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0 kg/hm2(CK)、150 kg/hm2(T1)、300 kg/hm2(T2)、450 kg/hm2(T3)、600 kg/hm2(T4),同时配施相同量的钾肥(150 kg/hm2)和磷肥(60 kg/hm2),用以探明不同氮肥施用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土壤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单果重和糖酸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T2处理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T2处理的灵武长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单果重和糖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27%、15.94%和10.90%。当施氮量在150 kg/hm2以上时,成熟期土壤氮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T2处理的土壤氮含量相较于初始氮含量增加最少,表明T2处理在满足灵武长枣植株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4个主成分涵盖了原始信息的92.687%,其中T2处理的得分最高。综上所述,灵武长枣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此施肥量既能改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又能对灵武长枣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壤快速改良和构建淡化和肥沃的耕层,将脱硫石膏分别与腐植酸(改良剂GF)、糠醛渣(改良剂GH)按2∶3的质量比配制两种钙基型土壤改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用改良剂为对照(CK),研究了两种改良剂不同施用量处理(15、30和45 t/hm2)对收获期土壤盐分离子、养分含量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两种改良剂处理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的pH值和0~20 cm土层的钠吸附比,但20~40 cm土层全盐量有所增加,尤其是改良剂施用量为45 t/hm2的处理。两种改良剂处理均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改良剂GF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改良剂GH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向日葵产量也得到显著提高,主要与土壤pH值、有效磷及铵态氮含量显著相关,在同等施用量条件下,改良剂GF消减土壤盐碱障碍,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改良剂GH,进而获得了较高的向日葵产量。综上所述,改良剂GF施用量为15 t/hm2的处理在短期内能够实现土壤盐碱土壤改良、培肥和增产的效果,可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同类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富硒土壤(土壤硒含量1.0 mg/kg左右)大田试验,在水稻灌浆期(花后6和12 d)进行不同浓度(CK:0 g/hm2、T1:20 g/hm2、T2:40 g/hm2、T3:60 g/hm2、T4:80 g/hm2、T5:100 g/hm2、T6:120 g/hm2)有机富硒液体肥(有机硒≥6.0 g/L)叶面喷施,探讨植株地上部硒含量与分配特点,并分析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硒肥喷施对水稻株高、穗长、枝梗数、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结实率、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过高(120 g/hm2)则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其中硒肥喷施浓度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R=0.7850,P<0.05)。随着硒肥喷施浓度的提高,不同组织部位硒含量均显著线性增加(P<0.01),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其中CK处理大米硒含量为0.32 mg/kg,虽已超过《富硒稻谷》标准(0.04~0.30 mg/kg),但可保证大米硒日摄入量在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50~250 μg/d,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喷施浓度为120 g/hm2时大米硒日摄入量为276 μg(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超出了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喷硒使得硒累积在茎鞘、叶片和穗轴+枝梗中的比例有增加趋势,而精米、米糠和颖壳中的硒含量占比则有所降低。不同硒肥喷施浓度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P<0.05),提高整精米率和垩白度(P<0.05),对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使得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则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来看,硒肥施用浓度为100 g/hm2时,可显著促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剑叶衰老,提高收获指数,促进增产;提高植株地上部硒含量,确保大米硒日摄入量在适宜范围;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前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夏玉米产区,对2005~2013年在河北省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3414”试验数据以及山区平原农田基础地力对玉米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产量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对基础产量的响应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土壤培肥目标。研究结果发现,太行山前平原夏玉米基础地力产量分布在3222~9672 kg/hm2之间,平均值为6210 kg/hm2,基础地力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布范围在32.2%~99.7%之间,平均值为71.7%,在太行山前平原夏玉米基础地力产量范围内,基础地力产量与施肥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基础地力产量每增加1000 kg/hm2,配方施肥产量则增加585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也提高6.5%。氮磷钾肥的施肥产量反应分别为1614、909和802 kg/hm2,边界线分析方法确定山区平原土壤培肥目标下限是土壤有机质14.3 g/kg,土壤全氮1.20 g/kg,有效磷20.2 mg/kg,速效钾121.9 mg/kg,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缩减由土壤肥力差异引起的产量差最为明显,是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的重点培肥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和田设施蔬菜的施钾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持续提升当地设施蔬菜的种植效益。以和田日光温室番茄为研究材料,探究施钾量对和田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其全生育期钾肥施入量分别为0、288、360、432 kg/hm2。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对番茄株高和茎粗无显著影响。在不同施钾量的对比中,施钾量288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施钾量360 kg/hm2时番茄产量和果实Vc含量达到最高值;施钾量432 kg/hm2时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达到最大值。通过CRITIC法对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评定施钾量为360 kg/hm2的处理最优,因此建议和田地区与试验条件相似的设施番茄,全生育期施钾量为360 kg/hm2。  相似文献   

6.
明确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为该地区肥料的合理配置与施用提供依据,对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及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15—2019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西部布置的360个玉米“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对比分析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以及不同肥料的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氮磷钾配施N2P2K2处理(N、P2O5、K2O施用量分别是209.20、97.80、85.15 kg/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9.46 t/hm2,较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50.64%。与各缺素处理相比,增施氮、磷、钾肥平均增产2.21、1.37、1.32 t/hm2 ,增幅分别为37.81%、23.65%、22.41%。与不施肥处理比较,缺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其高低顺序为N2P2K0(8.14 t/hm2)>N2P0K2(8.09 t/hm2)>N0P2K2(7.25 t/hm2),表明吉林省西部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顺序为氮>磷>钾。施用氮、磷、钾肥增加玉米养分吸收量(N 192.5 kg/hm2、P2O5 86.5 kg/hm2、K2O 217.4 kg/hm2)。在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5.11 kg/kg N、22.28 kg/kg P2O5、19.44 kg/kg K2O,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9.50%、29.27%、45.71%,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72%、17.59%、14.97%。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施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较高,但仍应结合当地土壤条件,积极进行培肥改良,并应用减肥增效等相关技术,根植科学施肥理念,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玉米增产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甜瓜新品系“14-64”为供试材料,试验设置FA1(0 kg/hm2)、FA2(45 kg/hm2)、FA3(75 kg/hm2)、FA4(105 kg/hm2)、FA5(135 kg/hm2)、FA6(165 kg/hm2)6个黄腐酸钾施用水平,研究不同黄腐酸钾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黄腐酸钾在新疆地区甜瓜种植上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FA1处理相比,各施用黄腐酸钾处理均提高了甜瓜各生育期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积累量,提高了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甜瓜单瓜重和经济产量。黄腐酸钾施用量为135 kg/hm2时,甜瓜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其产量均达最大值。与FA1处理相比,成熟期FA5处理根、茎叶、果实的干物质量显著增加17.42%、30.74%、43.96%,其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分别增加52.29%、56.10%、99.30%,76.32%、78.82%、129.23%和37.47%、43.97%、88.36%。除了FA2处理外,其他施黄腐酸钾处理较FA1处理中心和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7.85%~17.89%和7.90%~9.58%,单瓜重和经济产量显著增加7.60%~22.81%和8.01%~22.85%。FA5和 FA6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单瓜重和经济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其他处理。综上,高量施用黄腐酸钾更有利于甜瓜的高产优质,但过量施用(>135 kg/hm2)时反而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135 kg/hm2的黄腐酸钾施用量是最优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氮、磷、钾肥配施对葛根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葛根高效栽培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葛根产量和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明确研究区葛根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案对葛根产量和功能成分的影响显著,其中以N3P1K2(N 270kg/hm2,P2O5 45 kg/hm2,K2O 9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13 kg/ 株和83.10 mg/g;N1P3K2(N 9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90 kg/hm2) 的葛根素含量最高, 为24.85 mg/g,N1P2K3(N 90 kg/hm2,P2O5 90 kg/hm2,K2O 135 kg/hm2)处理的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2.96 和2.55 mg/g。氮、磷、钾肥配施对葛根产量和葛根素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肥> 钾肥> 磷肥。以葛根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肥量为N 27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90 kg/hm2,以葛根品质提升为目标的最佳施肥量为N 18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90 kg/hm2。  相似文献   

9.
减量施肥对湖垸旱地作物产量及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明洞庭湖区旱地生产中的氮磷盈余问题, 利用在该区域连续两年的玉米 油菜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常规施肥[玉米: 400 kg(N)·hm-2, 90 kg(P2O5)·hm-2, 135 kg(K2O)·hm-2; 油菜: 180 kg(N)·hm-2, 65 kg(P2O5)·hm-2, 60 kg(K2O)·hm-2]、常规施肥减氮15%、减氮30%、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常规施肥减磷20%共5个处理下, 玉米和油菜产量、氮磷肥利用率、氮磷径流损失量以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研究区域现有施肥水平下(常规施肥), 减量施肥对玉米和油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处理下玉米和油菜对氮磷养分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其中氮素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提高7.96%和4.89%、磷素利用率提高2.02%和2.56%; 同时, 减量施肥各处理下氮磷径流损失量与常规处理比较, 分别减少3.54%~29.36%和7.14%~35.71%; 试验期内, 减量施肥下土壤全量氮磷及硝态氮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根据本研究结果, 各施肥处理中, 以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处理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旱地作物合理施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洞庭湖区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缺乏高效的养分管理技术体系,一直是制约永州地区富硒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优化春大豆钼肥拌种条件下氮、磷肥运筹,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以“湘春豆V8”为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氮肥和磷肥施用水平组合对春大豆产量和产量构成、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以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采用钼肥拌种能显著提高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荚果数,增幅分别达71.4% 和10.0%;显著提高大豆的生物产量和地上部分氮素累积量,增幅分别达17.8% 和22.9%。(2)处理MN1P2(80 g/100 kg 钼肥拌种+45 kg/hm2 尿素+300 kg/hm2 钙镁磷肥)和处理MN2P1(80 g/100 kg 钼肥拌种+75 kg/hm2 尿素+150 kg/hm2 钙镁磷肥)产量分别达2675.64 和2576.49 kg/hm2;两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磷肥利用率、磷利用效率分别为35.15和20.97 kg/kg、181.15% 和111.53%、14.28% 和15.94%、319.69 和450.55 kg/kg。(3)相较于当地常规施肥措施(75 kg/hm2 尿素+450 g/hm2 钙镁磷肥),MN1P2 和MN2P1 两处理施氮、磷肥减施幅度分别达40%、50% 和0%、66.7%。永州贫钼地区春大豆钼肥拌种前提下,氮、磷施用量为45 kg/hm2 尿素+300 kg/hm2 钙镁磷肥或75 kg/hm2尿素+150 kg/hm2 钙镁磷肥,可在减施氮磷肥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提高大豆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2011年田间试验, 研究了黄土旱塬区不同秸秆覆盖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和小麦产量变化, 计算了生产每千克籽粒产量下土壤CO2的释放量, 并以此比较了处理间的经济 环境效益值。试验包括4个处理: 无覆盖对照(CK)、全年9 000 kg·hm-2秸秆覆盖(M9000)、全年4 500 kg·hm-2秸秆覆盖(M4500)和夏闲期秸秆覆盖(SF)。结果表明: 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CO2累积释放量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但第1年生育期为14.92~17.43 t(CO2)·hm-2, 显著高于第2年[12.95~13.69 t(CO2)·hm -2](P<0.05), 处理和年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与CK(产量5.03 t·hm-2)相比, 秸秆覆盖降低了作物产量, 其中M9000 (4.71 t·hm-2)与CK差异显著。经济 环境效益值计算结果显示, 冬小麦生育期内生产每千克籽粒释放2.96~3.16 kg CO2, 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各处理平均值看, 小麦产量以及经济 环境效益值均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 降水偏少的第1年度作物产量(4.60~4.98 t·hm-2)显著低于降水相对丰富的第2年度(4.50~5.47 t·hm-2), 但经济 环境效益值(3.03~3.69 kg·kg 1、2.45~2.88 kg·kg-1)结果相反。处理和年份对作物产量和经济 环境效益值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 在缺水年份秸秆覆盖能够提高作物产量, M9000处理具有最优的经济 环境效益; 而在丰水年份, 秸秆覆盖导致产量显著下降, CK具有更好的经济 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土壤微量元素养分是限制小麦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叶面喷施适宜比例的微肥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比例的微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叶面喷施四硼酸钠、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钼酸铵均对小麦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高硼、高锌和适当铁配比的微肥更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硼促进植物水分和养分吸收,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为小麦穗部生长提供了营养条件;高浓度锌有利于小麦叶绿素和生长激素的合成,增加小麦株高、穗长、穗数和穗粒数;适宜比例的锌和铁叶面喷施能提高小麦穗粒数和籽粒产量。根据极差分析得出6 种微肥的最佳施用水平分别为四硼酸钠4.5 kg/hm2、硫酸锌4.5 kg/hm2、硫酸锰0.75 kg/hm2、硫酸亚铁2.25kg/hm2、硫酸铜0.75 kg/hm2、钼酸铵0.75 kg/hm2。综合6 种微肥的施用水平,18 个处理中叶面喷施四硼酸钠4.5kg/hm2、硫酸锌1.5 kg/hm2、硫酸锰0.75 kg/hm2、硫酸亚铁2.25 kg/hm2、硫酸铜1.125 kg/hm2 和钼酸铵1.125 kg/hm2配比的微肥下小麦产量最高,为10259.09 kg/hm2,高于其他处理0.07% ~ 16.54%,此研究可为丰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外源钙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木薯NK-10、SC12、SC9为试料,设置0 kg/hm2(CK)、20 kg/hm2(T1)、40 kg/hm2(T2)、60 kg/hm2(T3)4个外源钙用量处理,研究外源钙对食用木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钙施入量的增加,食用木薯的产量、薯长、薯粗、淀粉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块根的钙、蛋白质、粗纤维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而生理性变质(PPD)的产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产量和薯粗在T1、T2处理下显著大于CK,薯长在T1处理下显著大于CK,钙、蛋白质含量在T2、T3处理下显著大于CK,淀粉含量在T1、T2、T3处理下显著大于CK,T2、T3处理下的PPD产生显著少于CK;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外源钙的施用量为33 kg/hm2时,食用木薯的产量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一定范围内的外源钙可以提高食用木薯的根长、根粗、产量、淀粉、蛋白质,对提高木薯的耐贮藏能力也有重要作用,最适宜的外源钙施用量为33 kg/hm2。  相似文献   

14.
快速提升土壤有机碳对蔬菜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提升存在差异。以西南地区露地大白菜为研究对象,于2019~2020年开展不同类型有机肥对西南地区菜地系统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氮磷平衡的影响,明确该地区适合施用的有机肥类型。试验设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V)、生物炭(BC)、鸡粪(CM)、餐厨废弃物资源化(KW)、秸秆(ST)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其中CK处理不施肥,CONV处理施肥量为C 1200 kg/hm2、N 450 kg/hm2、P2O5 450 kg/hm2,其余4个有机肥处理等碳、氮、磷优化施肥处理,为C 1700 kg/hm2、N 250 kg/hm2、P2O5 160 kg/hm2。结果显示:与CONV处理相比,BC、KW和ST处理在降低44.4%氮肥和64.4%磷肥用量的条件下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在土壤有机碳方面,不同类型有机肥处理相比CK和CONV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5.2%~78.3%和14.3%~31.2%,其中BC和KW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BC处理相比ST和CM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0.1%和14.9%,KW处理相比ST和CM处理分别提高2.75%和7.18%。有机肥处理间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有机肥处理的氮和磷肥利用率均高于CONV处理,分别提高7.6%~16.3%和7.72%~9.52%,其中BC处理的氮、磷肥利用率最高,KW处理次之。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土壤有机碳提升、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BC和KW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佳。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施肥管理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有机肥是保障西南地区菜地土壤健康、蔬菜绿色高产高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甜菜是我国及世界主要糖料作物之一,但钾肥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甜菜生产。以不同甜菜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施用不同钾肥类型及不同钾肥用量对土壤钾素迁移、甜菜块根产量、产糖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甜菜的钾肥类型及施用量。试验设置2个甜菜品种(KWS9899、KWS7748)、2种钾肥类型(氯化钾和硫酸钾)、4个钾肥施用量(以K2O计0、105、210、315 kg/hm2)。结果表明:(1)在距离滴灌带水平10、20 cm处,两种甜菜均以施用钾肥(K2O) 315 kg/hm2时土壤的速效钾迁移量最大,并且氯化钾肥的速效钾迁移量大于硫酸钾肥。同时,两种肥料类型下土壤中的速效钾均在20~40 cm土层中积累。(2)钾肥会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以施用硫酸钾肥(K2O 210 kg/hm2)的产量与产糖量最高,且两种甜菜钾肥利用效率均随氯化钾肥和硫酸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综上,施用钾肥可以增加耕层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进而提高了甜菜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增加了钾肥农学利用率。硫酸钾肥(K2O 210 kg/hm2)对甜菜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增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2水平灌水量(4541.0和2270.6 m3/hm2)×3水平氮肥追施量(747.4、373.9 kg/hm2和0),以番茄品种Skala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水平对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番茄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等活性及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灌水(4541.0 m3/hm2)或高施氮量(747.4 kg/hm2)可显著降低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水、氮协调供应有利于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通过多目标评价,在该试验条件下,当灌水量4541.0 m3/hm2、氮肥追施量373.9 kg/hm2可获得最优的土壤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施磷对玉米吸磷量、产量和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给玉米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低磷土壤(Olsen-P 4.9 mg·kg-1)上,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施磷0(T0)、50 kg(P2O5)·hm-2(T1)、100 kg(P2O5)·hm-2(T2)、200 kg(P2O5)·hm-2(T3)、1 000 kg(P2O5)·hm-2(T4)对两个玉米品种"鲁单9002" (LD9002)、"先玉335"(XY335)的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根际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玉米品种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都表现为T12O5)·hm-2的T3处理非根际土转化为根际土土壤磷的量最大, 同时玉米生物量、产量、磷转移量也达到最高, 而施磷1 000 kg(P2O5)·hm-2处理玉米生物量、产量与中磷水平相比没有显著增加, 但植株吸磷量较高。XY335的花后磷转移量小于LD9002。相关分析表明, LD9002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茎、叶吸磷量之间显著相关, 以播种后79 d与茎、叶磷浓度、吸磷量、生物量、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而XY335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茎、叶磷浓度之间显著相关, 在播种后47 d期间与茎、叶磷浓度、吸磷量、生物量、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因此, 在低磷土壤上, LD9002和XY335分别在播种后79 d和47 d时是植株对磷的敏感期, 可以通过测试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来反映土壤的供磷状况; LD9002在79 d时最大吸磷量需要的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4.95 mg·kg-1、32.99 mg·kg-1, XY335品种在47 d时最大吸磷量需要的根际土、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1.24 mg·kg-1、35.35 mg·kg-1; 施磷量1 000 kg(P2O5)·hm-2处理两品种玉米产量、生物量、磷积累量与施磷量100~200 kg(P2O5)·hm-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磷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N、P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施肥量对微生物量C无明显影响;施N肥量高(225kg/hm2)时降低微生物量N;当施P肥达225kg/hm2时则对微生物量P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土壤调理剂使用量对陕北盐碱地土壤化学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为该区盐碱地改良和水稻种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陕北定边县盐碱地水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 000,1 500,2 000 kg/hm2),在陕北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 ①随着土壤调理剂的用量增加,各处理0-40 cm土壤pH值和水溶性盐总量明显降低,各处理较对照降低范围分别为0.89%~5.02%和6.78%~13.56%。②添加土壤调理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但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③土壤调理剂添加量为1 500,2 000 kg/hm2时,能较为显著提升水稻分蘖数和水稻株高。④土壤调理剂施加量为1 000~2 000 kg/hm2,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了5.49%~24.77%,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大于1 500 kg/hm2时,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结论] 陕北定边盐碱地种植水稻,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效益,土壤调理剂的参考适宜添加量确定为1 500 kg/hm2。  相似文献   

20.
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保水型专用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蓄水量的影响及制种玉米田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CO(NH2)2>(NH4)2HPO4>糠醛渣>保水剂>ZnSO4·7H2O;因素间最佳组合为:CO(NH2)2600kg/hm2,(NH4)2HPO4350kg/hm2,ZnSO4·7H2O 30kg/hm2,保水剂19.98kg/hm2,糠醛渣15 000kg/hm2。保水型专用肥施肥量与玉米制种田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与孔隙度、蓄水量、玉米植物学性质和经济性状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在增加,但边际产量、边际利润表现为递减,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在10.00t/hm2的基础上再增加2.50t/h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保水型专用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9.99t/hm2,玉米的理论产量为6 715.33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