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7年和1984年对全球荒漠化状况及其趋势的评估之后,1990—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对荒漠化的重新定义,又一次组织专家对全球荒漠化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结果汇编成“联合国荒漠化防治计划执行情况和荒漠化现状”一书,是关于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及其分布的最新资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研究提出,“荒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干燥半湿润地区(干燥地区)不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荒漠化气候类型湿润指数区划法的结果和我国一直沿用的干燥度法气候区划资料,结合我国特定的气候、自然地理条件对其进行了对比和深入的分析认为,直接利用湿润指数法对我国进行气候类型划分,其结果大体上与我国的气候特点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表现为:这种划分使我国的湿润区面积有所扩大,达到国土总面积的62.8%,极干旱区面积有所缩小,仅占国土总面积的26%,荒漠化区占34.6%,各个气候类型区有所北移。本文利用温润指数与干燥度相关性的理论推导成果.求出了由干燥度推导的湿润指数荒漠化气候类型区划面积,其结果是我国的湿润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4.5%,极干旱区面积占5.4%,荒漠化区占50.1%。但这种推导仅是一种理论求值方法,不能作为实际准确的数据应用,其目的仅在于对荒漠化范围的修正提供方法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气象与荒漠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前言当今生活在100多个国家的10亿多人民面临着世界范围的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420多亿美元,弓I起贫困、饥饿和社会动荡,有“地球的癌症”之称。它的主要威胁区域是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带[‘)。“荒漠化”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法国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奥布里维尔(Aubreville)1949年出版的(气候、森林和热带非洲的荒漠化)。作者虽然没有在该书中明确地定义荒漠化这一词的确切含义,但是指…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的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3S”技术在水蚀荒漠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 ,尝试了基于 Map GIS软件制图过程的分析途径 ,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现状图的制作 ,并建立了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这一成果对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的研究 ,特别是开展黄土高原地区水蚀荒漠化调查研究 ,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的阜新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土地荒漠化是气候、环境及人类活动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的发展与逆转,不仅表现在空间结构、规模和环境上的变化。而且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RS和GIS作为信息获取与分析工具,通过对1978年、1989年和1999年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遥感影象解译分析,对阜新地区21年来土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的空间演变经历了“强化-逆转-强化”的过程,风蚀荒漠化程度考察,则表现为“重度荒漠化逆转,轻度荒漠化扩展”的演变格局,不同荒漠化分布形式呈现条带状片状分布,且有向西扩展的趋势。水蚀荒漠化到1989年以来,已基本得到控制,特别是中北部地区10个乡镇逆转效果最为明显。盐渍荒漠化在1978年基础上向四周扩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南部,呈不连续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6.
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及其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广大,类型较多,程度各异。如何进行土地荒漠化的动态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本文就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的目标要求及其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水资源既丰富又贫乏的国家,总量有2.8万亿m^3,但人均仅2260m^3,处于缺水的上、下限之间。北中国人均只有1127m^3,接近缺水的下限,华北地区更少,仅556m^3。随着北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破坏、黄河断流、土地 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据估算,21世纪50年代,中国将缺水2000亿m^3,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南水北调”。今天考虑的“南水北调”,进到北方的水量仅600亿m^3左右,只能是“解渴”工程,如要“重整河山,再造中国”,彻底解决北中国缺水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必须考虑和启动“大时空南水北调”,调除长江水外的西南诸水。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更需要全民族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监测与防沙治沙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 2 0 0 1年 8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把我国防沙治沙法律化 ,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从此进入法制化轨道。荒漠化监测是正确评价荒漠化的基础 ,是制定荒漠化防治规划的前提 ,同时发布预警预报 ,避免和减轻灾害所造成损失 ,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也是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沙化土地监测报告制度是防沙治沙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依照荒漠化监测原则 ,定期实施荒漠化土地宏观监测、重点地区监测和典型监测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5年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上学术交流的内容看出,90年代以来,我国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事业发展迅速,在利用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昆虫激素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应用于防治农林作物病、虫、杂草的综合治理中,取得明显效果。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生防面积达3.5亿亩(林晃1995)。生物防治对象有20多种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生防技术已成为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果树、蔬菜、林木及贮粮等病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化学农药的矛盾与挑…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评价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目前有关荒漠化及荒漠化评价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荒漠化评价的理论框架。内容包括荒漠化评价的原则和任务、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和评价类型、荒漠化的气候分区、荒漠化发展程度的判定标准、荒漠化评价的尺度和技术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拯救干旱区奖”简讯钱1995年6月16日,联合国环岛规划署古哈萨乌斯坦共和国产在阿拉大国市举行颁奖仪式,将艺次设上的“近出干旱区奖”(”一“全球土地退化和金漠化护制成功当验奖”)严予中国、塞内加尔、澳大利厂、纳米比可、印度、巴刍...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阐述了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叠加在自然因素之上对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和扩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提出了流域综合整治措施 ,加强塔河水资源利用管理、保护天然植被、营造防风林、发展节水农业、合理耕作、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意识等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植物医生》2011,(6):41-41
近日.克胜集团的一项研发成果获得圆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810116936.5)。克胜集团技术中心在产品研发上发明并申报的“一种杀虫活性化合物”.历经3年.才通过严格的实质性审查.最终获得授权.该发明提供的一种杀虫活性化合物.是由水杨酸与吡蚜酮或啶虫脒化舍得到的有机盐.  相似文献   

14.
董峻 《植物医生》2005,18(6):42-42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24日说,“十五”期间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明显加强,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力度加大.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成灾率由1999年的7‰降至5‰。有效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3-2008年甘肃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3年和2008年2期覆盖民勤的TM影像解译,对民勤绿洲及其外围20 km范围内8 355.20 km2土地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土地占到监测区的80%以上。荒漠化类型分为风蚀和盐渍荒漠化2种,呈带状分布在绿洲外围或镶嵌于绿洲内部。2003年监测区内共有荒漠化土地671 ...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荒漠化监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新世以来我国主要沙地和沙漠景观动态变化与全球气候波动对应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荒漠化监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在时空两方面影响着我国的荒漠化监测,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在空间范围上对土地荒漠化的不同影响。这包括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度和灵敏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三北”防护林甘青宁类型区土地沙漠化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是“七五”期间“三北”防护林甘青宁类型区土地沙漠化遥感调查成果总结。该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5878.37k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沙漠化土地分别为3020.30km2,7277.44km2、7085.59km2t和8495.04km2.文中对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筛出合理的农林牧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过渡带生态环境区综合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研究张鹤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荒漠化,即“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医生》2013,(6):19-19
根据中国农科院的消息.历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26年潜心研究完成的“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这一科研成果结束了我国棉花不抗黄萎病的历史.对保障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瓜类枯萎镰刀菌拮抗菌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金花  王林霞 《干旱区研究》1997,14(2):76-77,50
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枯萎病是我国瓜类生产的重要病害,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途径,我们自1994至1995年,从茄子、麦子、刀豆、玉米根际上样中,筛选对瓜类枯萎镰刀菌有桔抗作用的细菌菌株,现将这些菌株的室内平板筛选报告如下;1材料1.1供试枯萎镰刀菌菌株来源:TF89菌株:甜瓜枯萎镰刀菌;XF89菌株:西瓜枯萎镰刀菌;HF。。菌株:黄瓜枯萎镰刀菌;以上三个菌株由新疆农业大学提供。TF1菌株:我们1995年从甜瓜种子上分离。1.2待测菌株采样地点:三富村小林场和安宁渠乡6队。2方法和结果2.1抗性分离试验;将茄子、麦子、刀豆、玉米根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