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农业》2011,(22):49-49
中国农业大学固体废弃物研究小组采用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添加剂,按l:3的湿基质量比与厨余垃圾进行联合堆肥。结果显示,与厨余垃圾单独堆肥相比,添加玉米干秸秆的堆肥处理大大降低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且在堆肥过程中不产生渗滤液。这一结果说明,玉米干秸秆在控制恶臭物质排放及渗滤液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易腐厨余垃圾和植物秸秆为原料,加入秸秆腐熟剂、商品有机肥、尿素等辅料,通过好氧高温发酵制作成有机肥,可为农村集中居住区厨余垃圾处理提供可复制的案例。本文从场地设施、材料准备、制作技术、后熟保肥等方面介绍了易腐厨余垃圾好氧高温堆肥制作技术,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等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有机生活垃圾、玉米秸秆和牛粪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为农村废弃物沼气工程高效运行提供依据,在初始总固体(TS)为12%和中温(35±1)℃条件下,考察了有机生活垃圾、玉米秸秆与牛粪三物料不同湿基质量比(1∶0∶2、1∶0.5∶1.5、1∶1∶1、1∶1.5∶0.5、1∶2∶0)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双物料混合厌氧发酵相比,三物料混合厌氧消化能显著提高原料产气率,有机生活垃圾、玉米秸秆和牛粪配比为1∶1∶1的组合单位TS累积产气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发酵物料配比能影响厌氧发酵完成时间,随着秸秆比例的增加,完成厌氧发酵的时间逐渐增长,有机生活垃圾和牛粪的组合与三者配比为1∶0.5∶1.5、1∶1∶1、1∶1.5∶0.5和1∶2∶0的处理相比,厌氧发酵完成时间分别缩短了12、15、19、22 d;三物料混合发酵适宜的配比能平衡发酵系统中酸的浓度,防止系统酸化,并能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综上认为三物料最佳配比为1∶1∶1。  相似文献   

4.
厨余垃圾有机堆肥风险因子管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厨余垃圾产量巨大,有机堆肥是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有机质等养分回收到土壤中的有效方法。由于目前对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尚未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忽略了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对土壤及周边环境的有害影响。本文从国内外厨余垃圾有机堆肥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过程及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对土壤及农产品的影响,提出我国厨余垃圾有机堆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尚需完善,包括对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抗生素以及其他因素风险影响因子的限量标准等问题。建议从堆肥技术标准、风险因子检测标准和产品限量标准等方面建设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和引导厨余垃圾有机堆肥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蝇蛆转化厨余残渣对Zn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养分的提升作用,为蝇蛆转化厨余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厨余垃圾养殖蝇蛆后的厨余残渣为实验材料,与不同生物质材料混合发酵形成残渣(REA)、残渣+玉米秸秆(RSA)、残渣+茶叶渣生物炭(RBA)3种处理,分别以1%和2%比例添加到Zn污染土壤中,测定了有效态Zn和土壤养分指标。【结果】3种处理均明显增加了土壤pH值,其中RBA在2%添加浓度下土壤pH提升最大,比对照高0.58。各处理材料均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锌(DTPA-Zn)含量,且添加量和培养时间对DTPA-Zn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RBA在2%添加浓度下土壤DTPA-Zn含量在培养4周后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和DTPA-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蝇蛆转化厨余残渣单独施加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而与玉米秸秆、茶叶渣生物炭配施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明显。【结论】蝇蛆转化厨余垃圾的厨余残渣在与茶叶渣生物炭搭配发酵后施用具有较长和更明显的金属钝化作用,且能更加有效地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农村厨余垃圾为堆肥原料,设置添加15%锯末(SD)、15%树叶(FL)和15%玉米秸秆(CS)3个处理。研究不同填充剂的添加对农村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与腐熟度相关的各种理化指标,氮转化及其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填充剂的厨余垃圾堆肥产物均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相比较SD处理,FL和CS处理提高堆体的最高温度并延长高温期的持续时间,FL处理腐熟程度最好,CS处理次之。相较于SD和CS处理,FL处理的NH3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33.81%和5.22%,N2O累积排放分别减少61.75%和29.10%,堆肥前期的反硝化基因降低明显。冗余分析结果表明,C/N、pH和全氮是造成厨余垃圾堆肥氮转化功能基因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厨余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规模化处理与利用,研究了施用以厨余垃圾、秸秆和园林垃圾等制备而成的新型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的底肥中,施用新型有机肥替代复合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且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有效磷含量和pH的变化幅度分别降低6.17个百分点和提高3.19个百分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降低3.40%和8.34%,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分别增加1.77%和0.89%,最终实际产量减少3.64%,但产量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对辣椒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发酵玉米秸秆为材料,以草炭与蛭石2:1(体积比)基质为对照,研究了玉米秸秆发酵基质与蛭石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对辣椒育苗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辣椒幼苗形态指标、壮苗指数。结果表明:如果要采用发酵玉米秸秆作基质原料,选择玉米秸秆与蛭石体积比为2:1的基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垃圾分类的实施,大量餐厨垃圾集中产生,亟需合适、高效的处理技术。近年来,厌氧发酵成为我国处理厨余垃圾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厨余垃圾特点,总结了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几种改良措施,包括预处理、协同发酵、两相厌氧发酵和外源添加剂,同时介绍了厌氧发酵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我国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介绍了厨余垃圾的类型和特点,填埋、粉碎直排、堆肥、畜禽饲料生产等厨余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就厨余垃圾处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从源头上解决农村有机垃圾排放污染和实现资源化利用,以北方典型农户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评估和沼气化利用混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有机垃圾主要由厨余垃圾和人类粪便组成,日平均总产量3.71~4.96 kg(以每户3~4人计);将厨余垃圾、粪便和玉米秸秆按照干物质23??44??9比例混合可获得最大TS产气率330 mL·g-1.经测算,若将每户产出有机垃圾全部用以厌氧转化,每天产沼气1.5 m3以上,可满足3~4人普通家庭日常饮食.研究对改善农村环境和调整生活用能结构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秸秆型育苗基质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67-8968
[目的]筛选最佳的紫背竹芋育苗基质。[方法]以紫背竹芋为供试材料,玉米秸秆、草炭和园田土为育苗基质,对紫背竹芋幼苗在各种秸秆型育苗基质上的理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随着玉米秸秆的腐解和作物的生长,不同配比的玉米秸秆与园田土制成的育苗基质的容重和总孔隙度逐渐降低。基质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配比比例为玉米秸秆:园田土=3:7的处理中各元素含量下降的速度较快,而且通过对紫背竹芋幼苗外观长势观察发现,幼苗在此处理下的育苗基质中逐渐适应生长环境,长势健壮,发育较好。[结论]玉米秸秆:园田土=3:7的基质是紫背竹芋良好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整理,并结合杭州市实际,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及其综合处理技术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过高,可回收物含量高。因此,十分有必要从源头开展垃圾分类,针对不同垃圾的特性,分类处理。同时,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超过50%,因而在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中,应重点关注厨余垃圾的处理。目前,主要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有饲料化、填埋沼气利用、生物堆肥及厌氧发酵处理等,但总体来看,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结合杭州市实际,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提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强化垃圾处理技术攻关、加强政策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宋敏  李定龙  王晋  马建锋  戴肖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21-4222,4225
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基于接种物的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研究情况,其中接种物的种类包括污泥、菌种、动物粪便、矿化垃圾和废纸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处理的展望,认为厌氧发酵对厨余垃圾的处理是目前生态上最为合理,经济上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地区有机废弃物资源有效利用,提升育苗基质质量,研究以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牛粪与玉米、小麦、水稻、芦苇秸秆分别进行配比发酵后作为育苗基质进行试验,共设5个处理:T1(牛粪+玉米秸秆发酵基质)、T2(牛粪+小麦秸秆发酵基质)、T3(牛粪+水稻秸秆发酵基质)、T4(牛粪+芦苇秸秆发酵基质)、CK(选用"壮苗2号"商品育苗基质),分析不同处理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作为育苗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处理可以提高育苗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有机质养分含量,降低育苗基质的pH和电导率。由黄瓜幼苗生长形态指标可知,与CK相比,有机废弃物发酵配比处理黄瓜幼苗株高提高11.19%~36.76%,茎粗增加22.79%~54.76%,叶面积增加4.74%~40.09%,地上部鲜质量增加6.95%~58.27%,地上部干质量增加19.04%~104.76%,壮苗指数增加16.66%~33.33%;根冠比较CK增加26.31%。由黄瓜生理指标可知,T1处理黄瓜幼苗植株生理效果最好,与CK相比,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8.16%,根系活力提高90.97%,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66.44%,叶绿素a含量提高20.58%,叶绿素总量提高15.11%。通过对生长形态和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处理以T1最优,T3、T2、T4次之,CK最差。因此,将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处理作为黄瓜育苗基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经济实用的育苗基质并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玉米秸秆粉碎腐熟后添加不同体积比的风化煤、牛粪、蛭石组成复合基质,替代草炭用于番茄育苗;并测定复合基质的理化特性及养分性状,研究复合基质对番茄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玉米秸秆和风化煤复合基质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在10%腐熟玉米秸秆、30%风化煤、10%腐熟牛粪、50%蛭石组成的复合基质下番茄幼苗出苗率达100%,番茄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壮苗指数等方面表现最好,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而在腐熟玉米秸秆和牛粪同等配比条件下,风化煤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添加30%风化煤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而添加20%风化煤番茄幼苗生长迟缓.一定配比的腐熟玉米秸秆和风化煤可替代草炭用于番茄育苗基质,可进一步加强腐熟玉米秸秆与不同添加量风化煤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腐熟小麦秸秆制作水稻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和促进秸秆基质化应用,本试验通过应用5种不同配比的腐熟小麦秸秆复合基质进行水稻育秧,研究了其对水稻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于水稻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结果表明,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所培育的水稻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根系活力等,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其最高株高为14.3 cm、最粗茎粗2.580 mm、最重地上部干重为0.87 g/50株、根干重0.79 g/50株;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处理的小麦秸秆基质的容重为0.226 g/cm~3,总孔隙度为92.7%,持水孔隙为76.7%,通气孔隙为18.4%。其物理性状良好,各项指标均在理想基质的指标范围内;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处理的小麦秸秆基质的水稻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也较大,与其他处理间形成差异。由此说明,腐熟小麦秸秆70%+蛭石15%+珍珠岩15%基质最好,此体积配比的复合育苗基质更适合于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番茄秧苗在各种基质上的生长发育状态、理化指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经腐熟的玉米秸秆可以作为育苗基质。其中以配比比例为玉米秸秆/园田土=3/7的最合理。所以合理比例的玉米秸秆与园田土作为育苗基质可以替代传统的育苗基质马粪或草炭。  相似文献   

19.
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方面.为探索羊肚菌转化厨余垃圾制取饲料的最佳工艺,进而实现厨余垃圾的饲料化利用,利用食用蕈菌羊肚菌对厨余垃圾进行了固体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当厨余垃圾和辅料豆渣按1∶1质量比混合,发酵时间为20 d,发酵温度为25℃,PH在自然状态下,含水率为65%,接种量为15%时,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最大,最终含量都在20%以上,且粗脂肪含量均小于17%,粗纤维含量小于16%,符合国家蛋白饲料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可以作为草炭混合育苗基质替代品的小麦秸秆与菇渣的混合基质,采用腐熟小麦秸秆和食用菌菇渣为原料,组成7种复合基质进行茄子穴盘育苗。结果表明:腐熟小麦秸秆∶菇渣=1∶3(体积比)是茄子育苗的最佳配比基质,而且成本低,整个苗期不用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