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黄心夜合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4个季节的鲜嫩枝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春、夏、秋、冬4季黄心夜合的鲜嫩枝所含挥发性成分种数分别为34、35、34和35种,共77种,共有成分为莰烯、4(14),11–桉叶二烯和γ–杜松烯等3种烯类化合物以及桉叶素和桉叶油–4(14)–烯–11–醇等2种醇类化合物,其中春、夏、秋、冬3种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8.41%、17.21%、14.9%和2.69%,春、夏、秋、冬2种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6.59%、17.62%、18.89%和9.7%。  相似文献   

2.
用正己烷分别提取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鲜花和鲜叶,提取得率分别为0.0043和0.0124.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小蓬草鲜花和鲜叶正己烷提取物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主要挥发性组分是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柠檬烯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0.4764和0.4060.鲜花正己烷提取物中还含有顺-3,7-二甲基-1,3,6-辛三烯(罗勒烯),而鲜叶正己烷提取物未检测出罗勒烯.对植物具有化感作用柠檬烯的存在,使小蓬草开发为高附加值的环境友好型除草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蜡梅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相似文献   

4.
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开发利用价值,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叶、果实以及醉香含笑的叶和花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多脉含笑的叶和果中共鉴定出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叶26种、果22种,醉香含笑的叶和花中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叶和花都为27种.多脉含笑的叶和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香树烯、大根香叶烯B、大根香叶烯D、朱栾倍半萜和β-榄香烯等;醉香含笑叶和花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6,9-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异长叶烯、橙花叔醇、α-古巴-11-醇、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异石竹烯、δ-杜松醇、庚醛和大根香叶烯B等.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中都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香椿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从香椿茎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共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石竹烯、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乙酸酯、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柯巴烯等,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油的60.32%.  相似文献   

6.
测定宁夏罗布麻鲜花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宁夏产罗布麻鲜花中提取挥发油。结果:测得提取率为0.11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布麻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60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3种成分,占总成分的88.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37.83%),(Z)-3-已烯-1-醇(15.49%),苯乙醇(14.25%),15-二十九酮(4.87%)1,1-二乙氧基-乙烷(3.06%),苯甲醇(2.74%),(S)-3-乙基4-甲基戊醇(1.51%).结论:宁夏罗布麻花比新疆罗布麻花中的挥发油含量高,而且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覃文慧  冯旭  李耀华  牛晋英  郭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03-12004,12084
[目的]研究广西山胶木鲜、干品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1.01%,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22.83%)、β-罗勒烯(7.19%)、植醇(6.90%)、β-蒎烯(6.79%)、α-蒎烯(5.97%)和石竹烯氧化物(5.95%)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3.89%,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3.22%)、β-罗勒烯(7.78%)、二环大根香叶烯(7.24%)、α-石竹烯(5.89%)和α蒎烯(5.42%)等;两者共有成分有30种。[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山胶木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β-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白玉兰鲜花、鲜叶及干花、干叶的挥发油,其得率分别为0.21%、0.54%、0.27%和0.55%。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鲜花、鲜叶、干花、干叶4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及其氧化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芳樟醇,相对含量均在60%以上;其次为石竹稀、桉叶稀、甲基丁香酚、橙花叔醇、氧化石竹稀、Tau-衣兰油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鲜花、干花、鲜叶及干叶4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1.08%、91.28%、94.67%和91.28%;4个样品共鉴定出58种主要成分,其中,鲜花、干花、鲜叶、干叶分别为50、49、48和40种;共有的化合物为34种,但在不同样品间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黔产白三叶草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醚冷浸-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黔产白三叶草鲜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检出23个成分,从冷浸-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检出39个成分,在2种方法中含量较高且相同的挥发性成分有棕榈酸、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和植醇;其余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发现,不同提取方法对白三叶草鲜花挥发油的组成及其含量有较大影响,白三叶草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谱可以作为质量控制依据.此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在开发利用三叶草挥发油资源时应考虑产地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象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黄兰(Michelia champak L.)叶片和花瓣的挥发性成分;并提取叶、花挥发物精油,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精油对大肠杆菌ATCC673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兰叶片与花瓣的挥发性成分中都含有香叶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物质,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都是萜烯类物质,而花瓣的挥发性有机成分中除了萜烯类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芳樟醇等醇类物质和安息香酸甲酯等酯类物质;黄兰叶片与花瓣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但质量分数为2.5%的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2.5%的叶片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达到68.20%。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迷迭香叶片和花瓣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和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迷迭香叶片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迷迭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43种,包括萜烯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16种,醇类化合物9种,为迷迭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6月份达到最高,为82.40%;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迷迭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的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6月份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最多,为30种;9月份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最少,仅为22种。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在14: 00达到高峰,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迷迭香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少于叶片,叶片和花瓣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占叶片、花瓣挥发物的65.32%和94.84%;且均以(1R)-(+)-α-蒎烯为主。迷迭香叶片和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采后贮藏过程中高丛越橘品种"都克"和"蓝丰"的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个品种果实采后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萜类物质为主。其中"都克"果实中醇类物质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酯类物质在采后4 d迅速减少,之后缓慢增加;萜类物质在采后4 d迅速增加,之后迅速减少。"蓝丰"果实中的醇类物质在采后4 d迅速减少,之后没有明显的变化;酯类物质在采后4 d略有减少,之后迅速减少,在第14 d又迅速增加;萜类物质在第4 d略有减少,之后迅速减少。总体看2个品种贮藏过程中特征香气以酯类物质为主,在采后4 d,萜类物质的特征香气成分略有变化,但是不影响果实鲜食风味,之后萜类物质的特征香气值降低,在"蓝丰"果实中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4.
刘泽坤  陈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39-14641
[目的]研究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 Bl.)树皮及茎枝中所含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桠乌药树皮及茎枝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来分析和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首次提取了三桠乌药树皮及茎枝中所挥发油,成功鉴定出51种化合物。[结论]三桠乌药树皮及茎枝中所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类、萜类和少量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及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新疆地钱和钝叶光萼苔等2种苔类植物挥发油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地钱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4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22种成分;钝叶光萼苔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5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19种成分,两者主要成分为烯萜类和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阶段鲜叶和不同等级成品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从3种都匀毛尖茶鲜叶和4种成品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5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将7个样品的挥发油对6种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试验.【结果】7个样品共检出12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相同成分18种.3种鲜叶茶共检出7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成分40种.4种成品茶共检出9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成分35种.7个样品对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除一芽一叶初展外,其余6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加工对都匀毛尖茶的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影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等级茶的挥发性成分也有差异.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制茶工艺对构树鲜叶进行加工,分析构树叶加工前后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构树鲜叶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标测定方法分析构树鲜叶和构树叶制品原料中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并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挥发性组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构树叶加工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39.39%,甘氨酸和蛋氨酸消失,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55倍和3.32倍;甜味氨基酸含量减少78.70%,苦味氨基酸含量减少82.88%。加工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种类与含量增加,尤其是十一碳酸(C11:0)含量提高7.16倍,同时增加十七碳酸(C17:0)和二十碳酸(C20:0)2种饱和脂肪酸。GCIMS分析结果表明,构树鲜叶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组分,定性42种已知组分,占总挥发性组分的82.82%;构树叶制品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组分,定性检出39种已知组分,占总挥发性组分的81.05%;构树叶加工后,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物质大幅度减少,而酮类、酯类物质和有机酸大量生成,尤其是增加(E,E)-2,4-己二烯醛、己酸、2-甲基-1-戊醇、2-甲基-1-丁醇、环己酮、2-甲基丁酸乙酯等构树鲜叶中没有的成分,GC-IMS数据库未能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在构树叶制品中明显增加。【结论】构树叶加工后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等青香及花果香大幅度减少,而酮类、酯类和有机酸等果香及酸味明显提升,可根据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指导构树叶加工工艺及构树叶制品香气品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春秋季节不同品种茶鲜叶芳香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10个不同品种春茶及秋茶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品种的春、秋茶鲜叶中均检测出7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含酯类、醇类、烯类、烷烃类、酮类、醛类,其中酯类及醇类为主要物质。同时对春、秋茶鲜叶中主要芳香物质成分及含量做了比较,酯类及醇类(芳樟醇)是茶鲜叶香气成分的主要来源,且春茶鲜叶中具有花香的芳香物质含量要比秋茶中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的文心兰(Oncidium)在香气上存在很大差异。对文心兰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文心兰香气的形成,及其生物合成的可能途径,为进一步研究香气代谢打下基础。研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香气释放量有差异的8种文心兰进行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8种文心兰品种花瓣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共有75种,其中有43种萜烯类物质,包含单萜类物质和倍半萜类物质及萜烯类衍生物,苯基/苯丙烷类有8种,醇酮醛类有5种,酯类有7种,其它有12种。在文心兰花瓣中香气成分中,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对文心兰的香气形成起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萜烯类的醇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