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倒天河水库和碧阳湖夏秋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倒天河水库和碧阳湖2种不同水体(水库和人工湖)夏秋两季的轮虫群落组成及水质进行调查与评价。[方法]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并结合富营养化评价指数(Q_(B/T))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检测到轮虫23种,隶属于10个属,其中优势属为臂尾轮虫属和龟甲轮虫属。夏秋季倒天河水库均属于中营养型,夏季倒天河水库的水质属于重污染,秋季倒天河水库的水质为中污染;夏秋季碧阳湖上段和中段属于寡营养或中营养型,而夏季碧阳湖下段则属于富营养型,夏秋季碧阳湖上段和中段处于中度或轻度污染状况,秋季碧阳湖下段处在重污染状况。[结论]依据轮虫群落结构特征来评价水质状况可作为水库和人工湖泊一个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2014年春季(4月份)、夏季(7月份)、秋季(9月份),对宁夏沙湖8个采样点进行了采样调查。对沙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1种,其中轮虫的种类最多,为13种,占总数的42%;桡足类为8种,占总数的26%;原生动物为7种;枝角类共鉴定出3种。在3次采样中,桡足类优势种最多,分别为英勇剑水蚤(Cyclops strenuus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无节幼体、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爪哇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javanus)。分析了不同样点浮游动物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夏季各样点群落组成的相异性最大,春季相异性最小。采用Shannon-Weav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评价水质,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站点是7#,最低的是8#,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201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调查了青海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评价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全年共检出浮游动物48属82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占总种类数的19.51%),轮虫57种(占69.51%),枝角类7种(占8.54%),桡足类2种(占2.44%);种类组成以轮虫占优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优势种分别为3、7、4、6种,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有2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539.8ind./L,变化范围为2.7~2756.0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0.680 mg/L,变化范围为0.030~3.256 mg/L,4个季节浮游动物现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可鲁克湖春冬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分为2大类群,夏季分为4大类群,秋季分为3大类群;香浓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均匀度指数(J)年平均值分别为1.97、0.74、0.54。根据浮游动物生态学指标总体评价,可知可鲁克湖水质处于污染状态,且4个季节中有3个季节水体属于贫营养类型,只有春季属于中营养类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水质监管与调控。  相似文献   

4.
2016年4、6、8、10、12月和2017年3月,对湖南省浏阳市株树桥水库进行6次浮游动物和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水库中有浮游动物102种,其中原生动物31种、轮虫2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7种,在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采样调查中鉴定出的种类依次减少,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的种类数均在春季达最高值,桡足类的则在夏季达最高值,主要优势种为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裸腹溞属(Moina sp.)、发头裸腹溞(Moinairrasa)、中华似玲壳虫(Tintinnopsis sinensis)、哲水蚤属(Calanus sp.)等10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52.27 ind./L,变化范围为6.9~304.5 ind./L,枝角类、桡足类、原生动物和轮虫的密度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比例依次降低,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的平均生物密度依次降低;浮游动物的年平均总生物量为2.13mg/L,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降低;浮游动物的种群类别可分为2大类群,细分为3小类群,高锰酸钾指数、溶氧和可溶性正磷3种水质指标对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群类别的影响相关性最高;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27、0.56和1.53;株树桥水库年均水温为21.23℃,年均透明度为2.09 m,年均pH值为7.45,水体总体呈弱碱性,年均叶绿素含量为18.67μg/L,高锰酸钾指数和溶氧、总磷、总氮、可溶性正磷、铵态氮含量年均值分别为2.11、7.32、0.03、1.75、0.02、0.11mg/L,综合各水质理化因子和修正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中–富营养水平,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控。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扎龙湿地的水环境健康程度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2011年在该地区设置了7个采样点,分别对夏季的7月份和秋季的9月份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采样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112种,其中有16种常见种和6种优势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属于典型的硅藻(一)绿藻型浮游植物群落.采用Shan-non-weave指数(H′)、Margalef指数(d)和Pielou指数(J′)评价扎龙湿地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3项指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除克钦湖度假村的水质为中度污染外,其它地区的水质均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线虫和桡足类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种。对长海县某典型海域底栖沉积物采样、调查,分析沉积物样品中的自由线虫和桡足类。结果表明,该海域不同采样点之间的线虫与桡足类的生物种群,数量,分布均存在差异。五个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在春季的平均生物量为11.02ind/mL,夏季平均生物量为166.04 ind /mL。春季五号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生物量最多,为22.4 ind /mL,一号采样点最少,为1.6 ind /mL。夏季,五号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生物量最多,为229.2 ind /mL,一号采样点最少,为93.5 ind /mL。结果表明从春季到夏季每个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的生物量均有所增加,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的线虫和桡足类的优势体长区间为500-1500um。初步判断这些差异与季节,环境等因素存在关系,可为该地区的底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4年10月对綦江河流域19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河流栖息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BI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各采样点水质状况,探讨评价指数与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所有采样点共记录底栖无脊椎动物40种,隶属于13目29科,平均密度为602.24个/m~2,采样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别为四节蜉(Baetis sp.)、水丝蚓(Limnodrilus sp.)、摇蚊(Chironomus sp.)和动蜉(Cinygma sp.).BI指数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为"清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两者评价水质状况的结果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BI指数与底质、水质状况、河道变化、植被多样性等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底质、栖境复杂性、速度-深度结合和水质状况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营养水平水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以及浮游植物与水质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2016年在白龟山水库调查了浮游植物物种、丰度、生物量以及水质各项理化因子。分别运用Berger-Parker物种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了物种的优势度、浮游硅藻生物多样性、水体污染情况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94种,白龟山水库水质总体上属于α-中污染状态或中营养—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8年2月(冬季)、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4个航次的海上生物调查,对东极岛海域浮游动物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5个类群,78种和23类浮游幼体(包括鱼卵),其中桡足类最多36种,其次为浮游幼体共23类。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呈春季为最多,冬季为最少,春季的种类数是冬季种类数的2.35倍。冬季-春季物种更替率为100%,春季-夏季更替率为60%,夏季-秋季物种更替率为78%。各季节间物种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有明显的季节更替。冬季优势种为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黄海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鱼卵,。春季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共7种,。夏季优势种当中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等共7种。秋季优势种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等共4种多样性指数H'夏季(2.99)春季(2.88)冬季(2.29)秋季(1.57);均匀度指数夏季(0.69)冬季(0.64)春季(0.58)秋季(0.36);丰富度指数春季(3.16)秋季(2.84)夏季(2.38)冬季(1.39)。根据多样性指数和水质等级的标准判断,除夏季为中度污染外,秋冬季均为轻或无污染,但春季有向中度污染水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上海市八区县共8条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4种,隶属3门19科33属,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主要的优势种。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82 ind/m2,霍甫水丝蚓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密度为214.1 ind/m2,占总密度的56.1%;年均生物量为24.62 g/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年均生物量为21.17 g/m2,占总生物量的86.0%。各季度底栖动物密度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生物量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个区县河道密度最高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最低的是闵行区友谊河。生物量最高的是金山区勇敢河,最低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河道水质处于轻污染到重污染状态,其中,上海市八区县8条河道中只有崇明县琵鹭河处于轻污染,青浦区中横港、宝山区毛家塘、闵行区友谊河处于中污染,嘉定区瞿门河、奉贤区新陆港、金山区勇敢河、闸北区徐家宅处于重污染。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多样性指数相比,BI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GBI)更适合评价上海河道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宁夏清水河流域浮游动物种群结构及多样性,于2018年7月与11月在宁夏清水河流域22个样点分别采集浮游动物定性和定量样本,并对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常见种、优势种、季节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共监测到浮游动物23种,其中轮虫类8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7种。优势种有7种,其中尖额溞属最多。浮游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分布因季节而异,夏季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达到高峰,冬季处于低谷期。清水河流域浮游动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233~2.066,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251~1.922,均匀度指数为2.535~3.801,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群结构及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根据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可以初步判断清水河流域水质为重度污染、中度富营养化,需加强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尖峰岭秋季浮游生物群落状况.[方法]于2018年8月对尖峰岭天池浮游生物进行调查研究,设置7个采样点,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39种及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为63种;硅藻门次之,42种;蓝藻门10种;裸藻门7种;黄藻门、金藻门、隐藻门各4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9.6×104~444.0×104个/L;生物量为0.630~9.865 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4.321~5.78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8~0.933.浮游动物共4类21种及变种,原生动物9种,轮虫7种,桡足类3种,枝角类2种.浮游动物丰度为0.001×104~0.109×104个/L;生物量为0.001~0.090 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1.522~3.05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12~1.000.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评价尖峰岭天池水质状况,结果表明,7个采样点的水质均为轻污染或无污染状态.[结论]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基础资料,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渭河流域最大支流——泾河水系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于2012年10月对该水系15个采样断面的浮游动物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并运用Canoco 4.5软件对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泾河水系浮游动物种类共有28属42种,其中轮虫占主导,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次之,分别占种类总数的85.72%、7.14%和7.14%;游动物密度为0.9~36.0 ind./L,平均值为8.5 ind./L,生物量为0.001 1~0.042 5 mg/L,平均值为0.009 7 mg/L;浮游动物优势种有8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38,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75;浮游动物密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泾河水系各断面浮游动物可分为4大类群;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驱动泾河水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形成的水环境因子为水温、海拔和河宽。基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泾河水系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泾河水系水质属于β-中污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需要加强流域生态建设及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4.
湛江港夏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分别对湛江湾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并对该海域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优势种组成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秋季共采集到9个生物类群共51种,两季均出现的优势种仅两种,为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藤壶幼虫(Balanua larva),夏季优势种的种类数较秋季多。夏季浮游动物的丰度(7807.3 ind/m3)远大于秋季的(190.15 ind/m3),夏季浮游动物丰度基本呈现湾内高于湾外的特征。夏秋季各类群中桡足类和浮游幼虫类数量相对较大,是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主导本海域浮游动物数量的主要类群。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91,均匀度均值为0.50;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28,均匀度均值为0.77;夏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均小于秋季。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300、200 ind./m~2),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5种、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14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6%、32%、12%;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依次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枝角类、桡足类、轮虫丰度依次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排水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枝角类、桡足类比例表现为养殖区低于其他各区,而轮虫类比例则相反,表现为养殖区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鱼类对浮游动物进行了摄食,且相对于轮虫而言,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浮游动物更易于被鱼类摄食;从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水质状况看,排水区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养殖区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余各区处于清洁状态;除排水区外,其余各试验分区均水质较好,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剑湖选择11个采样点,于2011年1月、4月、6月和10月按季度4次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52种,主要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环节动物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密度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生物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采样点全年密度为16~23840个/m2,最高密度出现在采样点A左,最低密度则在采样点E右;生物量全年为1.68~2343.47 g/m2,以采样点D最高,采样点I最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为0.10~2.75,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Shannon -Wiener 指数、Simpson生物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分别为0.09~1.09、0.03~0.65和0.03~1.43,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均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17.
叶卿  谈金豪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82-85,89
于2019年对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4个季度的周年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45属68种,其中原生动物24种,轮虫类27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7种.西江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密度2007.75个/L,年平均生物量为0.94 mg/L,夏季、秋季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春季、冬季(P<0.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17~1.75;Margalef指数(D)变幅为0.20~1.79;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幅为0.11~0.72.根据生物学评价标准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水质,西江水体属于中营养类型.根据西江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估算出可提供的渔产潜力为4.91×104 kg.  相似文献   

18.
宁夏沙湖水体富营养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对宁夏沙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浮游植物等水质指标季节变化规律,采用非生物因子、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与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种类组成、多样性指数等对其营养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沙湖水体已达到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夏季TLI最高,为中度富营养;秋季、春季为轻度富营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评价表明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夏季污染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质评价方法在金海水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海水库监测数据,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类标准,分别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偏于保守,最好水质类别为Ⅱ类,最差为Ⅴ类,且不达标月份占25%。内梅罗污染指数(I_p)反映月份水质状况变化趋势,12月和次年1月I_p大于1,为不达标月份,其余月份均达标;季节I_p比较:冬季夏季秋季春季。模糊综合评价体现水质好坏的模糊性,评价结果较好,最好水质类别为Ⅰ类,最差为Ⅲ类,不存在超标月份。总体来说,金海水库水质现状较好,符合饮用水地表水源标准,但部分月份存在轻度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天津市3座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7月、9月分别对天津市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的1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各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状况,并评价各水库的水质情况。[结果]所有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2种,其中水生昆虫6种,软体动物7种,甲壳类2种,寡毛类7种。于桥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11种、8种、10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2.43 ind./m2、50.09 g/m2;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于桥水库为轻-中度污染。北大港水库5月、7月、9月种类分别为5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18ind./m2、2.7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北大港水库为重度污染。尔王庄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3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04 ind./m2、0.2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尔王庄水库为中度污染。[结论]三座水库均受到了富营养化污染,污染程度为: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于桥水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