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观察四合木在MS 2,4—D0.5mg/L 6BA0.1mg/L的悬浮培养下愈伤组织的无丝分裂和对MS 2,4—D0.1mg/L 6BA0.25mg/L CH500mg.L-1培养基悬浮培养下体细胞胚胎发生,表明:四合木悬浮培养下细胞经无丝分裂可导致脱分化,细胞分裂时产生不同的细胞特征。亚显微结构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细胞器和细胞内含物的变化,有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组织和细胞培养能够为研究盐穗木的耐盐机制提供实验材料,建立盐穗木悬浮细胞系,从细胞水平上揭示盐生植物盐穗木的耐盐机制.[方法]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悬浮细胞系培养条件的优化,并以酚藏花红染色和固体培养基培养法检测悬浮细胞的细胞活性.[结果]以葡萄糖替换蔗糖作为培养基碳源,在0.5 mg/L6-BA、1.0 mg/L KT下盐穗木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悬浮细胞的培养;而在液体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6-BA、1.0 mg/L KT,则最有利于盐穗木悬浮细胞系的稳定.所获得的盐穗木悬浮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活性.[结论]采用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能够获得盐穗木悬浮细胞系,为在细胞层面上深入开展盐穗木耐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茄红素含量,细胞总鲜重及茄红素总产量三方面,研究了培养基中,2,4-D浓度对胡萝卜悬浮培养细胞茄红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浓度在0.0-5.0mg/L,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单位鲜重细胞中茄红素含量增加,浓度为5.0mg/L时,含量最高,高于5.0mg/L时,茄红素含量急剧下降,2,4-D浓度在0.0-0.1mg/L范围内,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胞鲜重和茄红素总产量的提高,浓度高于0.1mg/L对两者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灵菊七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悬浮培养,研究培养条件对愈伤细胞、细胞内可溶性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0.5 mg/L BA+0.5 mg/L NAA+1.0 mg/L GA中悬浮细胞表现出对数生长期最长、可溶性多糖含量最高的特点;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结果显示,悬浮细胞中可溶性多糖分了与植株中含有相同的3种主要多糖。培养基MS+0.5 mg/L BA+0.5 mg/L NAA+1.0 mg/L GA,促进可溶性多糖的生物合成,最适于灵菊七愈伤细胞的悬浮培养。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灵菊七愈伤细胞悬浮培养快速获取可溶多糖的方法,为深入研究灵菊七多糖药理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影响魔芋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葡甘露聚糖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方法]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在魔芋细胞悬浮液体培养葡甘露聚糖的过程中,采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pH值为6.0时有利于葡甘露聚糖的合成,25g/L乳糖可作为最适碳源;2,4-D在1.0mg/L时葡甘聚糖的积累效果明显;细胞分裂素6-BA使葡甘露聚糖积累明显高于KT,且1.5mg/L时葡甘露聚糖积累量较高,培养15d左右葡甘露聚糖含量达到最大。[结论]MS+2,4-D1.0mg/L+6-BA1.5mg/L+乳糖25g/L,pH6.0,为魔芋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葡甘聚糖的较优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从多花黑麦单(Lolium multiflorum Lam.)原生质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并再生白化苗的试验结果。利用多花黑麦草幼穗在MS 3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在MS 2mg/L2.4-D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产生悬浮细胞系。从悬浮细胞制备原生质体,用看护培养,琼脂糖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浅层培养均获得了再生细胞团。这些细胞团在MS 1mg/L2.4-D 60g/L蔗糖的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并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白化苗。试验还对有关培养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巴戟天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巴戟天叶脉作为外植体,在B5 培养基上诱导出淡黄色、疏松愈伤组织,通过增殖后接种到液体培 养基中,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并对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种类、接种量、pH 值、蔗糖含量等因素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院B5 + 1 mg/L 2,4-D + 0.1 mg/L 6-BA 能诱导出淡黄色、质地疏松的愈伤组织;较佳愈伤组织增殖培养 基为B5 + 2 mg/L NAA + 0.2 mg/L KT;细胞在B5 + 2 mg/L NAA + 0.2 mg/L KT 培养基中悬浮培养,接种量60 g/L(细 胞鲜重)、蔗糖4%、pH 值5.8、100 r/min、27益下暗培养,海巴戟天悬浮细胞比生长速率为0.0836 d-1,总蒽醌含量 367.8 mg/L,培养周期27~30 d。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茄子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以三月茄为试验材料,利用正交设计筛选适合茄子愈伤组织诱导、继代保存以及悬浮培养的培养基并测定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状况。[结果]适宜茄子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0.2 mg/L);适宜继代保存的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0.2 mg/L)+KT(0.1 mg/L);适宜悬浮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为MS+NAA(0.4mg/L)+6-BA(0.2 mg/L)液体培养基。茄子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呈S形曲线,其中前3 d为起始期,3~7 d处于对数生长期,7~8 d为静止期;8~11 d为衰退期。悬浮细胞密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增长,在培养第7天达到最高值,约3.8×105个/ml.随后细胞数量迅速减少。起始期细胞活力最高。茄子悬浮细胞在MS+NAA(0.4 mg/L)+6-BA(0.2 mg/L)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其分裂指数最大达4.1%。[结论]茄子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为茄子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可应用该体系进行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台湾金线莲细胞悬浮培养B5培养基的配方.[方法]以新鲜叶片为材料,经过初代培养、固体培养和继代培养,建立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结果]B5培养基中,影响悬浮培养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大量元素浓度、6-BA、2,4-D、蔗糖、IAA.[结论]选用2%蔗糖、0.5 mg/L 6-BA、0.2 mg/L IAA、0.6 mg/L 2,4-D、1/2浓度大量元素的B5培养基培养悬浮细胞,15 d后吸光度达4.425.  相似文献   

10.
以叶用芥菜的子叶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NAA+1.0 mg/L 6-BA+0.1 mg/L 2,4-D,愈伤组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3.0 mg/L 6-BA+1.0 mg/L 2,4-D.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培养2~10 d达对数生长期.将小细胞团接种于Ms+1.0 mg/L NAA+3.0 mg/L 6-BA分化培养基上,继代两次后,分化出芽,分化芽在培养基MS+0.1 mg/L NAA上诱导生根,形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生长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er)细胞悬浮系,为进一步制备胡杨原生质体及林木抗旱耐盐体细胞杂交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胡杨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胡杨悬浮细胞系,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条件,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测定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以胡杨胚性愈伤组织成功地建立了胡杨悬浮细胞系,正交优化试验表明:MB+0.1 mg/L 2,4-D+0.2 mg/L 6-BA+50 g/L蔗糖+300mg/L CH+146 mg/L Gln为最优培养基组合,接种量为30 g(FW)/L时,干重增长速率最高,达 2.44 g/(L·d).胡杨悬浮细胞系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生长周期为10 d,其中3~7 d为对数生长期.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培养液pH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并逐渐趋于平稳.[结论]在上述优化培养条件下,胡杨悬浮细胞系干重增长速率最快,细胞生长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草麻黄的子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和悬浮培养研究。[结果]MS+2.0 mg/L 2,4-D+1.0 mg/L 6-BA为诱导子叶形成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1.5 mg/L 2,4-D+1.5 mg/L6-BA是愈伤组织的适宜继代培养基;2.0 mg/L 2,4-D+1.5 mg/L 6-BA+300 mg/L水解酪蛋白(CH)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愈伤组织干重增加量为0.80 g。[结论]初步选择出草麻黄愈伤组织细胞的悬浮培养条件,为麻黄细胞扩大培养及有效成分提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选择我国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具有高频胚胎发生的愈伤组织、胚状体和小植株。在附加ZT的MS培养基上,泗棉3号的下胚轴、子叶、根均诱导获得了愈伤组织,但其形成率和形成量不同,其中下胚较易诱导获得愈伤组织,根和子叶较差。ZT对愈伤组织形成和生长影响较大,其在愈伤组织诱导中较适的使用浓度为3.0或5.0mg/L。  相似文献   

14.
用半夏叶片或叶柄作外植体,通过调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培养条件,以获得适于悬浮培养的半夏疏松愈伤组织。结果表明,添加2,4-D较NAA诱导的愈伤组织疏松,将叶片接种于MS+2,4-D 1.0 mg/L+6-BA 1.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或叶柄接种于MS+2,4-D 1.0 mg/L+6-BA 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长势较好且疏松,诱导率分别达到100%和95.6%,愈伤组织鲜重分别为0.932 g和0.622 g。将上述愈伤组织以MS+2,4-D 2.0 mg/L+6-BA 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培养基连续继代3次,便获得适于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疏松愈伤组织,从而为半夏人工种子生产必须的同步化高质量人工种胚的培养提供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15.
香花槐是集绿化、固土、饲料等于一体的多用途林木,其细胞培养则是充分利用该树种优良特性的生物工程技术基础.该文以香花槐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 + NAA 0.5 mg/L + 蔗糖30 g/L.愈伤组织生长符合S型曲线,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 d进入指数生长期,到28 d,愈伤组织鲜重从1.329 3 g增长到10.763 7 g.悬浮培养的细胞,最大生长量为鲜重8.496 g或干重0.474 g.S型生长曲线分析表明,细胞生长迟滞期为3-6 d,最大生长量为14.6 g.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5389"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培养基中2,4-D、KT、ABA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2,4-D 3.0 mg/L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出愈率最高达93.42%;在MS+2,4-D 1.0 mg/L+KT 0.1 mg/L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获得松脆型愈伤组织,以MS+2,4-D1.0 mg/L+KT 0.1 mg/L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建立了状态良好的悬浮培养细胞。  相似文献   

17.
赵俊  吴虹丽  马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35-9437
[目的]建立土人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继代培养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方法]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叶片、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测定叶片愈伤组织细胞悬浮生长曲线。[结果]叶片最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2,4-D1.0 mg/L+NAA0.5 mg/L+6-BA0.5 mg/L(pH5.8)。由叶片愈伤组织建立的细胞系生长呈"S"型曲线,最适继代周期为15 d。[结论]以叶片为外植体经愈伤诱导、增殖培养可建立良好的细胞悬浮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间接发生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沙棘组培苗茎尖为外植体,在1/4 MS基本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胎进行诱导,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中国沙棘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T 1.0 mg/L + NAA 0.3 mg/L的最佳组合中,暗培养20 d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0.10%;暗培养30 d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77.67%;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新鲜诱导培养基上,光培养20 d,平均体细胞胚发生数达到15.48。为了得到完整的再生小植株,将胚状体转移到不含任何生长激素的体细胞胚发育及植株再生培养基上,分析了KT和白砂糖不同浓度的组合对小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WPM + KT 0.05 mg/L + 白砂糖 20 g/L + 琼脂粉 6.5 g/L + CH 0.5 g/L处理上的植株再生率达到60.30%。该研究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间接发生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9.
红叶石楠愈伤组织抗褐化研究以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红叶石楠无菌苗叶片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悬浮细胞系。结果表明:红叶石楠愈伤组织初代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2,4-D 1.0 mg/L+NAA 0.1 mg/L,诱导率可达97%。继代培养以MS+6-BA 1.0 mg/L+NAA 0.1 mg/L为宜。针对红叶石楠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褐化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吸附剂、抗氧化剂及其它因素对褐化的影响。采用MS+6-BA 1.0 mg/L+NAA 0.2 mg/L+Vc 1.0 mg/L+Ch 100 mg/L附加1%蔗糖的继代培养基,可以明显降低红叶石楠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将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1/2 MS+6-BA 1.0 mg/L+NAA 0.1 mg/L附加2%蔗糖,pH 5.5液体培养基中悬浮震荡培养获得了分散性好、色泽鲜艳的悬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