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高血压合并2型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厄贝沙坦,观察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疗程为8周。8周后,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内皮素和血清脂联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h尿总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脂联素、内皮素变化有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降压效果,及早应用降血压药物可以预防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与硝苯地平舌下含服院前急救高血压急症的效果。方法 92例高血压急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与硝苯地平组,每组46例。硝酸甘油组选用硝酸甘油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起始剂量10μg/min静脉滴注,5 min后逐渐调滴速,使血压降至目标血压后维持静脉滴注。硝苯地平组则使用硝苯地平10 mg舌下含服,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硝酸甘油组降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组(Hc=15.094,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vs 26.1%,P〉0.05)。结论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在院前急救高血压急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效果明显优于使用硝苯地平舌下含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安博诺对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安博诺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血压变化,采集2组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时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肌酐(C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时SBP、DB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疗程后Cr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安博诺可有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及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前列地尔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68例,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每次5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的房颤复发率和治疗后第6、12个月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5% vs 52.9%,P<0.05)。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间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5±4.6)mmvs(45.4±4.4)mm,P>0.05];治疗后第12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短于对照组[(38.7±4.8)mmvs(44.6±4.5)mm,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可改善心房重构,降低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观察组服用缬沙坦80mg及吲达帕胺缓释片1.5mg,每日1次。所有病例观察20周,主要观察药物降压疗效、对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缬沙坦和吲达帕胺缓释片联用比单用缬沙坦的降压效果更好。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与吲达帕胺缓释片联用能有效的降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联合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卡托普利治疗组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组,分别单独或联合使用氨氯地平5m g/d,卡托普利12.5m g/d,疗程4周,并进行血压监测。结果:治疗4周后,3组的血压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以联合治疗组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氨氯地平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治疗于老年高血压较它们单独应用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铋剂四联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选择403 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 组138 例、B 组142 例、C 组123 例。A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0 d;B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C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观察三组患者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成本-效果比。结果 A、B、C三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83.33%、83.80%、71.54%,A组与B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Hp根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45%、2.11%、0.81%,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0、2.09、2.04。结论 三种治疗方案均未达到Hp根除率>90%的理想方案。但三种方案的比较中含铋剂10 d与14 d四联疗法Hp根除率较高,接近理想方案。含铋剂10 d四联疗法成本-效果比最好,建议临床使用。14 d三联疗法Hp根除率仅达71.54%,远低于理想标准,不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三物降压汤、通经调脏法推拿联合对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编号,奇数号纳入观察组(n=153)、偶数号纳入对照组(n=147)。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或)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物降压汤、通经调脏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差异,记录眩晕证候总有效率,另分组记录两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眩晕证候总有效为91.5%,高于对照组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BP、DBP、ET、NO、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ET、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降低、NO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ET分别降低至(118.7±7.9) mmHg、(78.3±5.2) mmHg、(50.4±6.1) pg·L-1,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NO为(171.4±16.0) μmol·L-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物降压汤可有效清肝降火、降脂降压,通经调脏法推拿则可通经调脏改善血管内皮活性,调节ET与NO的合成与释放,控压效果良好,眩晕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奥氮平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恶性肿瘤患者中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整片吞服,不可嚼碎.开始剂量为10 mg,每12 h给药一次.根据疼痛缓解程度及病情进展,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大剂量40 毫克/次,同时服奥氮平5 mg,每天一次,治疗时间为1周.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开始剂量为10 mg,每12 h给药一次,治疗时间为1周.两组患者均根据疼痛缓解程度及病情进展,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剂量进行调整,最大剂量100 毫克/次.对比两组病人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7例,轻度缓解3例,不缓解2例.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6例,轻度缓解3例,不缓解10例,总有效率81.48%.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中伴有中重度疼痛应用奥氮平联合羟考酮治疗,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奥施康定与路盖克对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奥施康定组和路盖克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奥施康定与路盖克镇痛,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同组中VAS评分为4~6分者与VAS评分为7~10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奥施康定组总的镇痛效果优于路克组(Hc=4.1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且以奥施康定组更优(P<0.05);路盖克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奥施康定组(71.4% vs38.1%,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施康定临床镇痛效果优于路盖克,且副作用相对较轻,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1.25-10 mg和厄贝沙坦75-150 mg,均为每天1次。比索洛尔开始服用剂量为1.25 mg,逐渐增加剂量至患者能耐受之最大剂量且能长期维持治疗到本试验结束;厄贝沙坦初始剂量为75 mg,随访时间为1 a。治疗前后分别进行6 min步行试验并记录步行距离,以及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共有96例完成试验(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期间治疗组的再住院率为22.9%(1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9%(23/48)(χ^2=6.558,P〈0.05);治疗1 a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050,P〈0.05);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血压、6min步行距离、LVFS及LVEF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善则不明显。结论比索洛尔利联合厄贝沙坦能明显改善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缓释片组和平片组,每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缓释片组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平片组则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和达到目标心率所需要的时间和耐受剂量,并记录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减慢心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达到目标心率所用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缓释片组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与平均舒张压标准差分别为(12.61±3.25)和(11.06±3.09),均明显低于平片组的(13.96±4.41)和(12.65±4.88)(P〈0.05);且缓释片组治疗2周后耐受药量为(94.75±8.20)mg,明显高于平片组的(48.15±14.77)mg(P〈0.01)。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降压平稳,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由不同降压机制组成的小剂量四联复方降压制剂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常规剂量二联复方降压制剂比较。方法:1~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314例随机分组:Ⅰ组(n=102)服用硝苯地平(10mg)+阿替洛尔(25mg)组成的复方缓释制剂(1号),1片/次,2次/d;Ⅱ组(n=108)服用卡托普利(25mg)+氢氯噻嗪(12.5mg)组成的复方缓释制剂(2号),1片/次,2次/d;Ⅲ组(n=104)服用硝苯地平(5mg)+卡托普利(12.5mg)+阿替洛尔(12.5mg)+氢氯噻嗪(6.25mg)组成的四联复方缓释制剂(3号),1片/次,2次/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各组降压达标率、总有效率、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及不良反应。结果:Ⅲ组达标率高于Ⅰ组和Ⅱ组(81.55%、64.29%、58.95%,P〈O.01)。Ⅲ组总有效率高于Ⅰ组和Ⅱ组(89.32%、74.47%、73.68%,P〈0.01)。治疗8周后,Ⅲ组偶测血压低于Ⅰ组和Ⅱ组(P〈0.01)。治疗8周后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Ⅲ组24h收缩压比Ⅰ组和Ⅱ组低(PdO.05),24h舒张压低于Ⅰ组(P〈0.01)和Ⅱ组(P〈0.05)。Ⅲ组头昏、头痛、面红、踝部水肿症状的发生率比Ⅰ组少(P〈0.05),干咳症状比Ⅱ组少(P〈0.01)。而Ⅲ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血常规与Ⅰ组和Ⅱ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四联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二联复方制剂,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用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护理效果。方法54例随机护理干预组(n=28)和非护理干预组(n=26),对两组的住院天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和不良反应作了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的疗效明显高于非护理干预组,两组的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针对EPO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的特点,可从心理、治疗过程不良反应、瘘管、饮食护理及改善注射方式和改变注射部位等方面,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分析697例剖宫产产妇使用不同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根据使用抗生素种类分为4组:A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B组头孢唑啉;C组头孢哌酮+舒巴坦;D组克林霉素。以4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病率、低热持续天数、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尿路感染、不良反应作为观测指标。结果:4组在各项观测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组抗生素在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疗效好,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价格低廉,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米多君和左旋卡尼丁联用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疗效。方法 162例I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米多君组及联合治疗组(米多君+左旋卡尼丁),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血压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及血压稳定最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和米多君组显著改善(P〈0.01或0.05)。结论联用盐酸米多君和左旋卡尼丁是治疗IDH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8例.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g;B组18例.采用rhEPO 3000IU皮下注射.2~3次/N;C组18例,透析后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1g.同时应用rhEPO 3000IU皮下注射2~3次/N。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的情况。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A组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最明显,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rhEPO用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状态.提高rhEPO的疗效.减少rhEPO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射频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CA患者随机分为A(n=23)、B(n=22)、C(n=21)3组,A组进行射频治疗彻底清除疣体,待患处愈合后按每周3次涂布5%咪喹莫特乳膏,连续12周为1疗程;B组单纯进行射频治疗;C组直接进行5%咪喹莫特乳膏,疗程同A组。各组患者于治疗的1、2周和1、3、6月后进行随诊,统计痊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痊愈率为82.6%,复发率17.4%,不良反应率43.5%;B组则分别为45.5%、54.5%、27.3%;C组分别为61.9%、38.1%、42.9%。3组痊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C组次之,B组痊愈最低、复发率最高,但A、C组不良反应较B组高。结论射频联合咪喹莫特治疗CA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但要注意减少咪喹莫特外用时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