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肥料化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因秸秆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等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农业生产中有机肥大量需求等问题,开展此项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经验,掌握了翔实的有关秸秆肥料化生产的资料。主要阐述了中国的秸秆资源量,秸秆生产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现有工艺技术,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现状等,提出秸秆本身性质、有机肥生产过程调控不易、原材料成本较高和社会激励制度建设滞后等是当前制约秸秆肥料化生产的主要问题所在,指出相关企业进行更先进的技术工艺研究以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激励、支持政策,是目前促进秸秆肥料化生产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技术在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中国的秸秆资源丰富,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大面积以地养地,是低耗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培肥土壤,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农作物增产的潜力,防止农田土壤沙化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而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能够有效处理秸秆遗留问题。对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申源源  陈宏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291-294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碳、氮、磷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等有机物质,是一种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及保水、肥、气、热的能力,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养分结构趋于合理;秸秆还田能够节约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秸秆丰富,秸秆年产量约7.9亿t,但大部分被就地焚烧,还田率极低,这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而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丰富秸秆资源、促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平衡作物营养、减少化肥投入、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强作物抗灾稳产能力,故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类型、应用、效应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及水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秸秆还田作为低碳农业、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对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具有积极作用。秸秆还田主要通过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从而调节地温,达到蓄水保墒的功能,促进作物生长。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有效减少氮素、磷素的流失,提高土壤氮素的含量,对土壤中有效磷和全磷含量均有所提高,改善农田生产环境,保障粮食增产能力。秸秆还田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次数,从而减少径流所带走的养分,减缓对周围水系的面源污染,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效的秸秆还田对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实验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是秸秆还田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机制,进行长期监测实验,发展恰当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化肥的使用,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数量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玉米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可以增加大豆生长后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其影响较小。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表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物秸秆既是农业生产的一种“副产物”,更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资源。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对于发展农田循环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江西作物秸秆资源概况;分析了江西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技术及其成效;提出了大力推行作物秸秆还田、不断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的对策和措施。全文对当前发展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1 提高有机肥用量在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措施中,有机肥投入量一般不应低于4.5万kg/hm2.一是应大力积造秸秆肥,提高秸秆还田的数量,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秸秆快速腐熟生物发酵技术,在干旱和冷凉的地区,积极推广秸秆覆盖技术.二是加大力度推广畜禽粪便工厂化处理技术,发展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实现有机肥的产业化、商品化,提高有机肥的质量.三是搞好城粪下乡,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肥源.四是抓好过腹还田,积造堆肥、厩肥,提高肥料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思考与秸秆多途径利用商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秸秆处理方式和培肥地力措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随着秸秆产量的不断增加,连年秸秆直接全量还田导致的问题凸显。为了给作物秸秆科学利用途径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笔者梳理与权衡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的正负效应,思考与讨论了连年秸秆直接全量还田实践下秸秆腐解不完全存在的潜在隐患,总结了作物秸秆的多途径利用方式和技术,并对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物秸秆利用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长期秸秆直接全量还田致使土壤中积聚大量未腐解的有机物质,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的负担,最终可能会超出农田的最大承载力,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因此,生产上应在保证土壤地力持续提升的秸秆还田量基础上,因地制宜多领域综合利用作物秸秆。  相似文献   

11.
长期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提高耕层肥力、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秸秆提供良好的依据,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与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对非石灰性潮土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以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为基础,设5个试验处理,施氮肥条件下设小麦、玉米秸秆还田(WCN)、一季小麦秸秆还田(WN)2个处理,同时设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秸秆还田条件下,2015年各处理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分别平均较2009年提高了117.68%,102.5%。与CK相比,秸秆还田模式各处理土壤腐殖酸总含量(HE)平均增幅21.8%~47.9%,其中腐殖质含量最高为WCN,2015年较CK增长118.8%,较2009年原始土壤增长了183.63%。两季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能够增加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胡富比值增大,增加腐殖酸含量并使之平稳增长。土壤腐殖物质活力从高到低为:WCNWNMWC。两季秸秆还田及配施有机肥,提高了芳香族类、羧基类化合物含量,而多糖类化合物含量减少,可提升土壤腐殖质的活性及芳化程度。两季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地力。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在植烟土壤性状改良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提高烤烟品质,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改善烟叶品质是当前烟区的研究热点。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秸秆还田也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还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保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又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笔者就秸秆对植烟土壤性状改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作一阐述和分析,为更好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发挥秸秆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427-2436
秸秆还田是近年来农田土壤增肥保墒、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措施,而作为综合反映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状况的土壤微生物,能够准确响应土壤质量变化。因此,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间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土壤,在整个生育期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呈现SR18SR15SR12SR0,随着还田年限的增加,生育期内的变异幅度逐渐降低,表明随着还田年限的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循环就越稳定;(2)在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下,能够显著地增加0~30 cm耕层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细菌、放线菌数量,表现为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真菌数量在早期秸秆还田能够迅速增加,当达到一定的还田时间后,真菌的数量增幅减小,逐渐趋于稳定;(3)在不同秸秆还田时间处理下,作物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为SR18SR15SR12SR0,但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作物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增幅明显减小。因此,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丰度,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作物产量,以期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发展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杆改良土壤的方式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作物秸秆中含大量的碳、氮、磷、钾、钙、镁、硫和硅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是一种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弃物资源。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具体表现在秸秆还田是氮素的重要来源;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蓄性和缓冲性;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土壤耕性;秸秆还田具有消除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此外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品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玉米秸秆还田麦区土壤环境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械化进程,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地区2季作物秸秆还田的比例逐年加大,其中玉米秸秆还田面积的逐年提高给产区土壤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系统介绍了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现实背景以及不合理处理方式对产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从玉米秸秆还田机具选择与应用、田间操作规格、配套栽培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麦田养分管理与施肥等方面,综述了新生产条件下的管理技术。为丰富秸秆还田技术体系,从土壤与气候条件、联合机械运用、肥料养分与添加剂施用、土壤微生物等方面进行了下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还田及其有效还田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作物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数量迅速增加,但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同时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形势依旧严峻。为了寻求有效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对农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及作物带来的利弊进行讨论,最终提出就地堆肥技术和新式联合作业机械的应用将会是解决当下秸秆还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秸秆腐熟剂在棉花秸秆上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技术是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秸秆腐熟剂能加快作物秸秆的腐熟过程,有利于土壤培肥,改善土壤。本文主要介绍了元骏牌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及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江苏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促进江苏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实意义,重点介绍了江苏省近几年研究并应用的超高茬麦田套播稻、秸秆全量还田浅旋耕抛秧及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抛秧等少免耕稻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秸秆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作物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数量迅速增加,但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同时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形势依旧严峻。为了寻求有效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本文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综述,重点对农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及作物带来的利弊进行讨论,最终提出就地堆肥技术和新式联合作业机械的应用将会是解决当下秸秆还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秸秆还田作为秸秆资源化利用中高效且低成本的一种方式,在提升土壤质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温湿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作物根系、作物地上部等的影响,分析了秸秆还田的影响机制,指出了秸秆还田后对作物生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未来的一些重点研究方向,如建立秸秆还田最优模型、加强秸秆还田的障碍消减研究、开发稻麦秸秆还田新型一次性施用专用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