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模式对草鱼特定生长率、肌肉及肝胰脏营养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270尾体质量相近的草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采用矮象草(Pennisetum purpereum)、20%矮象草+80%配合饲料混合、配合饲料(均以干重计)3种营养模式进行饲喂。试验期为180d。结果表明:1)矮象草模式下,草鱼特定生长率及腹肌、背肌、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但饲料系数及3种组织中粗蛋白质含量以及腹肌和背肌中钙(Ca)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且肝细胞内无明显脂肪空泡,肌间和肌内脂肪较少,肌纤维较细且排列紧密。2)混合模式下,草鱼除腹肌无氮浸出物含量最低,腹肌铜(Cu),背肌锌(Zn)、铁(Fe)及肝胰脏Ca、锰(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外,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肌纤维直径及间隙、肌间与肌内脂肪、肝细胞中脂肪空泡数量均介于矮象草模式和配合饲料模式之间。3)配合饲料模式下,草鱼特定生长率、肝胰脏无氮浸出物和3种组织中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但饲料系数,背肌无氮浸出物含量,腹肌Zn、镁(Mg)、Fe含量,肝胰脏Zn、Cu、Mg、Fe含量以及3种组织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且肝细胞内脂肪空泡数量、肌间和肌内脂肪沉积量、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间隙等均明显增加。综合来看,草鱼的营养模式以20%矮象草+80%配合饲料混合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2.
半胱胺对罗非鱼生长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半胱胺(Cysteamine,CS)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设添加爱渔灵(含半胱胺盐酸盐30%)0(对照组)、300(300组)、600(600组)和900mg/kg(900组)饲料4个组,每一饲料组设3个水族箱,每箱放鱼30尾,日投喂率为体质量的3%,饲养45d。结果表明,半胱胺添加组鱼的体增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且300组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半胱胺添加组的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且300组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胰蛋白酶活性随半胱胺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肝胰脏淀粉酶活性900组最高,组间差异不显著;脂肪酶活性300组最高,组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显示,饲料中适量添加半胱胺,能提高罗非鱼肝胰脏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由此提高罗非鱼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以适应机体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添加混合油(豆油:鱼油为2:1)配制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鳜鱼(平均体重61g)生长的影响。混合油添加量为0-8%,饲料脂肪含量为4%-12%,蛋白质含量为44%,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和蛋白质有显著影响:饲料脂肪水平在7%-12%时铗鱼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增加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鳜鱼生长,并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铅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尾全雄吉富罗非鱼,初始体重为(14.44±3.82)g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投喂铅添加水平为0和800 mg/kg的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饲料铅显著降低了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饲料铅胁迫组的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水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800 mg/kg的饲料铅胁迫可降低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导致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日粮必需氨基酸模式相同条件下 ,研究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对草鱼肌肉、肝胰脏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其中周转代谢参数包括 :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FSR)、降解速率 (FDR)、生长速率 (FGR)、合成能力 (CS)、合成的翻译效率 (KRNA)和蛋白质沉积效率 (PRE)。试验结果表明 :1.日粮蛋白水平的增加促进了草鱼的生长 ,促进了肌肉、肝胰脏蛋白质的增长。饲料转化效率和肌肉蛋白质沉积效率在适宜蛋白水平时最高。2.肌肉FSR、FDR与日粮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肝胰脏蛋白FSR不受日粮蛋白水平的影响 ,蛋白质FDR与日粮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3.肌肉蛋白FGR的增加归因于蛋白质合成的增长较降解的增长更占优势 ,以及蛋白质合成的KRNA 的提高 ;肝胰脏蛋白FGR的增加归因于蛋白质降解的减少。4.肌肉、肝胰脏蛋白CS不受日粮蛋白水平的影响。5.肌肉PRE(生长占合成的比例 )在适宜蛋白质水平 (30 % )时最高 ,而且在该水平下饲料系数最低 ,即饲料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配制3个不同脂肪水平(4.5%、6.5%、8.5%)的实用饲料,在高脂肪水平(8.5%)饲料中添加0.1%复合降脂因子,组成4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0%)试验饲料,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和复合降脂因子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脏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4.21±0.09) g的奥尼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在8.5%脂肪水平下添加0.1%复合降脂因子后,罗非鱼的PER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饲喂脂肪水平为8.5%的饲料会显著升高罗非鱼的肝脂和体脂含量(P<0.05),但在添加0.1%复合降脂因子后,罗非鱼的肝脂和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罗非鱼的肝胰脏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8.5%脂肪水平下添加0.1%复合降脂因子后,罗非鱼的肝胰脏GOT和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CA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增加饲料脂肪水平会显著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但较高的脂肪水平会降低罗非鱼肝脏的生理机能;添加复合降脂因子能够显著改善罗非鱼肝脏的生理机能,进而促进生长.因此,复合降脂因子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保肝剂应用于罗非鱼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试验饲料,对体重为(27.31±0.10)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的脂肪源分别为鱼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猪油、鱼油+豆油(鱼油∶豆油=1∶1)和鱼油+豆油+猪油(鱼油∶豆油∶猪油=3∶4∶3)。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结果表明:鱼油+豆油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油组、豆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花生油组、猪油组和鱼油+豆油+猪油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以鱼油+豆油组最低,猪油组最高。各组干物质和总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和鱼油+豆油+猪油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花生油组、鱼油+豆油组和豆油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幼鱼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花生油组和鱼油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C14∶0以外,各组大菱鲆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和相应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大菱鲆幼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以鱼油组和鱼油+豆油组较高,而以花生油组和猪油组较低。结果提示:豆油和菜籽油是大菱鲆幼鱼饲料良好的脂肪源,鱼油和豆油按1∶1混合添加则能使大菱鲆幼鱼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8.
配制核黄素含量分别为0.54、2.32、4.08、5.78、9.28和19.35 mg/kg的6种纯化饲料,投喂初始均重为(11.21±0.16)g的草鱼幼鱼8周,通过研究核黄素对其生长性能、肝胰脏中D-氨基酸氧化酶(D-AAO)与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0.54和2.32 mg/kg组草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核黄素含量的增加,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肝胰脏中D-AAO及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当饲料中核黄素含量为5.78 mg/kg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5.78 mg/kg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0.54 mg/kg组(P0.05),但饲料中核黄素含量对脏体比、肥满度及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54 mg/kg;肝胰脏中D-AAO活力达到最佳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99 mg/kg。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21,42(10)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选取3 920尾体质健壮、活力较强、无病无伤的泥鳅(体重约0.42 g),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0尾,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7.92%、8.65%、9.35%、11.94%、13.13%、15.34%、16.71%的7组等氮饲料,记为F1、F2、F3、F4、F5、F6组和F7组,养殖周期60 d。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的生长性能有影响,F3组可以获得最大的末均重和增重率,F3组蛋白质效率最大,显著高于F1组(P0.05);F1、F2、F3组泥鳅肝脏显微结构相对比较完善,F4、F5组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少,细胞核出现不明显的偏移,F6组出现大量白色透明空泡,F7组肝细胞排列不紧密,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多,细胞间界限模糊。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全鱼的脂肪酸组成有影响,全鱼中EPA、∑SFA、∑MUFA的含量和∑n-3/∑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减小,∑PUFA、∑UFA的含量和∑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DHA、∑n-3、DHA+EPA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2组DHA的含量和DHA+EPA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5、F6组(P0.05);F4组∑n-3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1、F6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的ARA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泥鳅生长,但饲料脂肪水平过高会抑制生长,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用折线模型分析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泥鳅生长需要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为9.05%~9.68%。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饲料利用及体组成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19.36±2.17)g的翘嘴红鲌,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组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鱼油为脂肪源,用添加不同水平鱼油(添加量分别为0、2%、4%、6%、8%、10%)的饲料喂养翘嘴红鲌,试验期60d。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1.34%/d)、饵料系数最低(1.25),均与饲料脂肪含量为9.26%,但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蛋白效率在饲料中脂肪含量为9.26%时最大,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翘嘴红鲌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脂肪添加量与翘嘴红鲌特定生长率、饲料蛋白效率及饵料系数的变化关系表明,本试验中翘嘴红鲌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为7.14%~9.26%。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鱼粉(4%添加量)和不合鱼粉的草鱼饲料中,探讨不同酵母免疫多糖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幼鱼平均体质量为(4.10±0.10)g,放养在36个规格一致的水箱中饲养,每箱放养30尾,经过40 d的饲养,试验表明:在含有鱼粉的饲料中添加酵母免疫多糖能够显著提高育苗期间苗种的养殖成功率.根据饵料系数和酵母免疫多糖添加比例的关系,结合草鱼幼鱼的成活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动情况可见:在含有鱼粉(4%添加量)的草鱼饲料中添加0.5‰~1‰含量的酵母免疫多糖能显著改善草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在不合鱼粉的草鱼饲料中添加1‰~5‰含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显示出最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取324尾初体重为(75.39±0.18)g鲤鱼(Cyprinus carpio)鱼种,以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了含有3个蛋白质水平(28%、30%、32%)和3个脂肪水平(3%、6%、9%),共9种试验日粮,在室内养殖系统饲养63 d.结果显示,鱼体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受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影响显著(P...  相似文献   

14.
多酚对草鱼生长、肝脂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长为12.5~13.5cm的草鱼种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40mg/kg的α-苯基苯并吡喃——一种植物多酚类物质,研究其对草鱼生长性能、肝脂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2个月后测定的结果表明,添加40mg/kg剂量可以显著提高草鱼的净增重(P0.05)、肥满度(P0.05)以及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的活力(P0.05),显著降低草鱼的饵料系数(P0.05)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酸(AST)(P0.05),对草鱼的肌肉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对拉氏幼鱼生长、体成分和免疫力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3%、28%、33%、38%,脂肪水平分别为5%、8%、11%的12种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7.60±0.13)g的拉氏幼鱼。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试验鱼,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氏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拉氏幼鱼的PER和FCR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3%和28%蛋白质组的W GR和SGR显著高于33%和38%蛋白质组(P0.05),8%脂肪组的FCR显著低于11%脂肪组(P0.05),与5%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蛋白质水平为28%时达到最高值,而全鱼水分含量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但8%和11%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48 h后,低、中蛋白质组(23%和28%蛋白质组)的存活率高于高蛋白质组(33%和38%蛋白质组),低脂肪组(5%脂肪组)的存活率高于其他2个脂肪组(8%和11%组)。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得出,拉氏幼鱼饲料的适宜蛋能比为23.67~26.03 mg/k J,蛋白质水平为23%~28%,脂肪水平为5%~8%。  相似文献   

16.
在饲料中直接添加菜籽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草鱼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11.5%、6.0%的菜籽,同时比较鱼虾Ⅳ号对鱼体的保护作用,以4.0%的菜籽油作为对照,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经过52d的正式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草鱼饲料中直接使用11.5%的菜籽,在添加和不添加200mg/kg鱼虾Ⅳ号的情况下,使草鱼生长的速度分别下降20.4%、17.1%,使饲料系数增加27.3%、30.4%,并使饲料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沉积率下降;而添加6.0%菜籽时,在添加和不添加鱼虾Ⅳ号的情况下,使草鱼生长速度分别增加18.7%、14.4%,饲料系数下降21.1%、17.0%,并使饲料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沉积率显著提高,显示出很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效果。在饲料中直接添加菜籽对草鱼肝胰脏造成一定的损伤,使草鱼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增高,使草鱼的非特异免疫力下降。如果同时使用鱼虾Ⅳ号则可有效减缓菜籽的上述不利影响。在饲料中直接添加菜籽后使草鱼体重/体长比、肥满度降低,使内脏比增加,草鱼全鱼蛋白质、脂肪含量增加,使肝胰脏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在鱼饲料中直接添加菜籽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限制菜籽用量、并使用相应添加剂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添加菜籽油更好的养殖效果和饲料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镁对草鱼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试验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纯化口粮(镁含量76.9 mg/kg)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镁(0、150、300、600、1 200和2 400 mg/kg),研究了镁对草鱼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540尾体重为(10.68±0.14)g的草鱼,随机分入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进行为期10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适量镁显著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P<0.05),当饲料镁含量为692.0 mg/kg时,以上3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2)日粮中添加适量镁能增加草鱼体脂沉积率、血脂水平、肝胰脏脂肪酶和节果酸脱氧酶活性(P<0.05),降低肝胰脏脂蛋白酯酶活性(P<0.05),但对肠道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适当添加镁能显著促进草鱼生长,添加量为600 mg/kg(日粮镁含量692.0 mg/kg)时效果最好;镁能够增慢草鱼肝胰脏的脂肪合成能力,降低其脂肪转运能力;镁使肝脂蛋白酯酶活性降低,导致高血脂.  相似文献   

18.
19.
pH值对黄鳝肠道和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伍莉  陈鹏飞 《饲料工业》2002,23(8):40-41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用黄鳝每尾平均重量11.2~34.3g,平均体长19.1~36.2cm,共40尾,鱼体健康。1.2肠内pH值测定对鲜活的试验鱼饥饿24h后捣毁脊髓处死,置冰盘内迅速取出肠道和肝胰脏,剔除脂肪、肠系膜,剪开肠道和肝胰脏,并用精密pH试纸测pH值。1.3酶液制备参照文献方法制备肠道和肝胰脏粗酶提取液:将肠道(分前、中、后肠三段)和肝胰脏取出后,用冰冻去离子水(4℃,pH值7.0)洗净肠道内外,每8尾鱼为一组,共分5个试验组。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后称重,然后按样品重量的l0倍分次加进pH…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同饲料配方体系下2个生长阶段——幼鱼和育成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以进口鱼粉、酪蛋白为蛋白质源,以大豆卵磷脂、豆油为脂肪源,在等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为30%)的条件下,配制脂肪水平(实测值)分别为3.06%、4.38%、5.89%、7.45%、8.78%、10.13%的6种半纯化饲料。幼鱼和育成鱼阶段试验分别以初始均重为(34.98±0.47)g/尾、(102.05±2.31)g/尾的团头鲂为试验鱼,以不同脂肪水平的试验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分别养殖85、56 d。同一生长阶段下,每种饲料为1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2个生长阶段团头鲂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78%时达到最高值;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78%时达到最低值。在相同的饲料配方体系下,团头鲂全鱼粗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幼鱼阶段<育成鱼阶段,粗脂肪含量则表现为育成鱼阶段>幼鱼阶段。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2个生长阶段团头鲂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总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粗脂肪含量则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显示出与饲料脂肪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以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经过回归分析可知,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为8.18%~8.89%,育成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为9.03%~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