH,经石油醚萃取,正己烷定容,气相色谱(GC—ECD)测定水稻和土壤中杀虫单残留,杀虫单的最小检测量为1.0×10^-11g,在稻田土壤、水稻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5×10^-3mg/kg.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5.0×10^-4mg/kg。当添加浓度0.05~5.0mg/kg时,杀虫单在水稻植株、稻田水、糙米、谷壳和稻田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2%~99.3%、94.2%~98.7%、92.6%-99.1%、92.7%-99.1%、90.8%~101.2%;变异系数分别为2.2%~11.4%、1.5%-2.2%、43%~6.5%、1.3%~4.9%、2.1%~10.7%。 相似文献
4.
5.
6.
氟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建立了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低检出量为5×10 -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5mg/kg,平均回收率为85.4 %~95.8 % ,变异系数为2.3 %~12.0 %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借助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建立了氟氯氰菊酯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其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在甘蓝中的降解比土壤中快,在甘蓝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3~6.5d;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8.1~11.6d,该药属较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甘蓝中多菌灵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测定甘蓝中多菌灵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提取,石油醚去除脂类杂质,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浓缩后测定。用甲醇-水-氨水(356∶50∶.13体积比)为流动相,配备SymmetryC18柱、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在检测波长为282nm处对待测组份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实验证明,甘蓝样品中多菌灵添加回收率在76.4%~86.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5.95%,多菌灵在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 相似文献
9.
甘蓝及其土壤中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丙酮-水提取甘蓝和土壤中残留的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经液液分配净化后,采用正相HPLC-UVD方法对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残留动态进行研究。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 mg/kg,样本添加回收率在82.7%~102.0%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在北京土壤和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 d和0.5 d,在合肥土壤和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 d和1 d。在高剂量施药处理的土壤和甘蓝中,最终残留低于最低检出浓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甘蓝中虫螨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净化,虫螨腈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0.001~0.5mg/kg的范围内,虫螨腈和溴代吡咯腈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 0.99;在0.01~5mg/kg的添加水平下,添加回收率在85.2%~10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3.8%之间(n=5),定量限为0.01mg/kg。本方法简便、可靠、净化效果好,可用于甘蓝中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茚虫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2003年在广东省广州市郊进行了15%茚虫威悬浮剂(安打)在甘蓝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剂量为40.5ga.i./hm^2、施药3次的情况下,药后7d茚虫威在甘蓝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9~0.18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5-0.06mg/kg。研究表明.茚虫威在甘蓝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甘蓝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8d(2002年)和5.7d(2003年),在土壤中的半袁期为7.5d(2002年)。 相似文献
12.
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在甘蓝中的消解及残留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在露地甘蓝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分布规律,在田间施用农药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不同时间甘蓝样品及甘蓝不同部位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农药在甘蓝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吡虫啉消解最快,苯醚甲环唑次之,百菌清最慢,半衰期分别为1.35、2.28和2.47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7和14 d,吡虫啉、百菌清在甘蓝中的残留量均符合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而苯醚甲环唑在施药后14 d的残留量仍高于最大残留限量值 (MRL)。3种农药在甘蓝不同部位中的残留量差异显著 (P<0.05),其中甘蓝内球叶中未检出或残留量较低,外球叶中初始残留量较低,1至5 d可降至MRL值以下,外叶中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该结果表明,采后处理甘蓝时若去除其外叶,可有效降低甘蓝中的农药残留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杀虫单微乳剂对小菜蛾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雾用的药剂都是以水作溶剂稀释后使用的 ,这往往使大部分药液不能在作物表面湿润展布后均匀附着在作物上 ,而是流失到土壤和水环境中 [1 ,2 ] ,大大影响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微乳剂 ,尤其是加入了水溶性树脂的微乳剂 ,可使施药后的液滴容易附着在作物表面 ,减少农药损失 ,并可起到缓慢释放药剂的控制作用[3] ,提高对害虫的防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昆虫及药剂小菜蛾 ( Plutella xylostella ( L innaeus) )。2 0 %杀虫单微乳剂 ( ME1 ) (自配 ) ,含 1 %氮酮 ,不含聚乙烯醇 ( PVA) ;2 0 %杀虫单微乳剂( ME2 ) (自配 ) ,含 1 %… 相似文献
14.
将杀虫单与苄甲磺隆混合使用,以防除一代二化螟和稻田早期杂草,达到一次用药虫草兼治的目的,减少了农药施药次数,降低了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5.
16.
杀虫单与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粘虫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杀虫单分别与几种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粘虫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杀虫单与敌百虫以1:3比例混配对粘虫表现为显著增效,共毒系数(CTC)为268.11;杀虫单与三唑磷以1:1、4:3和1:2的比例混配对粘虫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32.98、140.21和132.74:杀虫单与毒死蜱以4: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92.91。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242nm检测波长,对吡虫啉和杀虫单的混剂中有效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7、0.071;变异系数分别为0.35%、0.1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99.3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百菌清在甘蓝叶片中的光化学降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探究了甘蓝叶片的水提取液在氙灯、紫外灯2种光源下对百菌清的光化学降解作用效应;研究了百菌清在花青素含量差异较大的绿甘蓝和紫甘蓝叶片表面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在氙灯光照下,百菌清在绿、紫甘蓝叶片水提取液中的光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0.58 min和70.71 min,降解速率分别是未添加甘蓝叶片水提取液百菌清水溶液的7.17倍和8.71倍;除光催化氧化和光催化还原作用外,百菌清在甘蓝叶片水提取液作用下还可产生光催化水解反应。在紫外灯光照下,百菌清在绿、紫甘蓝叶片表面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光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68 h和11.25 h;将甘蓝叶片进行创伤处理后,百菌清的光降解速率明显加大。该研究结果可为百菌清在不同蔬菜上的科学使用及其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报道,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胺硫磷在柑桔中的残留量。试验表明:40%水胺硫磷乳油在常用量情况下,即1000倍药液在柑桔上使用4次,果肉中基本无残留。试验指出,最后一次施药距收果期不低于1个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