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赫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48-11749
通过野外调查对镜泊湖熔岩台地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种子植物77科265属486种,主要由多数较小的科组成;植被类型有地衣苔藓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丛、疏林草地和森林植物群落;按Raunkiaer生活型分类,地面芽植物居首位,占总种数的33.13%;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中生植物共368种,占总种数的75.72%,是该区主要的水分生态类型。该研究为镜泊湖保护区植被保护提供了一定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五大连池完好的内陆单成因火山地貌,原生而完整的植被演替过程,是研究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等的理想场所。研究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特征,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4座老期火山森林群落为对象,对群落结构数量特征、群落内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年龄结构及紫椴Tilia amur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   ①各山体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北坡较南坡丰富。总体来看,重要值≥1的树种仅南坡有1种,群落树种组成简单。②各山体整体上北坡群落物种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南坡群落物种的各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③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南北坡向都是稳定型,紫椴和蒙古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也都是稳定型,为稳定群落。④北坡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南坡,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低于南坡,同时南北坡向间群落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且变异系数都较大。   结论   五大连池老期火山森林群落结构较简单,北坡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且群落稳定状态更好。图6表4参31  相似文献   

3.
4.
探讨了云南白水台泉华台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和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灰背栎是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各样方的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明显差异:从以草本为主的裸露地到乔灌林,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等土壤养分指标总体上呈递增趋势,这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数比较高的乔灌木林比其它植被类型能更好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了不同样方中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大多数多样性指数均受特定土壤因子的影响,结果也显示土壤酸碱度、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钙量和Ca/Mg,对白水台泉华台地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和发育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平原造林工程营建的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类型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群落类型(P<0.05)。除土壤pH外,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理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阔叶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指数均优于其他群落类型。所有群落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即土壤pH、土壤密度、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土壤总孔隙度、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则呈下降趋势。相关性研究表明,0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五大连池地区矮曲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土壤因子与不同类型矮曲林分布的关系,为五大连池矮曲林深入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矮曲林物种多样性,同时取土壤样品测定各项指标。[结果]五大连池地区3种矮曲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3种矮曲林的土壤磷和钾的含量都较高;矮曲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效磷、全氮、全钾含量有相关性,与其余指标相关性不大。[结论]五大连池地区矮曲林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整体较低;矮曲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只与土壤有效磷、全氮、全钾含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镜泊湖熔岩台地种子植物区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野外调查,已知镜泊湖熔岩台地有野生种子植物81科270属493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80科269属492种。本区地理成分比较复杂,属、种分别具有13个和22个分布区类型,均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属188属,占总属数的84.68%;温带分布种394种,占总种数83.83%。  相似文献   

8.
林下植被和土壤演变过程与人工林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互为因果,共同影响人工林的群落稳定性和健康水平。以鲁中南山地黑松Pinus thunberg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在调查不同发育阶段林分的群落结构、林下植被、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林生态系统随林龄变化的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以6年生黑松林最高、30年生黑松林最低,有效钾质量分数以30年生最高、6年生最低,不同林龄阶段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土壤全氮和有效氮质量分数均表现为30年生最高、50年生最低,其中50年生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显著低于6年生和30年生,30年生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6年生和50年生(P < 0.05)。②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以30年生最高,50年生最低,不同林龄阶段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土壤脲酶活性随林龄增加而降低,50年生显著高于30年生和6年生(P < 0.05)。③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6年生> 50年生> 30年生,土壤微生物丰度随林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绝对优势菌群。④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多样性随林龄升高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选取茂兰喀斯特森林漏斗、槽谷、坡地3种不同地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形的土壤酶活性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探究植物多样性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槽谷地形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大于漏斗、坡地地形的,脲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漏斗地形.不同地形间重要值排名前10的优势种各不相同.槽谷地形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漏斗及坡地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坡地地形.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间的关系较弱.植物可通过凋落物及植物根系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因酶的种类不同而呈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四川蒙顶山木荷Schima superba次生林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方法  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样地法对经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的蒙顶山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  ①研究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55种,隶属72科115属;②人为干扰对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H)、Simpson 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Jsw)均降低;③不同的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不同的特征,人为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全钾、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P<0.05),增加了土壤容重,对土壤全磷、速效钾、pH没有显著影响(P>0.05);④土壤全钾、含水量、有机质是影响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  结论  人为干扰对木荷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负向的。图2表4参2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五大连池 4 座老期火山南坡蒙古栎种群结构特征,揭示蒙古栎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种群存活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结构及动态,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结果】4 座火山蒙古栎种群均低龄数量不足,以Ⅴ~Ⅶ龄级成熟树个体为主,表现为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均为 Deevey Ⅱ型;生存分析表明:4 个种群具有前期逐渐减少、中期趋于稳定的特点,但危险率加剧上升,种群在Ⅵ龄级之后开始进入生理衰退期,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数量化动态分析表明:东焦德布山、小孤山和南格拉球山蒙古栎种群忽略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 (Vpi) 大于 0,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考虑外部干扰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 (V’pi) 等于或趋近于 0,种群表现为稳定型,而尾山蒙古栎种群 Vpi 和 V’pi 都小于 0,种群表现为衰退型,且 4 个种群...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红壤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蔗鸭共生的响应,揭示蔗鸭共生促进甘蔗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蔗鸭共生在红壤蔗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原位试验设3个处理:甘蔗单作、蔗鸭共生和肉鸭纯养,于甘蔗成熟期采集甘蔗单作和蔗鸭共生处理0~20 cm根际土壤及肉鸭纯养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与甘蔗单作相比,蔗鸭共生极显著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P<0.01,下同),极显著增加了土壤蔗糖酶活性。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甘蔗单作>蔗鸭共生>肉鸭纯养。样本检测到的细菌类群隶属于44门1079属。物种群落组成分析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粘球菌门(Myxococcota)是广西红壤地土壤细菌相对丰度较高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Gaiellales、JG30-KF-CM45、Gaiella、黄色杆菌属(Xanthobacteraceae)、67-14、Vicinamibacterales、JG30-KF-AS9、Roseiflexaceae、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TK10、Sandaracinus、Vicinamibacteraceae、Rokubacterial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ceae)为优势菌群。与甘蔗单作相比,蔗鸭共生明显提高了JG30-KF-AS9相对丰度。【结论】蔗鸭共生改变了土壤有效氮养分,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但短期内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强度紫茎泽兰入侵(重度入侵,HI;中度入侵,MI;轻度入侵,LI;未入侵,CK)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改变了土壤结构并且降低了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土壤容重和pH 随紫茎泽兰入侵强度的增加表现为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和总孔隙度表现为增加趋势,除了土壤全磷以外,土壤其他养分和微生物量也呈相应的增加趋势,均表现为HI>MI>LI>CK,表明了紫茎泽兰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其中土壤有效养分对于茎泽兰入侵较为敏感;在紫茎泽兰入侵条件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呈现出季节同步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与其生长节律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条件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与微生物量呈显著的相关性,们作为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有机整体表现出统一性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强度紫茎泽兰入侵(重度入侵,HI;中度入侵,MI;轻度入侵,LI;未入侵,CK)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改变了土壤结构并且降低了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土壤容重和pH随紫茎泽兰入侵强度的增加表现为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和总孔隙度表现为增加趋势,除了土壤全磷以外,土壤其他养分和微生物量也呈相应的增加趋势,均表现为HI>MI>LI>CK,表明了紫茎泽兰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其中土壤有效养分对于茎泽兰入侵较为敏感;在紫茎泽兰入侵条件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呈现出季节同步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与其生长节律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条件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与微生物量呈显著的相关性,它们作为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有机整体表现出统一性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生态学指标,探讨了东海有尾类种的组成、种数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多样性指数(H′)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东海有尾类6种,其中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尾住囊虫(O.longicauda)和红粒住囊虫(O.rufescens)是东海的常见种,中型住囊虫(O.intermedia)也较为常见,梭形住囊虫(O.fusiformis)和Oikopleura.Spp.则是稀有种;除了Oikopleura.Spp.,其他种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种类季节交替不明显。异体住囊虫有较高的出现率,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长尾住囊虫也有广泛的分布,但其出现率明显低于异体住囊虫,与异体住囊虫相比,其更有暖水种的特征。红粒住囊虫出现的海区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可以认为该种是暖水种。中型住囊虫主要在夏季出现,也是暖水种。东海有尾类以分布在外海暖流势力控制的水域为主,显示出该类浮游动物具有暖水性的特征。东海有尾类多样性指数(H′)值较低,个别优势种的集群性,是形成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东海有尾类种类分布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生态学指标,探讨了东海有尾类种的组成、种数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多样性指数(H′)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东海有尾类6种,其中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尾住囊虫(O.longicauda)和红粒住囊虫(O.rufescens)是东海的常见种,中型住囊虫(O.intermedia)也较为常见,梭形住囊虫(O.fusiformis)和Oikopleura.Spp.则是稀有种;除了Oikopleura.Spp.,其他种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种类季节交替不明显。异体住囊虫有较高的出现率,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长尾住囊虫也有广泛的分布,但其出现率明显低于异体住囊虫,与异体住囊虫相比,其更有暖水种的特征。红粒住囊虫出现的海区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可以认为该种是暖水种。中型住囊虫主要在夏季出现,也是暖水种。东海有尾类以分布在外海暖流势力控制的水域为主,显示出该类浮游动物具有暖水性的特征。东海有尾类多样性指数(H′)值较低,个别优势种的集群性,是形成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桂林毛村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果园土壤养分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处于同一气候条件下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果园土壤溶解有机碳的空间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壤pH值与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465,P<0.01),DOC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47、0.574、0.444,P<0.01);非岩溶区DOC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187、0.191)。土壤溶解有机碳、土壤溶解有机氮(DON)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的关系依土壤环境条件差异而不同。非岩溶区土壤的C/N较适宜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时空变化,导致土壤养分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