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土壤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涂书新  郭智芬  孙锦荷 《土壤》1998,30(3):125-130
综述了近年来土壤氯研究在氯离子行为动态及外源氯对土壤性质影响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土壤氯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土壤中的硼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
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阻力的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斌  邵明安 《土壤学报》1996,33(2):211-216
本文依据生长箱内模拟试验资料,借助于瞬态流方程,从蒸腾速度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和玉米水流阻力的变性。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广业  阎龙翔 《土壤学报》1993,30(4):443-446
土壤中磷素形态及其转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张守敬和Jaokson7建议的无机磷分级体系尽管应用在酸性土壤上说明了许多理论和生产上的问题,但未能将石灰性土壤的钙磷从易溶的二钙盐到难溶的磷灰石加以区分,从而难于对其进行有效性评价,使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形态分级研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岛津 ICP- 10 0 0 型真空单道扫描发射光谱仪测定了土壤及肥料中的硼含量 ,方法经标准土壤样品验证 ,并与肥料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相比较 ,结果均十分符合。同时给出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等参数 ,说明该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高 ,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8.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浸提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对人和动植物体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浸提形态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首先,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土壤硒的浸提形态,然后介绍了植物中硒的浸提形态,最后展望了硒在浸提技术上的发展趋势,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固沙林庇护区内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定位实测法,系统研究了科尔沁沙地24龄人工固沙杨树(Populussimonii)林庇护区内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特征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与对照点(流动沙丘)相比较,林地迎风区6H(H为平均树高)、3H、林地中央、林地背风区林缘、6H和8H处0~20cm层土壤中的粗沙含量降低26%~69%,粉、粘粒含量增加539%~1731%。土壤中全C、全N、速效P含量分别增加68%~1002%,40%~840%和45%~276%。(3)与对照点相比较,各观测点植物群落的物种优势度有所改变,物种丰富度提高了3~16种,覆盖度增加了43%~54%,地上生物量增加了72%~381g/m2。(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林地庇护区内的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枯落物量和根量与土壤C、N含量的相互影响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土壤磷、肥料磷和VA菌根真菌对植物磷营养的贡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11.
微塑料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农业生态系统。由于降解性差,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累积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并通过食物链等威胁人畜健康。本文介绍了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来源、分布和迁移,重点阐述了微塑料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直接和间接生态效应。证据显示微塑料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与酶活性、土壤动物,影响植物种子萌发、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并可以被植物吸收和转运,对植物产生毒性效应;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性质、与重金属等污染物联合作用等方式对植物产生间接效应。最后还对未来土壤-植物系统中微塑料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了解土壤微塑料的生态效应和潜在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镉污染土壤因其导致粮食作物超标以及通过食物链对居民健康构成威胁,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土壤镉的迁移转化、植物根部对镉的吸收、植物体内对镉的装载转运和贮存是土壤-植物体系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近年来,稳定同位素分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植物系统中镉的迁移和储存,为研究镉在不同土壤库和植物部位中的迁移和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本文首先介绍了镉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次对土壤矿物溶解、共沉淀、吸附和有机质螯合配位等四个关键过程引起的镉同位素分馏方向和程度进行综述,并重点针对植物根部对镉的吸收、根部-地上部转运和籽粒储存等三个关键过程阐述植物体内镉同位素分馏机制;最后基于目前研究现状,展望了土壤-植物体系镉同位素分馏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深入理解镉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以期为镉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农产品减毒脱毒等应用技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用黄棕壤和红壤,用土壤老化和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盆栽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土壤老化试验表明,DBP和DEHP在土壤中的吸附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呈现开始(0-10 d)老化速率较快,而后(10-30 d)老化速率减小并且老化总量趋于稳定的趋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上植物体内DBP/DEHP含量(DBP:0.576-2.750 mg.kg-1;DEHP:9.369-33.256 mg.kg-1)与土壤污染浓度呈正相关,生物量与土壤污染浓度呈负相关;而在黄棕壤上,上海青的生物量并不随着土壤DBP/DEHP的添加量的升高而变化,植物体内DBP/DEHP的含量(DBP:0.212-0.401 mg.kg-1;DEHP:0.421-0.490 mg.kg-1)远低于红壤的相同污染浓度处理。在黄棕壤上,上海青对DBP/DEHP的BCF值介于0.061-1.041之间;而在红壤上,BCF值均大于1.0(介于1.175-15.695之间),具有一定的生物富集作用。通过试验还估算了红壤上DBP/DEHP的临界浓度为6.932-11.718 mg.kg-1,可为建立生态效应预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甘薯不同氯离子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1-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回收率低(52.9%~81.4%),且受样品浸提液颜色影响;自动电位滴定法Cl-回收率为93.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 6.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精确度高,因此是测定甘薯氯含量的最佳方法;(2)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甘薯品种Cl-积累和分布,结果显示:甘薯幼苗地上部Cl-含量为0.067~0.096 mmol g-1DW,根系Cl-含量为0.038~0.087 mmol g-1 DW,品种间甘薯幼苗地上部和根系Cl-含量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向地上部转运Cl-选择性比率均大于1.0,表明Cl-向地上部聚集,以菜用型福薯7-6比率最高,紫心型徐紫20-1和浙紫1号次之,淀粉型泉薯9号最低.  相似文献   

15.
氯化胆碱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膜结构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300 m g/L氯化胆碱(CC)浸种与叶面喷施相结合作预处理,然后用15% PEG- 6000 模拟干旱胁迫。发现CC在干旱条件下可减缓CAT、POD活力和类胡罗卜素含量的降低, 特别是改变了SOD活力在干旱胁迫下通常呈波浪式变化的规律, 使其在实验条件下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可能是膜结构得到保护, 从而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 产生及细胞电解质渗漏都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是研究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之一。本文应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测定了科尔沁沙地沙质农田表层土壤的非饱和水分扩散率,并对氯化钴试纸在测定水分扩散率中的应用作了初步尝试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沙质农田表层土壤湿润锋迁移速率随着入渗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呈幂函数关系;波尔兹曼参数与土壤含水量呈直线关系;土壤水分扩散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经验公式并呈指数函数变化。在应用水平土柱法测定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的过程中,氯化钴试纸法可以用于测定湿润锋的位置,特别是在高土壤含水量时,相比目视法而言更能显示其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是研究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之一。本文应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测定了科尔沁沙地沙质农田表层土壤的非饱和水分扩散率,并对氯化钴试纸在测定水分扩散率中的应用作了初步尝试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沙质农田表层土壤湿润锋迁移速率随着入渗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呈幂函数关系;波尔兹曼参数与土壤含水量呈直线关系;土壤水分扩散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符合经验公式并呈指数函数变化。在应用水平土柱法测定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的过程中,氯化钴试纸法可以用于测定湿润锋的位置,特别是在高土壤含水量时,相比目视法而言更能显示其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Microbial oxidation of ammonium to nitrate may impose dangers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through soil and atmosphere contamination with end products or intermediate gases. A wide range of chemicals can inhibit nitrification under soil and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chloride compared to 3,4-dimethylpyrazole phosphate (DMPP) as a standard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MPP (especially with double concentrations) inhibited nitrification for a longer time, until the end of incubation period. Chloride in the form of ammonium chloride (NH4Cl) or potassium chloride (KCl)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nitrificatio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during the 7-week incubation period. This inhibi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pplied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in soil. During a 5-week incubation period, the strongest concentration (500 mg/kg soil) showed more inhibition than concentrations of 250 or 100 mg/kg soil, particularly when compared to contro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eside commercial nitrification inhibitors, chloride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microbial nitrification in soil. Therefore, when chloride is not a soil problem, the chloride form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e.g., ammonium chloride) could be a proper nitrogen fertilizer.  相似文献   

19.
蒋倩  韩勇  孙晓丽  龚华  钱薇  陆国兴 《土壤》2016,48(2):343-348
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IC)、毛细管电泳法(CE)两种仪器方法对不同pH土壤中Cl~–、SO_4~(2–)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参照标准物质的参考值(滴定法),IC与CE测定值的准确度、回收率均满足实验分析要求,但精密度差异较大,IC(RSD,3.61%)的稳定性优于CE(RSD,8.97%)。据差异性(F与t检验)分析,两种仪器方法测定酸性土壤中Cl~–、SO_4~(2–)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碱性、中性土壤的测定结果保持一致。对比4个被测样品基本性质发现,酸性土壤的pH与离子强度均低于其他样品,从而影响了石英毛细管的电渗流,最终改变了CE分离过程,这可能是Cl~–结果偏离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于IC,酸性土壤较中性、碱性土壤更易由于离子交换效应产生次级保留(拖尾)。此外,采用碱性分离体系分离酸性样品易形成结晶,从而导致SO_4~(2–)含量的偏离。可见,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IC较经典,而CE是一种新兴的仪器方法。测定像土壤这样基体较复杂的样品(特别是酸性土壤)中阴离子的仪器条件还需要进行更多摸索与优化,以促进这两种方法在土壤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评价进展与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利用基础。综述了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提出了水资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水资源评价中的干流区间水资源计算、水质水量联合评价、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生态需水等4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推进水资源评价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