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2-23
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规模化育种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进入品种审定程序。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对两个转基因水稻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组储备了丰富的水稻抗虫转基因产品与技术,建立了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国家,据预测,转基因水稻最有可能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农业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2.
有中国特色的水稻设计育种体系是我国设计育种研究工作中最具有研究基础,也是最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领域。重点介绍了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这一体系的相关工作和规划。尽管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政产学研深入融合,就能保障该体系的全面建成和推广,服务民族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物育种技术是确保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手段。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8年研究,建立了“基因超进化”筛选系统,获得一批高抗除草剂的作物内源突变基因;运用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深入结合,创建了“自身基因优化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一批高抗除草剂的水稻新品系,为作物获得创新性状提供了新思路,创制出一条新的基因型设计育种方法。该技术研发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2项。商业化应用“自优育种”技术,不仅能助力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还可以推动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生物育种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王明亮  辜立新 《种子》2007,26(8):81-84
从我国现阶段育种领域知识产权法律框架的构成入手,分析了与品种权权益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对品种权、审定新品种及育种专利权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我国水稻的种植经历了很多个阶段,水稻育种的历程比较长,在遗传育种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种植经验,有利于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水稻遗传育种工作的历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今后育种工作开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发表的相关文献,文章简明扼要地概述了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主要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离子束辐照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我国采用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在培育水稻、棉花、烟草、番茄等农作物新品种上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果;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进行高光效农作物育种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农作物育种上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蒋帛婷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7056-7060
本研究以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在这两种育种方式中的应用和挑战。在传统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等方法,而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品种保护来实现。现代生物育种则更加注重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如基因敲除、基因插入和基因修饰等。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现代生物育种倾向于使用专利保护来确保创新成果的独立性和独有性。本研究比较了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在法律法规和管理实践方面的差异,并对基因编辑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加强法律保护、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合作机制、强化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建议,为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企业提供有效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我国农业领域中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制度之一,实施几年来,对加强农业育种科研、加快种子产业发展、加速优良新品种示范推广、促进广大农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为农业科研单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为育种科研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找到了切入点,真正让广大农业育种科研人员盼望已久的“让知识成为资本”的愿望成为了现实,引发对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农业科研人员的尊敬和对创造性农业科研成果重视的社会效应,促使农业科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的规律作出调整, 以更多地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在北京世园会中国馆,集中展示了一批包括牡丹、月季、百合、菊花等在内的我国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充分展现了中国科研院所、育种企业的园艺成果和创新能力。科研院所、花卉企业是我国花卉新品种培育的主体,但也有不少民间育种家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0.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药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倍体在植物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水稻花药培养可以快速纯合育种材料、提高选择效率、有效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加速有效性状转移.本文综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在基因型选择、取样的低温预处理、培养基配制、接种和培养、分苗和炼苗等技术要点,在常规稻育种、杂交稻育种、水稻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应用的主要成果,并对建立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和在水稻遗传育种应用上向宽范围和深层次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对大豆育种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加入WTO后 ,我国大豆育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提出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在普通大豆育种工作中 ,首先要丰富种质资源 ,其次要开展扁茎大豆的育种及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等工作 ,最后强调高蛋白大豆与高油大豆的选育。二、在开展特种大豆育种工作中 ,注意药黑豆、菜用大豆 ,小粒大豆等新品种选育 ,以提高大豆育种的竞争力。三、针对我国育种体制的不足 ,提出改革方案。走种业机构与育种单位联合开发的道路 ,并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与出让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年推广面积高峰时过千万亩的44个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血缘和育种单位,清楚地看出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系统育种、国外引进、矮化育种、辐射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的历程;所分析品种几乎都来源于南特号、矮仔占、IR8、农垦58等4个系列或其中2系列的杂交。除南特号外,其他3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正是这3个品种催生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上的3次突破:矮化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由此发现,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是从新的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只有新的基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结合,才会有育种实践的重大突破。作者预测,我国水稻育种的第4次重大突破是分子育种,下一轮超大规模种植品种将是转基因抗螟虫水稻,育种中心可能在湖北。  相似文献   

13.
钟辉  郝佳 《中国种业》2023,(5):14-17
在植物育种领域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随着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业界对提高品种相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植物品种相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现状,通过研究植物新品种权和专利权的客体,发现二者保护客体脱节,造成了两种育种相关技术知识产权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存在保护真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植物品种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水稻系统选育的前景系统选育,是我国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之一。在作物育种史上,培育了大量的良种。我国水稻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产量约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一半。湖南省近年粮食总产持续增长,水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90%以上,培育水稻良种起了显著的效果。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先进的育种方法很多.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已誉名  相似文献   

15.
李维科 《作物杂志》1998,14(2):16-16
我国水稻育种技术的三大变革及其作用李维科(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南宁530007)50年代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遗传学理论的进展,我国的水稻育种技术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为水稻生产及其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1第一次变革──矮化育种50年代末至……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育种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人员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生物技术,例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并在水稻育种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解决了育种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文章论述了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作用,总结了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基础性研究科学,同其它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有自身的理论一样,水稻育种学只有在正确育种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水稻育种必须与经济紧密结合、与市场密切联系,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含组合,下同)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必须能创造出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里所讲的水稻育种理论是广义的,指水稻育种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理论等(如传统技术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矮化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水稻生态育种与生理育种等),同时也包含水稻育种方向的问题。本文指出当前我国水…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湖北省水稻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总结分析了湖北省近5年水稻品种选育和应用的基本现状,对湖北省水稻育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物杂志》2012,(6):3+5+7
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多项重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组织和协调全国水稻育种与推广。创新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构建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体系,培育杂交稻品种18个,其中4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累计应用面积超过333.3万公顷。获奖成果9项13次,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水稻品种矮秆化和70年代籼型杂交稻的三系配套是现代水稻育种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从遗传学的角度说,水稻育种史上的这两个突破,可简单归结为矮秆基因和野败胞质的利用。面对当今新的形势,水稻育种第三次突破口在哪里?2003年10月18日,我国一批年青的水稻遗传育种科技人员汇集中国水稻研究所,参加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水稻育种新材料”国际水稻育种峰会。在这次水稻育种峰会上,“基因设计育种”将成为第三次水稻育种突破口这一新观点,引起了与会国内外水稻育种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