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精料投喂量相同的情况下,用4种牧草不同搭配比例对3月龄海南黑山羊羔羊进行育肥。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P.americanum cv. Reyan No.4),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cv Reyan No.11),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 Reyan No.5)和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jacq.cv Reyan No.8)在2.35:1.1:0.95:0.6的配比情况下育肥效果较好,与用常规饲草育肥相比差异显著。在牧草饲喂相同的情况下,精料的不同投喂量对羔羊育肥也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证实,随着精料添加量的增加,日平均增重也相继增加。但在经济效益方面,每日饲喂300g精料时的育肥利润最高。试验结果可为海南黑山羊羔羊的合理、高效、经济育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热带优良牧草舍饲海南黄牛的适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由采食法舍饲海南黄牛,根据供试牛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比较营养生长期四种热带优良牧草品种的适口性大小。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远远大于其它三个牧草品种,适口性最好;热研2号柱花草和黑籽雀稗差异不显著,柱花草适口性略好于黑籽雀稗;热研8号坚尼草最低,与其它三个牧草品种差异极显著,适口性最差。个体牛对于四种牧草的采食速度和日采食量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四种牧草的喜食程度基本一致。建议舍饲时,以王草64%、柱花草16%、黑籽雀稗15%,坚尼草5%的食谱结构饲喂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热研4号王草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以及利用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高效、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为建立热研4号王草原生质体制备体系,本研究以热研4号王草叶片为原生质体制备的外植体,将切成细丝的热研4号王草幼叶置于含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Y-23+0.5%崩溃酶+0.6 mol/L甘露醇+40 mmol/L KCl+6 mmol/L MES,p H 5.7+20 mmol/L Ca Cl2+0.15%BSA的酶液中,在避光条件下置于50 r/min的摇床酶解6~8 h,获得了大量有活力且均匀一致的原生质体。经过荧光素双醋酸酯(fluoresceindiacetate,FDA)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采用酶解法制备的热研4号王草原生质体活力可达75%,且可用于表达拟南芥外源蛋白。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利用热研4号王草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SRAP技术对12个柱花草品种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共检测出98个位点,95个是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为96.30%,扩增范围为150~2 000 bp,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398~0.969,平均值为0.756。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2处,可将12份柱花草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包括维拉诺柱花草和西卡柱花草2份材料,这一类属于非圭亚那柱花草;第二类群包括热研2号柱花草、热研5号柱花草、热研7号柱花草、热研10号柱花草、热研13号柱花草、热引18号柱花草、热研20号柱花草、热研21号柱花草、907柱花草和格拉姆柱花草,这一类群全都属于圭亚那柱花草。  相似文献   

5.
加勒比松林下耐荫性牧草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热带人工林下空间,提高其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耐荫性牧草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牧草品种耐荫程度并不同,其中柱花草的L8柱花草耐荫能力较强,其干物质产量为5460.0kg/(hm^2.a)(高出热研2号柱花草和热研5号柱花,分别为46.57%,5.40%),植株存活率93.3%,粗蛋白含量为15.33%;禾本科牧草坚尼草属CIAT6299坚尼草在同属中耐荫能力也较强,其干物质产量为11657.0 kg/(hm^2.a)(高出青绿黍135.83%),粗蛋白含量为9.02%,植株存活率为94.2%。可见,L8柱花草和CIAT6299坚尼草这两个牧草品种(系)能较好地生长在加勒比松林下,是较为理想的耐荫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6.
热研4号王草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旭川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33-535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三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蘖数,以探索热研4号王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王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热研5号柱花草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三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枝数,以探索热研5号柱花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柱花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耐冷柱花草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盆栽低温试验和电导法两种方法对24份柱花草种质资源进行抗冷性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胁迫能使柱花草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叶片卷曲指数增加。盆栽低温试验后恢复正常条件种植不同柱花草种质成活率有明显差异。用隶属函数法对盆栽低温试验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量化,对24份柱花草种质进行抗冷性评价。利用电导法通过分析柱花草种质的半致死温度对柱花草资源进行抗冷性评价,所获得的耐冷种质与冷敏感种质与低温盆栽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综合两种方法,筛选出6份耐冷种质(热引18号柱花草,品109柱花草,1979柱花草,马弓形柱花草,粤研1号柱花草,TPRC90075柱花草)和5份冷敏感种质(CIAT46柱花草,Tardio柱花草,CIAT104柱花草,CIAT1262柱花草,CIAT1278柱花草)。本研究为今后柱花草抗冷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桉树林下禾本科牧草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林下热带牧草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禾本科牧草品种中多数可良好生长,其中臂形草属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牧草产量943.9㎏/hm2,显著高于其它牧草品种,植株存活率、抗病虫害、分蘖数等表现出良好的生产特性,综合评价最优。坚尼草属牧草中植株存活率、长势、株高、干物质产量等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狼尾草属牧草中除杂交象草表现较好外,其它品种表现一般。雀稗属牧草在桉树林下生长相对较差,仅热研11号黑籽雀稗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热研2号柱花草、维拉诺有钩柱花草、西卡柱花草、马弓型柱花草4种柱花草的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柱花草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7天,幼芽生长幅度最高为西卡柱花草,生长幅度最低是有钩柱花草,萌发速度最快是2号柱花草.在整个萌发阶段,马弓形柱花草幼芽生长量最少,发育最慢.在萌发初期,4个品种的幼芽生长差异不显著,到萌发后期,幼芽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热研4号王草经过加工、发酵处理后与蛭石和珍珠岩以不同比例配比混合进行烟草漂浮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的两种粒径的草粉在不同的处理和配方下具有显著的出苗差异,筛选出发芽率较好的2个配方:粒径7处理1反应程度80%配比3:2:5的两次发芽率为81.84%和59.38%;粒径4处理2配比3:2:5反应程度100%的两次发芽率为86.25%和68.75%。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1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90d刈割周期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3897 kg/hm2;间隔75d刈割周期鲜草产量最高(135.8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干草产量最高(38.6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株高生长动态和分蘖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品质方面,间隔90d刈割周期黑籽雀稗品质最好,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3.13%),粗纤维含量最低(25.79%)  相似文献   

13.
滴灌条件下苜蓿刈割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高频次滴灌条件下不同时期刈割对苜蓿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苜蓿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频次对苜蓿的物候期有影响,高频次的灌溉处理(8 d/次)物候期比低频次灌溉处理(15 d/次)延后2~3天;进入花期以后,苜蓿株高增长速度减缓;随着苜蓿刈割时间的推迟,各处理茎叶比呈增加的趋势,初花期和盛花期刈割处理茎叶比分别达到2.67和2.81,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初花期刈割可以得到最大的苜蓿干草产量(18220.5 kg/hm~2),但牧草品质较蕾期有所下降;现蕾期刈割的处理粗蛋白产量最高(3702.2 kg/hm~2),干草产量为17563.5 kg/hm~2。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王草在干热区的种植优势,在云南元谋开展了利用王草经过加工、发酵试验,通过3种粒径3种处理和3种反应程度组合,得到27种不同的人工草粉基质。并测定了基质的相关特性。这些基质在育苗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可再生资源泥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模式的增产效应。在农业部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对一年生牧草燕麦和箭筈豌豆进行了混播试验。结果表明:丹麦444燕麦50%和333/A春箭筈豌豆50%的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及0~50 cm的地上生物量均最高,分别为22193.33 kg/hm2、4776.67 kg/hm2和11792.90 kg/hm2,且与其他混播处理的差异显著(P<0.05)。该混播模式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可在黄土高原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