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室内自然温湿度条件下,贮藏8个月,对两个不同类型柑橘(金瓜新系和吉品椪柑)的果实,进行其感官与内在品质特征变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外界因子如自然温度与相对湿度、膜等对其果实的贮藏性能,以自然日平均温度影响最大,包膜次之,自然日平均相对湿度较小。日平均温度在8.25~8.65℃,日平均相对湿度为71.3%~79.3%时,2个品种的好果率均为100%,果实感官品质均无明显变化;日平均温度高于16.5℃时,金瓜新系的好果率显著降低,下降19个百分点,吉品椪柑果皮出现浮皮,口感变淡。单果包膜可提高金瓜新系贮藏性能。吉品椪柑好果率高于金瓜新系,而金瓜新系果实感官内质优于吉品椪柑。  相似文献   

2.
包装对椪柑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塑料套袋包装贮藏期间椪柑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包装袋内CO2含量和乙醇积累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差异(P<0.01),包装处理样贮藏中期乙醇积累显著加快;同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较大,表明塑料袋封口包装形式对椪柑长期贮藏品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提升湘西泸溪椪柑的品质与效益,巩固和扩大湘西泸溪椪柑作为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发展地位,验证有机肥料以及结合其他微肥施用,调节椪柑树体营养变化,实现提高果实品质、产量、优质果率的目标.[方法]在我国湘西泸溪椪柑成年园中进行肥效对比试验,研究"纽翠绿"腐殖酸有机液肥对椪柑树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纽翠绿"腐殖酸有机液肥对椪柑树势、秋梢生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处理比对照的果实增大速度快,平均产量增幅达7.3%,优质果率提高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56%.[结论]"纽翠绿"腐殖酸有机液肥使椪柑果实的丰产性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优质果率得到明显提高,增产增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设施栽培条件下椪柑延后采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12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果实口感酸甜适口,化渣性好,果皮鲜亮,此时贮藏椪柑果实较酸,不适宜食用。椪柑留树贮藏1月后,果实各项品质指标达到优质标准,留树贮藏至80 d,已有部分浮皮果出现且可食率果汁率下降,期间若遇霜冻危害则浮皮或腐果加重,因此,留树贮藏椪柑的采收适期应在留树后30~60 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采收期和贮藏环境对早熟梨‘新梨七号’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贮藏环境条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为‘新梨七号’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月‘新梨七号’品质最佳期采收和延长至9月采收,在室内、果窖和冷库中贮藏,测定贮藏环境温度、湿度、CO_2浓度的变化,测定果实失重率、果皮叶绿素和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不同贮藏方式的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室内、果窖贮藏温度呈下降趋势,湿度10月上旬中旬后有所降低,CO_2浓度变化平稳,果窖贮藏CO_2浓度12月后迅速升高;冷库贮藏温度和湿度平稳变化,CO_2浓度10月后升高。8月和9月采收‘新梨七号’果实品质变化相似;贮藏环境条件与果实品质变化存在相关关系,室内、果窖的温度、湿度变化与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呈下降事态,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背,存在负相关关系;冷库贮藏CO_2浓度与果实品质变化密切相关,与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与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呈相反事态,部分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贮藏方式的温度、湿度、CO_2浓度发生不同趋势变化;‘新梨七号’果实品质变化与贮藏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与贮藏温度变化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对甘薯新品系福薯88贮藏生理营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薯88在相对湿度85%、温度在5、10、17℃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淀粉、还原糖、蔗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粗纤维等营养含量的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甘薯营养含量变化影响较大,贮藏温度为10℃时,可延长贮藏保鲜时间,保持甘薯的食用品质.贮藏温度为5℃时易造成冷害烂薯,贮藏温度超过17℃会加速生理代谢,贮藏...  相似文献   

7.
2014年阿拉尔市气象局承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枣树果实成熟期黑头病害发生发展生态气候环境监测项目,对枣树全生育期进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分析枣树果实成熟期光、热、水等气象要素。结果表明,枣树果实成熟受温度、湿度、降水、光照、冰雹等气象要素直接影响,出现低温连阴雨或中到大量降雨天气,同时光照不足,成熟期枣树果实会出现大量病果和烂果;枣果成熟期出现冰雹,导致枣果不能继续生长着色、正常成熟,产量和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桂龙1号红龙果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红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探寻红龙果的最适贮藏温度,为延长红龙果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5℃低温可显著抑制红龙果果实的呼吸强度,减少果实的重量损失,有效延缓可溶性糖的分解消耗,保持红龙果果实的风味和品质;3℃以下低温会引起红龙果冻害的发生,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红龙果最适宜贮藏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9.
苹果套袋具有增进果面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改善外观品质、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量、增加商品果率等优点,是当前生产优质高档和无公害苹果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在果品外观品质明显改善的同时,套袋果品质和贮藏质量可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本试验旨在探寻不同套袋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对果实品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以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为试验材料,研究高压静电场(high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HVEF)处理对椪柑果实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VEF处理能减少椪柑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腐烂损耗,其中200 kV/m单次处理2 h的效果最佳。经过HVEF处理的果实,果皮表面病菌数量减少,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和呼吸速率均有所下降,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果实中异味成分乙醇的积累减少。同时,HVEF处理后椪柑果实的生长素吲哚乙酸水平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贮藏早期(30 d)的脱落酸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透射电镜观测结果表明,经过HVEF处理的果实表皮细胞结构发生了变化。综上,HVEF处理可能通过杀菌和果实生理调节2方面起作用,减少果实病原菌基数,诱导果实抗性,延缓衰老,从而减轻采后损失并维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早蜜'椪柑是近年来选育推广的椪柑新品种,其采后贮藏特性尚不清楚,为进一步完善'早蜜'椪柑配套生产技术.[方法]研究以湖南湘西地区2个主栽椪柑品种——'早蜜'椪柑及其芽变亲本'辛女'椪柑为材料,果实在常温条件下贮藏80 d,每10 d取样监测其贮藏期的品质变化,以期为'早蜜'椪柑的配套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在未经防腐保鲜剂处理的条件下,'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的腐烂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早蜜'椪柑腐烂率显著高于'辛女';贮藏80 d后'早蜜'椪柑的腐烂率高达15.2%,而'辛女'椪柑贮藏期间腐烂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两品种果实的失重率均呈现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贮藏期间两品种失重率均维持在4%以下,失重率差异不显著.随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椪柑果皮色泽逐渐由橘黄色向橘红色过渡,果实的色泽变优.2个椪柑品种采后果皮色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和CCI值上,贮藏使果皮a*和CCI值显著增大.贮藏前后'辛女'椪柑果皮色差a*值的增幅明显大于'早蜜'椪柑,贮藏80 d后'辛女'椪柑果皮的CCI值显著高于'早蜜'椪柑.采后贮藏期间'早蜜'椪柑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辛女'椪柑,前者保持在13.3°Brix左右,后者在11.8°Brix左右;2个椪柑品种果实贮藏前后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显著.贮藏期间'早蜜'椪柑Vc含量持续显著高于'辛女'椪柑,2个椪柑品种Vc含量均呈现先急剧下降然后又相对平稳的变化趋势,贮藏结束时Vc含量显著减少,'早蜜'100 g FW含Vc量为37.7 mg,'辛女'100 g FW含Vc量为28.1 mg.贮藏期间'早蜜'椪柑各糖组分含量整体上高于'辛女'椪柑,以蔗糖含量差异最明显.两品种蔗糖含量在贮藏30 d最高,后逐渐下降;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在贮藏30 d内变化不大,贮藏50 d时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2个椪柑品种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柠檬酸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果实贮藏初期'早蜜'椪柑柠檬酸含量为4.86 mg/g FW,'辛女'椪柑为7.45 mg/g FW,贮藏80 d后均维持在1.95 mg/g FW.'早蜜'椪柑苹果酸的含量略高于'辛女'椪柑,两品种苹果酸在贮藏30 d内变化不大,30~40 d迅速下降,贮藏40~80 d有机酸含量有上下波动至贮藏结束.[结论]'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的采后贮藏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早蜜'椪柑采后短期内易腐烂,该品种采后果实表现出高维生素C和高可固、高糖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涂膜对贮藏青椒综合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蔗糖酯、壳聚糖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作为涂膜材料对青椒进行保鲜处理,观察青椒在贮藏期间烂果率、重量、Vc、叶绿素含量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对青椒的综合品质进行评定。研究表明:贮藏期间经涂膜处理青椒的综合指标明显优于未涂膜青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以0.5%蔗糖酯、1.0%壳聚糖、0.006μg/g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作为复合涂膜剂,青椒的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刘平 《农家顾问》2012,(10):53-55
1.适时采收 保证采收质量供贮柑橘应在八成熟、果皮有2/3转黄时,分期分批采收,切忌一次将果全部采下混装,以提高果品质量.在湖南中部,中熟温州蜜柑一般在10月下旬、椪柑及甜橙在11月中旬采果贮藏.据试验,未成熟果实体积增大的速度每天可达1%~1.5%,采收偏早影响产量和品质,在贮藏过程中还易失水萎蔫;采收过迟,增加落果率,宽皮橘类易形成浮皮果,甜橙则易发生青、绿霉病,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链菌肽对荸荠贮藏期间腐烂病和品质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延长荸荠贮藏期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0.03%乳链菌肽分别浸泡洗净和带泥的采后荸荠5 min为试验处理(T1和T2),以不经乳链菌肽处理的洗净和带泥荸荠为对照(CK1和CK2),均置于温度(6±1)℃、湿度40%~60%的冷库条件下贮藏,测定贮藏期间荸荠的菌落总数、烂果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等指标.[结果]带泥或洗净的荸荠经乳链菌肽处理,可减缓菌落总数和烂果率上升,防止贮藏期间荸荠的腐烂病发生,有效延缓荸荠TSS含量下降和MDA含量积累,抑制POD、SOD和PAL活性的快速上升;其中,乳链菌肽处理洗净的荸荠贮藏至第100 d时仍能保持较好品质,分别与CK1和CK2相比,其菌落总数明显减少36.84%和29.41%,烂果率降低77.09%和79.29%,TSS含量上升75.00%和69.00%,MDA含量下降34.59%和33.81%,POD活性降低17.14%和20.87%,SOD活性升高45.68%和71.61%,PAL活性下降25.17%和28.93%.[结论]乳链菌肽可抑制荸荠贮藏期腐烂病发生和品质下降,从而延长荸荠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5.
灵武长枣是宁夏银川地区主要栽培枣品种,采后在自然条件下果肉快速疏松变质,鲜食期很短,为了延长灵武长枣采后鲜果的市场供应期,特开展此试验.采用6种不同保鲜荆贮藏,研究不同保鲜荆贮藏后的生理变化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5 g/m''4.5%TBZ(噻苯咪唑)熏蒸的处理为好.该处理能有效地延缓枣果含酸量的下降速率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较好地保持Vc含量,枣果贮藏105天硬果率37.5%,商品果率94.34%.用5 g/m3 4.5%TBZ熏蒸,在温度为(-0.5±0.5)℃、相对湿度(90±3.0)%的条件下贮藏,能减缓枣果含酸量的下降速率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贮藏效果要明显好于其他保鲜剂.  相似文献   

16.
观察分析表明,丽椪2号无籽椪柑的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有籽椪柑基本一致,自7月15日开始至11月30日果实采收止,果实横径一直在增大,果实纵径增大到11月5日后几乎不再增大。丽椪2号无籽椪柑的果实生长发育与同期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关系表现与当地有籽椪柑相似。即果实生长发育与同期的气温变化关系不十分密切,但与同期的降水量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雨量过多且连续阴雨或者干旱少雨都会影响果实的生长速度。因此,丽椪2号无籽椪柑在生产过程可参照有籽椪柑的肥水管理技术。一般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可根据土壤肥力、天气和果实发育情况进行施肥壮果,并要注意做好雨季田间的排涝和旱季的灌水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7-2010年通过定点、定期调查和取样,结合实验室病原鉴定,病菌种群抗抑霉唑评价及新药剂的筛选,基本摸清衢州市椪柑贮藏期主要病害的种类及发病动态,明确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病菌种群抗抑霉唑的现状,并提出控制椪柑贮藏期烂果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梅州平远脐橙为试验材料,按果实直径分为大果(> 9.8 cm)、中果(7.7~9.8 cm)和小果 (< 7.7 cm)3 个级别,研究脐橙果实大小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常温贮藏90 d 后,大果和 小果脐橙的腐烂率显著高于中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果实外观和口感风味等品质指标均呈下降 趋势,且表现为中果和小果的品质较好;中果和小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始终高于大果,其中,中果的可溶性 固形物含量贮藏60 d 后仍可达12.00% 以上。表明脐橙中果和小果具有较好的贮藏品质,且采后60 d 是脐橙 贮藏品质的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19.
金华佛手果实的保鲜效果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采摘时的机械损伤造成20%的烂果率;红蜘蛛伤害造成9%烂果率;真菌的伤害和果实自身代谢强度的影响为10%左右。保鲜膜的作用主要是减少果实的失重率,对烂果率的影响不大;Ca^2+对果实的贮藏和保鲜作用不明显。建议采用多种处理的综合方法来贮藏和保鲜佛手果实。  相似文献   

20.
以丁岙杨梅为试材,研究叶面肥对杨梅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品质,爱农氨基酸处理效果最佳,果实固形物、总糖含量平均比对照提高130、152个百分点,总酸含量平均比对照降低022个百分点,糖酸比、固酸比明显提高,其次为美钙镁和翠康钙宝。喷施叶面肥可显著降低果实失水率、烂果率,其中美钙镁、翠康钙宝处理失水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07和407个百分点,烂果率分别比对照减少784和790个百分点。喷施叶面肥还可延缓杨梅品质变化,降低果实POD活性及变化幅度,其中翠康钙宝处理果实的品质下降幅度和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