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某  燕子 《农村新技术》2009,(11):49-49
小沈想进城买一台电脑,去了几家商店也没有发现要买的品牌,便与一家电脑专卖店讲妥,要求商家给他进货一台。按商家要求。小沈交了200元订金,商家给他写了—张收据。写明收到订金200元。  相似文献   

2.
《农村百事通》2008,(6):16-17
浙江省德清县的甘凯旋,以前在他岳父的食品厂帮工、专门收购别人家淘汰的蛋鸭、蛋鸡生产袋装食品。2006年10月,几上海客户的到来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些客户到莫山玩,一人想带一只土鸡回去。甘凯旋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帮他们办这事,没想到却让他犯了难。他跑到城郊的农民家里去买土鸡,可农民家里也都只养三五只土鸡供自家吃。最终上海客户想要的土鸡没有买够,遗憾地走了。  相似文献   

3.
王扬 《农家致富》2005,(22):16-16
一个菜场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价格一样,质量也差不多,可只有A店的生意火爆,大家宁可排队等也不到旁边的店里买同样的东西。原来A店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少收一角钱。就这小小的一角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火红。  相似文献   

4.
小迷题     
《当代农业》2013,(22):63-63
据说张飞曾贩卖过小猪.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一日,他挑着两筐猪来到集上.刚放下担子,就有一个红脸大汉子走来说:“我要买的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话音刚落.又过来一个黑脸大汉说:“你如卖给他.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相似文献   

5.
陈松年 《农业考古》2004,(2):220-220
“竹符调水”这一“茗社故突”,在宜兴流传甚广。来源于宋代苏轼买田阳羡。东坡嗜茶,众所周之。东坡信禅宗佛教,喜于和尚交游。他在阳羡(今宜兴)旅居时,经常到金沙寺游玩,特爱用金沙泉煮阳羡茶。他的“买田处”离金沙寺有十数里(金沙寺在宜兴湖Fu镇,买田处在蜀山  相似文献   

6.
与我同村的王某去年4月买农用三轮车时向我借了5000元钱,当时约定在当年10月份将借款全部还清,王某还给我写了张借条。但是从10月到现在过了半年多了.王某一分钱也没还,我去找他,总说没钱还不了。我想把他买的那辆农用三轮车拉走以抵偿欠我的钱,不知这么做行不行?  相似文献   

7.
笑话     
听话的孩子 我一哥们儿,特听话。小时候他妈让他去买馒头,告诉他1块钱5个,然后给了他1块钱让他去买,但是卖馒头的人给了他6个。在回家的路上,他扔了1个!  相似文献   

8.
一天郁郁去商店里买一些狗食,老板对他说“先去把小狗抱来让我摸一下,否则,我不卖给你”。郁郁无奈,只好回家把小狗抱来,老板摸了一遍之后把狗食卖给了他。第二次他又去买猫食,老板又让他把猫抱来。第三次他又去买东西,这次,他  相似文献   

9.
致富小故事     
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因为经济实惠。住处附近新开了一家茶店,张三为了方便就开始光顾这家店。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喝20块的了。不管他买多贵的茶叶,老板总送他半两更好的。半年下来,张三花在茶叶上的钱是原来的十倍!  相似文献   

10.
安徽萧县张庄寨镇张庄村村民张长运老汉,在销售上别出心裁,吆喝“反话”卖火了香油,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老汉学有一手祖传的土法磨香油绝活,近几年生意做得不错,收入可观。可前段时间,个别同行卖香油以假充真,村民不再敢买香油。对此,张老汉想出了一个以真治假的绝招。他走村串寨卖香油时总是吆喝:“谁买假香油喽,谁买假香油喽!”乡亲们怀着好奇心围过来,问他为啥总是喊卖假香油,张老汉不多解释,只是免费让大家品尝自己磨的香油。本来磨香油就是张家的祖传绝活,加上张老汉的精心磨制和采用先进工艺,乡亲们品尝后都说:“张家香油,真是香十里的好香油呀。”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2006,(11):21-21
四川省成都市的冯光贵看到许多远在几百公里外的重庆人到成都来买兰花,他打听了一下,知道重庆和成都的兰花市场差价很大。他开始频繁出入花卉市场,观察市场行情,决定利用花价的差异来赚钱。  相似文献   

12.
时下,“赠品促销”在经营活动中已是屡见不鲜,高明的赠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促进产品的销售。李亚明就是用赠品促销的方法把他的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下岗职工李亚明每天上午在家做蛋卷或小糖人,中午和下午骑三轮车到学校、幼儿园门口现场做棉花糖。他对买棉花糖、小糖人的顾客赠送蛋卷品尝,而对买蛋卷的顾客送小糖人,结果,买蛋卷的顾客回来买棉花糖,买小糖人的顾客又回来买他的蛋卷。每天学校一放学,他的三轮车就被大人小孩围个水泄不通,个把小时,就进账60多元,一天下来,平均收入200元,扣除成本,可以纯赚140元,每月可以稳赚3500元…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市场上柴油十分紧张,但我的邻居张某说他能买到,于是我就将3000元现金交给了他让他代买。可是张某不但柴油没有买到,至今连钱都赖着不还。我多次去他家催要他都不予理睬。有人对我说,不还钱就上门去拉他家的猪羊,卖他家的粮食来抵债。请问,我这样做行吗?  相似文献   

14.
儿子出去买菜了,手里捏着我给他的2元钱.我嘱咐儿子1元钱买香菜,另1元钱可以买个泡泡糖,算是我对他的奖励.儿子极不情愿去买菜,虽然他已经四岁半了,可是他从来没有办过这样的事,平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相似文献   

15.
叶浓 《农村百事通》2009,(17):16-16
学会思考善于从主业中发现副业在销售过程中有很多的机会,如果善于思考.就会抓住财富。一入出租公猪.由1头发展到2头。年获纯利4000元。后来别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叫他每次给人家母猪配种时都记下日期.然后在本地交通要道做广告.广告上说明他出租公猪且带客买仔猪。带客买仔猪要从中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务费。因为他出租公猪时每次都记下配种时间.知道谁家的仔猪何时可以出售。他的中介收费合理。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商水县固墙镇有一李姓经营农机的个体商户,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聪明才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成为该县农机市场的佼佼者.他的秘诀有三:一是无中生有法,当顾客急需一种商品,然而这种商品不但本店没有,在其他门店也买不到时,他便把顾客的姓名、住址及所需零件的名称、规格和数量记下,千方百计为其进货,而后送货上门.二是欲擒故纵法,如果顾客在他的店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他便推荐顾客到另一家有这种商品的商店去买.这种"推"顾客的做法赢得了"上帝"的好评和竞争对手的敬佩,不但没把顾客推走,反而使顾客与日俱增.三是抛砖引玉法,顾客每买一件东西,他会不厌其烦地介绍与其所买商品相近的其它商品.这种渗透性经营方式会使消费者把没准备买或没想起来买的商品顺便买下.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农业》2011,(24):54-54
[案例]周某以赵某曾不小心踢到自己为由,让其买袋水果了事。赵某便掏20元给李某,掏钱时带出1张100元,周某要求全给他,并说,不给就用秤砣砸他。有意见认为周某应按抢劫或强迫交易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企业家,他在近30年前上大学时的一天晚上不小心将热水瓶碰倒了,里面的胆碎了。次日,他到学校商店想买个热水瓶胆换上,结果瓶胆不单卖,要买就得买整个热水瓶。他欲与售货员理论,结果反被责骂。  相似文献   

19.
每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那时物价还没上涨,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女孩很娇小,饭量应该不大。可每次,他都会给她刻意挑选大一点的。  相似文献   

20.
800元“买”了窝小老鼠安徽宿州市南关胡村的胡家生老汉,800元“买”了窝小老鼠,这事成了全村人闲谈的笑料,更多的人为之惋惜。胡家生老汉去年春天种了2亩蔬菜,卖了600元,加上平时省吃俭用及其它收入共1000元。他想把钱存在银行里,觉得不方便,放在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