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单94-2是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济533×选京02组配而成。2001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幼苗拱土力强,根系发达,叶色深绿,叶鞘紫红色,叶缘呈波浪状。株高250cm,穗位高109cm左右,株型半紧凑。雄穗分枝15个左右,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花丝青色。果穗为筒型,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为36~40粒,千粒重320g,出籽率为87%,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为红色。在河南省夏播生育期102d左右,属中熟品种,适宜河南省夏播麦垄套种。茎秆粗壮,抗倒状。抗玉米大…  相似文献   

2.
葡萄果皮花青素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提取葡萄果皮中花青素的提取液、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进行比较,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选择最佳的提取工艺,利用5种花青素峰面积分析夏黑葡萄果皮所含花青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液为甲醇:水=1:1,磷酸调pH=2.0,提取时超声辅助提取30min,为最佳的工艺提取出夏黑葡萄果皮中花青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A:水/乙腈/甲酸= 40/50/10(v/v/v),流动相B:水/乙腈/甲酸= 87/3/10(v/v/v),柱温45℃,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520 nm,梯度洗脱条件为:(1)0-15 min,6% A-30% A;(2)15-30 min,30% A-50% A;(3)30-35 min,50% A-60% A;(4)35-40 min,60% A-6% A,呈现的色谱图分离度更好,总体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玉米机械粒收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首批通过籽粒机收组国家审定的主推品种京农科728为研究材料,于2016-2018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累计50个试点开展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示范推广和机械粒收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在6月1-22日播种,均能在9月10日-10月8日正常成熟,出苗-生理成熟期平均天数为100.3d。在生理成熟后10d左右机械粒收,平均籽粒含水率24.3%,平均籽粒破碎率3.9%,平均机收杂质率1.6%。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平均产量10 526.0kg/hm2,其中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试点机收产量最高,为12 078.0kg/hm2,有40个试点机收产量≥10 000.0kg/hm2,占比80.0%。机收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8和0.57,n=50),籽粒含水率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京农科728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具有良好播期适应性,6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最早9月中旬、最晚10月上旬均达生理成熟,机械粒收质量达国家机收籽粒标准,可实现玉米籽粒直收,且机收产量高,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和产量,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孙世贤 《种子科技》2003,21(4):240-245
(上接第3期第183页)2玉米2.1冀玉9号2.1.1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01。2.1.2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2.1.3品种来源:冀15-22×冀35。2.1.4特征特性:幼苗绿色,芽鞘紫色,长势健壮。株型半紧凑,根系发达。总叶片数20片左右,上冲,较宽,叶色深绿。雄穗中等,护颖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雌穗花丝浅红色。果穗筒形,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株高270~280cm,穗位高106~120cm,穗长20cm左右,穗行数12~18行。单穗粒重220~230g(夏播150~160g),百粒重30~39g,行粒数40粒,秃尖长0~1.1cm。在东北春播生育期比对照四单19号略…  相似文献   

5.
1玉米1.1京玉7号1.1.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5001。1.1.2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1.1.3品种来源:母本京501,来源为群体CO选系;父本为京24,来源为早302×黄野四的二环系。1.1.4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4~98d,比对照唐抗5号晚1~3d,需有效积温2400℃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50~255cm,穗位高103cm,成株叶片数20~21片。果穗筒形,穗长17cm左右,穗行数12或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4~36g。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矮花叶病,感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高感茎腐病。经农业部谷物…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肥水类型小麦抗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抗旱性,本试验选用6个肥水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小麦品种种子的萌发状况和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在防雨旱棚池栽条件下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肥水类型小麦品种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胚芽鞘长度、相对发芽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升高,根系活力呈现先略微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与水浇地品种相比,旱地品种青麦6号、济旱5034和鲁麦21的胚芽鞘长度较长,相对发芽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相对较高且下降缓慢,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增加的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积累的速度较为缓慢。其中,胚芽鞘长度、相对发芽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与抗旱性鉴定指标抗旱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6份抗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polyethylene glycol,PEG)渗透溶液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分析玉米萌芽期中胚轴长、胚芽鞘长及苗长的变化,并将其与田间干旱胁迫处理下相应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抗旱指数进行相关分析,以期揭示萌芽期玉米幼苗相关性状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萌芽期随着PEG浓度增加,玉米自交系胚芽鞘长、中胚轴长及苗长都呈下降趋势,其中苗长降低幅度最大,平均降幅为14%,中胚轴长次之,平均降幅为11%;(2)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幼苗的中胚轴长、胚芽鞘长在自交系间及PEG浓度间差异极显著,苗长在PEG浓度间差异极显著;(3)花期田间干旱胁迫下,各玉米自交系的千粒重、穗粒数及产量较正常灌溉明显下降,且其平均降幅分别为8%、14%、13%;(4)通过玉米田间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抗旱指数与萌芽期各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中胚轴长与千粒重、穗粒数及产量的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胚芽鞘长与千粒重、穗粒数及产量的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5%的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胚芽鞘长与千粒重抗旱指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832。因此,胚芽鞘较长的自交系其抗旱性较强,胚芽鞘长度可作为玉米早期抗旱性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杨文雄 《作物杂志》2001,17(6):32-32
陇春20 (原代号92J46 ),母本832—748,父本0103(来自CIMMYT),经多年南繁北育、水旱穿梭选育而成。2001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系属春性,幼苗直立,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根系发达,中早熟,株高84~112cm,长芒,白穗,穗长10cm,穗粒数42粒,千粒重40~44g,容重780g/L,子粒椭圆,红色半硬。据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接菌鉴定,苗期、成株期对条中25、29、30免疫,对条中31中感,hY—Ⅲ和混合菌表现中抗至中感,属成株期抗条锈类型。据甘肃省农科……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胁迫下小麦胚芽鞘和胚根长度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胚芽鞘和胚根在不同渗透溶液下的长度变化是鉴评小麦幼苗抗逆性的重要指标。以小麦花培3号×豫麦57的DH株系衍生的含168个组合的永久F2 (immortalized F2, IF2)群体为材料,在蒸馏水(正常条件)以及10%、20%和3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下,进行胚芽鞘长和胚根长度的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分析。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影响胚芽鞘和胚根长度的23个QTL,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4.93%~35.37%。位于4B染色体区间Xcfd39.2–Xcfd22.2上影响胚芽鞘长度的位点QCl4B,具有最大的遗传效应,贡献率为35.37%;在3D染色体Xcfd223–Xbarc323区段,正常条件和20% PEG-6000处理下同时检测到影响胚芽鞘长度的QTL,QCl3D-a,其贡献率分别为7.83%和11.74%。另外,在10% PEG-6000处理下,3D染色体上的相近区域还定位出了影响胚芽鞘长度的QCl3D-b位点;在染色体1A和染色体5A1上各检测出与胚根长度有关的2个和3个不同的QTL;在6D染色体Xswes679.1–Xcfa2129和Xwmc412.1–Xcfd49区间分别检测到2个影响胚芽鞘长度和胚根长度的QTL。这些主效QTL可用于胚芽鞘和根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颖娟  赵杨  邹应斌 《作物学报》2016,42(10):1516-1529
为探明不同穗粒型超级稻产量构成特点、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后期生理指标的关系。以不同生育期品种准两优527、两优培九、Y两优1号、玉香油占、黄花占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期播种以确保不同生育期品种在相似的温光条件下灌浆结实。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平均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品种间差异显著,以两优培九产量最高(9.47 t hm-2),玉香油占产量最低(8.39 t hm-2)。依据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品种分为大粒型(准两优527)、中粒型(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小粒型(玉香油占、黄花占)。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大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快、强度大、峰值持续时间短,上、中、下部枝梗籽粒均为一段式灌浆;中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快、强度较小、峰值持续时间长,其上部枝梗籽粒为一段式灌浆,中、下部枝梗籽粒为两段式灌浆,高峰值分别在抽穗后12~18 d和24~30 d;小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慢、强度小、峰值持续时间长,其上、中部枝梗籽粒为一段式灌浆,下部枝梗籽粒为两段式灌浆。平均籽粒灌浆速率与品种的穗粒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大粒型品种为0.68 mg d-1,中粒型品种为0.48~0.51 mg d-1,小粒型品种为0.41~0.47 mg d-1。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与后期剑叶、根系生理指标有关,籽粒灌浆启动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剑叶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逐渐上升,POD活性、CAT活性及根系活力先后出现2次升降过程。可见,不同穗粒型超级稻品种产量构成及籽粒灌浆特点的差异明显,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与品种的穗粒型及枝梗着生的部位有关,也与后期剑叶及根系衰老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种子世界》2014,(9):56-57
<正>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4品种名称:中梁319育种者:孙晓磊品种来源:S975-22×S799-1特征特性:在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1d,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2d。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30cm,穗位高66cm,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红色,果穗锥形,穗长17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28g。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极早熟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069kg/hm2,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  相似文献   

12.
王德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3):F003-F003
辽春13号(6005×L8013)是由辽宁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采用品种间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强筋类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倒等多种特点,已于1999年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剑叶上竖,株型紧凑.株高80cm左右,主茎叶片数7~8个.穗纺锤形,穗长8~10cm,每穗粒数30~40个,每穗粒重1.5~1.6g.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饱满,呈卵圆形,腹沟浅,千粒重40~45g.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籽粒含蛋白质14.9%,湿面筋35.9%,沉降值42.8ml,面团稳定时间8min,吸水率64.6%.该品种根系发达,茎秆强壮,高度抗倒,苗期耐旱,灌浆期耐湿,生育后期耐干热风,成熟期落黄好而且不易落粒.较抗白粉病,轻感叶锈病.生育日数80d左右,在生育期间大于0℃的积温约需1400℃.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籽粒大小与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西南丘陵地区夏玉米机播的适宜籽粒大小与播种深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正红505为试验材料,3个籽粒大小为主处理,3个播种深度(2,6,10 cm)为副处理,在大田干旱条件下调查了玉米的出苗率、幼苗素质、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大粒种比小粒种出苗率高,出苗后长势旺,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幼苗健壮,抗旱性增强,最终产量更高;浅播(2 cm)利于出苗,刚出苗时以6 cm播深的幼苗长势最好,之后10 cm播深的幼苗生长逐渐旺盛,至五叶期(大、中粒种)-七叶期(小粒种)时超过浅播处理,最终也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因此,在旱地、旱季玉米生产中,选较大粒播种,适当深播,可以有效地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旱性,达到保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豆产量潜力受到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一种基因型的密度、植株分布决定其对太阳辐射、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进而高产的形成。当群体生长所需外界要素之一不能满足时,植株间形成竞争。产量的区域间及年际间差异与这种株间竞争关系密切,最终表现为单位面积内一个或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如株荚数、荚粒数、或单粒重(籽粒大小)。本研究探讨籽粒大小在调节不同密度、行距条件下产量差异及年际间产量差异的作用。多点试验表明,籽粒大小在不同节位上及不同籽粒数的荚间差异不大。然而在2粒或3粒荚内,荚基部粒比中部及顶部粒小10%,而且子叶细胞体积差异不大。在改变源库、增强光照或遮阴条件下,籽粒大小发生变化。籽粒大小与子叶细胞数相关。籽粒大小是可塑的,但即使底部节位荚较顶部节位提前15~20 d鼓粒,籽粒大小在所有节位间差异不大,所以籽粒大小与子叶细胞数的关系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玉米萌发幼苗期的抗旱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PEG-6000水溶液模拟4个玉米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对18个玉米生产主推品种进行萌发幼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在4个萌发环境条件下,京科968、京科665、农华101、联科96、京农科728、京单38、京单68和旺禾8号相对发芽率(培养后8d萌发率)相对较高;郑单958、先玉335和辽单565等品种中等;农大108、中单28、浚单20和纪元1号较低。(2)相对幼苗高度、相对幼苗鲜重、相对幼苗干重、相对根系鲜重、相对根系干重、相对根系长度和相对根系条数在4个干旱环境条件下均小于对照;不同品种间降幅不同,其中春播品种京科968、京科665、农华101等和夏播品种京农科728、京单58、京单68降幅较小。春播品种农大108、中单28等以及夏播品种浚单20和纪元1号降幅较大。(3)综合分析得出,春播品种京科968、京科665、农华101、先玉335和联科96萌发幼苗期抗旱性强,郑单958、农大108和辽单565萌发幼苗期抗旱性中等,中单28萌发幼苗期抗旱性最差;夏播品种京农科728、京单38、京单68、京单58和京科528萌发幼苗期抗旱性强,京单28、纪元1号和旺禾8号萌发幼苗期抗旱性中等,浚单20萌发幼苗期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740-2746
为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水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外源EBR,研究其对水稻幼苗光合色素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能显著抑制水稻幼苗光合色素的合成,并对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1μmol/L EBR溶液能有效缓解盐胁迫下水稻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在盐胁迫24 h时最为明显,其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分别提高51.77%、52.35%、57.62%。同时,1μmol/L EBR溶液喷施能显著提高盐胁迫24 h时的叶片SOD、CAT活性和根系CAT活性,以及盐胁迫恢复后(72 h)的根系SOD活性和叶片POD活性,相比CK2增加了2.91%~24.86%,并且能有效降低MDA含量的积累。因此,在生产上,喷施1μmol/L EBR溶液能有效缓解盐胁迫下水稻幼苗受到的损伤。本研究为盐胁迫下EBR调控水稻幼苗耐盐生理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吐春9号(品系代号85A40)是新疆农科院奇台试验场1985年采用80B63/02126为母本,77A7%834(冬春麦兼用类型),杂交后经南北交替选育而成,1998年6月8日由吐鲁番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1 主要特征特性 吐春9号为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厚,株高90cm左右.茎秆粗壮、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穗大粒多,平均穗粒数48粒,生育期90天左右,籽粒卵圆形,半角质,容重793g/L,千粒重44~50g,籽粒蛋白质含量14.64%. 该品种属于中熟类型,耐肥抗倒,高抗条锈、秆锈、白粉病、免疫散、腥黑穗,抗穗发芽,无黑胚,生育中后期在连天低温高湿条件下,只极轻度感染叶锈病.  相似文献   

18.
李品汉 《科学种养》2008,(10):49-49
特征特性 巨粒王1号是最新育成的奇特巨粒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籽粒大,百粒重40—50克,最大的60克,脐浅褐色,籽粒滚圆饱满、金黄发亮、易脱粒,青荚白毛,外观与商品性良好,做大粒青毛豆或干豆出售市场均畅销。该品种株高60~80厘米,根系发达,茎秆粗壮,高抗倒伏,株形呈扇形,单株分枝6~8个,节间短。花紫色。有限结荚习性,结荚多,一般单株结荚300个左右,多者可达500个以上,大部分每荚结3粒籽,因其籽粒大,单株产干豆350~500克,有的达700克,一般每亩产量400~500千克。可连续留种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幼苗期不同节位摘心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设置了覆膜条件下第一片复叶全展后子叶节摘心(SP1)、真叶节摘心(TP1)、复叶节摘心(CP1)和不覆膜条件下于复叶节摘心(CP2)4个处理,并设置了不摘心对照组(CK1和CK2),系统研究了2种模式下摘心后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摘心处理的总侧根干重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且复叶节摘心处理的根系增量高于子叶节摘心处理和真叶节摘心处理,覆膜摘心处理高于不覆膜摘心处理;0~20cm根系增量高于20~40cm根系增量;摘心后第60天(始粒期)CP1处理的最大总侧根干重、总侧根长度和总侧根表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了57.48%、54.03%和55.43%,CP2处理分别提高了17.95%、10.57%和11.22%,CP1处理0~20cm和20~40cm根系活力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9.28%和24.01%,CP2处理分别提高了31.65%和9.50%;CP1处理群体荚数和群体粒数分别较CK1提高了22.05%和18.52%,CP2处理分别较CK2下降了1.71%和4.61%(P > 0.05),但CP1百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88%和21.00%,CP2处理分别提高了9.01%和3.98%。由此认为,复叶节摘心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单株荚粒数、百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可以为大豆高产育种及冰雹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植物调节剂分期施用对玉米籽粒胚乳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利用胚乳细胞数目计数、淀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B73籽粒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探究。主要探讨了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以及吐丝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籽粒灌浆过程、胚乳细胞发育以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之后在DAP 20灌浆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7. 7%,在DAP 44玉米籽粒百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1. 3%。在DAP 12,乙烯利处理之后的胚乳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2. 9%,且淀粉粒在胚乳细胞面积为IV、V和VI范围内的胚乳细胞内的数目显著减少。在授粉后不同时期乙烯利处理组(处理B)中的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与对照组中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显著差异。在吐丝期搭配使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E)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粒分布与处理B结果差异不显著。搭配使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C)或者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D)后,与处理B相比提高了百粒质量、籽粒灌浆速率、淀粉粒的直径分布范围以及胚乳细胞内的淀粉粒数目,其中处理D中玉米百粒质量和淀粉粒数目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