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犊牛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情况,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改良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鉴定法,确定犊牛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统计耐药谱型。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得到51株大肠杆菌。在5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形成能力中等、形成能力弱和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分别占比25.5%(13/51)、17.6%(9/51)、25.5%(13/51)和31.4%(16/51)。分离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嘧啶、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0.2%、78.4%、84.3%、68.6%、68.6%;对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68.6%、88.2%、86.3%、100%;耐10种药物以上的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物被膜阳性菌株占比76%,而生物被膜阴性菌株仅占24%,其中生物被膜阳性分离株的耐药谱型要广于生物被膜阴性分离株。说明内蒙古地区犊牛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阳性分离菌株流行,5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20...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的青霉素耐药特征,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了123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并利用β-内酰胺酶试剂盒测定耐青霉素株β-内酰胺酶活性,同时采用刚果红法和改良结晶紫半定量方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表明:123株受试大肠杆菌中,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有122株,耐药率99.19%。122株耐青霉素大肠杆菌中,生物被膜检测为阳性的菌株有92株(75.41%),β-内酰胺酶检测为阳性的有72株(59.02%);β-内酰胺酶阳性而生物被膜阴性的菌株有15株(12.30%),β-内酰胺酶和生物被膜同为阳性的有57株(46.72%);β-内酰胺酶为阴性但生物被膜为阳性的菌株有35株(28.69%)。92株生物被膜阳性菌株中,29株(31.52%)具有强成膜能力,61株(66.30%)具有中等成膜能力,2株(2.17%)成膜能力较弱。说明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杆菌青霉素耐药性受β-内酰胺酶和生物被膜多种因子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改良结晶紫法对65株文昌鸡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鉴定,以了解海南文昌鸡源大肠杆菌耐药谱型和生物被膜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65株文昌鸡源大肠杆菌中89.23%具有多重耐药现象,64.62%具有交叉耐药现象;81.54%的菌株具有不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只有18.46%的菌株无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本试验结果表明,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大都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但交叉耐药性与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相差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7):31-36
利用PCR技术检测25株犊牛腹泻源大肠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并通过动物试验测定了菌株的致病力,分析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与菌株致病力的关系。结果显示:flu在所检测25株菌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68%;其次是ropS和fimA,分别占44%和40%;espA占24%;fliC占10%。6株生物被膜阳性菌株的动物攻毒试验显示,其致病力明显强于生物被膜阴性菌株,且含有3种或3种以上待测基因。本试验为探讨生物被膜与大肠杆菌致病性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腹泻死亡仔猪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通过对细菌形态观察、PCR检测、生化试验以及小鼠毒力试验鉴定出了8株具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WHO推荐的Kirby-Bauer(K-B)法测定8株大肠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进一步对分离的8株大肠杆菌进行运动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特性进行比较。生化特性结果表明8株大肠杆菌对各种糖的分解能力无明显差异;耐药性结果表明8株大肠杆菌均是多重耐药菌株,并且8株大肠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均具有运动性,形成较明显的运动圈;生物被膜表型检测结果表明:有4株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河南地区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和探讨生物被膜和致病性、毒力之间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疆犊牛源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及其耐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三重PCR的方法对新疆犊牛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系统进化分群,对不同进化群的菌株进行致病性和16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粪便样品中分离出的127株大肠杆菌中非致病群A(37.8%)和高致病群D(30.7%)菌株分布相对较多,其次是低致病群B1(18.1%)和高致病群B2(13.4%);其中腹泻犊牛源(B2+D)群大肠杆菌明显多于健康犊牛。药敏结果显示,犊牛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表型的菌株占85.0%,主要分布在3耐~7耐,其中腹泻犊牛携带的大肠杆菌耐药率高于健康犊牛,D群大肠杆菌耐药率最高,B2群耐药率最低,A群和B1群居中。结论:新疆犊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苦豆子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本研究以从蛋鸡粪便样本中分离的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苦豆子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并测定了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生物被膜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子提取物MIC为125 mg/mL,与头孢噻呋联用呈现协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2MIC和MIC的苦豆子提取物可明显抑制菌株的生长;不同浓度苦豆子提取物对菌株生物被膜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和清除作用,1/2MIC和MIC组可极显著降低菌株的运动能力(P<0.01)。表明苦豆子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小檗碱消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效果,试验以3株ESBLs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作用3株ESBLs大肠杆菌前后的MIC变化,然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小檗碱作用后大肠杆菌R质粒、ESBLs活性、生物被膜形成及外排系统AcrA mRNA、AcrB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3株ESBLs大肠杆菌对小檗碱的MIC均为2.00 mg/mL;经小檗碱作用后有2株ESBLs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的MIC从32.00 mg/mL降至8.00 mg/mL,有1株ESBLs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的MIC从32.00 mg/mL降至16.00 mg/mL。经小檗碱作用后有2株ESBLs大肠杆菌质粒条带消失2条,有1株ESBLs大肠杆菌质粒条带消失1条;3株ESBLs大肠杆菌的ESBLs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3株ESBLs大肠杆菌外排系统AcrA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2株ESBLs大肠杆菌外排系统AcrB mR...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河北地区致貉流产、死胎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PEC)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7—2020年采集流产貉阴道分泌物、死胎等病料组织243份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玻板凝集试验、PCR方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对ExPEC的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7株ExPEC分离株对妊娠小鼠具有不同的致病性,以致小鼠死亡4或5只菌株为主,以O38、O101和O142为主要流行优势血清型;携带5种ExPEC的特异性毒力基因和11种其他毒力基因,强、中形成膜能力的菌株分别主占致病菌株的26.6%,43.6%;87株ExPEC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10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在49.4%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率为9.2%~26.4%,呈现多重耐药性,以耐10,11,12种药物菌株为主。本研究为致貉流产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明确犊牛腹泻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强毒力岛(HPI)标志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大肠杆菌分离株与HPI携带的关系。采集犊牛病理性腹泻样本158份,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镜检符合大肠杆菌形态的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PCR鉴定,采用K-B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CR方法进行分离株HPI相关基因携带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7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 60.00%,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为9.33%;75株大肠杆菌全部耐3种以上药物,多重耐药(≥ 10)的菌株占85.33%,耐药谱集中在耐14~17种药物,5株对19种药物全部耐药。HPI标志基因irp2的阳性率为100%,其他相关基因fyuAirp3、irp5、irp8和ytbA的检出率在66.00%以上。综上所述,宁夏地区犊牛腹泻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普遍,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分离的奶牛源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青霉素耐药特性,试验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82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利用β-内酰胺酶试剂盒测定耐青霉素菌株β-内酰胺酶活性,通过刚果红法定性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82株受试无乳链球菌中,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有18株(21.95%),β-内酰胺酶为阳性的有11株(13.41%),生物被膜为阳性的有64株(78.05%);在18株青霉素耐药菌株中,β-内酰胺酶为阳性的有9株(50.00%),生物被膜为阳性的有17株(94.44%),β-内酰胺酶和生物被膜同为阳性的有8株(44.44%);β-内酰胺酶为阳性而生物被膜为阴性的菌株有1株(5.56%),β-内酰胺酶为阴性但生物被膜为阳性的菌株有9株(50.00%)。说明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无乳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性受β-内酰胺酶和生物被膜等多种因子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血清学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研究,依据研究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试验结果:成功分离到一株牛致病性大肠杆菌,该株菌多重耐药,对小鼠具有高度致病性,其血清型为O101,使用该菌株的敏感药物对后续腹泻犊牛进行了及时治疗,成功控制了该养殖场犊牛腹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包头地区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进化分群情况、生物被膜形成能力(BF)及耐药性情况。试验采用PCR法、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进化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中以B2群和D群流行为主,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5.4%和25.0%;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率在58.3%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1.9%~31.3%;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中强形成膜能力菌株有20株、中形成膜能力菌株有16株、弱形成膜能力菌株有7株、不形成BF菌株的有5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41.7%、33.3%、14.6%、10.4%。经分析,48株仔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的BF形成能力与多黏菌素、新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7种药物耐药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试验为临床中合理用药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豫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4年~2016年腹泻病猪无菌采集152份粪便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系统进化分群、药物敏感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采集的样品共分离到79株大肠杆菌,其中A群占46.84%(37/79),B1群占8.86%(7/79),B2群占27.85%(22/79),D群占16.46%(13/79)。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和克林霉素耐药,92.41%的大肠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79株大肠杆菌分为强成膜能力(26.58%)、中等成膜能力(31.65%)、弱成膜能力(27.85%)和无成膜能力(13.92%)4种表型。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多属于大肠杆菌B2和D群,分别占分离株的31.82%和38.46%。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为河南省猪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明确犊牛腹泻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强毒力岛(HPI)标志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大肠杆菌分离株与HPI携带的关系。采集犊牛病理性腹泻样本158份,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镜检符合大肠杆菌形态的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PCR鉴定,采用K-B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CR方法进行分离株HPI相关基因携带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7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60.00%,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为9.33%;75株大肠杆菌全部耐3种以上药物,多重耐药(≥10)的菌株占85.33%,耐药谱集中在耐14~17种药物,5株对19种药物全部耐药。HPI标志基因irp2的阳性率为100%,其他相关基因fyuA、irp3、irp5、irp8和ytbA的检出率在66.00%以上。综上所述,宁夏地区犊牛腹泻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普遍,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腹泻犊牛中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耐药情况及蒲公英水煎液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本试验采用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采集到的107份犊牛源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进行8种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蒲公英水煎液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将菌株与蒲公英水煎液作用后进行耐药消除试验。结果显示,从107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44株犊牛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41%;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50%以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blaCTX-M基因携带率为86%,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qnr(S)基因携带率为32%;蒲公英水煎液对筛选出的耐药菌株的MIC为200 mg/mL;经蒲公英水煎液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而且更不容易出现耐药。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腹泻犊牛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而蒲公英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可降低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临床疗效,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牦牛作为西藏自治区人畜共患及多重耐药病原体的重要宿主之一,在养殖过程中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牦牛多重耐药发展及传播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对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菌株毒力特性、耐药性、整合酶、生物被膜表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在西藏拉萨、林芝、那曲养殖户采集200份牦牛腹泻样品,利用细菌学方法使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用16S rDNA通用引物对疑似大肠杆菌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所获序列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对大肠杆菌进行7类1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致病性关系密切的4类10种毒力基因,以及20个常见耐药基因和2个Ⅰ类整合子进行PCR检测,采用改良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确定分离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表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91株牦牛源大肠杆菌,对7类16种抗菌药物的纸片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强(87.91%),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最多出现13耐。在毒力基因检测中,STEC、ETEC、EPEC、NTEC 4类毒力基因均有阳性存在,其中F17毒力基因占59.34%(54/91),stx1毒力基因占49.45%(45/...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国北方地区部分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相关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试验采用K-B法和PCR方法检测了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分离的34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和相关耐药基因。结果表明:34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达到了100%,耐药率在80%以上的有4种,分别为氨苄西林、链霉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其他菌株耐药率普遍高于50%,且多重耐药严重。此外,试验共检测了13种耐药基因,其中gyr A、gyr B、par C、aph(3')-Ⅱ、blaTEM 5种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4.07%、81.48%、66.67%、72.72%、61.29%,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相对较低,但均高于20.00%。说明中国北方地区部分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高耐药率的产生可能与携带的耐药基因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河北省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从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廊坊的部分肉牛场腹泻犊牛样品中分离到的50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0株分离菌均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致病菌占比100%(50/50)。毒力基因fyuA、irp2、eaeA、ler检出率分别为68.0%、66.0%、34.0%、34.0%。50株分离菌均对15种抗生素中的2种及以上表现为耐药,对10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比达34%(17/50);分离菌对土霉素、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替米考星4种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0%、90%、94%、100%。除四环素类tetD基因检出率为0外,其它耐药基因均有检出,其中四环素类tetC、氨基糖苷类aadA1、喹诺酮类gyrA、gyrB基因检测率高达100%。试验的50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河北省大肠杆菌所致犊牛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2018—2020年采集的南涧县不同养殖场中患腹泻病仔猪肛拭子、粪便、肝脏等共243份病料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玻板凝集试验、结晶紫微孔板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致泻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血清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243份仔猪腹泻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了113株大肠杆菌,其中有87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8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属于14种不同的血清型,以038 (17.2%)、0101 (18.4%)和0142 (14.9%)为主要流行优势血清型,强形成被膜能力菌株有24株(27.6%)、中形成被膜能力菌株有34株(39.1%)、弱形成被膜能力菌株有17株(19.5%)、不形成被膜菌株有12株(13.8%)。分离的8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链霉素等10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在49.4%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9.2%~26.4%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