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智辉 《种子科技》2023,(11):23-25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利用科技手段改变区域大气环境,用于增减雨雪、消除浓雾、预防冰雹.将人工影响天气应用到玉米种植中,可以改善玉米种植气象条件,实现增产、增质的种植目标.文章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对玉米种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玉米种植技术现状及技术要点,旨在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4.17”森林灭火飞机增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在森林灭火等应急气象服务中的特点和规律,利用2011年4月17日在秦皇岛抚宁地区森林大火上空进行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所取得的云物理资料,结合适时天气、卫星、雷达等资料,分析了降水过程的天气背景条件、催化前后云中微物理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后云体明显发展,云粒子含水量明显增大,云粒子浓度约增长30%~50%,粒子谱变宽,云中冰晶浓度和降水粒子浓度增加。火场及附近地区普遍降雨0.3~5.0 mm,对灭火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地面降雨量的主要因素:(1)西风槽系统弱,且偏北,使火区云带狭窄;(2)前期相对湿度低,云层中含水量低,云粒子最大含水量1.318 g/m3;(3)高层云下部的层积云较弱,两云之间存在夹层,影响降水粒子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冰雹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目前大多采用高炮作业,火箭发射等人工影响天气手段来抑制冰雹对农作物的侵害。农七师通过多年的高炮防雹作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战经验,在每次强冰雹天气形成时,能根据雹云走向、强度、高度等设计作业方案,及时准确地对雹云有效部位实施催化作业,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FY-2C/D 卫星资料反演云系微物理特征参数更好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利用2010 年8 月17—19 日山西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雷达、卫星、机载云物理探测平台的综合探测资料,对云系演变特征、人工增雨的可播性以及催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系维持时间达35 h,17日白天到夜间云层不断增厚,云粒子有效半径(Re)稳定变化较小,降水少,云系的自然降水过程较弱,具有较好的增雨作业潜力。8 月17 日白天云顶温度-10℃,云滴有效半径小于12 μm,云系密实,云中过冷水含量丰沛,大粒子与冰晶含量较少;夜晚在高云的播种效应之下,产生较大降水;持续稳定的中低层状云系存在较好的增雨作业机会。综合分析可知,适宜于这次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人工催化条件的卫星判据为:云系厚度大于2 km,云顶温度-10~-20℃,云顶云粒子有效半径小于15 μm。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FY-2C/D卫星资料反演云系微物理特征参数更好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利用2010年8月17—19日山西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雷达、卫星、机载云物理探测平台的综合探测资料,对云系演变特征、人工增雨的可播性以及催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系维持时间达35 h,17日白天到夜间云层不断增厚,云粒子有效半径(Re)稳定变化较小,降水少,云系的自然降水过程较弱,具有较好的增雨作业潜力。8月17日白天云顶温度-10℃,云滴有效半径小于12μm,云系密实,云中过冷水含量丰沛,大粒子与冰晶含量较少;夜晚在高云的播种效应之下,产生较大降水;持续稳定的中低层状云系存在较好的增雨作业机会。综合分析可知,适宜于这次夏季积层混合云降水人工催化条件的卫星判据为:云系厚度大于2 km,云顶温度-10~-20℃,云顶云粒子有效半径小于15μm。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指为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的云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云、消雾等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因此,分析了解农七师周边局部区域夏季易形成强对流天气的地理特性,是我们做好夏季防雹作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吉木乃县是全疆地表水资源最少的干旱贫水县,亦是阿勒泰地区最缺水的县,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论证,萨吾尔山区云的厚度和含水量呈上升趋势;降水天气过程多,年有效降水过程可达56次;降水日数多,山区月最多降水日数达20 d;同时地形云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平均达300~500 mm,是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最佳区域,人工增水潜力巨大。在萨吾尔山区进行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既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长远之计,也是改善保护脆弱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对于吉木乃县经济可持续发展、脱贫攻坚及后续巩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秀娟 《种子科技》2020,(2):11-11,13
地膜覆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增温保墒、节水增产栽培措施,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种植中。山西省属于半干旱地区,春季温度较低且天气干旱,播种后容易导致前期保苗难,秋季又容易发生早霜冻害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在山西地区应用非常广泛。对地膜覆盖种植对谷子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够使中尺度数值模式更精确预报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暴雨短期预报业务能力,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山西汛期的5次暴雨个例分别进行分析和多次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山西5次暴雨过程形势各异,总体看来分为2种类型:冷云降水和暖云降水。冷云降水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采用WSM6方案和Thompson方案模拟效果较好;暖云降水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采用Kessler暖雨方案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复杂云结构特征认识与实时监测识别能力的限制,当前的人工增雨实际作业中,催化最佳时机、最佳部位的判定还是非常困难的,为充分发挥地基、空基和遥感等先进探测装备的作用,建立最佳作业潜力区的实时识别技术,利用2010年4月20日机载DMT云粒子测量、GPS、雷达和卫星等对山西省层状云系发展阶段的探测资料,分析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及降水机制,对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催化作业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短时临近预报提供新的依据。结果表明:本次探测层状云系发展阶段为多层结构,垂直方向上有3层云,云层之间夹有2个干层,云系厚度约为4500 m,较深厚,高层是冰云Cs,中低层是冷性的As和Ns,符合自然“播种—供水”的降水机制。垂直方向对应3个丰水区,在5400~5600 m高度的丰水区,对应温度为-9~-11.2℃左右,是云粒子快速增长区,凝华增长和冰晶聚合是该区的主要物理过程,3600 m附近大量过冷水存在为降水粒子的长大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800~3200 m高度层(0℃层附近)为融化和碰并增长层。从高层至低层,云粒子谱型有较强的规律性。从本次飞机观测云的结果来看,层积云粒子谱型在降雨形成前,主要为单峰型,降雨形成初期为双峰型。大云滴和部分小冰晶粒子谱型均呈多峰分布,且在800 μm以下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探测过程中云粒子浓度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起伏较小,而相应时空范围内冰晶粒子浓度均小于10 /L,该云区对于实施人工催化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阜新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降水量,利用1981—2010年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历史天气资料和降水实况数据,依据人工增雨技术原理,统计、分析阜新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并对人工增雨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年均拥有云水资源总量238.4×108 m3,而实际年均降水量只有471.8mm,相当于水资源量47.2×108 m3,仅为所拥有云水资源总量的16.5%,可见阜新地区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2)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适合阜新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模型和技术指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12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增雨效率平均为18.3%,比原来提高了5.2%,年均可增加水资源量约2.5×108 m3,对阜新地区科学、有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开发云水资源,增加全市水资源总量,缓解干旱,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较大的农业国之一,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如水资源比较短缺、自然灾害比较多,其中干旱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干旱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进行人工增雨防雹是抗干旱的重要手段,能够缓解旱情。介绍了人工增雨的原理,及人工增雨、防雹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期保证农作物种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降水对武汉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湿清除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降水对空气中污染物冲刷作用,利用2014年秋季发生在武汉市2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的地面空气质量、气象观测和雨滴谱等监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对雾霾天气中污染物的湿清除特征。结果表明:(1)这2次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颗粒污染物PM,在均压场天气条件下,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累积叠加,导致"09.26—29"和"11.13—24"2次重度雾霾天气过程,过程末期由于分别受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的冲刷,各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空气质量显著好转;(2)"09.26—29"过程后期受对流云降水影响,对各污染物清除效果依次是PM10、PM2.5颗粒污染物最好,O3、SO2和NO2次之,最差的是CO,而受层状云降水影响的"11.13—24"过程,对各污染物清除效果依次是PM2.5、PM10最好,NO2、SO2和CO次之,最差的是O3;(3)通过这2个过程分析,不同类型降水对应的平均碰并系数E也不同,武汉地区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对气溶胶的平均碰并系数分别可取0.33~0.43和0.25~0.35。  相似文献   

14.
霜冻是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尤其是发生在5月中旬的强霜冻天气更是农作物的"春季杀手",通过人工熏烟、灌溉、埋土遮盖等措施,有效抵御霜冻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使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5.
人工影响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洪 《种子科技》2020,(5):107-107,110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尽管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但仍无法完全控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即便如此,科技手段在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中依然发挥关键作用,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即为其中之一。主要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其作物产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如何改善种植环境,提升作物种植效率,成为当代科研的热点。有关人士提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将成就我国的农业生产种植。基于此,着重探讨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优势,并提出有效的促进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农作物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作为划分熟期类型的主要依据,这对指导育种、引种、品种的推广和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物品种的熟性虽然也往往受当时气温、降水、土壤、播期、栽培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性,即品种对热量的需求。同一品种种植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自然的和人为的)下,生育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为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天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天时间短,天气干暖。山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耕地面积263.14万hm2,人均耕地0.055hm2。水稻和甘蔗是广西种植的两大农作物,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改良水稻的米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杂交水稻更为重要,因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比常规水稻种植面积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洪涝、干旱和强风等。此外,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相应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一些污染物通过沉降和降水的方式流入到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中,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同时重点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高温高湿等极端天气频发,导致部分玉米品种遇高温高湿天气发生不可控的病害、空秆、花粒等现象,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给种子使用者造成巨大损失。高温高湿天气造成减产后,相关种业企业以玉米品种为审定或引种品种允许推广种植与品种无关为由,不予进行损失补偿处理。种子使用者对企业信任度消失,下一年度不再购买该企业其他品种,影响企业良性发展,还会产生群众上访等社会问题。通过分析高温高湿天气对玉米种业发展的影响,讨论推行农作物种子质量强制险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解决玉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控减产因素,化解社会问题,促进种业企业良性有序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