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蓟马类害虫危害可导致向日葵籽粒锈斑,严重影响向日葵外观品质,降低商品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向日葵蓟马类害虫发生和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为种植户防治向日葵蓟马类害虫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2.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是世界第四大油料作物,本文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数据为基础,统计世界向日葵年度种植面积及主要向日葵生产国向日葵种植分布情况;统计我国向日葵年度种植面积及分布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向日葵年度产量增长速度较世界向日葵年度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快,该现象主要是由于世界各国向日葵种植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我国的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处于平稳期,这与世界向日葵单产水平提高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我国在2000年至2009年向日葵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我国需要增加向日葵产业科技投入,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以上结论为向日葵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列当是对向日葵生长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类寄生植物,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对向日葵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培育抗列当品种是防治向日葵列当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育种家的首要目标。育种家们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鉴定抗性基因,培育了一系列向日葵抗列当品种,并在世界范围内向日葵主栽区广泛种植,有效缓解了向日葵列当对该产业的冲击。然而,随着毒力更强的列当生理小种的出现与传播,亟待培育新的、抗性更强的品种。本文综述了新的、毒性强的列当生理小种的结构与分布,对如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策略提高向日葵的抗性分析,对向日葵抗列当基因序列信息做了归纳总结,对向日葵抗列当育种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据调查发现,宁夏部分地区病害发生率为46.9%。主要就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宁夏向日葵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本地区向日葵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萎病是向日葵严重病害之一。在新疆向日葵产区的初步调查表明,北疆地区向日葵黄萎病发生普遍,阿勒泰地区田间调查发病率普遍在10%,严重可达70%以上。本文主要从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疆向日葵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发展向日葵产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不同播期对葵螟避害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在巴彦淖尔市3个旗县区利用当地主栽向日葵品种-美葵LD5009,从5月1日至6月14日每隔5天播种1次,共进行了10个播期对向日葵螟避害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巴彦淖尔市从东到西各试验区向日葵受害程度依次严重,而且5月20日至5月30日期间播种的向日葵,葵盘和籽粒平均受害率较轻,分别为6.47%~23.30%、0.17%~0.47%,以5月25日受害最轻。5月20日前播种,表现出播期越早受害越重的趋势,5月30日以后,随播种期的推迟受害再次逐渐加重,但晚播籽粒受害率较轻。在巴彦淖尔市防治向日葵螟采用当地主栽品种-美葵LD5009避葵螟为害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20日~6月5日。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四平植物油厂和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于一九六四年开始进行向日葵籽的剥壳榨油中间试验,经几年来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已获成功,于一九六九年七月正式移交生产。向日葵籽粒小皮壳厚,含油高,解决机械剥壳和壳仁分离设备问题,是解决向日葵  相似文献   

9.
蓟马类害虫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统称,虫体微小,常隐匿于花与嫩叶中为害。蓟马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爆发频次高,全球贸易和气候变暖加速了蓟马害虫的扩散和为害,蓟马类害虫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害虫类群之一。国内外有关蓟马害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缺乏系统性归纳总结。笔者分别从蓟马生物生态学特性、发生为害现状及综合防治技术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蓟马害虫的综合治理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协调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以及合理利用农业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是实现蓟马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蓟马在韭菜上发生十分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cm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为29.30%;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和40%啶虫脒粒剂对田间韭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达92.56%。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沟种垄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对向日葵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沟播机研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了向日葵沟种垄植栽培技术,即向日葵水浇地沟种垄植技术和旱地坐水沟播垄面覆膜集雨种植技术.这项技术为农户提供了实用的向日葵栽培技术,可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以期推动宁夏种植区向日葵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低温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Pergand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全面了解西花蓟马的生活习性,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将西花蓟马分别置于5℃、10℃低温培养箱中,每天观察记录2种环境温度下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表明,5℃下西花蓟马不能完成生活史,卵不能正常孵化;1龄若虫可以发育到2龄,但2龄若虫不能继续发育至蛹;蛹能够发育至成虫但成虫不能产卵;10℃下西花蓟马能够完成生活史,但是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上述结果表明,低温导致西花蓟马的发育速度减慢,后代数量骤减,但西花蓟马转移至室温环境后,能够恢复正常生长,说明其具有很强的低温耐受性,防治中应充分注意西花蓟马的这一低温耐受特性,在早春温度回升和其种群数量开始上升时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新疆向日葵科研概况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新疆向日葵生产的发展历程及种植区域,总结了向日葵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向日葵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新疆向日葵科研、生产的需要,提出发展向日葵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捕食螨对烟草蓟马的防治效果,本文调查了云南泸西中枢育苗期蓟马发生情况及种类,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捕食螨释放数量、释放方式及携带微生物菌剂的防治差异。结果表明:蓟马种类主要为西花蓟马,其次为八节黄蓟马,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旬左右;捕食螨投放100头/盘防治效果最好;均匀撒施捕食螨对蓟马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开袋放置及空白对照(P<0.05);捕食螨搭载球孢白僵菌对蓟马控制效果最好,搭载金龟子绿僵菌与不带菌相差不大,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5.
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会使向日葵产量降低,籽粒皮壳率增加,籽仁蛋白质及含油量下降,严重影响籽粒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筛选对菌核病有抗性的向日葵育种材料仍然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将大田病圃采集的核盘菌菌核进行 75% 酒精、5% 次氯酸钠溶液综合消毒后,得到纯化的核盘菌菌核,将一部分菌核接种在PDA 培养基并配制成 20g/L 的菌丝悬浮液进行大田室外鉴定;另一部分接种在基本培养基用于室内离体叶片鉴定。通过对 38个不同向日葵自交系综合鉴定,共发现抗菌核病品系 1 个,耐病品系 3 个,感病品系 25 个,高感品系 9 个,为实现向日葵抗菌核病的分子育种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对平舆县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介绍了夏玉米蓟马的危害症状,总结了发生特点,并对夏玉米蓟马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夏玉米蓟马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临潼是我国六大石榴产区之一,随着该地区石榴品种不断丰富,近几年,西花蓟马对该地为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石榴品质和产量。文章采用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方法,通过对比4种粘虫板诱集效果和3种药剂防效,对临潼石榴花期西花蓟马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花期试验结果表明:信息素蓝板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诱集效果最好,普通蓝板次之,花型黄板和普通黄板诱集效果不及蓝板,但花型黄板略优于普通黄板。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600倍液与1.8%阿维菌素微乳剂1 000倍液混合配制防治西花蓟马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强,在第三天防效可达85%以上,第七天防效可达97%以上。因此,本研究建议使用安全无污染的粘虫色板日常防治西花蓟马成虫,药剂可对其他虫态进行使用或作为备选、应急使用。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以政府宏观调控为指针,把向日葵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应用科学技术和信息资源提高向日葵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巴彦淖尔市地区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打造世界向日葵种植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螟黄赤眼蜂对向日葵螟的防治效果,在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的同时,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满足向日葵螟绿色防控的需求,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开展了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试验。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卵粒寄生率达到82.1%,卵拉校正寄生率达到80.4%,平均防效为72.13%,向日葵平均增产率26.42%,在黑龙江省应用螟黄赤眼蜂能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油用向日葵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选出适合河北气候及种植模式的优质高产油用向日葵新品种,对本单位杂交获得的39个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的1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50%~32.37%。其中,单盘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2.37%,变异幅度为16.77~113.78 g。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2.50%。产量与百粒质量、单盘粒数、单盘粒质量、籽粒容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百粒质量、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度、籽粒宽度、籽粒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盘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分成4个主成分,可将其归纳为籽粒性状因子、产量因子、生育期和形态因子、籽粒容重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1.939%。卡方距离为1.05时,39份材料被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含23份材料,与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Ⅰ类群特点相同,籽粒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在高产油用向日葵选育过程中,从选择潜力来看,应重点考虑单盘粒质量、单盘粒数、盘径、株高、百粒质量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