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素和茶树落叶对土壤的酸化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亚热带茶区的4种未垦荒地土壤作土柱模拟,研究了重施尿素和表覆茶树落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茶树落叶处理都能酸化土壤,尤以0~20cm的表层最为明显,其中又以赤红壤和黄壤的酸化比红壤和黄棕壤明显。文中还对尿素和茶树落叶对茶园土壤的酸化作用、酸化过程和不同土类的酸化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茶树属多年生采叶作物,对氮素的需求量很高,在茶叶生产中人们都十分重视氮肥的施用。当前主要是施用尿素,它虽也取得较好的施用效果,但它属非极性的速效性化肥,溶解决,在未被脉酶分解之前土壤对它的吸附能力差,流失量大,不仅增产提质效果降低,而且还污染了茶区水源和土壤。因此,优化茶园氮肥品种,改进施肥技术已是当前茶叶生产集约化管理和茶区环境科学的重要议题。就此,我们将普通尿素经过化学处理,使它缩合成一种高分子的援效尿素,现将它在茶园土壤中的释放情况及对茶树生长影响试验介绍如下:一、缓效尿素在茶园土壤中的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茶树凋落物的分解及对土壤中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凋落物分解释放矿质元素的速率为盐基元素>Mn>Fe>Al,其中尤以3月以前为最大;茶树凋落物的分解能使土壤固相中的盐基元素和其它矿质元素迁移至液相,其迁移顺序为Ca、Mg>Na>K>Al,在降水较多情况下将导致土壤中钙、镁元素的明显下移,甚至淋失。因而茶树凋落物既对茶树营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对土壤酸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尿素水解产物氨的挥发损失是造成茶园尿素肥效低的主要原因。茶园尿素水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土壤因素主要是PH值、阳离子代换量、有机质、土壤含水量、氧化还原状态等与尿素水解直接相关。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降雨等对尿素水解、淋失及氮的挥发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茶树对土壤干旱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茶叶主产区长江中下游一带,每年夏秋期间,雨量少,晴日多,气温高,空气湿度低,蒸发量大,常有亢旱,给茶树生长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带来较大影响,旱害成了茶叶生产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据研究,茶树生长所要求的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70%~90%最为适宜。一旦土壤相对含水率低于70%,对茶树的生长和代谢将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茶树抗旱性的生理基础及遗传差异,本文以4个具不同抗旱能力的茶树品种为材料,初步研究盆栽土壤干旱条件下茶树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旨在为茶树抗旱品种的选育以及茶树栽培上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以第四纪红色粘土茶园土壤为材料,用盆栽和田间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客沙后,茶园土壤物理性砂粒淡51%的处理比其它处理均好,这与传统名优茶区物理性砂为闰比率基本相同,客施纯沙要注意增施肥料,特别是配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9.
10.
VA 菌根对茶树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 VA 菌根对茶树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 VA 菌根真菌的茶树,无沦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的干重,都明显高于未接种的茶树,其中又以接种 VA 真菌同时施磷矿粉处理的茶树干重最大(较对照增加2.86倍);叶片含磷量较对照增加41%,特别是在施磷矿粉的条件下,叶片含磷量比对照增加87%,茶树整株的吸磷量是对照的3倍;叶片中 K、Cu、Fe 的含量增加,Zn、Mn、Ca、Mg、Na 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动,但施磷处理使各处理茶树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动趋于复杂。研究还表明,随着水溶性磷 相似文献
11.
用水培、土施和喷施方法,研究了 Mo 对茶树体内无机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对 Mo 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并积累在叶、根中。土施以盆土表面积每平方厘米50—200μg效果较好,但喷施易造成叶中 Mo 过剩。水培 Mo 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叶中 B、Na 的含量,促进 K 的吸收,减少体内 S 的含量,P、Ca、Cu、Fe 在茎中积累,Mg、Mn 在叶中有所增加。Mo 对 Al、Zn 含量无影响。施肥方式不同,Mo 效应也有区别,土施 Mo 肥能增加新梢中的大部分元素含量,喷施Mo 肥则使新梢中的大部分元素含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土壤酸化是当前我国多数茶园的障碍因子,偏施无机肥和重施氮肥等不合理施肥是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成因。为探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的效果,本研究在茶园设置不施肥(T0)、常规施肥(T1)、氮肥有机替代30%(T2)、氮肥有机替代30%+增施腐殖质(T3)、氮肥有机替代30%+增钾补镁(T4)和氮肥有机替代30%+增施腐殖质+增钾补镁(T5)等6个施肥处理,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茶叶养分含量及土壤环境的变化,分析茶树养分吸收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氮肥有机替代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但不降低叶片氮含量;与T0和T1处理相比,T3、T4和T5处理提高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含量和交换性镁含量,叶片钾和镁含量增加、铝含量降低。氮肥有机替代配合增施腐殖质和增钾补镁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盐基阳离子含量,并抑制茶树对铝的吸收,缓解土壤酸化进程。因此,茶园推广含腐殖酸有机肥和养分均衡管理的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酸化状况。 相似文献
16.
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酸性土壤是茶树生长所必须的条件之一,但并非土壤酸性越强,越适宜茶树生长,其最适宜pH值为5.0~5.5,而当前茶园受到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茶园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土壤酸化对茶树生长的危害;最后对酸化茶园和新建茶园给出了具体的改良措施.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了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是造成茶园土壤酸化最主要的原因;土壤酸化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一些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上升,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施有机物料是改良和控制土壤酸化的理想途径.最后,作者就茶园土壤酸化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茶树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同位素~(16)N 示踪法研究了茶树对氮肥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茶树在春茶期间所吸收的氮肥大部份被输送到地上部,保留在根系中的只是少数;地上部以芽叶中含量最高,根系以吸收根中含量最高。茶树在整个秋冬季节都能连续不断地吸收氮肥,但吸收能力从秋到冬随温度降低而下降。秋冬期吸收的氮表现出利用——积累——再利用的特点;贮藏于根中的可溶态氮具有较高的再利用率。茶树对肥料氮的利用率,春肥达44.7%,夏肥为20—30%,秋冬肥到春茶结束时达18.08—30.82%,其中以早施的利用率高;三种氮源的利用率:铵态氮>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群体结构茶园十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亩植0.4—1.2万株的范围内,建园初一、二年,随着茶树密度的增加,茶树的生物总产量和经济利用系数提高,有利于提早投产,提前收益。从种植后的第三年开始,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日益显露,茶树表现出明显的边际生长优势;输导根增加,吸收根减少;叶片光合效率降低;个体生物产量差异显著;茶园表层土壤容重加大,孔隙度降低,透水性减弱;中下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旱季容易出现水分亏缺,因而使各处理间的经济利用系数日益接近,密植的增产效应逐年消失。从种植后的第八、九年开始,产量持平, 相似文献
19.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酸性(pH 4.0~5.5)土壤中,与大多数作物不同,它能够在高铝(Al)含量的土壤中存活,而且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Al元素,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超富集Al的植物。文章对茶树根部的Al吸收、Al在茎中的运输及叶片的贮存等相关过程进行了全面综述,同时分析了不同部位和细胞组成在Al富集方面的特性及茶树的多种Al耐受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20.
茶园土壤中铅锌等元素同时多检出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三酸敞开式电热板消解、四酸敞开式电热板消解、二酸微波消解及三酸微波消解法对茶园土壤进行前处理,然后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其中的铅、铜、砷、铬、镉、锌、钴含量.结果表明,四酸敞开式消解法与三酸微波消解法对土壤进行前处理,都能使土壤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完全消解,测定效果较理想.但三酸微波消解法因测定用时短、成本低而显得更优越.用ICP-OES法测定三酸微波消解前处理的土壤标准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时,7种重金属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03%~7.24%之间,其测定值与推荐值完全一致.对普通红壤土与铅锌矿土的加标回收结果,普通红壤土的回收率在84.0%~110.0%之间,铅锌矿土的加标回收率在94.0%~114.0%之间.方法简便、准确,而且劳动强度小,能缩短检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