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鸭疫巴氏杆菌病(一)病性与流行特点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各品种和各日龄段的鸭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突然受寒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缺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是引起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菌,它主要侵害2—7周令的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主要特征,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鉴定以及萤光抗体诊断等在国内已有报导。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态与染色特性颇似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它在细菌  相似文献   

4.
鸭疫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药敏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安徽省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了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对鸭疫巴氏杆菌和鸭源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很强,临床上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鸭.最早于1932年报道在美国发现该病,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该病在易感雏鸭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导致鸭发育缓慢,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文华  刘伯虎 《吉林农业》2011,(10):183-18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会对2—7周龄雏鸭造成危害的一种传染病。近日,作者接诊一例17日龄蛋雏鸭爆发传染性浆膜炎的病例,经过5天的治疗,前后共死亡苗鸭200余只,现将诊治情况总结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穆阳区域的养鸭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笔者临床实践中发现鸭疫巴氏杆菌病对养鸭业威胁很大,它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病症之一。现将鸭疫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解病变、治疗以及在预防上应采取措施作一叙述,为养鸭业主防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鸭疫巴氏杆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安徽省的不同发病鸭场分离到 6株鸭疫巴氏杆菌 ,经常规玻片凝集试验确定这 6株细菌属血清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 ,氯霉素、庆大霉素对这几株细菌高敏 ,土霉素、卡那霉素中敏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接触性传染病,最先发现时称鸭疫巴氏杆菌,后来证实是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困倦、厌食、眼和鼻孔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理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气囊炎、肝周炎以及脑膜炎等。文中通过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简要的综述,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鸭疫里氏杆菌是导致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原,感染家鸭、野鸭、雏鹅、火鸡和野鸡及多种其他鸟类。该病是一种接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病等。目前各养鸭省区均有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特别高,是危害养鸭业的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给养鸭业带来很大损失,直接影响养鸭户的经济效益。现将1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由于鸭感染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全身的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的炎症,病鸭无法站立等病变特性,急性病变以死亡为转归,慢性病变多会耐过,但是失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叉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系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鸭群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一些养鸭场,特别是育雏环境卫生较差的鸭场常有发生,其发病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是造成养鸭户和养鸭场鸭群成活率低、成长缓慢、体重碱轻、淘汰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
PCR检测鸭疫里默氏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本研究室分离、鉴定并保存的42株鸭疫里默氏菌(包括8个血清型)、9株鸭源大肠杆菌和4株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所有的鸭疫里默氏菌均能扩增出809bp的特异性DNA片段,而鸭源大肠杆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阴性。试验证明以细菌DNA和全菌体分别作模板,对PCR的扩增结果无影响。经过优化的该PCR方法能检测出的最低DNA量为1pg。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默里氏杆菌引起,曾被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莫拉克氏菌病”和“鸭疫巴氏杆菌病”。本病已在世界许多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发生,给养鸭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一、病原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的鸭疫默里氏杆菌,其血清型有12个,但在我国的分离株属血清Ⅰ型。二、流行情况本病主要感染幼鸭,以2周~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染。本病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和死亡最为严重。一般发病率多在30%以上,有时可高达90%,死亡率在5%~80%不等。…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特点及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李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1~8周龄鸭对本病敏感,但多发于10~30日龄雏鸭。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常因引进带菌鸭而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蹲伏、缩颈、头颈歪斜、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随着病程  相似文献   

18.
丁忠新 《福建农业》2012,(12):26-2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俗称新鸭病或鸭败血症,原名鸭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诊表现特点是,病禽困倦、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排绿色稀粪,到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抽搐。其病理变化主要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目前,鸭传染性浆膜炎在我国各省养鸭区域均有发  相似文献   

19.
肖勇 《农技服务》2011,28(6):834-83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幼龄鸭。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主要从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鸭疫巴氏杆菌防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西部分地区的鸭群中分离到12株鸭疫巴氏杆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试验,确定其中11株属鸭疫巴氏杆菌血清1型,另1株为血清2型。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等药物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成的灭活菌苗免疫当地小鸭,免疫保护率可达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