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玉琴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124-126+13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用样线结合样方的调查方法,对三门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种类和群系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三门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80科285属598种。湿地生态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80个植被生物群系。  相似文献   

2.
西河湿地是云南湿地的重要组成,该区域植被丰富多样,通过对该区域植被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西河湿地分布野生维管束植物93科、232属、301种;区域内植被类型丰富,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自然植被群系类型。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南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有种子植物148科506属771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141科496属760种),其中湿地植物24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植物种类以低山丘陵类群为主,石灰岩生境物种丰富。种子植物区系在科级水平上有10个分布型,在属级水平上有14个分布型,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植被类型丰富,森林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8个群系;湿地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46个群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涉县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植物群系,以期为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涉县清漳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有维管植物66科174属259种3亚种17变种4变型,国家级保护重点植物野大豆,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钻叶紫菀等;植被群系种类多样,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和28个群系。  相似文献   

5.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太岳山中部,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该区自然植被主要有6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7个群系,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灌草丛、草丛及沼泽和水生植被等。该研究为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西北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外业调查选择每年的植物生长季节,从东、东北、西、西北4个方向沿着湿地-草原生境梯度布设4条样线,每条样线均超过1 km。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盖度、生物量、密度、频度、高度等,以及土壤环境因子。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和DCA排序方法对四儿滩湿地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同时进行排序轴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秩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14个群丛。第一组为盐生沼泽植被,以湿生、盐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芦苇+盐爪爪,主要分布在湿生带;第二组为草甸植被型,以湿生、中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白刺+白草群丛,主要分布在湿地-草原交错带;第三组为草原植被型,以中生、旱生的赖草+新疆猪毛菜+苦豆子群丛为主,分布在草原旱生带。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全N、速效K、有机质等)均是影响植被沿湿地-草原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湿地 草原不同方位间植被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形及放牧等。此外,该文还对重要值的完善与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唐海湿地自然植被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海湿地自然植被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唐海湿地自然植被分为5个植被型,6个群系纲,14个群系;通过对湿地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湿地植被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湿地植被分类系统及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点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基本查清了组成浙江省湿地植被的主要类型。报道了浙江省的主要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类系统,将浙江省的湿地植被划分为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红树林及半红树林,竹林,落叶单身汉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盐生灌丛,高草,低草和水域植被等11个植被型,及水杉林,秋茄树林,温州水竹林,枫杨林,柽柳灌丛,芦苇群落,狗牙根群落及槐叶萍群落等129个群系(其中含17个栽培群系),并分析了浙江省5类湿地(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和山地沼泽湿地)中的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植被构成以森林植被为主,通过调查和分析,将本区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36个群系.本区植被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种类和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等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安吉龙王山天然森林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点-线结合法对安吉龙王山天然森林植被进行调查,以植物群落的生态外貌特征为基础,结合植被数量分类划分植被类型,共划分为5个植被型、4个群系组和14个群系。各植被型具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500~800m的山谷;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800(600)~1500m山地;温性针叶林分布在海拔1300~1450m山脊。各群系分布也具一定的规律。最后就开展对龙王山森林植被的保护、优良乡土树种的选择和林木良种繁育及不同海拔带造林试验等提出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数据性分析了几种沼泽类型的长期碳汇作用、碳储量和固碳能力。目的是为了揭示几种沼泽类型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年轮分析仪及相对生长方程法与碳/氮分析仪测定法,研究了生态系统的植被年净固碳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主要研究温带长白山沿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顺序分布的4种天然沼泽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土壤和植被),这4种沼泽类型包括:白桦沼泽、毛赤杨沼泽、灌丛沼泽和草丛沼泽。并分析了这几种类型的沼泽沿过渡带水分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1) 各个不同的沼泽植被碳储量分布((3.18±0.17) t/m2~(54.04± 23.76)t/m2)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递增趋势,2种阔叶林沼泽显著高于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15.9~16.0倍和9.3~ 9.4倍(P < 0.05),且灌丛沼泽高于草丛沼泽0.63倍(P >0.05)。(2)土壤碳储量为((459.67±7.11) t/hm2~(824.5±50.79) t/hm2)跟随过渡带环境梯度出现递减趋势,草丛沼泽显著高于2种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30.8%~79.4%(P < 0.05),灌丛沼泽显著高于2种森林沼泽20.4%~37.1%(P < 0.05)。(3)生态系统碳储量((516.71±6.44) t/hm2~(827.52±50.96) t/hm2)的草丛沼泽显著高于灌丛沼泽与森林沼泽30.2%~61.3%(P < 0.05),这表明沿过渡带环境梯度生态系统碳储量总体上也呈递减趋势,灌丛沼泽高于白桦沼泽23.8%(P < 0.05)和毛赤杨沼泽10.0%(P>0.05)。(4)植被年净固碳量((2.44±0.03) t/(hm2·a)~(6.36±0.53) t/(hm2·a))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现出阶梯式递增趋势,2种森林沼泽显著高于草丛沼泽与灌丛沼泽1.4~1.6倍和1.3~1.4倍(P < 0.05),且高于中国陆地植被年均固碳量20%~30%及全球植被年均固碳量45%~55%。结论这表明森林沼泽湿地的固碳量远远高于陆地植被固碳量,故温带长白山2种阔叶林沼泽应属于高固碳湿地类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普洱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型湿地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普洱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湿地植物共52科125属182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9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7种118属172种。②科的主要分布区有世界分布区和泛热带分布区;属的区系分布类型是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以及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反映出普洱市湿地植物属的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③普洱市城市湿地植被分为2植被型组、7植被型、21个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在群落类型中占绝对优势;入侵湿地植物或外来植物较多,其中紫茎泽兰、水葫芦危害最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巴氏罐诱法于2009年5月至9月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拟步甲垂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收集拟步甲19属40种,3 507只,其中粗背伪坚土甲(Scleropatrum horridum horridum)、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 femoralis)、郝氏刺甲(Platyscelis hauseri)、突角漠甲(Trigonocnera pseudopimelia)、条纹琵甲(Blaps potanini)和宁夏漠土甲(Melanesthes ningxiensis)为优势种,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28.74%、7.93%、7.13%、6.81%、6.47%和6.47%。5种主要生境(山地荒漠草地、浅山灌丛、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山地荒漠草地拟步甲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高于其他生境,浅山灌丛次之,山地针叶林最低,山地荒漠草地和浅山灌丛是拟步甲主要的分布带。山地荒漠草地和浅山灌丛之间拟步甲物种相似性最高(0.648 6),而山地荒漠草地和山地针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027 8)。根据拟步甲生态分布特征,并结合植被、地形、地貌,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可将40种拟步甲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4.
湿地植被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特征和健康状况。以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以QuickBird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基于面向对象原理在确定最优分割尺度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滨海土地利用分类,并精确提取湿地植被。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杭州湾5种湿地植被类型和6种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总体精度达86.90%,Kappa系数达到0.85,5类滨海湿地植被的用户精度均达到85%以上,更有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的用户精度达到100%,充分说明了基于面向对象分割和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方法适用于滨海湿地植被信息的精确提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特征,对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型真菌共有153种,隶属于39科70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33种,21.57%)、小皮伞科(Marasmiaceae,13种,8.50%)。根据生态习性分土生菌48种(31.37%),木生菌105种(68.63%)。依经济价值分为食用菌53种(34.64%),药用菌58种(37.91%),毒菌9种(5.88%),经济价值不明40种(26.14%)。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发生的种类存在差异,其中发生于混交林中的大型真菌种类最多,共106种,占69.28%,其次为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68种,占44.44%,针叶林中的大型真菌31种,占20.26%,竹林中的大型真菌23种,占15.03%,发生在灌丛或草丛中的大型真菌36种,占23.53%。随着海拔垂直高度的变化,大型真菌的种类及数量亦存在明显差异,低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96种,占62.75%,中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54种,占35.29%,高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14种,占9.15%。不同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使该林区大型真菌具有不同的生态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绝对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和Jaccard指数5个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8种自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8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中,季节雨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热性竹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不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其他6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人为干扰是造成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如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诱因;各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即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以建瓯万木林常绿阔叶林(C)和人为破坏阔叶林(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的影响;【方法】野外调查样方植物种、个体数、植株高度、胸高直径、冠幅(盖度)和生活型,分析重要值、频密值及群落优势度;【结果】干扰后D群落物种更丰富;C群落演替已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正在形成物种更为丰富的典型当地地带性植被类型;木荷和罗浮栲在C和D群落中都具有最大重要值;C群落喜阴植物种类较多,D群落则以阳性和中性植物种类较多;垂直高度3m以下的层次,D群落重要值(或频密值)较为平均地分配到各物种上;D群落稳定性较C差;【结论】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维持甚至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干扰群落经封山育林向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演替。  相似文献   

18.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湿地植被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万佛山有湿地植物33科59属87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29科55属83种。其中沼生植物40种,水生植物40种,湿生植物7种。植物种在科、属中的分布较分散.优势类群不突出。有沼泽和水生植被2个植被型18个群系。湿地广域特征突出,但地带性烙印很深。世界广布成分占34.55%。中国15个分布区类型中湿地有9个。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植物各2种。孑遗植物中华水韭分布范围达1.8km×11.2km,实际群落面积8700m^2,78309丛,最大密度为32丛/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