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尿素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5N-尿素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复合氮肥增效剂用量、尿素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对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用量(施氮量的20%)的复合氮肥增效剂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尿素全量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不影响水稻生长,能显著提高水稻植株Ndff%、氮吸收总量,氮素利用率和^15N的吸收量,尿素减量5%~15%(即减少施氮7.8~23.7kg/hm^2)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基本上不影响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吸氮总量,能显著提高氮素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氮素利用率;植株吸氮总量、净吸收氮量和^15N总吸收量与不施增效剂的处理相当或有所提高。尿素减量达30%以上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对水稻植株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尿素与施氮量20%的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不影响大田水稻植株生长和单季产量,能提高氮素利用率,节省氮肥投入达15%。 相似文献
2.
控释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水稻大田小区试验,以普通尿素为对照,在相同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比例配施、不同控释期控释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月控释尿素和3个月控释尿素掺混后,氮素释放速率适中,能够为水稻提供较为稳定的氮素来源。肥料施入大田后,不同控释期控释尿素配施使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更有利于水稻中后期氮素供应。较普通尿素而言,控释尿素配施提高了水稻株高,水稻产量增加了4.08%~16.99%,氮肥利用率提高了7.11%~46.75%,水稻增收793.87~3 582.90元/hm~2。本试验条件下,以40%2个月控释尿素与60%3个月控释尿素配施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研究硝态氮、铵态氮及二者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养分供应与水稻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单施硝态氮(N),单施铵态氮(A),硝态氮、铵态氮按1︰3(N1A3)、2︰2(N2A2)、3︰1(N3A1)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田间养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并与农民习惯性施肥方式(U)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铵态氮对水稻的生长都起着主要作用,铵态氮通过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和促进水稻有效分蘖的方式提高了水稻产量。随着铵态氮的配施比例由25%提高到75%,水稻的产量提高了35.18%、氮素利用率提高了46.67%,每公顷产生的经济收益增加了6820.15元。A处理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碱解氮的含量较N处理显著增加36.41%、30.30%和8.42%,水稻产量提高了60.11%,氮素利用率提高了171.31%,有效穗数增加了52.31%,相较农民习惯性施肥,单施铵态氮处理每公顷还能增收522.91元。在0~18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y)与铵态氮施用量(x2)呈显著正相关,二者之间关系为y=18.0...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研究硝态氮、铵态氮及二者不同配施比例对土壤养分供应与水稻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单施硝态氮(N),单施铵态氮(A),硝态氮、铵态氮按1:3(N1A3)、2:2(N2A2)、3:1(N3A1)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田间养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并与农民习惯性施肥方式(U)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铵态氮对水稻的生长都起着主要作用,铵态氮通过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和促进水稻有效分蘖的方式提高了水稻产量。随着铵态氮的配施比例由25% 提高到75%,水稻的产量提高了35.18%、氮素利用率提高了46.67%,每公顷产生的经济收益增加了6 820.15元。A处理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碱解氮的含量较N处理显著增加36.41%、30.30% 和8.42%,水稻产量提高了60.11%,氮素利用率提高了171.31%,有效穗数增加了52.31%,相较农民习惯性施肥,单施铵态氮处理每公顷还能增收522.91元。在0 ~ 18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水稻产量(y)与铵态氮施用量(x2)呈显著正相关,二者之间关系为y = 18.044x2 + 4943.4(R2 = 0.975 3)。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控释氮肥与尿素配合一次性基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控释氮肥(CRNF)与尿素(UR)配施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以及氮肥表观、农学和生理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10%~80% CRNF较常规施氮(T1)处理,分别提高水稻籽粒干物质量和产量3.7%~13.9%和1.4%~13.4%;较全量施用CRNF(T6)处理,提高水稻籽粒干物质和产量6.3%~16.7%、2.8%~16.6%。一次性基施40%CRNF +60%UR(T4)较一次性基施全量CRNF显著提高水稻籽粒吸氮量24.2%,差异显著(P<0.05),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也处于较高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一次性基施40%CRNF +60%UR既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又减少了劳动投入,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对尿素减量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5N-尿素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尿素标准用量为120mg/盆,田间试验尿素标准用量为157.5kg/hm2),研究了复合氮肥增效剂用量、尿素减量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对玉米生长、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量的20%~60%)的复合氮肥增效剂能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发育。氮素减量5%~15%时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对玉米生长和含氮量影响不显著,15N和吸氮总量与不施增效剂的处理相当或有所提高。除尿素减量30%处理外,其余各尿素减量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的处理,玉米氮素利用率比不施增效剂的处理提高5.6%~7.3%,尿素减量5%~50%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玉米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7.7%~17.0%。在大田条件下,尿素氮减少5%~15%(即减少施氮7.8~23.7kg/hm2)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不影响玉米的单季产量,玉米植株吸氮总量、氮素净吸收量、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与不施增效剂的处理相当或增加,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14.8%~15.2%。尿素减量达30%时,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对玉米植株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明显不利。尿素与20%施氮量的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不影响玉米植株生长和单季产量,能提高玉米氮素利用率,节省氮肥投入达15%。 相似文献
7.
8.
长期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探明湘南双季稻区绿肥还田下的氮肥适宜施用量,设计了始于2008年冬季开展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2009-2017),研究绿肥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双季稻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2017年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共设计6个施肥处理:不施氮肥空白对照、仅紫云英、习惯施肥、紫云英与100%无机氮配施、紫云英与80%无机氮配施、紫云英与60%无机氮配施。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量相比,绿肥结合习惯施肥以及绿肥与化肥氮减量20%~40%配施均能保持甚至提高2009-2017年稻谷周年产量,显著提高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绿肥与化肥氮减40%时,产量变异系数最低和产量可持续指数最高。试验9 a后,与2008年相比,稻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与习惯施肥相比,绿肥与化肥氮减量20%~40%能维持土壤磷素与钾素的供给。综合考虑,紫云英还田下,化肥氮减施40%仍能获得高产稳产,且氮肥利用率最高,产量稳定性最好,并可缓慢提高土壤肥力,是湘南双季稻种植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氮素供应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紫云英还田替代化肥是我国南方稻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研究紫云英与化肥减量配施比例对水稻地上部群体特征与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以期为实现水稻绿色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设置了7个处理,包括不施肥(CK),单施化肥(F100),紫云英还田22.5 t/hm2配施化肥用量的100%、80%、60%和40%(MVF100、MVF80、MVF60和MVF40),以及紫云英单独还田处理(MV),其中磷肥用量不变。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水稻茎蘖动态变化、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及根层土壤无机氮含量,计算各处理稻田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结果】与CK相比,F100处理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进而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24.01%~35.35%;虽然提高了不同时期的茎蘖数,却增加了无效分蘖,降低了成穗率。与F100处理相比,MVF80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提高了地上部氮素积累量,促进了干物质向穗中的转运,从而使成熟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7.14%和18.74%,...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盐碱土条件下,以棉花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水溶肥料处理相比,配施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能够促进棉花植株生长,增加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实现籽棉增产32.19%,皮棉增产41.49%;促进棉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4.22%、32.48%,差异显著,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养分的损失。总之,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在盐碱土棉花上具有良好的肥料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对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普通尿素和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在不同施用量、不同施肥方式(普通尿素为基肥+两次追肥;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为接触施肥方式)条件下对移栽稻生长过程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在比普通尿素施氮量(N150kg/hm2)减少30%(N105kg/hm2)和50%(N75kg/hm2)时,对水稻生长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由于包衣尿素在田间的养分释放动态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规律吻合,施用包衣尿素的水稻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其中水稻产量增加12.7%~14.4%,吸氮量增加27.5%~32.7%;普通尿素和氮肥用量减少30%和50%的包衣尿素3个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9.9%、58.8%和89.9%。此外,施用包衣尿素比普通尿素水稻的子粒粗蛋白质含量提高9.2%~12.2%。 相似文献
13.
施氮对稻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稻米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是稻米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赖氨酸含量的高低对稻米的营养价值更为重要.本项试验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施氮量以及等氮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前、中、后期不同施氮比例对稻米中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探讨不同施肥方法对稻米营养价值的影响,为高产、高效、优质的水稻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苗生长及伤流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探明不同水分供应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苗及伤流液的影响,设正常水分及50 g/L PEG模拟水分胁迫和3种不同质量比例的NH4+-N/NO3--N(9/1,5/5,1/9)氮素营养处理,测定了水稻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根基伤流量。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促进水稻根系平均直径增大,有利于水稻地上部物质累积;NO3--N则使水稻根系总吸收面积增大,促进根系物质累积;NH4+-N/NO3--N为5/5处理的水稻活跃吸收面积最大,活跃吸收面积比亦最高。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NO3--N为5/5的处理更有利于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NO3--N有利于水稻鲜重和干重增加,促进根系平均直径增大,水稻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均随NO3--N供应比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正常水分条件下,水稻幼苗白天的耗水量随NH4+-N/ NO3--N比例降低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条件降低了水稻对水分的吸收。水分胁迫显著降低各处理水稻伤流量,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为5/5处理的水稻伤流量最大;水分胁迫后,9/1处理的水稻伤流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尿素与液态脲甲醛缓释氮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滴灌棉田高产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棉花品种新陆早64号,设置2种施氮方式,分别为常规全施尿素(T2)和尿素与缓释氮肥不同比例配施(US);配施处理按照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减氮U0.8S0.2(T3)和U0.6S0.4(T4)、减氮20%U0.6S0.2(T5)和U0.4S0.4(T6)、减氮40%U0.4S0.2(T7)和U0.2S0.4(T8),不施氮肥(T1)为对照,共8个处理。分别在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对棉花株高、SPAD值、干物质累积量进行测定,并分析植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尿素与缓释氮肥配施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不减氮水平下... 相似文献
17.
以"II优7954"为材料,盘栽比较了不同透水性土壤(常规淹水无渗漏、渗漏10mm/d、20mm/d、40mm/d和无水层无渗漏)对水稻根系生长与N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系生长与土壤透水性关系较大,适当的土壤水分渗透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N素利用。土壤透水量10mm/d有利于水稻早期根系生长,提高根总量和深层根比例,开花期白根比高,N肥吸收利用率达77.05%,远高于常规淹水无渗漏对照,对水稻产量也有促进作用。土壤透水量超过20mm/d时不利于产量提高及后期水稻根系和植株地上部的生长。适当土壤透水能提高籽粒千粒重,但渗漏率超过20mm/d则千粒重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潮土区采用分设正交区组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Mn与N、K配施对冬小麦各项氨基酸指标的作用。结果表明,Mn与N、K配施同小麦子粒中各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模型均达到10%以上的显著水平;氮、钾作用强度较大,锰相对较小;氮量偏低和钾量偏高都可能导致氨基酸含量急剧降低。合理的Mn与N、K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N、K2O和MnSO4.H2O施用量分别在105.66~194.07、155.55~222.93和60.63~82.72.kg/hm2范围内,小麦各项氨基酸指标均可获得较为合理的数值;其中,氮肥肥效最大,锰肥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等营养品质的肥效上优于钾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无机氮肥对坡耕地土壤氮素淋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控释尿素(PCU)、有机肥替代30%控释尿素(OF1)、替代50%控释尿素(OF2)、替代70%控释尿素(OF3)处理,并以普通尿素(CU)为对照。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玉米总生物量较CU处理增加8.97%~15.70%,籽粒增加2.30%~11.66%,随有机肥替代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加,玉米籽粒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除OF2外,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有机肥的3个处理氮素农学利用率较PCU和CU处理提高1.51%~7.67%,OF1、OF3与CU、PCU处理差异不显著;OF2处理氮素偏生产力最高,显著高于PCU和CU处理。整个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有机肥处理高于普通尿素处理(苗期除外);有机肥处理的硝态氮主要集中于0~40 cm土层,而其4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低于无机氮肥处理(60~80 cm土层除外);除CU处理外,土壤铵态氮含量由苗期至拔节期先提高后降低,到成熟期除OF2和CU处理外,其他处理表现为下降趋势。有机肥处理铵态氮主要集中于0~60 cm土层,OF1和OF2在60~100 cm土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但OF3与PCU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采用50%有机肥替代控释尿素,可以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提高表层土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淋溶,减少坡耕地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0.
氮硫配施对生姜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施肥显著影响生姜的产量及品质,在施氮的基础上合理增施硫肥可通过协调氮代谢的能力,促进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从而提高生姜产量。本文在砂姜黑土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硫配施对生姜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为提高生姜产量及养分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N水平(0、300、450、600 kg/hm2)和2个S水平(S 0、50 kg/hm2),在发棵期、根茎膨大期和收获期取样,测定茎、叶及根茎的干物质量及含氮量。【结果】生姜的茎和叶生长主要集中在前期,根茎膨大期时的茎和叶干物质量分别为5.49.3 g/plant和7.0 11.6 g/plant;根茎则在后期快速积累,至收获期时根茎干物质量达20.0 36.8 g/plant。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期茎和叶的干物质量均随之增加。适宜施氮量内,生姜根茎干物质量和产量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以N450S50处理最高。相较于N0S0处理和N0S50处理,不同施氮量处理生姜增产率分别在33.1%74.3%和25.4%64.2%之间。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处理的生姜干物质量和产量较高。氮硫配施对生姜根茎、茎和叶氮含量有不同影响。各器官中叶的氮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高于根茎和茎,其中以根茎膨大期较高,为24.3 28.4 g/kg;而根茎和茎的氮含量均在发棵期较高,分别为18.3 24.5和16.3 22.2 g/kg。不同处理中,根茎氮含量在N600S50处理中较高,而茎和叶氮含量则是在N450S50处理中最高。收获期生姜各器官氮累积量表现为根茎叶茎,其中N450S50处理的根茎氮累积量高于其他处理,而茎和叶中则是N600S50处理的氮累积量最高。整株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450S50处理最高,较N0S0处理和N0S50处理分别上升116.2%和99.0%,过量施氮反而降低氮素累积。增施硫肥能提高氮累积量,增加幅度在8.1%15.8%之间。【结论】生姜根茎干物质量主要在根茎膨大期积累,实际生产中在这一时期追施氮、钾肥,对于提高生姜根茎生物量,获得高产具有重要作用。氮和硫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适宜施氮量下增施硫肥能够促进同化产物的形成,使养分向生长旺盛部位转移,从而提高生姜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过量施氮或氮硫比例不合理则会导致产量提升受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