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采用日本SATAKA公司生产的大米测鲜仪对津川1号和津原E28两个水稻品种,进行不同储藏温度(4℃、10℃、常温)、不同储藏时间的大米鲜度值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相同储藏时间的稻米陈化程度变化缓慢;相同储藏温度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稻米鲜度均出现下降趋势;低温储藏能大幅度减缓稻米劣化程度,常温储藏下稻米陈化最为明显。不同品种之间陈化程度有所差异。津川1号稻谷在储藏过程中陈化明显,津原E28在储藏过程中陈化不明显,较耐储藏。  相似文献   

2.
寒地早粳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寒地早粳稻优质育种工作,对205份寒地早粳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类鉴定和筛选,并探讨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矮秆类型水稻品种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较好,矮秆品种外观品质较好,株高越高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越高,蛋白质含量越低。中穗型品种粒长较短。中长剑叶类型品种碾磨品质较好,短剑叶类型品种食味品质较好;随着剑叶长度增加,稻米粒长变长,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直立型品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较好,平展型品种粒型较细长。优质寒地早粳稻株型模式为株高在70.0~90.0 cm,剑叶长度在20.0~35.0 cm,穗长中短,剑叶角度≤20°。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日常吃的米,主要有两种:籼米和粳米。籼米和粳米分别由籼稻谷和粳稻谷脱壳而成。籼米通常中长粒型(粒长5.8~7.3毫米),南方米大多为籼米。粳米通常短圆粒型(粒长4.6~5.5毫米),北方米通常都是。长江流域籼粳稻都有栽培。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9,(4):22-22
<正>我们日常吃的米,主要有两种:籼米和粳米。籼米和粳米分别由籼稻谷和粳稻谷脱壳而成。籼米通常中长粒型(粒长5.8~7.3毫米),南方米大多为籼米。粳米通常短圆粒型(粒长4.6~5.5毫米),北方米通常都是。长江流域籼粳稻都有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粒宽基因GW5对水稻粒形的作用,本研究利用DNA序列分析技术和PCR技术,对已测序的稻属野生种、水稻微核心种质以及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粳稻品种中GW5的变异类型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稻都含有GW5基因的1212-bp序列,但DNA序列有着明显的分化。在水稻微核心种质的籼粳亚种中,相对于GW5插入型(Ins)而言,缺失型(Del)水稻品种有着较短的粒长、较宽的粒宽、较厚的粒厚、较小的长宽比和较重的千粒质量,并且GW5基因的变异对籼亚种的粒形和千粒质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江苏省近年审定的绝大部分粳稻品种中GW5基因为缺失型。GW5基因的1212-bp Indel变异对水稻粒形和千粒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利用GW5的等位基因进行水稻育种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粳稻粒型与粒重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粳稻粒型与千粒重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江苏省粳稻主推新品种(系)和现有亲本圃等60个种质资源为材料,对粳稻粒型与千粒重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品种谷粒型状(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与千粒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大小为粒长〉粒厚〉长宽比〉粒宽,从偏相关分析来看,粒长和粒厚与千粒重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提高粒重的方法是在稳定粒宽和长宽比的基础上,主攻粒长和粒厚,协调优化四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滇优34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以云南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长粒型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为资源,采用云南农业大学滇型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历经9年时间选育而成的第1个长粒型杂交粳稻组合,于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嵩明、大理、龙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早地开展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种植的品种基本涵盖了各种水稻类型,其中粳稻是主要的种植类型,尤其是晚粳稻。虽然自杂交水稻出现后,常规水稻面积占比日益减小,但由于晚粳稻兼顾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晚粳稻产量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以及千粒重来提高产量。除了产量的提高之外,稻米品质也成为了晚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现在的育种工作已经将米质作为重要育种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省近20 a通过审定的晚粳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性状变化,以期为浙江省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南繁育种的选择优势,分别将6种寒地粳稻品种种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海南省三亚市,对其生育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寒地粳稻品种于海南种植表现生育期明显缩短。因此,水稻育种过程中,生育期的确定应在黑龙江省进行严格选择。株高和叶片数减少,分蘖力降低,穗长、穗粒数各品种表现不一,千粒重下降,而穗形、粒形、芒型变异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基因组DNA序列和PCR分析,对稻属已测序的野生稻、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中粒长基因qGL3的变异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稻属不同野生稻均含有基因qGL3的同源序列,但进化树显示其序列存在明显的分化;基于基因qGL3第10外显子的A/C功能变异开发了易于操作的dCAPS标记,并发现在水稻微核心种质中只有1个品种为A型(qgl3基因型),其余品种均为C型(qGL3基因型),表明碱基A变异为稀有变异;江苏省近年来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基因型均为qGL3。  相似文献   

11.
张世玺  姚坚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8):1403-1405
为研究常规晚粳稻及杂交稻等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陈化的差异性,本试验选择12个不同类型晚稻品种,稻谷收获后经室内常温储藏与冷藏,检测稻米的淀粉RVA特征值及直链淀粉、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对冷藏稻谷,常温储藏稻谷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均无明显变化;脂肪酸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稻米淀粉黏度特征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大部分特征值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消减值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崩解值下降,且籼粳杂交稻品种的消减值和崩解值变幅明显大于常规晚粳稻。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产量表现及高产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穗数型、穗粒并重型、大穗型等3组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插水稻取得高产的适宜类型粳稻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高产途径,同时设常规手栽稻对照.结果表明,在苏中地区,大穗型粳稻品种最适宜应用于机插稻,其次为穗粒并重型品种,穗数型品种不宜应用于机插稻.大面积生产上,在选用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的基础上,拿足适宜穗数,主攻大穗增产效果最好.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不论是机插稻还是手栽稻,其高产途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包括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沿淮稻区罗山县分6个时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实产(Y)与播期推迟天数(t)符合线性方程Y=a+bt+ct~2,决定系数r~2在0.991 7~0.999 8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产量构成影响程度表现为每穗颖花数结实率有效穗数,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明显。豫南沿淮稻区水稻品种播期应在5月11—20日之间,以杂交迟熟中粳为主,搭配常规早熟晚粳和常规粳稻品种类型,不但可以表现较好的丰产性,而且可大幅度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4.
混栽对中熟中粳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中熟中粳稻品种按不同比例混栽,统计其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穗长、总粒数、空粒数、千粒质量等,研究不同比例条件下混栽的分蘖成穗规律及对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混栽,对占比较少品种分蘖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品种之间按照1∶1混栽,对弱分蘖品种分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不同比例的混栽能够明显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并提高结实率、生物学产量。  相似文献   

15.
稻米品质是评价水稻品种良莠的重要标准。现介绍了江苏省优质粳米品种选育现状及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并从常规育种角度出发,介绍了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在常规粳稻米质改良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期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肥料运筹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蘖肥和穗粒肥不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品种在基蘖肥∶穗粒肥=6∶4条件下产量最高,常规粳稻品种在基蘖肥∶穗粒肥=5∶5条件下产量最高。不同类型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量等随基蘖肥比例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产量的变化一致。在同一处理条件下杂交粳稻较常规粳稻品种在干物质重量、成穗率、每穗实粒数以及最终产量上有明显优势,说明杂交粳稻能更有效利用养分,在库大源足的条件下具备更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基蘖肥和穗粒肥不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品种在基蘖肥∶穗粒肥=6∶4条件下产量最高,常规粳稻品种在基蘖肥∶穗粒肥=5∶5条件下产量最高。不同类型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量等随基蘖肥比例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产量的变化一致。在同一处理条件下杂交粳稻较常规粳稻品种在干物质重量、成穗率、每穗实粒数以及最终产量上有明显优势,说明杂交粳稻能更有效利用养分,在库大源足的条件下具备更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9.
粳稻粒型与稻米品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粳稻粒型与水稻稻米品质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目前江苏省粳稻主推新品种(系)和现有亲本圃等30个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粳稻粒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稻米粒长与粒宽、粒厚分别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糙米率与粒宽、粒厚分别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和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粒宽、粒厚呈0.0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长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粒宽、粒厚分别呈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和0.01水平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粒型与稻米品质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5个太湖粳稻地方品种和2个现代粳稻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利用主位点组加性-显性模型,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方法,对水稻7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实粒数和穗长3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符合2个主位点组 微位点组的遗传模型;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着粒密度等性状的变异符合3个主位点组 微位点组遗传模型控制。在决定水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