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婷 《种子科技》2022,(6):130-132
在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玉米产业高产量、高质量发展,需要严格控制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其中,栽培密度和施肥两个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影响最大。因此,加大对栽培密度和施肥的控制力度,做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对实现玉米种植增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栽培密度与施肥对玉米生长产生的影响,探究了优化和改善玉米栽培密度和施肥问题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密度与施肥对玉米新品种黔804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种植密度、肥料种类及其用量等可控栽培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种植密度>氮肥用量>磷肥用量>钾肥用量.探讨了玉米新品种黔804获得高产的最佳密度及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3.
玉米高产栽培中,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确定玉米最适种植密度是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培育和选择耐密植的品种则是玉米高产育种、栽培发展的趋势。本试验对多个玉米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密度试验,以期为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倩 《种子科技》2024,(4):152-154
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要重视玉米栽培中的密度管理和施肥管理。基于此,以栽培密度对玉米种植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确定栽培密度的几个关键要素,阐述了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施肥管理技术,以期为玉米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玉米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探讨大豆与玉米间作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4种不同宽窄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按2:3宽窄行种植,玉米种植密度3800株/667m2,大豆种植密度14659株/667m2,单产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效益以及玉米的产量,为了保证相关玉米种植户增产增收,在了解当前玉米种植密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合理种植密度的优势,进而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合理种植密度促使玉米增产,旨在将合理的种植密度运用到高产栽培中,保障相关玉米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同时满足我国乃至国际市场对玉米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唐凯  陈光莉 《耕作与栽培》2007,(2):21-21,58
通过宽厢宽带玉米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宽厢宽带栽培中,适宜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又不影响套种作物,最佳密度为2500~3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栽培模式下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鲜穗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的茎粗表现逐渐变细的趋势。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栽培模式下,复播玉米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时的生物产量和鲜穗产量均较高;两年三熟春播玉米应选用中晚熟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以小于9万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正种植密度普遍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最佳种植密度,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园区旱田试验区域安排玉米种植密度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供试品种供试品种:德美亚一号。1.2试验地基本概况试验设在八五九农场19作业站进行,供试土壤为草甸型白浆土,土壤质地黏性、肥力中等。1.3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在栽培与生长过程中,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种植密度、病虫害以及营养物质比例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畸形穗或者空秆现象,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围绕玉米空秆和畸形穗率高的原因,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常规耕作方式下,探讨施肥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获得玉米高蛋白质含量提供栽培理论依据。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小麦-玉米”轮作下定位研究2013年玉米季蛋白质含量与施肥因素和种植密度的关系,探索优化调控措施。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蛋白质含量随着氮肥、有机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随着钾肥用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线性关系;氮肥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机肥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各因素不显著;有机肥与种植密度、氮肥与钾肥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余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氮肥和有机肥过高不利于蛋白质含量的积累,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由于育种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使玉米的单产不断增加.目前,靠挖掘单株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已比较困难,选育叶片上冲,透光性好,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而根据玉米生物学特性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是玉米取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玉米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受生物学特性及种植密度的影响,只有种植密度合理,穗数、粒数、百粒重协调发展,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因此,根据玉米生物学特性进行高产栽培密度试验研究非常重要.为了对耕玉1号适宜种植密度进行研究,我们进行了3个处理的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13.
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粮饲兼用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与密度对饲用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因收获期而异,但均以氮的作用居于首位。获得较高植株干草产量的适宜收获时期为乳熟末期至完熟期。以密度、施氮量、施磷量3项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以干草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呼和浩特地区饲用玉米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通过产量频数寻优,定量化地提出了粮饲兼用玉米实现高产的栽培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可作为指导呼和浩特地区饲用玉米生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北省玉米种植区气候复杂多样的现状,通过在邯郸、石家庄和唐山3个生态区对国审玉米新品种德丰C919进行5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生态区德丰C919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郸地区夏播最佳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左右,石家庄地区夏播最佳种植密度为82500株/hm2左右,唐山地区夏播最佳种植密度为75000~82500株/hm2,为德丰C919在河北夏播区构建更加精细具体的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3种种植方式探索"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增产机理,为玉米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为实验材料,比较3种种植方式条件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的地下部根的数量、质量明显增加;地上部的茎秆粗壮.播种50d后"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的玉米干物质积累比"双行平行"和"单行等距平行"的分别高25%~40%和60%~80%.可得出的结论是:"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玉米可合理的协调密度增加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我国玉米栽培历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我国玉米栽培上继续增加密度,获得高产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其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产量。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分别比对照小垄栽培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17.
针对美国利用矮秆、早熟、耐密植玉米杂交种使种植密度达到5 000株/667 m2的成功经验,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模式,通过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产量,即每667 m2地种植2 777穴,每穴播2粒,密度达到了5 554株/667 m2,使种植品种晋单55产量达到1 15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杂交玉米新品种责单8号进行不同种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植株性状有不同的影响,适当的栽培密度是获取高产的关键。大面积生产中,在中等肥力情况下贵单8号种植密度以4100株/667m^2左右为宜,能确保高产稳产,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耐密型玉米新组合sw6176在贵州西南部高海拔地区产量与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及施肥量(N、P、K)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27.54033-1.08301 X1+1.55888 X2+0.21569 X3-0.15528 X21+0.79908 X22-0.15528 X23-1.13750 X1X2-1.01250 X1X3+0.18750 X2X3,确立了耐密型玉米新组合sw6176(素176×正696)在贵州西南部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合理的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播种时期是4月10日,密度为4341株/667m2,施N量为39.97kg/667m2;优化方案最高产量可达14287.14kg/hm2。各因素对耐密型玉米新组合sw6176产量的影响是种植密度播种时期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赵军  杨珍  张德  何增国  殷稳娜 《中国种业》2024,(5):79-82,87
为了探究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为武威市及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密植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制种玉米品种英德 77 和中晚熟品种郑单 958 的母本 LH501、郑 58 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 4000 株 /667m2、5000 株 /667m2、6000 株 /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和 5000 株 /667m2、6000 株/667m2、7000 株 /667m2、8000 株 /667m2、9000 株 /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 2 个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的母本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 LH501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测产面积穗重、产量均随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时的产量最高,达 393.20kg/667m2。制种母本郑 58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单穗粒重、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测产面积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密度为 8000 株/667m 2 时的产量最高,达 568.71kg/667m2。因此,2 个参试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8000 株 /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