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移栽密度对繁育微型薯的影响,确定适宜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最佳移栽密度,为生产上提供参考依据。以新选育的马铃薯品种闽薯2号、闽薯5号和闽彩薯4号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设计400、225和100株·m-2等3种不同移栽密度,研究3种不同移栽密度处理下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同一品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其株高、单位面积结薯数、合格薯数以及微型薯产量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茎粗则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移栽密度400株·m-2为最优,3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在此移栽密度条件下繁育的合格微型薯块茎个数最多。同一移栽密度处理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微型薯产量也存在差异;其中,闽薯5号的微型薯产量最高,单位面积合格薯数高达493.3个。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普薯32的最佳栽培密度和钾肥适宜施用量,设置栽培密度(D)和钾肥施用量(K)的交互试验,研究二者对普薯32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其中D1、D2、D3分别为40 500、45 000、49 500株·hm-2,K1、K2、K3、K4分别为0、90、180、270 kg·hm-2。结果表明:相同栽培密度下,甘薯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单株薯重、鲜薯产量、薯干产量、茎蔓产量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T/R值则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增施钾肥可促进甘薯茎叶生长、提高薯块产量。相同钾肥水平下,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甘薯分枝数和最长蔓长减少、大中薯率和单株薯重降低,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产量、茎蔓产量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密度条件下,增加钾肥用量并不能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不能提高甘薯生产效益,反而会增加肥料成本。综上,本研究推荐大田县普薯32合理的栽培密度和钾肥施用组合为D3K3处理,即栽培密度为49 500株·hm-2、钾肥(K2O)施用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3.
于2016年进行16个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2017年以中豆4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对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豆40以“青春期”长、熟期中等、单株分枝多、单株结荚多、单株粒重高等突出表现,对比鄂豆10号优势明显。长“青春期”型、中迟熟型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优势明显。以中豆40为例,配套栽培密度45.0万~50.0万株·hm-2,配施N 90 kg·hm-2、P2O5 67.5~90 kg·hm-2和K2O 67.5~90 kg·hm-2,是江汉平原大豆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龙薯9号、心香和普薯32号为试验材料,探究豆-薯-麦三熟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熟制下品种特性是决定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密度对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对甘薯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心香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8 706.44 kg/hm2和16 901元/hm2;龙薯9号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9 939.88 kg/hm2和9 568元/hm2;普薯32号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6 172.98 kg/hm2,但经济效益为负。在江汉平原豆-薯-麦三熟制下,甘薯品种心香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对纤维用苎麻品种中苎1号实生苗进行3.75万、7.5万、15万、45万、75万、120万株·hm-2 6个移栽密度试验, 以了解不同移栽密度对苎麻次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鲜重最高, 头麻和三麻都是移栽密度为45万·hm-2处理;干皮重最高, 头麻移栽密度为15万·hm-2处理, 二麻移栽密度为7.5万·hm-2处理, 三麻移栽密度为3.75万或120万·hm-2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早收栽培甘薯浙紫薯1号进行了3.00万、3.75万、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 7个密度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浙紫薯1号于5月22日扦插,8月19日收获,生长期89 d,扦插密度以6.7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福红991、H368及ZH-01 3个红麻品种为试材,研究适宜机械播种与收割的品种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如以产量为考量对象,福红991密度21万株·hm-2较高;如以机械收割为考量对象,则H368密度27万株·hm-2 最佳,更适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8.
2015—2020年,对藜麦菜的设施栽培方法、品种筛选、营养品质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形成了设施栽培技术规范,在北京示范应用3.67 hm2,周年生产的效益平均为53.78万元·hm-2。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的藜麦菜高蛋白、高能量,零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比低,且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2、钾、镁,低钠,零胆固醇,温室直播方式平均产量1.12 kg·m-2,从甘肃引进的品种GS-4产量最高,达15.1 t·hm-2,口感较好。北京藜麦菜设施栽培技术在示范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政府扶持力度、高端消费方式探索、自主选育品种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密度对豌豆苏豌2号农艺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食豌豆苏豌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密度对豌豆植株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结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和单株荚数减少,鲜荚变小,百粒重降低,商品性变差;主茎节数变幅较小。当密度为21万~57万株·hm-2时,产量(鲜荚和干籽)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密度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之后,增加密度产量反而降低。当密度为39万株·hm-2时,各项农艺性状较好,鲜荚效益最高,为15 051元·hm-2。本试验采收鲜荚比收获干籽的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容器栽培和裸地栽培),对七叶一枝花光合特性及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七叶一枝花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容器栽培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裸地栽培,且在13:00左右差别最大,容器栽培为5.1 μmol·m-2·s-1,而裸地栽培仅为3.8 μmol·m-2·s-1;无论生物量还是皂苷含量,容器栽培均显著高于裸地栽培。表明了容器栽培是适宜七叶一枝花生长和有利于皂苷积累的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育种试验地(公主岭)对春小麦品种吉春13号进行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播期为3月29日、4月10日和21日,种植密度为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春小麦吉春13号在4月10日播种、密度500万株·hm-2下,籽粒产量最高,达5.953 t·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不同蔓型甘薯品种最佳种植密度,选取短蔓型品种(晋甘薯9号)、长蔓型品种(济薯25),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扦插密度下各项群体生理指标与甘薯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密度对2个甘薯品种的群体生理指标、单株鲜薯质量、产量及商品薯率有显著的调控效应;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鲜薯质量降低,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抛物线状;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不同生育期不同密度处理薯蔓比(T/R)值表现不一;晋甘薯9号以4.8万株/hm~2、济薯25以3.9万株/hm~2密度种植,在甘薯生产中可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单位面积株数、薯数和薯质量的协调发展,使甘薯产量达到最高。不同蔓型甘薯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扦插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土壤碳通量的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导致无法长时间精确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用Maxwell-Stefan扩散模型进行碳通量的计算,并建立开放型气室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程序生成的不同高度的浓度时间序列,基于Maxwell-Stefan扩散模型计算二氧化碳通量值,将计算结果与仿真设定值进行对比。其中,设定通量为0.5 μmol·m-2·s-1时,计算结果为0.547 μmol·m-2·s-1;设定通量为1.0 μmol·m-2·s-1时,计算结果为0.969 μmol·m-2·s-1;设定通量为2.0 μmol·m-2·s-1时,计算结果为2.122 μmol·m-2·s-1。运用该算法计算的误差均在10%以内。另外,与Fick扩散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在3组实验下,Maxwell-Stefan模型计算所得的通量值都更加接近于设定值。本研究的结果表明,Maxwell-Stefan扩散模型适用于土壤呼吸碳通量的计算,并且具有较好的计算结果,从理论上验证了该模型用于土壤碳通量计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以药用植物车前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其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及相关生理参数,并运用5种模型探讨了拟合车前光响应曲线及CO2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同时研究了光合参数对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改进模型是拟合车前光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其R2为0.999;改进指数模型是拟合CO2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其R2为0.998;车前的光饱和点为1 808 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4.25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0.158 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1.611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7;车前Pn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Pn与胞间CO2浓度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试验结果为车前的生理生态研究及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全田实割验收,2018年新昌县单季稻共有8户农户、3个品种(春优927、甬优1540、甬优12)稻谷产量超14.25 t·hm-2。其共同特征为骨架强、库容大、充实。如春优927平均株高146 cm,倒1~3功能叶长40.9、50.4、55.3 cm,生物学产量27.30 t·hm-2,有效穗199.5 万·hm-2,每穗总粒372.6 粒,总颖花量74 340万·hm-2,结实率86.9%,千粒重24.6 g,谷草比0.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丘陵地区甘薯栽插密度过稀(37 500~40 500株/hm2)的问题。[方法]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薯21和鲜食型甘薯品种济薯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对甘薯产量及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济薯21和济薯22号叶面积系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密度在全生育期呈单峰曲线,40~80 d为快速上升期,80 d左右为最高峰,随后开始缓慢下降;随密度的增加,群体通风透光性下降,两个品种的单株叶数、分枝数、蔓长、茎叶干鲜重呈下降趋势,当密度超过75 000株/hm2时,产量显著降低。品种间最适栽植密度存在差异,济薯21最适栽植密度为45 000~60 000株/hm2,济薯22号最适栽植密度为60 000~75 000株/hm2。[结论]适宜的密度可产生合理的群体结构,较好协调甘薯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可以获得高产。品种间最适栽插密度存在差异,在确定品种栽插密度时,应综合考虑基因型、环境、地力、栽插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靖江香沙芋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4个播期:B1(2月20日)、B2(3月1日)、B3(3月11日)、B4(3月21日)和3种种植密度:M1(3.75万株·hm-2)、M2(5.25万株·hm-2)和M3(6.75万株·hm-2),研究其对芋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播期对芋头出苗期、齐苗期、块茎膨大期和谢荷期的影响逐渐下降。播期、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块茎形成期、谢荷期芋头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影响,对齐苗期则无显著影响。子孙芋实际产量与种植密度成正比,随播期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商品芋产量则以B3M2处理最高,为13 936 kg·hm-2,B4M1处理最低,为11 766 kg·hm-2。建议香沙芋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分别为3月11日和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种植密度与匀播种植冬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密度。【方法】 以不同穗型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50号为材料,匀播(株距行距相等)条件下设置123×104、156×104、204×104、278×104和400×104株/hm2等5个种植密度,用Logistic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分析冬小麦籽粒灌浆相关参数。【结果】 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96以上,能准确反映灌浆过程;不同穗型品种灌浆期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阶段籽粒产量、阶段灌浆速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行距缩小呈下降趋势;小麦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正相关;阶段籽粒产量与阶段灌浆速率呈正相关,与阶段灌浆持续时间关系不大。【结论】 匀播条件下,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156×104株/hm2,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78×104株/hm2。  相似文献   

19.
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西瓜佳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佳蜜的叶片日增长量、单瓜重和单株商品果数均呈下降趋势,开花期略有推迟;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密度525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32.555t·hm-2,比对照增加13.9%;中心糖度和边缘糖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略有下降。佳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5250株·hm-2。  相似文献   

20.
以铁皮石斛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了其原球茎萌发、壮苗、生根出苗环节中一些关键影响因子,建立了铁皮石斛种子快速成苗组培技术体系。研究发现,培养基中加入6-BA会抑制原球茎的发育,若整个培养阶段用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起始播种密度以8 000粒种子为宜,冻干香蕉粉对于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以5~10 g·L-1为宜;壮苗阶段,接种密度以100~120株·瓶-1为宜,培养基及光质对铁皮石斛壮苗影响远小于接种密度;生根阶段,利用3 000 K LED白光代替荧光灯照明,在不降低组培苗茎粗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组培苗株高,增加优质苗比例。研究结果还表明,冻干香蕉粉可完全代替剥皮香蕉作为有机添加物用于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培养。整个培养过程中,培养温度(24±2) ℃,种子萌发阶段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25~30 μmol·m-2·s-1;其余培养阶段均光照时间12 h,光照强度40 μmol·m-2·s-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