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干象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L.)是杨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在辽西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为了揭示杨干象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抽样方法,提高调查和测报质量,于1986年对杨干象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并对几种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 (L.)是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已经对我国的杨柳科树木造成严重危害。杨柳科树木在山东省广泛分布,且杨干象尚未在山东省分布,考虑其在分布区危害的严重性,急需对其开展入侵山东省的风险分析。本研究利用CLIMEX4.0模型预测了杨干象在山东的适生性,并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其在山东的风险性等级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干象在山东省的生态气候指数EI值介于26~39之间,山东省全境为杨干象的高度适生区;杨干象在山东省的风险性评估值R=0.885,判定为风险性极大。明确杨干象在山东省的适生性及各风险性等级,对山东省对杨干象的监测预警及防控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干象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干象是我国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先后三次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本文阐述了杨干象的分布、寄主、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传播途径、适生范围以及综合治理技术,为杨干象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害虫杨干象人工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是杨柳科植物常见的害虫,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随着林业的发展,各地林业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随着杨、柳树速生丰产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杨干象的发生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重视,杨干象已经对速生丰产林构成严重危害,研究和加强杨干象的综合防治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对辽阳市境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为害状况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白蛾、杨干象、松疱锈病菌、落叶松枯梢病菌、冠瘿病菌和草坪草褐斑病菌6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均有分布,其中美国白蛾疫情严重,杨干象危害呈上升趋势,其余4种林业检疫性微生物虽有分布,但均属零星为害,对林业建设与发展尚未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以蛟河市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为对象,对其种类、分布、发生及危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蛟河市目前共有5种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分布,总分布面积320 hm2,杨干象、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柳蝙蛾、白杨透翅蛾分布面积分别为127 hm2、30 hm2、149 hm2、9 hm2和5 hm2。轻度危害总面积33 hm2,其中:杨干象为1 hm2,松疱锈病为30 hm2,落叶松枯梢病为2 hm2。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不同杨树品种对杨干象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沈阳地区选择对杨干象具有较强抗性的杨树品种,通过对国营新民市机械林场14个杨树品种的杨干象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平均抗虫性筛选出适宜在沈阳地区造林的抗杨干象品种,依次为中绥12杨、荷兰64杨、中黑防杨、欧美107杨、盖杨,并讨论了杨干象灾害可持续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辽宁地区杨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但却备受虫害威胁,杨干象曾3次被列入我国植物检疫对象,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之一。文章对杨干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为杨干象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是北方地区危害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文章介绍了杨干象的形态特征,观察了杨干象在绥化市北林区的生活习性.对其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杨干象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分布于承德等地。幼虫在韧皮部环绕树干蛀食,蛀道深入木质部及髓部,切断树木输导组织,轻者枝梢干枯、风折,重者整株死亡。为了更有效地防治杨干象,现将对杨干象的生活史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灭幼脲对杨干象作用机制和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苗建才  郝然喜 《林业科学》1994,30(4):325-331,T001
采用灭幼脲油剂,油胶悬剂等,用点涂的方法对杨干象幼虫和成虫进行了适时防治,结果表明:灭幼脲油剂可抑制表皮几丁质的合成达15%以上;灭幼脲油胶悬剂抑制杨干象成虫精巢和卵巢的发育,可使成虫产卵间降低40-70%,使卵的孵化率降为零。这为杨干象的防治找到一条高效,安全,经济,易全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干象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杨树主要害虫,又是国内检疫对象之一。 1988年8月在朝阳林场苗圃地发现6年生杨树大苗被杨干象为害,有虫株率达60%,平均虫口密度为5头/株,使杨树生长受到影响。为此,于1989年4~9月对杨干象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干象是通辽市重大蛀干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杨树大苗和幼林危害尤为严重。文章通过对通辽市杨干象危害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杨干象风险综合评价R值为2.26,属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及时对被害木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杨干象的几种不同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调查,找出杨干象的操作简便、效果最佳的防治方法,更好地指导杨干象的防治工作。结果表明:采用2.5%溴氰菊酯350mL加10奴废机油混合制剂硬毛刷点涂蛀入孔和排粪孔,然后薄膜封缠蛀蚀干部的方法防治杨于象,药效持续时间长,防治效果较好,被害杨树伤口愈合较快。其次是注射2.5%溴氰菊酯350mL加10kg水混合制剂防治方法,适合幼虫期的杨干象防治,防治效果表现最佳。刀针锥刺法在滦平县最适合在5月上中旬的幼虫期,对表皮相对光滑坚硬的杨树树种进行杨干象防治,防治效果较好。杨干象成虫防治在成虫始化期采取2.5%溴氰菊酯350mL加10kg废机油混合制剂涂毒环阻隔法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斯氏线虫繁殖技术及其防治杨干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于振福 《林业科技》1992,17(1):27-29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是杨树毁灭性害虫,严重危害3年生以下幼树。该虫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已蔓延成灾,给林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寻找控制杨干象危害的新途径,我们对斯氏线虫的繁殖技术及其对杨干象的防治做了一些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干象与杨树腐烂病发生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承德县调查表明,北京杨林分中杨树腐烂病的发生与杨干象的危害有直接关系。林分中有29.1%的林木被杨干象危害。被杨干象危害的林木中有51%的林木发生腐烂病,这部分林木占林分总株数的14.9%。被腐烂病危害后死亡树木占6.7%。因而要想控制杨树腐烂病的发生,首先应防治杨干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测定防治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7株虫生真菌菌株对杨干象幼虫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筛选出高致病力菌株并进行林间生防试验,对受侵染的杨干象幼虫的致病症状进行研究。【结果】1)用菌株CFCC87323以108conidia·m L-1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3.38%,致死中时LT50为3.536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7.0×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77.62%。2)用菌株ACCC30830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81.46%,致死中时LT50为4.248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5.43×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66.06%。3)用菌株ACCC30831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校正死亡率达73.51%;林间防治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58.48%。4)用菌株CFCC87327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校正死亡率达72.85%;林间防治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56.32%。5)观察杨干象幼虫感染的致病症状发现,杨干象幼虫被菌株CFCC87323侵染后,从出现明显症状到死亡变成僵虫需要(74.67±2.31)h,到虫体布满菌丝需要(93.67±3.21)h。【结论】白僵菌菌株CFCC87323对杨干象幼虫致病力最高,菌株ACCC30830次之。菌株ACCC30831和CFCC87327对杨干象幼虫也表现出较好的致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干象成虫补充营养及在杨树幼林内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皿和养虫笼内放吸附糖酒醋、蜜酒醋及水3种营养液的棉球,观察杨干象成虫取食每种营养液的情况,其结果表明杨干象最喜欢以糖酒醋作补充营养。杨干象在杨树幼林内自虫源地一方的林缘向林内逐渐扩散,幼林边行的虫口密度最高,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45.2%,自林缘至66m间的虫口密度为整个林分虫口密度的91.0%。  相似文献   

19.
杨干象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8年作者在公主岭市从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治理方法上对杨干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95~2000年,对杨干象对杨树生长的影响和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不同虫口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明显,通过建立虫口密度与杨树生长(树高、胸径、材积)损失率回归预测模型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胸径、材积生长明显下降,其关系呈直线、对数回归关系;高生长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呈多项式回归关系;杨干象防治指标确定为:5年生以下杨树为2头/株,6~8年生杨树为3头/株,9年生以上杨树为4头/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