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受局地气候和地形影响,积雪的分布和变化非常复杂,同时积雪对区域气候环境、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工程基础设施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北半球积雪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积雪的形成与维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地形和植被对积雪的影响以及冻土区积雪与冻土的耦合关系。总之全球气候变暖使北半球积雪覆盖面积、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时长等都有减少的趋势。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小尺度积雪参数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海拔是影响局地积雪分布的主要因子,植被的覆盖与冻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积雪的分布。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有关积雪地面台站监测数据与遥感监测数据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积雪参数的监测网络、厘清气候与积雪变化的关系,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满洲里市气象站1991年~ 2010年的积雪深度、气温、降水量实测资料,分析了满洲里市的年最大积雪深度、冷季气温和降水量动态规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年最大积雪深度、冷季气温和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满洲里市积雪深度以平均每年1.5%速度呈弱增加趋势;冷季气温和冷季降水量分别以平均每年0.45%和0.47%的增长率呈弱增加趋势.积雪深度与冷季气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与冷季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冷季降水的增加对积雪深度增加的贡献率为0.779,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深度减少的贡献率为0.498.  相似文献   

3.
对博克图地区近30年(1981———2010年)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博克图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39.5 d,年平均降雪日数为83.5 d,最大积雪深度为35 cm,出现在1998年11月15日。降雪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年平均月降雪日数最多为1月份,全年降雪日数在56~129 d,降雪日数以15.504 d/10 a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4.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其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冬季积雪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为定量描述东北黑土区融雪期积雪消融过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单层融雪模型,对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2017年和2018年积雪消融过程的能量收支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和模拟。通过对积雪消融过程的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积雪消融的能量主要来源为净辐射通量,其次受湍流交换的影响。其来源分别占总能量的67.4%~74.7%和18.8%~25.8%。积雪消融时间集中在净辐射通量、显热通量、潜热通量日内集中变化时段,由净辐射通量主导,融化时间为9~15 h,历时7 h,整个融雪期为9~15 d,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雪层能量闭合率最大可达0.67,与积雪深度为正相关关系,但积雪覆盖周期过长会导致积雪表面形成冰层,增加雪表面反射率,会导致能量闭合率较低。利用单层融雪模型对消融过程中积雪深度模拟,结果表明:单层融雪模型模拟积雪深度的平均绝对误差(MAE)<1.5 cm,纳什系数(Nash)>0.8,模拟效果在可接受范围内。该融雪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季节性积雪区的积雪物理消融过程,为季节性冻融区水资...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森林类型林内积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积雪特征,探索雪水文过程机理,选择该地区3种主要森林类型,于2014年10—12月对其降雪截留、积雪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对观测期内12场降雪的大气降雪量以及对林内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以及雪水当量进行了周期性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3种森林类型的降雪截留率随降雪级别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降雪等级中不同林型的降雪截留率不同。樟子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其降雪截留率为22.54%,是兴安落叶松林的1.9倍,是杨桦林的5.4倍。2)森林类型对林内积雪深度有直接影响,常绿树种组成的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小于落叶树种组成的林型。其中落叶松林林内积雪深度最大,为27.92 cm,樟子松林最小,为23.56 cm。 3)不同林型林内积雪密度在观测初期会随降雪的输入而降低,无雪期有相应的升高。其中,落叶松林与杨桦林林内积雪密度变化基本相同,而樟子松林林内积雪密度变化幅度较小。4)不同林型林内积雪雪水当量差异显著(P0.05),总体表现为杨桦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樟子松林最小,为26.49 mm,杨桦林最大,为39.18 mm。由此可见,不同森林类型的降雪截留效应主要受冬季林分郁闭度的影响。同时,郁闭度对林内积雪深度、积雪密度及雪水当量也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积雪时空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域近30a逐日雪深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研究4个时间梯度上(1981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2010年—2019年)的积雪初日、积雪终日、积雪时长、年均积雪深度的空间动态.同时比对积雪在地面气象站上观测数据的不同特征,以及对地面...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原市6个气象站资料,从降雪日数、降雪量级、积雪日数等方面分析了固原市冰雪天气分布规律,为建立全市大到暴雪预警、气象服务提供了气候背景。结果表明,固原市各地的年平均降雪日数和大雪以上降雪基本上是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多,六盘山全年仅7月未出现过降雪天气,冬季月最多降雪日数出现在2月;固原市年平均积雪天数最少有31 d,年最大积雪深度为35 cm。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雪水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林雪水文特征,为今后积雪蒸发测定和区域水资源调控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方法对观测期内16场降雪的大气降雪量以及对林内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以及雪水当量进行了周期性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1) 随着降雪级别的减少,兴安落叶松林的截留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别为6.50%(暴雪)、9.04%(大雪)、9.8%(中雪)、15.7%(小雪)。可见,兴安落叶松林降雪截留最大截留率出现在小雪,暴雪时截留率则最小。(2)兴安落叶松林内积雪深度和林外相比差异不大,其中落叶松林林内积雪深度最深为68.6cm,林外空地积雪深度最深为74.8cm。(3)林内和林外的积雪密度在观测初期会随降雪的输入而降低,无降雪期有相应升高。融雪期随着气温的升高,雪密度减少速度会加快。在4月24—29日达到最大值,减少量分别为0.07和0.11g/cm3。(4)雪水当量速率减少量在4月24—29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2和46.4mm。结论和林外空地相比,兴安落叶松林对积雪深度、积雪密度及雪水当量影响不大,说明兴安落叶松林在雪水文过程中对积雪特征影响尽管存在,但并不明显。该区雪蒸发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规律,积雪期的日蒸发量和蒸发速率均值分别为0.04mm和0.2×10-3mm/h,日蒸发量波动幅度在0.02~0.14mm之间,在融雪期间,日蒸发量和蒸发速率的均值分别为0.38mm和1.51×10-3mm/h,采用灰色关联度对各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净辐射是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内积雪蒸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辽阳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气温与积雪日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阳地区冬季气温与积雪(积雪深度≥1 cm)日数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尤以1—2月积雪日数对气温的影响更大;依据积雪日数多少,为气温的旬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地区近31年积雪与冻土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华  王梅  葛磊  吴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57-15759
利用1975~2005年大兴安岭地区6个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兴安岭冬春积雪日数和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冬春积雪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略有增加,90年代减少;而近31年总体趋势呈减少趋势。近31年大兴安岭的最大冻土深度呈递减趋势。冬春积雪日数变化与冬春气温变化呈负相关,但与冬春降水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与冬春气温和冬春降水的变化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区春季积雪对河西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祁连山区14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春季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最大平均积雪深度和河西6地春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时间变化规律和积雪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和最大平均积雪深度的三阶曲线总体呈"高—低—高—低"的趋势,60、80年代增加,70、90年代减小。河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趋势最明显的是抽穗期,其次是拔节期和成熟期。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和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河西春小麦多数生育期为正相关。极端最大积雪深度与敦煌春小麦生育期相关最显著的是播种期,其次是3叶期;与张掖春小麦生育期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其次是孕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与武威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极端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武威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和成熟期。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敦煌春小麦播种期和3叶期为正相关;与张掖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其次是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与武威春小麦相关较显著的是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12.
EOS/MODIS遥感在贵州积雪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美国EOS/MODIS遥感和贵州省地面气象台站网的观测数据,对2004~2005年贵州冬季积雪状况进行空基和地基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用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ch4-ch6)/(ch4+ch6)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当NDSI>0.40,ch2>0.11,ch4>0.10并且地表温度<285K时,判定该点为有雪.计算处理后得到的积雪覆盖区域图像比地面观测等值线图的区域大.在无云或少云情况下遥感积雪监测比地面观测准确.遥感积雪监测对农业生产和作物估产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赵雪松  王东  周贵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82-21283,21362
[目的]研究近50年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根据1961~2010年宿州年积雪日数及相关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及完全相关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50年来宿州积雪期呈现出缩短趋势。除≥20 cm厚度的积雪日数外,各级厚度积雪的年积雪日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积雪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84 d/10a;年积雪日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前期呈现由少到多的态势,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步入少积雪的时期,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逐渐增加,90年代中期~2003年又进入少雪期,2004年至今呈现出多雪、少雪交替的振荡。影响宿州年积雪日数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平均气温,其次为平均地表温度。[结论]该研究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宿州的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7,(23):28-28
12月7日,是我国传统农历的“大雪”。那么,在这个节气段里,我们该如何管理我们的田地和作物呢?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较西部盆地温度高2~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积雪大多出现在来年的1~2月份。但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1次,却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皑,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研究了细网格气象特征对青藏高原地区电网安全的影响。【方法】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再分析资料(0.125°×0.125°)对青藏高原地区10年影响电网安全的降水、温度、积雪深度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高原夏季降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季节,山南地区降水量较多,平均每年发生14次极端降水;冬季青藏高原温度急剧下降,拉萨最低温度低至-14℃,昌都地区的温度低于-6℃,这样的低温天气有可能会引起冰冻灾害,有可能出现输电线路的覆冰事故;青藏高原积雪深度的变化趋势呈单峰型,春、冬季节的积雪深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山南部分地区为降雪大值区。夏季、秋季积雪深度明显减小,冬季多雪区范围扩大,山南、林芝都处于降雪大值区,极端降雪事件的频发区。【结论】要重点关注西藏中东部地区春、冬季节的积雪深度特征,预防由于积雪给电网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选用青藏高原88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逐日积雪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年积雪日数的空间异常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变化,并对不同季节的积雪日数变化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的积雪日数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高原积雪的多少首先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的,其次也受海拔和地形及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用REOF方法可将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在空间上分为青海东部型,山南、藏东南型,唐古拉山型,青南高原型、青海柴达木盆地型和西藏西部型6个异常敏感分布型.从空间看,青藏高原的年积雪日数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聂拉木、亚东、错那、改则、申扎以及念青唐古拉山一带呈增多趋势,青南高原、青海海西东部及海东也有明显增加,而拉萨河谷地区、怒江和澜沧江一带及青海海西西部、海北、海南、黄南北部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阿勒泰地区2004—2018年冬季积雪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11月开始形成积雪稳定期,12月积雪覆盖率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积雪面积的扩张,12月到翌年2月发展到鼎盛阶段,1月达到最高峰;随着暖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积雪也逐渐消融。14年来,>20 cm的积雪面积年际变化趋势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积雪变化与降水几乎没有相关关系,但积雪面积与气温有很高的负相关性,受气温的影响较大,说明气温是影响积雪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5年-2016年积雪资料及该42 a降水、气温等数据,分析了大兴安岭北部林区近42 a积雪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与同时期降水和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近42 a大兴安岭岭北、岭西、岭东3个地区均出现积雪初日推迟、积雪终日提前的趋势.岭北、岭西、岭东区的平均积...  相似文献   

19.
周正  张媛  李诚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08-12211,12228
选取了新疆天山北坡军塘湖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布设4个2 m×2 m试验样方,在2011年3月利用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该地区积雪进行了积雪反射光谱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积雪在近红外区后反射率急剧下降,在1 350 nm附近积雪反射率近似呈直线下降;1 020、1 250、1 470和2 000 nm附近是积雪反射率吸收峰,在1 470和2 000 nm附近积雪的反射率几乎为0;太阳高度角引起的积雪反射率变化主要在近红外区;积雪反射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在融雪期,随着测量面深度的增加,积雪的反射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资》2014,(48):21-21
<正>各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受冷空气影响,大部气温偏低1℃-4℃,黑龙江大部、吉林中东部出现大到暴雪,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倍,最大积雪深度有5-20厘米,日照明显不足,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和牲畜防寒保暖及采食。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土壤墒情较好,光照条件适宜,气温偏低1℃-4℃,利于冬小麦冬前抗寒锻炼。河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