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2.
不同品质类型花生籽仁脂肪酸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蛋白品系KB008、高脂肪品种花17和高油酸/亚油酸品种农大818为材料对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籽仁中脂肪的积累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油酸亚油酸比值(O/L)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收获期O/L值以农大818最高,KB008最低,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成熟期的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高蛋白品种成熟期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和山嵛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高脂肪和高O/L值品种,而其油酸和二十四烷酸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后两者。高脂肪品种和高O/L值品种成熟期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播种模式与密度对花生籽仁发育过程的动态影响,本试验以花育22号和花育39号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花生荚果发育动态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荚果和籽仁鲜质量呈快—慢增长的趋势,籽仁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的趋势,籽仁发育前期,不同处理间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明显,发育中期单粒精播对花生籽仁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单粒精播处理籽仁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单株结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荚果产量均显著高于双粒和三粒穴播。说明华南地区单粒精播种植模式中密度可以明显促进花生荚果和籽仁的发育,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4.
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累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花生种子脂肪酸组成是决定花生油营养和储藏品质的关键因子。本文通过对花生种子脂肪酸累积模式的研究,揭示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形成规律。在开花结荚期和荚果成熟期每隔7天取材一次,果针入土后第7天第一次取材,对各个时期果仁进行脂肪酸分析,研究脂肪酸组成及积累规律;并对种子发育全过程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下针后10天内的花生种子可检测到9种脂肪酸,C16:1和C18:3在发育过程中由高到低,逐渐消失,其他7种脂肪酸则随着花生种子的发育逐渐积累增高。成熟的花生种子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1%左右。脂肪酸总量在接近成熟时有所下降。不同脂肪酸在累积过程中显示了高度相关性,C16:1和C18:3之间呈正相关,属于第一类;其余7种脂肪酸之间也均呈正相关,属于第二类。第一和第二类脂肪酸之间呈负相关。主成份分析表明,9种脂肪酸可以分成三类:C18:1与C18:2各为一类,其他7种脂肪酸为另一类,C18:1与C18:2之比是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表明,决定花生脂肪酸组成的关键基因主要是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基因和SAD基因,有目的地对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对于花生脂肪酸组成的改良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不同花生品种脂肪酸组成及其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个花生品种(系)为研究材料,对其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花生品种(系)种子总油脂含量差异不大,平均为51.34%。主要检测到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花生烯酸、二十四烷酸8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品系E1高达85.61%,品系E11的油酸含量最低,仅为37.12%。含量仅次于油酸的是亚油酸,含量在1.44%~37.11%之间,其中品系E11的亚油酸含量最高,品系E1含量最低。同时,选取其中4个品种(系)进行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和脂肪酸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持续积累,呈先快后慢趋势,部分品系在后期油脂含量略有下降。硬脂酸含量逐渐升高,棕榈酸含量逐渐降低。油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亚油酸相反,说明油酸含量的增加可能由于生成亚油酸脂肪酸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8.
9.
以籽用南瓜品种银辉一号为材料对南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的南瓜种子中可检测到8种脂肪酸,按含量高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豆蔻酸、棕榈油酸、亚麻酸。南瓜种子粗脂肪含量的积累模式呈现升-降-升的Z字型变化模式。在累积过程中除了C18:1和C18:3有负相关性外,其它脂肪酸相互之间显示了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花生籽仁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不同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对籽仁含油量、脂肪酸和蔗糖含量累积规律和基豆先豆间差异及籽仁不同部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籽仁的发育,含油量增加且高油品种含油量积累速率高于低油品种,蔗糖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逐渐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超长链饱和脂肪酸逐渐下降,亚麻酸逐渐降低到消失,其中高油酸材料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下降速率以及油酸的上升速率高于普通油酸材料。各材料脂肪酸在基豆和先豆间无显著差异,而含油量基豆高于先豆。成熟籽仁胚中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含量显著高于子叶,含油量、硬脂酸和油酸含量低于子叶,在胚中约含有0.5%左右的亚麻酸,而子叶中未检测到亚麻酸。本研究结果为选育品质优的油用型和食用型花生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几种市售花生食品的脂肪酸组成含量进行GC分析,结果表明其脂肪酸组成含量有所差异,花生类食品中主要脂肪酸组成为硬脂酸、油酸,其次为棕榈酸、花生酸、二十碳烯酸、山嵛酸等。在此基础上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珍珠豆型花生脂肪酸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地栽培条件下,以海南小粒粉皮、海南小粒红皮和桂花36为试验材料,通过检测果针不同入土时间(10d、20d、30d、40d、50d、60d)籽仁脂肪酸含量,分析珍珠豆型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变化主要取决于油酸和亚油酸的变化,油酸、O/L值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均随籽仁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果针入土60d时,桂花36的油酸含量、O/L值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均同比最大,分别为51.14%、1.85、3.93;亚油酸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果针入土30d的海南小粒红皮为36.04%,亚油酸最小值出现在果针入土60d时的桂花36为27.64%;其他六种脂肪酸中除了硬脂酸含量有所上升之外,棕榈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稀酸、山嵛酸基本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休眠性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本研究对31个刚收获的花生品种(系)进行发芽试验,以评价不同品种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发芽率和萌发率都可以作为评价种子休眠性的指标。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的变异范围为0~71.11%,20个品种(系)的发芽率低于10.0%,其中,徐9641等6个品种(系)的发芽率为0,表现为较强的休眠性;启海花生的发芽率为71.11%,休眠性较弱。相关分析表明,种子休眠性强弱与荚果、籽仁形状和小叶长度有关,长粒型种子和小叶较长的品种休眠性较强,而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Species of Schizochytrium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remarkable ability to produce lipids intracellularly. However, during their lipid accumulati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re generated inevitably as byproducts, which if in excess results in lipid peroxidation. To alleviate such ROS-induced damage, seven different natural antioxidants (ascorbic acid, α-tocopherol, tea extract, melatonin, mannitol, sesamol, and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effects on the lipid accumulation in Schizochytrium sp. PKU#Mn4 using a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Among the tested antioxidants, mannitol showed the best increment (44.98%) in total fatty acids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mannitol (1 g/L) and ascorbic acid (1 g/L) resulted in 2.26 ± 0.27 g/L and 1.45 ± 0.04 g/L of saturated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 and PUFA), respectively, in batch fermentation.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further increased to 7.68 ± 0.37 g/L (SFA) and 5.86 ± 0.03 g/L (PUFA) through fed-batch fermentation. Notably,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yielded 103.7% and 49.6% increment in SFA and PUFA concentrations in batch fermentation.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ining those increments were an increased maximum growth rate of strain PKU#Mn4, alleviated ROS level, and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lipid biosynthetic genes andupregulated catalase gene. This study provides an applicabl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accumulation of SFA and PUFA in thraustochytrids by exogenous antioxidan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6.
17.
促进花生种子在低温胁迫下发芽的种衣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筛选适合我国南方应用的种衣剂,本文用科农系列种衣剂和闽农系列种衣剂及种衣剂1号、2号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同时结合预播种及低温淹水胁迫条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经种衣剂处理后,其发芽率、鲜重、活力指数及根系生长状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种子包衣处理后在低温淹水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活力.科农种衣剂使用效果好,但对花生有一定的副作用,闽农种农剂对花生没有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应进一步完善并加速开发推广.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