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绿盲蝽越冬卵在鲁西棉区的分布,系统调查了棉田周边林木、杂草及棉花秸秆。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鲁西棉区主要分布在棉田周边的林木上,其中杨树是绿盲蝽产越冬卵的主要场所,杨树上越冬卵量占越冬总卵量的90.91%;蚱蝉产卵形成的缝隙是绿盲蝽在杨树上产越冬卵的主要部位,其越冬卵量占杨树上总卵量的69.70%;杨树上越冬卵量与距棉田的距离呈负相关,紧靠棉田、距棉田10、20、50 m处杨树上绿盲蝽越冬卵量分别占杨树上总卵量的42.51%、26.36%、19.77%和11.36%。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频次比较法、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分析了酿酒葡萄园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并对绿盲蝽越冬卵聚集的原因及理论抽样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酿酒葡萄园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越冬卵密度越高,分布越聚集。利用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检验,可以看出绿盲蝽越冬卵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并且聚集度与种群密度有很大的关系。聚集均数(λ)与平均密度(x)线性回归方程为λ=0.931x-0.184 1 (r=0940 5)。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密度下,聚集均数λ均小于2,表明酒葡萄园中绿盲蝽越冬卵的种群聚集主要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结合田间调查,聚集分布的原因可能受葡萄藤生长势、葡萄冬芽鳞片疏密、种群密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利用绿盲蝽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可以确定不同虫口密度下绿盲蝽越冬卵的理论抽样数,为今后准确预测绿盲蝽越冬卵在葡萄园内的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绿盲蝽越冬卵在酿酒葡萄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相关内容,也为早春酿酒葡萄园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棉田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棉农防治棉田绿盲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北方茶区绿盲蝽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对茶树为害越来越重。绿盲蝽以第一代若虫为害春茶为主,但是不同年份越冬卵孵化期不同,导致绿盲蝽第一代为害期也不同,给有效防治带来了困难。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文章依据2008年至2017年茶园绿盲蝽越冬卵春季初孵期数据,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建立了茶园绿盲蝽越冬卵春季初孵期预测模型,为不同年份茶园绿盲蝽越冬卵春季初孵期的准确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绿盲蝽、查翅蝽在大樱桃上的发生规律和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 Dur)和查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是危害大樱桃的优势害蝽种类,均以成虫、若虫刺吸樱桃果实和新梢嫩叶.果实受害后果面凹凸不平,畸型,不能食用,失去经济价值,受害严重的果园畸型果率达80%以上;新梢受害后嫩叶形成穿孔,新梢生长受到抑制.作者自1997年对这两种害蝽的发生规律和药剂防治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棉田绿盲蝽自2000年以来在宁河县及其周边地区呈逐年严重发生态势,本文就近年来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对绿盲蝽的防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枣树、棉花等农作物上有大发生的趋势,现将其习性、危害诊断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为害特征 以卵在枣芽鳞片中及夏剪枝残痕处越冬,极少数卵在树下杂草茎上越冬。卵孵化后为害枣树幼芽、嫩叶、花蕾及枣果,使长出的新梢无叶片,呈光杆状,使枣树不发芽或难以发芽。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  相似文献   

9.
樟颈曼盲蝽越冬卵在香樟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取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 《浙江农业科学》2011,(5):1116-1119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Taylor回归法测定了上海地区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樟颈曼盲蝽越冬卵在一切密度下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性的负二项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强,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通过方差分析,樟颈曼盲蝽越冬卵在香樟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和东西南北4个方向上的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抽样方位可随机。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盲椿象在北方不同植物上危害日益严重,而三叶草是我国重要的绿化植物。本试验于2010年6月至9月在青岛地区采用不同颜色色板粘缚法、网捕法以及染色方法,研究了盲椿象在白三叶草田发生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田绿盲蝽的发生量较少;中黑盲蝽为优势种群,在调查时期内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7月7日、7月27日和9月7日左右,每10复网捕捉量分别为3.20头、4.92头、1.88头;绿盲蝽产卵主要产在白三叶草的3个叶柄交接处和3个叶柄上,这与植物组织的硬度、含水量以及营养均有一定关系。在三叶草田应用网捕法调查盲椿象发生数量比色板粘缚法更简单易行,且网捕数量较多,可起到测报兼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绿盲蝽是天津市冬枣产区的主要害虫。本文作者经过几年观察和试验,从该害虫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枣农有效防治绿盲蝽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棉田绿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天津地区棉花重要害虫——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和主要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对卵圆蝽越冬若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越冬若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原因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亦与若虫的聚集行为有关,平均每株2~3头若虫是卵圆蝽若虫聚集机制发生变化的临界值;将样本资料用Iwao的代换公式进行代换,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此外,根据Iwao的方法,给出了卵圆蝽越冬若虫的序贯抽样表和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4.
棉花绿盲蝽在东营地区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绿盲蝽在东营地区危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棉花与冬枣间作模式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加之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农药用量减少,虫口密度进一步增加。调查结果显示,棉花绿盲蝽在东营一年发生5代,前两代危害最重,第1代危害高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危害高峰在6月中旬,栆棉间作田重于单纯棉田。防治用药以氟虫腈、甲氰菊酯和马拉硫磷防治效果最好,用药后第3天防效分别为97.1%、95.3%和95.0%,用药后第7天防效分别为93.3%、87.3%和86.1%。  相似文献   

15.
16.
绿盲蝽属半翅日,盲蝽科。此虫寄主广泛,可为害苹果、枣、梨、桃等果树及农作物。近几年,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出现加重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果树大量减产,甚至绝收。现将绿盲蝽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陕北枣树绿盲蝽的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基本掌握了陕北枣区绿盲蝽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绿盲蝽滞育与非滞育卵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新乡市采集绿盲蝽成虫的非滞育种群和自然越冬种群置于室内饲养,收集其所产的卵进行观察,并将越冬卵放入4℃冰箱经过低温处理后重新进行孵化.结果表明,越冬卵在温度26℃,相对湿度80%±10%,光照L:D=16:8的试验条件下不能像非滞育卵一样正常孵化,经低温处理60 d后能够正常孵化,说明了绿盲蝽以卵的滞育进行越冬的特性.非滞育卵在相同条件下孵化5 d以后出现红色复眼,随后卵变为黄绿色;而滞育卵同样条件下进行孵化并不出现红色复眼且颜色为黄色.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观察了野桑蚕越冬卵的孵化习性,在有效积温得到满足而候平均温度升到15℃以上时,越冬卵即开始孵化。在年度间卵的孵化始期差异较大,但孵化盛期基本一致,均出现在4月底至5月底,当卵内胚胎发育成熟或幼虫孵化时,遇寒流突然袭击,气温连续7d下降到12℃以下时,卵内幼虫将大量死亡。卵的历期较长,达107d~208d,平均在160d~164d,卵均在白天孵化,且以上午为盛  相似文献   

20.
付俊英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54-154,157
介绍了棉花重要害虫绿盲蝽象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棉田绿盲蝽象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