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双尾新小绥螨是一种新疆本地的捕食螨,研究其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三种螨态(卵、幼螨及若螨)捕食偏好性和田间控害效果。【方法】 采用室内试验及田间不同益害比释放双尾新小绥螨,评价该捕食螨对新疆棉田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制效果。【结果】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三种螨态取食具有选择性,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幼若螨是双尾新小绥螨偏好虫态。在田间释放双尾新小绥螨,可有效抑制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卵、幼虫、若虫以及整个种群数量增长;不同益害比释放捕食螨时,1∶5和1∶10的控效较好,1∶20释放捕食螨效果较差。【结论】 双尾新小绥螨可作为一种优良新疆本地天敌,应用双尾新小绥螨在棉田对土耳其斯坦叶螨进行生物防治时,推荐最佳释放比例1∶10。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花粉对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采用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槐花(Sophora japonica)、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玉米(Zea mays)和棉花(Gossypium hirstutum)6种植物的花粉分别饲喂加州新小绥螨,观察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繁殖、幼螨发育历期及各螨态存活率。结果表明,经向日葵花粉饲喂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存活时间为28.33d,单雌产卵量最高为32.23粒,幼螨发育为成螨最短需5.84d,其净增值率(R0)和内禀增长力(rm)分别为29.61和0.18;与其他花粉相比,向日葵花粉的饲喂结果更接近与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饲喂的结果。可见向日葵花粉有利于加州新小绥螨繁殖。饲喂不同花粉后,加州新小绥螨的卵期和幼螨期无显著差异,说明花粉主要影响若螨和成螨,对卵和幼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和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毒力,筛选出1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测定安全药剂与双尾新小绥螨单独和两者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田间控害效果,为协调应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田间试验测定丁氟螨酯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害效果。【结果】炔螨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与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LC50分别是306.028和1 197 mg/L;螺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326.394 mg/L,在1 2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3.80%;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65.081 mg/L,在1 0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2.71%。先施用丁氟螨酯后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联防一区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在57.00%以上,最高达到了93.34%,均高于先释放双尾小绥螨后施用丁氟螨酯的联防二区,明显好于只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生防区和只施用丁氟螨酯的化防区。相比于化防区,生防区在试验后期的防治效果更好,最高达到了77.06%。【结论】丁氟螨酯是一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在田间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中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利用不同药剂对害螨与捕食螨的毒性差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捕食螨。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联合应用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保障捕食螨发挥持续控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食用菌害虫2种天敌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下盾螨(Hyposipis chianensis)的种间相残特性,为开展两者的协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或无自然猎物(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条件下,观察2种捕食螨不同螨态间的相残程度及相残后若螨的发育和雌成螨的产卵量。【结果】有自然猎物腐食酪螨时,2种螨较少发生相残。无自然猎物时,2种螨发生相残,相残程度与捕食者螨态和猎物螨态密切相关,但黔下盾螨若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幼螨。捕食黔下盾螨卵或幼螨的剑毛帕厉螨若螨80%和100%发育到成螨,若螨期分别为7.88d和7.30d;捕食剑毛帕厉螨卵的黔下盾螨若螨仅有30%发育至成螨;缺乏自然猎物时,2种捕食螨相残后雌成螨的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存在腐食酪螨时的产卵量,一种捕食螨仅通过捕食另一种捕食螨,无法维持种群正常增长速度。【结论】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不适合作为相互的猎物,存在其它更为适合的猎物时,不优先选择相残,在害虫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6.
芬兰真绥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芬兰真绥螨是甘肃省东部地区果园捕食螨的优势种,一生有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生育阶段,在T=25±0.5℃,RH=80±5%和苹果全爪螨幼若螨为食料时,其卵期45.4h,幼螨期34.7h,前若螨期29.6h,后若螨期27.64h,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32.67d,雌雄性比68:32,单雌产卵量47.7粒。对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卵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是71.11粒和57.14粒;对其幼若螨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3.96和30.67头。对山楂叶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0.6133+0.0141N和Na=N/2.2165+0.2527N。对苹果全爪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2.1538+0.0175N和Na= N/1.2264+0.0326N。在T=25±0.5℃,RH=80±5%、以山楂叶螨幼若螨、苹果全爪螨幼若螨和卵为食料时,芬兰真绥螨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分别是0.1 299、0.1 793和0.0 958。  相似文献   

7.
竹小爪螨种群消长及生态因子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竹小爪螨 (Oligonychusurama Ehara)种群数量在福建南平竹林内 6月上旬到 8月上旬达到最高水平 ,除 4月外 ,其余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之上 ,以成螨和卵滞育 ,滞育期间具有较高的螨口基数 ,捕食螨对该螨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应用灰色理论分析表明 :4种生态因子对竹小爪螨卵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气温 >捕食螨 >相对湿度 >降雨量 ;对幼、若螨和成螨的影响大小顺序均为气温 >相对湿度 >捕食螨 >降雨量 ;就种群系统而言 ,其影响顺序与卵相同 .  相似文献   

8.
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在福建省南平、永安2个受螨害严重的毛竹产区,通过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调节毛竹林益、害螨比例,显著地控制了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等毛竹害螨的种群增长,控制效果分别达84.00%、99.37%、100.00%、100.00%;与对照区比较,以螨治螨生防区的捕食螨总量增加了73.45%(释放后1个月)和12.18%(释放后2个月);毛竹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9.
协调使用杀虫剂及害虫天敌,该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吡虫啉5种常用杀虫剂分别与天敌黄瓜新小绥螨(原名胡瓜钝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联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W(1:8 000)处理6 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20 d后相对防治效果高达96.63%;其次是0.3%印楝素EC(1∶250)处理7 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1和20 d后防效分别为59.7%和90.16%;0.5%苦参碱AS(1∶2 000)处理6 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20 d后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2.65%。该研究为朱砂叶螨可持续防控提供了可选方案,为延缓抗药性产生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胡瓜钝绥螨(捕食螨)在棉田进行防治叶螨试验,通过调查发现,捕食螨能有效控制棉花叶螨,投放30d后,防效为89.47%,且天敌数量达到5头,从而有效地保护棉田天敌。捕食螨与化学防治叶螨相比,增产率为6.2%。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加州新小绥螨捕食作用影响及高温耐饥饿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AaGregor的功能反应,以及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等5种捕食螨的高温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在20~30℃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州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控制能力增强,在30℃时,控制能力最强,而超过30 ℃时,加州新小绥螨的控制能力下降;加州新小绥螨的高温耐饥饿能力显著高于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 Amitai et Swirski和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而与拟长毛钝绥螨A.pseudolongispinosus和真桑钝绥螨A.makuwa Ehara接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设施蔬菜上用于防治害螨的几种常见捕食螨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包括智利小植绥螨、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加州新小绥螨、拟长毛钝绥螨等。  相似文献   

13.
巴氏新小绥螨是目前我国果园中常用的捕食螨天敌之一,在果园中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果品质量。筛选高效低毒、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是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重要措施。采用改进的叶片浸渍法,以捕食性天敌巴氏新小绥螨为靶标,对6种果园常用农药的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安全系数指标,对参试药剂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螺螨酯、腈菌唑、戊唑醇、甲维盐和噻螨酮的安全系数均5,对巴氏新小绥螨表现出低风险性,具有与巴氏新小绥螨协同使用的潜力;三唑锡的安全系数为3.68,对巴氏新小绥螨有一定的杀伤力,表现出中等风险性。  相似文献   

14.
系统研究了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竹裂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5~60粒/叶,温度25℃±0.5℃,光照14L10D条件下,孵化率为92.22%~100%,卵发育历期为4.4天~4.7天。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性比、繁殖力、寿命都均有明显影响,即在3~48头/叶的幼虫密度下,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现下降或减慢的趋势;而相继的成螨种群随密度的增高表现为雌性比增加;雌成螨的每雌产卵量(Y)与初始幼螨密度(X)之间呈线性关系Y=79.8779-1.3657X(R=0.9647**)。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在相同猎物密度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下降,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4238X-0.6144;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雌成螨选择系数Q分别为1.71,0.85,0.44,表明其对猎物卵的嗜食性大于幼若螨及雌成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玫烟色拟青霉菌兼防蚜虫和叶螨是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思路,为了证实其可行性,笔者对所得玫烟色拟青霉菌的孢子萌发条件及毒性等进行研究。通过小容器空气湿度调节法测定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并在适宜条件下,测定1×10~4~1×10~8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设置1.空白对照;2.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3.喷洒20 ml 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4.喷洒20 ml 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后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5.释放2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6.释放5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的6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菌该菌株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为25~30℃、95%~100%RH,在此条件下,第10天时,1×10~8孢子/ml浓度下,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52%、41.78%,该菌株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蚜虫的毒力远大于对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符合作为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用以防治蚜虫的虫生菌的条件。通过盆栽试验,3、4、6处理的效果最好,第8天时蚜虫数量几乎降为0,而且相较而言,捕食螨带菌体最省工、省料,还可以兼防叶螨。所以,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利用捕食螨带菌体同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释放商业化生产的胡瓜新小绥螨和喷施化学农药2种方法防治温室茄子、黄瓜和豆角上的烟粉虱,比较2种防治方法对烟粉虱垂直分布规律和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化防棚烟粉虱大多数聚集在茄株中下部,生防棚的烟粉虱则均匀地分散分布在茄株上。化学防治仅能防治茄株上部烟粉虱的成虫和若虫,而释放到大棚茄子上的胡瓜新小绥螨却能够捕食茄株上、中、下部处于各个虫态的烟粉虱。胡瓜新小绥螨对茄株下部的烟粉虱成虫数量的控制,显著超过化学防治的水平,证明使用天敌的生物防治害虫显著优于使用农药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花椒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花椒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10-60粒/叶,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照14(Light)∶10(Dark)条件下,孵化率高达95%-100%,卵发育历期为6.6-6.8 d.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的性比、繁殖力和寿命均存在明显影响.在3-36头/叶时,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下降和减慢的趋势,并且当代性比向偏雌方向发展.采用线性方程Y=9.398 lnN1+37.666,(R=0.978)来描述雌成螨每雌产卵量(Y)与幼螨密度(N1)之间的关系.花椒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与卵密度无关,却受幼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桃园具瘤神蕊螨与山楂叶螨的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在驻马店市效区桃园,具瘤神蕊螨与山楂叶螨在时间、空间上种群数量有较为紧密的跟随关系;它对山楂叶螨的嗜食程度为山楂叶螨卵>幼若螨,对成螨未见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T=(26±1)℃,相对湿度RH=(75±5)%条件下,室内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的卵期4.57d,幼螨期1.93d,前若螨期1.90d,后若螨期2.52d,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15.96d,雌雄性比29∶7,单雌产卵量62.54粒。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为0.1566/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占总量的93.01%,成熟期占6.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