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乳腺肿块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6例乳腺疾病患者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患者乳腺超声检查肿块检出率为100%,病灶最小为0.42cm×0.35cm,最大为5.32cm×3.31cm。156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者108例,恶性者48例。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0.7%(98/108),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87.5%(42/48)。良、恶性肿块在肿块周围、内部的血流信号及钙化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实时弹性成像(UE)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34例发现乳腺肿瘤女性患者的264个病灶进行UE检查及病理活检复检,比较经UE检查的评分与病理活检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264个病灶中,经UE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97例,良性肿瘤167例;病理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100例,良性肿瘤164例,两者的诊断结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73,P>0.05);UE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总符合率为96.6%,其中诊断良性乳腺肿瘤的符合率为98.2%,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的符合率为94.0%。结论 UE技术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20例女性患者,术前应用二维超声观察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边界、包膜、内部回声;采用CDFI检测肿块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形态、特点,并将彩色血流分为0~Ⅲ级。结果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检出率为100%,良、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5%、85.7%。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CDFI血流分级以Ⅰ~Ⅱ级为主;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CDFI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恶性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别为(28.2±7.3)cm/s、(0.78±0.09)、(1.8±0.3),良性组则分别为(13.5±6.7)cm/s、(0.63±0.07)、(1.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联合CDFI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M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患者102个乳腺实性结节行SMI及CDF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用Adler标准进行评级.结果 SMI分级与CDFI分级诊断乳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19%vs 60.66%、88.57% vs80.49%、70.59% vs 68.63%、91.11% vs 82.22%、54.39% vs 57.89%.SMI分级与CDFI分级曲线下面积、标准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07 vs 0.763、0.041 vs 0.047、0.717 ~ 0.879 vs 0.669 ~ 0.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分级诊断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效能高于CDFI.  相似文献   

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问世及逐步应用于临床,为超声诊断技术提供了新方法,提高了超声的诊断价值,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尤为突出。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声与核磁共振(MRI)在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超声及MRI检查68例患者的73个乳腺肿块,并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结果 68例经病理活检诊断:恶性病灶30个,良性病灶43个.其中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的MRI曲线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0%,准确度为84.9%;MRI诊断的敏感度为93.3%(28/30),特异度为93.0%(40/43),准确度为93.2%(68/7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简便、直观、价廉的优点,而MRI增强扫描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四肢软组织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1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病变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软组织损伤51例,软组织肿物92例。92例四肢软组织肿物中76例良性肿物,16例恶性肿物。良性肿物中47例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四肢软组织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 imaging)技术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isolat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VSD)的诊断价值,并与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igh definition flow,HDF)比较。方法对受检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及大动脉短轴等切面观察有无室间隔回声脱失,结合CDFI、HDF、B-flow显像技术观察室间隔穿隔血流信号,记录VSD大小、部位。结果 33例胎儿,二维超声诊断i-VSD15例(45%),CDFI及HDF诊断i-VSD均为31例(94%),B-flow技术诊断i-VSD为32例(97%),胎儿产后小儿超声心动图证实33例为i-VSD。结论 B-flow技术能够对胎儿i-VSD做出正确诊断,特异性高于CDFI和HDF。  相似文献   

9.
超声已逐渐成为诊断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特别是二维超声分辨率的改善和高频探头的使用更提升了超声的诊断价值。本文就高频灰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现状以及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超声引导介入及组织弹性成像等新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MR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及超声(U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行DCE-MRI及US检查。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105例患者共检出125个病灶,病理诊断良性病变52例(41.6%),恶性病灶73例(58.4%)。以BI-RADS分级4类以上为检查阳性,4类以下为阴性,DCE-MRI对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US(94.4%vs 76.7%,P=0.043);DCE-MRI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与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vs 88.5%,P=0.578);DCE-MRI、US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849和0.938(P0.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查(97.3%vs 90.4%vs 76.7%和72.3%vs 69.3%vs 84.5%,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成像及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准确率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BI-RADS分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对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成像对300例共35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利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4.6%(126/149),特异性为85.0%(176/207),准确性为85.1%(303/356);X线钼靶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6.6%(129/149),特异性为84.1%(174/207),准确性为85.1%。(303/356);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为:K=0.9768(〉0.75),高度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应用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肿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的声图像特征,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CTPR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52例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螺旋CT、MRI、DSA或手术病理证实为CTP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CTPV的二维超声特征表现:门静脉主干或其肝内分支正常结构消失,Glisson系统显示不清,代之以蜂窝状、网格状或多条弯曲管状无回声暗区,呈现海绵样结构,部分病例门静脉内可见中等回声的实性占位(血栓或癌栓).彩色普勒超声:在门静脉周围或其分支可见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蜂窝状门脉处可探及门脉样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方向可正向亦可反向.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安全、无放射性、无创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诊断CTP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分析和判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个结节)行常规超声扫查后,对结节行剪切波弹性成像,得到相应的杨氏模量均值、杨氏模量最大值、杨氏模量最小值。结果病理诊断108个甲状腺结节,良性36个,恶性72个。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大杨氏模量值分别为(47.52±19.76)kPa和(83.65±29.36)kPa(P0.05);平均杨氏模量值分别为(37.27±20.37)kPa和(64.37±28.62)kPa(P0.05)。结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杨氏模量最大值与平均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高频彩色多普勒可清晰显示甲状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 ,在甲状腺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 2 44例疑有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年 7月至 1999年 7月 ,对 2 44例疑有甲状腺病变患者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男 89例 ,女 15 5例 ,年龄17~ 6 1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或血生化及临床治疗证实 ,诊断符合率为 91%。1.2 方法仪器使用 ATL - 30 0 0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5 MHz。先用二维超声了解甲状腺及病灶大小及声像图改变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膀胱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膀胱疾病进行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对比分析膀胱内不同疾病的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三维超声成像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肿块与膀胱壁的关系。三维超声对膀胱疾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97.1%vs85.3%,P〈0.05)。结论三维超声成像较二维超声成像能更清晰、直观地诊断和鉴别诊断膀胱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术前经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多发,包膜不清,但也有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常为单发,结节包膜清晰,完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与腺瘤比较,其大小及内部回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结节边缘晕环则差异具有显著性(11.1%vs 93.3%,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内部及周边血供不丰富,其0级血流的发生率明显高子腺瘤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疾患的诊断,其病灶图像清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影像组学技术观察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二者联合检查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影像组学特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手术病理结果完整的158例乳腺肿物患者,有效乳腺病灶共165个,其中良性组病灶45个,恶性组病灶120个。对患者同时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于有效图像上找到敏感目标区,对该区域手动勾画。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aximum relevance minimum redundancy, mRMR)提取和筛选有效影像组学特点,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的影像组学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乳腺肿物的良恶性进行诊断。针对模型性能通过五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诊断。结果 分析乳腺肿物US及CEUS图像特点后发现,与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关联性最强的影像组学特点是经滤波变换后影像中的纹理特点。在构建的US、CEUS及US联合CEUS影像组学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均对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组模型,US模型优于CEUS;联合模型诊断正确率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形态内部结构.方法 对40例患者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超声诊断结果误诊4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358例,术后均通过超声检查下肢静脉,主要观察双侧下肢深静脉的结构及形态,静脉内部回声、多普勒血液流动频谱,以及彩色血流影像图。结果:358例中经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39例(血栓组),未发现任何血栓者219例(对照组),均诊断为周围性血栓;两组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基于股、腘静脉管内直径、血流变情况,血栓组患者分别高于或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下肢静脉血栓敏感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著优于D-二聚体检测,临床检测准确率较好。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显判断是否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者,还能判断血栓形成程度、阻塞波及范围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彩色多普勒B超定位芯针穿刺活检乳房隐匿性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女性患者的58枚乳房隐匿性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B超探查作出初步诊断,并进一步定位采用芯针穿刺活检;对比分析其穿刺前、后病理诊断。结果乳腺彩色多普勒B超对乳房隐匿性病灶的初步诊断符合率:乳腺纤维腺瘤94.7%;乳腺增生症93.8%;乳腺癌75.0%;但初步诊断与活检病理诊断相比有6.9%的误诊率。结论 B超定位芯针穿刺活检能提高乳房隐匿性病灶的诊断率,操作灵活、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