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危害畜禽的真菌病和真菌毒素中毒症,轻则影响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重则导致大批畜禽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喂畜禽,则毒素渐渐蓄积于动物的组织中,可表现出导致畸和致癌的作用,对人类也是一种潜在威胁。因此,过去被人们忽视的畜禽真菌病和真菌素中毒症的防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畜禽真菌病,首先应从什么是“真菌”讲起。一、什么是真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现已发现的有10万多种。人们常说的霉菌和酵母菌是真菌类群中的主要成员,例如霉烂柑桔上的蓝绿色斑点、潮湿的玉米棒子上密集的黄斑,是不同种类的霉菌引起的;还有许多真菌是危害人和动、植物的凶手,也有不少真菌被广泛利用于工农业生产上,为人类造福,如大家熟悉的青霉素、灰黄霉素是由不同种  相似文献   

2.
正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目前,饲料中检测到的霉菌毒素已超过350种,生猪养殖过程中对其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霉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等。下面就几种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防治作一浅析。一、几种主要霉菌毒素及危害(一)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  相似文献   

3.
控制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有效方法生长在饲料特别是复合饲料以及蔬菜作物上的霉菌对动物生产造成潜在威胁.尤其在炎热、潮湿地区更为严重.霉菌生长的副产品是霉菌毒素,各种霉菌毒素主要由3种类型的真菌产生,分别是曲霉、青霉以及镰刀菌.大约有300多种真菌代谢物对...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是真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基质上生长后所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无形杀手遍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冬末春初季节,时风时雨,如果不注意饲料安全,很容易发生动物的霉菌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5.
赤霉污染的谷物做成饲料易造成养殖动物产生急慢性中毒或其他疾病。玉米赤霉烯酮(ZEA)是检测谷物是否被霉菌污染的重要参考指标。ZEA是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可对动物生殖系统、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目前国内外用于降低或脱去ZEA毒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本文就ZEA毒性和脱毒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吉林省出入境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及其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2010,对2014~2015年2年间吉林省出入境送检和抽检的8类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对采集样品进行4项微生物检测,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结果]试验共检测8类食品共计1668份样品,检出微生物98株,总检出率5.88%。[结论]吉林省出入境8类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整体状况较好,2015年的污染状况较2014年有所好转,抽检能更好地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卫生问题,今后应重点加强对肉制品和乳制品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青霉菌分布极其广泛,是引发粮食和饲料霉变的重要菌种。某些青霉菌会产生毒素,污染粮食、饲料、食品,导致人畜患病。文章论述了常见青霉菌类毒素的性质、毒性作用,总结了其对饲料的主要危害,重点阐述了青霉菌类毒素的检测方法,并提出了饲料中青霉菌类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燕  杨美华  欧阳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20-6223
桔青霉素是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丝状霉菌代谢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主要污染谷物、食品及饲料,对人和动物都有较大的肾毒性作用,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近年来桔青霉素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中药材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1选用和培育抗菌的饲料作物品种。不同饲料作物品种对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培育抗菌性品种,可使饲料作物受霉菌侵染的几率大幅度下降。在国外采用控制真菌遗传密码的方法培育抗霉菌的饲料品种。饲料霉变往往是受到黄曲霉毒素和寄生曲霉的污染,为防止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可用遗传学方法改变真菌,使其失去产生黄曲霉毒素的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最常见的产毒真菌主要包括黄曲霉、赭曲霉、青霉属和镰刀菌属等,能够对人和动物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死亡.针对产毒真菌检测可在毒素形成早期预测其产毒性能,为前置化干预毒素危害提供技术支撑,概述了近年来应用于食品中产毒真菌检测的常规PCR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DNA指纹图谱方法、DNA条形码方法等,并对未来...  相似文献   

11.
在马铃薯组培快繁阶段的污染控制主要依靠控制环境和操作规程来达到,当组培苗出现严重真菌污染时,则采用适当药剂处理来达到清除真菌污染的目的。研究针对严重霉菌污染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分别应用常用表面消毒剂防除霉菌、氟康唑不同浓度梯度防除霉菌和不同浓度抗生素配比防除霉菌的效果试验对比,来筛选出防除霉菌效果较好的试剂及较好的试剂浓度。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7%)+吐温20(2%)+氟康唑(50mg/L)的处理杀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性追踪法研究了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um DC.)茎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及其柱层析分离得到的6个组分(F1、F2、F3、F4、F5和F6)对2种细菌、2种酵母菌和9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正丁醇提取物对供试的细菌、酵母菌和真菌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柱层析得到的F1与F2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同时,蝙蝠葛茎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和F1、F2对食品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可以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黄桃生长发育过程易遭受多种霉菌的污染,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性,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明确黄桃中污染真菌的种类,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黄桃表面真菌,依据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海地区黄桃表面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并鉴定出59株真菌,分属于12个属,其中链格孢属和镰刀菌属为主要污染真菌,分离比例分别为40.7%和20.3%,其他分离到的真菌有拟茎点霉属、枝孢属、曲霉属、青霉属、葡柄霉属、地霉属、拟青霉属、丝核菌属、小丛壳属、拟暗球腔菌属。样品来源分析显示,镰刀菌为试验地采集样品的主要污染真菌,而链格孢菌为市场中采集样品的主要污染真菌。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黄桃中真菌的污染情况,为黄桃病害防治及潜在真菌毒素的污染筛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慧 《饲料博览》2010,(6):27-30
饲料在生产过程中易受空气中广泛存在的霉菌污染,被污染的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后将产生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的生长将造成一定的危害,人类食用了这类动物食品后进而威胁健康。目前,动物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介绍了陈化饲料中常出现的霉菌毒素,并对控制这些霉菌毒素危害的饲料添加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对咖啡碱有降解作用,可应用于低咖啡碱茶叶生产。以普洱茶渥堆分离鉴定出的黑曲霉、青霉菌、酵母菌等真菌为接种微生物,以咖啡碱唯一营养物质培养基、晒青毛茶、茶汤和咖啡碱PDB液态培养基为试验材料探索发酵过程中嘌呤碱含量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真菌均能部分降解咖啡碱,可可碱含量稳定,酵母菌发酵中茶叶碱含量大幅度升高,增幅可达最初的23.45倍,在黑曲霉茶叶、PDB液态培养基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增幅与咖啡碱存在形式有关,青霉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小,仅在PDB液态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由此可见酵母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大,黑曲霉居中,青霉菌最小;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在嘌呤碱代谢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种苗带菌初步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洗涤法对五味子种子进行表面带菌检测,发现种子表面带有大量的青霉菌;采用平皿培养的方法对种子内部真菌进行检测,发现种皮携带的真菌有青霉菌、曲霉菌;种胚所带真菌主要为青霉菌、镰刀菌、曲霉菌、链格孢、根足霉。对五味子幼苗茎基部携带的真菌分离培养,发现此部位多带镰刀菌、链格孢和其他真菌。  相似文献   

17.
基于香椿因采摘期短、季节性强和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以二茬香椿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柚籽提取物(GSE)和聚乙烯(PE)包装对其进行保鲜处理,测定其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及细菌和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0.5%GSE结合PE保鲜膜处理组能够有效地抑制菌落总数以及霉菌酵母菌数的增长;优势细菌门为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和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真菌属为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和斯宾塞马丁氏孢菌属(Spencermartinsia).香农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5%GSE结合PE保鲜膜处理组的细菌和真菌生物多样性最低,微生物群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对咖啡碱有降解作用,可应用于低咖啡碱茶叶生产。以普洱茶渥堆分离鉴定出的黑曲霉、青霉菌、酵母菌等真菌为接种微生物,以咖啡碱唯一营养物质培养基、晒青毛茶、茶汤和咖啡碱PDB液态培养基为试验材料探索发酵过程中嘌呤碱含量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真菌均能部分降解咖啡碱,可可碱含量稳定,酵母菌发酵中茶叶碱含量大幅度升高,增幅可达最初的23.45倍,在黑曲霉茶叶、PDB液态培养基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增幅与咖啡碱存在形式有关,青霉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小,仅在PDB液态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由此可见酵母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大,黑曲霉居中,青霉菌最小;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在嘌呤碱代谢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正>黑木耳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杂菌污染、害虫为害、孔内菌丝枯萎和退菌现象,从而造成菌丝稀疏、发菌缓慢、菌种不萌发、料袋分离、烂耳、菌袋褐变或黄耳等,是黑木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现象的产生及解决办法进行了综述。1杂菌污染与防治污染黑木耳最普遍的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真菌中主要有酵母菌和霉菌两大类。1.1菌落特征1.1.1细菌菌落多数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或不透明,有些还具有各种颜色,严重时有酸臭味。1.1.2放线菌菌落表面多为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长孢子粉后呈粉末状,严重时多数有土腥味。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会导致营养价值降低,引起动物疾病,并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应当建立相应的体系对其监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荧光检测法(FLD)、近红外光谱法(NIR)、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HPLC-MS/MS)等.综述了霉菌毒素常见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