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熟芒果是攀枝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近些年生产中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果园土壤肥力退化、酸化现象严重,芒果品质下降。施用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提升土壤地力,但不同营养类型有机肥施用于不同土壤地力果园后对芒果品质和土壤肥力影响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攀枝花晚熟芒果果园土壤的特点,选择了3个不同肥力等级的芒果园,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探索了施用不同碳氮比有机肥及优化施肥技术对芒果产量、品质及土壤地力提升的效果。结果表明:(1)有机肥施用下芒果产量和品质显著高于无机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在同等氮素用量下,低碳氮比的鸡粪和动物氨基酸有机肥相较于高碳氮比的秸秆和甜叶菊有机肥,产量显著增加了19.4%,而碳氮比最高的甜叶菊有机肥较其他4种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芒果品质,增加了其6.0%糖度、30.3%酸度和18.8%还原性维生素C含量。(2)连续施用3年有机肥均能提升低、中和高肥力果园的平均产量,总养分最高的鸡粪有机肥处理下低肥力果园显著增产,动物氨基酸有机肥处理下中肥力果园显著增产,而高肥力果园不同类型有机肥间产量无显著差异。(3)从主成分综合得分分析,碳氮比最高的甜叶菊有机肥处理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动物氨基酸和鸡粪有机肥处理,最低为秸秆和牛粪有机肥处理。通过芒果的产量、品质、土壤肥力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攀枝花晚熟凯特芒果产量最优处理为鸡粪和动物氨基酸有机肥,品质最优处理为甜叶菊有机肥。5种类型有机肥均可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提升能力分别为甜叶菊>动物氨基酸>鸡粪>秸秆>牛粪有机肥。对于不同肥力果园,低肥力果园适合高养分含量的鸡粪有机肥,中肥力果园适合动物氨基酸有机肥,高肥力果园5种有机肥均适合,可从有机肥料价格、土壤地力提升等角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洋葱是四川省攀西高原的一种主要蔬菜,但鲜有其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的报道,以当地主栽洋葱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设置PK、农户习惯(630-300-420)、氮磷钾优化减量(540-270-330)(NPK)、NPK+中微肥、有机肥替代30%化肥(70%CN+30%ON)、控释掺混肥(40%控释N+60%常规N)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洋葱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洋葱养分需求量顺序为氮>钾>磷,收获时洋葱氮、磷和钾比例为8.4∶1∶7.8;每生产1000 kg洋葱吸收氮2.30~2.52 kg、磷(P2O5)0.57~0.69 kg,钾(K2O)2.45~2.84 kg。NPK+中微肥施肥模式的洋葱产量、氮表观回收率、氮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最高,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增加8685 kg/hm2、17.06%、47.89 kg/kg和24.96 kg/kg。氮磷钾优化减量、有机肥替代30%化肥和控释掺混肥3种模式的洋葱产量、氮表观回收率、氮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较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平均增加7230 kg/hm2、10.1%、45.20 kg/kg、22.27 kg/kg。因此,在攀西高原洋葱高产高效生产中,建议在适量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510~540、240~270、300~330 kg/hm2)的基础上优先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并结合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缓控释肥施用,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芒果主产区果园施肥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省是我国芒果适栽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为了探明芒果园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施肥状况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为指导果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访谈,在主产区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8~9月调查70余个果园的养分管理状况,并结合文献资料中的肥料推荐施用量,制定了芒果低产区、高产区施肥量等级标准,昌江县和东方市,适用于5 000~10 000 kg/hm~2芒果低产区施肥量等级划分标准,合理施肥量水平为有机肥、总氮、总磷、总钾投入量分别为15 000~20 000、130~260、50~100、150~300 kg/hm~2。乐东县、三亚市和陵水县,适用于10 000~15 000 kg/hm~2芒果高产施肥量等级划分标准,合理施肥量水平为有机肥、总氮、总磷、总钾投入量分别为20 000~25 000、260~390、100~150、300~450 kg/hm~2,氮磷钾比例约为1∶0.4∶1.15。果园养分投入评价结果,有机肥投入量严重不足,有机肥氮素投入约为总氮投入的十分之一,昌江县和乐东县100%农户有机肥施肥量低于合理水平;芒果园存在氮肥过量情况,昌江县和乐东县约有23.08%农户高于合理水平,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约54.72%农户低于合理水平,约37.73%农户高于合理水平;芒果园磷肥过量严重,昌江县、东方市仅有7.69%农户处于合理水平,90%以上农户高于合理水平;芒果园钾肥不足,昌江县、东方市50%以上农户低于合理水平,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约84.02%低于合理水平。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不科学,氮、磷投入过量,钾投入不足,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降低氮磷肥的投入,提高钾肥投入,同时提高有机肥施用量及农户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4.
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土壤酶和微生物以及樱桃番茄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明确樱桃番茄在南方黄壤下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响应,为樱桃番茄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及土壤培肥提供参考。以樱桃番茄为研究对象,在施用菌棒有机肥5.0 t/hm2 的基础上共设置6 个处理,分别为CK(常规施肥)、T1(化肥减量10%)、T2(化肥减量20%)、T3(化肥减量30%)、T4(化肥减量40%)和T5(化肥减量50%)。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分别平均提高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8.8%、蔗糖酶活性14.6% 和纤维素酶活性31.9%,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14.9%,而过量减肥(T4、T5)显著降低脲酶活性;化肥减量10% ~ 50% 配施有机肥,单穗果数分别增加20.8%、18.3%、17.3%、12.9% 和12.7%,产量分别提高10.6%、10.5%、8.4%、0.6% 和0.2%;改善樱桃番茄的品质,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0.9% ~ 8.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4.7% ~ 11.3%、维生素C 含量提高了1.3% ~ 3.5%,可滴定性酸含量降低了8.5% ~ 12.8%,糖酸比提高了1.0% ~ 2.5%。因此,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化肥减量20 ~ 30%,同时配施5.0 t/hm2 有机肥为最适宜的养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N、P、有机肥三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在陕北黄土高原进行了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肥效与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得到了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的肥效反应模式,以及N、P和有机肥单因素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增加的影响是有机肥 N P,施用有机肥是日光温室黄瓜增产的主要措施。当施P2O5量小于750 kg/km2、施氮量小于1150 kg/hm2时,N、P肥有增产效果,用量大于此施肥量时N、P肥效降低。根据反应模式提出在黄瓜目标产量在83000~88000 kg/hm2之间,95%置信区间的N、P、有机肥最佳施肥用量为N 807.5~1309.3、P2O5 576.6~991.6 kg/hm2;有机肥41.3~148.9 t/hm2。N∶P2O5为1∶0.714~0.757。日光温室黄瓜种植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和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日光温室黄瓜NO2--N和NO3--N含量和土壤NO3--N以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上,施N400kg.hm2和P2O5250kg.hm2,黄瓜生长期间,NO3--N含量变化与黄瓜的生长发育阶段关系密切,黄瓜结瓜前020和2040cm土层NO3--N含量较高,随黄瓜生长速度加快和结瓜盛期的到来,土壤NO3--N含量降低;黄瓜收获后,NO3--N含量又有增加。不同施肥种类比较,施用化肥40160cm土层NO3--N的累积和淋洗量最大,施用沼肥其累积和淋洗量小于施用化肥,而施用有机肥(牛粪)NO3--N的累积和淋洗量小于施用沼肥。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有机钾肥,可以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用量,从而降低土壤剖面0200cmNO3--N的累积。使用沼肥、叶面肥的黄瓜产量都明显高于不施肥和NP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7.
砂姜黑土长期定位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20年定位试验资料,阐述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及不施肥等五种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两季作物的总产量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最高,较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分别增产18.4%~36.1%和7.4%~23.4%。有机肥与化肥配合,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磷的含量。每kg氮素增产粮食数也以等量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处理最多。有机肥加化肥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必须重视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南岳阳君山区蔬菜基地土壤肥力状况、不同施肥结构对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室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茄子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较纯化肥处理(NPK),可以显著提高茄子产量,尤以牛粪+化肥(NPKM1)处理茄子产量最高。(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较当地习惯施肥处理和化肥处理,可以提高茄子对N、P、K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率;(3)在茄子生长的前期,化肥可迅速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在茄子生长的后期,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有重要作用。由以上结果,根据不同施肥结构茄子的产量和茄子对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土壤养分状况及有效性,初步提出了在茄子生产中增施有机肥的优化施肥结构模式,以保证茄子的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芒果生产基地。为了探明芒果园氮素盈余状况,以海南岛芒果主产区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的芒果种植农户调研资料和测试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71个芒果园氮肥施用量和氮素盈余状况。结果表明:芒果主产区氮素平均盈余量陵水县最高,为299.73 kg hm~(-2),氮素污染风险最高,其次为乐东县、昌江县和三亚市,分别为256.95 kg hm~(-2)、198.46 kg hm~(-2)、145.12 kg hm~(-2),东方市平均氮素盈余最低,为106.37 kg hm~(-2)。大部分芒果园盈余量未达到平均水平,少数氮素盈余远远高于平均值。氮素盈余量分布规律为昌江县和东方市芒果园氮素盈余量较集中,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氮素盈余状况较为分散。芒果园氮素盈余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氮素投入,其次是氮素输出,其中,化肥为氮素投入的贡献高达90%以上,有机肥贡献较小。海南省芒果园存在氮素盈余状况,有氮素污染风险,应该重施有机肥调整施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方畅宇  屠乃美  张清壮  易镇邪 《土壤》2018,50(3):462-468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稻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找到最佳施肥模式,本试验在浏阳市北盛镇、荷花镇和达浒镇3个不同基础地力水稻田块从2013年起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常规施肥、60%化肥+40%有机肥(秸秆+紫云英)和单纯施用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3年定位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模式相比无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生物产量,以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最为显著,且生物产量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相比不施肥、纯化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38.3%~62.4%、1.7%~9.6%、8.4%~12.0%。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表现出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规律,且速效养分含量逐年递增,而纯化肥处理速效养分逐年递减。从当季作物产量而言,低肥区应加大化肥在有机无机配施中的比例,但从长远培肥地力方面,应适当加大有机肥在配施中所占比例,对于中高肥区则可逐步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而施肥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效果,60%化肥+40%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培肥地力效果最为显著,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仅全部施用有机肥处理有所增加 ,单施N、P化肥处理下降最多 ,至 15年后下降2 5 .8%。长期未施肥处理 (对照 )碱解氮变化最大 ,较试验前下降 2 6 .5 % ,其他养分指标变化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前期不及单施化肥处理 ,中后期则反之。砂姜黑土基本生产力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渐降 ,土壤对秋粮大豆或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  相似文献   

12.
适宜肥料与改良剂改善盐碱土壤理化特性并提高作物产量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构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适宜的培肥改土增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在黄淮海平原典型轻中度盐碱障碍耕地进行了2 a的施肥试验,探究肥料结合改良剂施用对盐碱障碍耕地的土壤改良与作物增产效应。研究表明:仅依靠提高化肥施用量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会造成土壤盐分升高,土壤物理性质恶化,不利于盐碱土改良与可持续利用。在适度增施化肥的基础上,结合施用改良剂或有机肥可以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有利于盐碱耕地养分积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试验进行2 a后小麦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提高21.41%和27.72%,分别达到6.35×103和6.68×103 kg/hm2;玉米产量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提高10.44%和12.85%,分别达到7.68×103和7.85×103 kg/hm2。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农作区应当重视有机肥与改良剂的施用,在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可为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田间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与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晋京  张大军  窦森  宋祥云 《土壤通报》2006,37(6):1243-1246
依据Pallo方法对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初步研究了黑土田间定位施用有机肥、化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各组分数量与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常化肥不会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数量与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施用有机肥使各组分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施用有机肥使各组分的分子结构变得简单化。从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角度来看,施肥应采用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在配施化肥条件下可以适当提高有机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合理施肥对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3年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6种施肥模式(常规化肥、控释复合肥、常规化肥 + 有机肥、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70%常规化肥 + 有机肥、70%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茶树专用控释复合肥能够达到常规化肥1年4次施用的增产效果,并显著提高了夏茶茶叶品质。与单施常规化肥相比,增施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产量提高10.6% ~ 14.0%,达显著水平(P < 0 .05),净收益增加8.0% ~ 18.3%,并显著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与常规化肥增施有机肥相比,控释复合肥增施有机肥茶叶产量提高了3.0%(P < 0.05),净收益增加7.6% ~ 8.5%,夏茶水浸出物含量提高1.34% ~ 1.39%,茶多酚含量降低了2.7% ~ 4.7%,达显著水平(P < 0.05)。70%常规化肥 + 有机肥或70%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产量及品质与全量施肥增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培肥土壤方面,增施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0 ~ 20?cm土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因此,从施肥方便性、茶叶产量、经济效益、茶叶品质和培肥土壤方面综合考虑,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控释复合肥减少用量30%并增施有机肥是最优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秦岭北麓是陕西省优质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适栽区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摸清该地区猕猴桃果园的施肥现状、 养分输入特征和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果品质量、 增加果农经济收益和规范猕猴桃产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秦岭北麓猕猴桃主产区俞家河流域是一个典型的闭合流域。采用实地走访结合问卷记录的方式,于2012~2013年连续两年调查了该流域内240余个果园的生产和养分管理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建园基本情况、 果园面积、 主栽品种、 树龄、 栽种密度、 施肥量、 肥料品种、 施肥时期、 施肥方法、 果实产量和灌溉等。根据调查果园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 根据《中国有机肥养分志》提供的标准值,计算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结合该区域文献资料推荐的果园肥料用量最终确定了果园的合理施肥量,并以此为标准对该流域果园养分投入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通过实际调查和文献资料汇总,当猕猴桃产量在24~42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 N 375~500 kg/hm2,P2O5 186~266 kg/hm2,K2O 286~350 kg/hm2,有机肥用量为30000~65000 kg/hm2,N∶P2O5∶K2O养分比例约为1∶0.5∶0.73。果园养分投入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果园有机肥投入比例及用量严重不足。其中,完全不施有机肥的果园占36.4%,即使在施用有机肥的果园中,亦有94.3%的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其提供养分的比例不足总养分的30%。化学氮肥投入量普遍偏高,平均为N 891 kg/hm2。氮肥投入合理(N 375~500 kg/hm2)的比例仅为5.0%,过量(N 500~750 kg/hm2)的比例22.7%,过高(N 750 kg/hm2)的比例高达59.1%。磷肥投入合理(P2O5 186~266 kg/hm2)的比例为19.4%,不足(P2O5186 kg/hm2)和过量(P2O5266 kg/hm2)的比例分别为28.9%和51.7%。钾肥投入合理(K2O 286~350 kg/hm2)的比例仅为10.7%,不足(K2O 286 kg/hm2)的比例为30.6%,过量(K2O 350 kg/hm2)的比例为58.7%。【结论】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猕猴桃果园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氮肥过量投入问题严重,过量比例高达81.8%。磷、 钾肥过量和不足现象并存。因此,在今后该区域果树养分管理中,应大力增加有机肥投入量和施用比例,大幅度降低氮肥用量,同时合理引导磷、 钾肥的科学施用。另外,因研究区耕地多以坡地为主,优化养分管理和减少养分损失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是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培肥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北京市房山区布置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化肥(CN)、常规化肥等氮量的有机肥(ON)、有机肥使用量是ON处理的一半(0.5ON)、一半化肥氮一半有机肥氮(0.5 CN)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100%化肥处理第2年玉米产量降低,降幅5.2%~6.7%,第3年减产幅度扩大;有机肥替代50%化肥可提高玉米产量11.8%。施用有机肥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微生物生物量碳等指标。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达到53.2%和38%,且和玉米产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处理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改善土壤性质的同时增加土壤0.01~0.05 mm粒径团聚体的比例,是值得推广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龚伟  颜晓元  蔡祖聪  王景燕 《土壤学报》2011,48(6):1141-1148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 a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 cm)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维数(D)的影响,并探讨了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PCM,<20μm/(250~20)μm)、微团聚体测定中<20μm与2000~20μm粒级含量的比值(RMD,<20μm/(2000~20)μm)和D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施肥处理包括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1/2有机肥+化肥NPK(1/2O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各施肥处理均能降低土壤PCM、RMD和D,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各处理土壤PCM、RMD和D均为OM处理最低,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低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的降低效果最好。土壤PCM、RMD和D与作物产量、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及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好,且PCM、RMD和D三者两两之间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改善微团聚体组成、降低PCM、RMD和D及提高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的关键;PCM、RMD和D均可作为评价长期施肥作物系统土壤肥力的综合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萝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化肥高投入引起的肥料利用率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探索到重庆市潼南区萝卜施肥最佳生物有机肥替代比例,以田间肥效试验为基础,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萝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减少化肥施用,萝卜商品产量随生物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0%替代比例的效果最佳,能有效提高萝卜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2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有机肥处理效果比无机肥更为显著。在施用有机肥处理中,高肥处理比低肥处理效果更为显著;在施用无机肥处理中,以NPK配合施用效果更为明显,高氮处理与低氮处理相比,二者差异并不显著。长期定位施肥对碱解氮的影响与有机质基本一致。此外,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有机质和碱解氮吻合。  相似文献   

20.
砂姜黑土长期施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砂姜黑土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明显,各处理产量为Ⅳ>Ⅲ>Ⅱ>Ⅰ>CK,单施化肥有利于培育大蘖壮苗,利用增穗增粒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但因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较小而难以高产。单施有机肥培肥作用明显,但其养分释放缓慢,影响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且生育前期营养生长不良,群体不足,小麦增产幅度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养分供应平衡,群体动态、产量结构合理,是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持续高产和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但应同时重视K肥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