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苏州市棉花生产目前粮棉轮作、麦棉套种,近年来生产上采用塑膜育苗移栽,但由于品种迟熟,麦幅加宽,共生期较长,荫蔽较重,影响棉花早发;加上棉铃期的梅雨、台风,吐絮期的阴雨、低温等灾害性天气,造成蕾铃脱落率高,僵烂铃多,棉花产量徘徊不上。为探索麦棉双高产,沙洲县1981年试种中棉所10号(以下简称中10)0.5亩,亩产138.7斤;1982年种植1183亩,平均亩产117.3斤;1983年种植面积扩大到4.3万亩,由于开花结铃期受高温伤害,吐絮盛期遇长期阴雨天气,影响产量,平均亩产108斤。常熟、太仓两地也有零星的试验性种植。本文通过麦后棉分期播种小区观测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由于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双三制"面积的扩大,对产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县从1971年起把原来稻麦两熟为主的耕作制度逐步改成"双三制"以后,前季稻亩产一直持续递增,1971年为585斤,1972年617斤,1973年676斤,1974年680斤,1975年又增长为746斤。  相似文献   

3.
<正> 光叶苕子,学名Vicia villosa RothVar(以下简称苕子),1946年引自美国,六十年代末在江苏省最大种植面积达700万亩左右。七十年代以来,种子产量低而不稳,1974、1976两年严重失收,淮阳地区平均单产不足10斤;而1972、1973和1975年的平均亩产可达60斤上下。除有病虫等危害因素外,花期多阴雨的不利天气造成花荚大量脱落是低产的主要原因。苕子死荚的脱落,除自身的遗传因子影响外,生态环境中的光、温、水的影响则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巫绪英 《土壤学报》1966,14(2):234-237
紫云英在芜湖地区是一项主要肥料.近几年来种植更为普遍.1965年全专区种植面积达190万亩,占水田面积48.7%.但是,有些地方在栽培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鲜草产量极不均衡,如郎溪、广德、宣城等县的丘陵地区鲜草平均亩产1000—2000斤,最低的只有300—400斤.而南陵、芜湖等县的圩坂区平均亩产能达到3000-4000斤,最高的可达万斤左右.此外,在不同年份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鲜草产盆差异也很大,如我所在1960年获得鲜草亩产4000斤,而1963年因受秋早影响亩产只有2000斤.  相似文献   

5.
<正>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利津、垦利、沾化等县及东营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冬小麦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但是长期以来,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亩产百斤左右,比所在地区(惠民地区)小麦平均单产低100多斤。造成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很多,但是从位于三角洲内的黄河农场看,即使在小麦品种和栽培技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产量波动仍较大,这表明气象条件对该地小麦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地历年小麦产量和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从气象角度探讨该地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华南的广大地区,杧果花期较早,极易受低温阴雨危害,致使产量低、不稳定。本文报导了早产、高产、稳产、且能避过低温阴雨期而开花的桂香杧、紫花杧两个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新品种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开花,八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植后第三年可投产,结果后连续四年的平均亩产桂香杧为863.6公斤,紫花杧为1321.3公斤,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种印度901(Neelum)。果实外观好,品质中上;果肉纤维极少,具杧果香味。树势中等,适于密植。抗不良环境能力较强,在气候条件极其不利的年份里亦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本地后季稻的最早可能齐穗期与最晚可能齐穗期,指出后季稻低温冷害在气候保障程度上的三个不同时期,并据此给出一种较为切合实际的评判方法,最后就温度对后季稻影响的气候类型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我县常年棉花铺地面积十万亩左右,是江苏省中等产棉县,过去棉花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七十年代平均亩产皮棉62. 67斤,其中1979年只有40. 3斤,从1980年以后,由于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植棉政策,实行科学植棉,大搞育苗移栽。四年来,棉花产量持续上升,1980年亩产皮棉85. 8斤,1981年亩产皮棉111. 5斤,1982年亩产皮棉129. 4斤,1983年亩产皮棉145. 3斤,四年平均递增19. 19%.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潮州近52a(1957-2008年)来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条件及低温阴雨、寒露风、龙舟水、高温、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变化情况,发现潮州水稻生育期间气候明显变暖:20世纪80年代以来升温明显,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天气发生几率明显减少;龙舟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加。气候变化对潮州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稻播期、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番茄属喜温喜光半耐旱作物,在番茄生长的季节,春季低温多阴雨,初夏尤以5月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较高。浅丘平坝地区排水不畅,涝害较重。阴雨高湿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在春季露地栽培条件下,极易造成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等病害的大流行,产量和品质受到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是我县最重要的一种高产冬季绿肥作物.解放初期,全县紫云英绿肥不过6万余亩,鲜草产量很低,一般亩产仅700-800斤.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了紫云英绿肥生产,面积逐年扩大,鲜草产量平均每亩提高到4500多斤,部分高产地区6000—8000斤,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水稻产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施N水平、不同品种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再生稻头季稻产量与根系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再生稻再生分蘖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头季稻残留的根系 ,再生季稻穗数及产量与头季稻成熟期和再生季稻齐穗期的根系机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并与芽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气候波动对重庆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用代表重庆四个区域的江津、丰都、奉节、酉阳1960-2001年的气象及水稻产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对水稻产量资料序列进行分段,利用Logistic曲线进行分段拟合求取水稻的趋势产量,进而得到气象产量,利用积分回归等方法分析气候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四个地区的水稻单产均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性增长;采用Logistic分段拟合趋势产量的效果明显优于线性拟合,体现了水稻的实际变化趋势;水稻的气象产量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整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气象产量较低,而6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前期水稻的气象产量相对较高;造成重庆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为春季低温阴雨和伏旱等灾害,因此,应采取春季保温和增蓄伏前水等措施促进水稻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14.
浙江茶区的生理辐射与茶叶高产优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地,总产量名列全国之冠,约占20—25%,杭州等10余个县市亩产茶叶(千茶)超过100斤,高产场队亩产达300—400斤,丰产试验茶园亩产突破800斤、甚至1000斤。名茶“西湖龙井”和“平水珠茶”驰名中外;“雁荡毛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至珠江三角洲一带,江河纵横,湖泊众多,素称水网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热丰富,生长季节在200天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但农业生产仍以单一的小农经济结构为主,对建立农林结构的农田生态系统,并未得到人们的足够认识。水网地区的气候资源得天独厚,但它主要受季风控制,气候多变不稳,灾害性天气频繁,如春季的倒春寒、秋季的低温冷害,是水网地区后季稻产量不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头季不同施氮水平的双季氮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水平的双季N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双季稻株吸N量与头季稻施N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以头季稻穗发育阶段吸N速率最高 ,头季稻分蘖末期、结实期和头季稻收割~再生季稻齐穗期次之。稻株总吸N量中土壤N吸收量所占比率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化肥N吸收量则与施N量呈抛物线形关系 ,结实期营养器官转移N是籽粒N素积累的主要来源。双季稻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头季稻施N量也呈抛物线形相关 ,超过施N限额后净同化率显著降低 ,群体生长率下降 ,干物质净积累量减少。稻谷产量与干物质总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尤其与水稻生长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极密切相关 ,再生季稻产量与头季稻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极密切相关。头季稻施N 2 2 5~ 30 0kg hm2 并加施适量芽肥处理 ,头季稻和再生季稻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及稻谷产量均最高 ,头季稻产量达 1 0 91 3~ 1 1 30 0万kg hm2 ,再生季稻产量达 75 6 5~ 7878kg hm2 。  相似文献   

17.
从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看,铜鼓西瓜产量高,品质好,人们纷纷赞誉:“铜鼓西瓜特别甜!”一九八二年,铜鼓县种植西瓜805亩,平均亩产4600斤,出现了不少大面积亩产7000斤的丰产田块。二源公社青山排最大单瓜重36斤,一块0.13亩的瓜地里,有西瓜162个,按每个西瓜13斤算,折合亩产16200斤。全县西瓜平均含糖量12.25%,大段公社潭坊三队新澄一号西瓜最高含糖量达13.5%。一、气候条件 1.气温日较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气温日较差大,这是哈密瓜味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其中小麦和棉花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9%和41%。但因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五十年代初粮食亩产平均仅100斤上下[1]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全国大部分农牧区≥10℃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热量充足;北方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无严重春旱发生;西北大部、黄淮、长江中下游农区日照偏多。全国大部地区春播进展顺利,作物苗期长势较好;冬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无大范围干热风和连阴雨灾害,籽粒充实度较高。春季,部分地区出现低温、霜冻及大风天气,农业生产稍受影响;南方多次出现阴雨过程,部分地区水稻生殖生长和油菜结荚鼓粒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温暖多雨天气诱发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6 华南地区上半年多阴雨天气,对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盛夏有伏旱发生、部分地区持续到秋初,农业生产为一般年景. 大部地区冬季多雨、低温.季内有4~5旬气温偏低1~3℃,阴雨日达30~40d,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8成至2倍,其中12月下旬受强寒潮影响,旬末华南北部极端最低气温降至-1℃至-3℃,加之有20~40mm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