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传统工艺制成的白茶条索稍紧,有毫香,带青气,滋味纯和;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白茶,青气消失,毫香浓、持久,条索紧,形似月芽,白毫显,滋味醇厚、甜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其含量分别为5.04%、33.00%、4.57%和42.55%.[结论]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影响明显,以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桂热2号白茶品质最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传统工艺制成的白茶条索稍紧,有毫香,带青气,滋味纯和;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白茶,青气消失,毫香浓、持久,条索紧,形似月芽,白毫显,滋味醇厚、甜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其含量分别为5.04%、33.00%、4.57%和42.55%.[结论]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影响明显,以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桂热2号白茶品质最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77-179
白茶以其清甜的口感以及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分析对比了以云南当地茶树鲜叶为原料用白茶加工工艺制作的云南白茶与福建白茶在适制品种、加工工艺以及感官品质方面的差异。指出未来可以大力推广种植适制白茶良种,以提高云南白茶的产量,同时改进加工工艺技术以提高云南白茶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云南与福建白茶在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差异,以云南和福建共16个白茶样品为材料,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氨基酸等40种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分析两地白茶的特征性差异成分;结合加工工艺和感官品质特征,比较两地白茶的差异. PCA和OPLS-DA分析发现两地白茶聚成不同的簇,经OPLS-DA共识别出11种变量重要性因子大于1的差异成分,其中云南白茶的茶多酚、没食子酸(GA)和苯丙氨酸质量分数高于福建白茶(p0.05),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鞣花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质量分数低于福建白茶(p0.05).感官审评发现福建白茶滋味较云南白茶鲜爽.得出云南和福建白茶在加工工艺、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以福建白茶为参照的标准并不适合云南白茶,应建立新的云南白茶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乌牛早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加工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乌牛早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将晒青、控制发酵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制成的红茶条索紧直,显金毫,甜香高而较持久,滋味醇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说明新加工工艺对乌牛早红茶品质有较好的提高作用,品质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9,(7):39-40
为安顺毛峰茶的加工提供参考,以福鼎大白茶茶青为研究对象,采用创新工艺(茶青→萎凋→摇青(2~3次)→凉青(2~3次)→杀青→冷却→风选→回软→揉捻→解块→做形、提毫→摊凉→提香)加工,对成品茶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创新加工工艺生产的毛峰茶总体得分为87.25分,高于传统工艺,提高了毛峰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7.
松花皮蛋无铅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分析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锌化合物取代氧化铅,研究出一种松花皮蛋加锌去铅的新工艺,经3批多组合重复和扩大试验,采用新工艺加工的松花皮蛋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工艺加工的松花皮蛋。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云抗10号红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抗10号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新工艺1和新工艺2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新工艺2鲜叶原料经萎凋、3次浪青、第二次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艺加工的红茶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含量为44.50%,氨基酸含量为3.40%,咖啡碱含量为3.09%,茶多酚含量为16.80%,可溶性糖为2.70%,儿茶素总量为2.40%,茶黄素为0.40%,茶红素为5.4%,茶褐色为7.20%。【结论】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藤茶新工艺加工过程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传统加工和新加工的方法测定了藤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的进程,黄酮、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传统工艺加工过程黄酮和叶绿素破坏量较大,不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和色泽品质的形成,藤茶茶汤黄暗、香味浓浊.藤茶新工艺比传统工艺更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加工出的藤茶有效成分保留较多,色绿、香高、味醇.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不同季节的八仙茶品种鲜叶制成红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季节和工艺加工的八仙红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条索紧结度和完整性更好,香气花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新工艺有效的解决香味显青涩味的问题,综合感官审评得分:秋季(91.98分)春季(89.23分)冬季(88.08分)夏季(87.18),感官审评得分较传统工艺提高了2~5分,表明新工艺提高了八仙红茶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1.
凌云白毫茶是广西特有的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其品种特性证明了凌云白毫茶鲜叶是制作高级白茶的原料.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加工凌云白毫白茶,只要掌握白茶在萎凋阶段的开青、拼筛、拼堆工序品质形成时的关键技术,就可以加工出外形、香味优良的白茶.  相似文献   

12.
白云特早茶树新品系按传统加工工艺分别制作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5项因子法鉴定茶类适制性,并用GC/MS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云特早最适制绿茶、红茶和白茶,其3年感官审评得分达90.2~94.9分,分别比对照高1.3~5.2分、0.6~4.5分和-2.1~2.2分;3类茶样共检测出43种香...  相似文献   

13.
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的茶叶市场消费的影响,因此,探讨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茶叶市场消费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几个县市的抽样调查,结合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总结了符合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消费特点及云南茶叶市场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云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茶叶市场消费调整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云南省中草药加工的特点,介绍小型中草药碾磨机。对碾磨机在设计制造及碾药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刘红波  黄云战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73-8775
根据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茶叶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以及工艺和装备现代化的研究现状,认为技术开发是提高普洱茶加工现代化技术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以普洱茶现代化加工装备的应用为视角,对普洱茶加工新设备的研发、普洱茶加工新工艺的开发以及普洱茶清洁化生产车间技术的研究,以及采用PLC、电子计算机等相关现代技术在普洱茶产业中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藏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渥堆时间长及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安全隐患,探索藏茶加工新工艺,以绿毛茶为试验原料,添加从土豆中制备的外源酶,结合湿热转化加工藏茶,通过响应面分析研究最佳工艺参数,并与传统工艺制成的藏茶进行感官及滋味、色素与香气成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酶添加量80 U·g-1、茶坯含水量60%、发酵温度34 ℃、发酵时间7 h进行酶促转化,而后在温度80 ℃条件下湿热转化60 h工艺制成的藏茶比传统工艺藏茶的滋味更醇和,汤色更红亮,香气更纯正,无酸馊和风霉味。该工艺制成藏茶比传统藏茶水浸出物增加11.72百分点、茶黄素增加0.05百分点、茶红素增加1.47百分点、茶褐素增加0.28百分点,并产生了较多的花果香型香气物质,其中,具有百合花香、玉兰花香、铃兰香和木香的β-芳樟醇增加1.69百分点,具有木香花香的α-雪松醇增加0.49百分点,具有果香的香叶基丙酮增加2.27百分点,极大地改善了茶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7.
云南茶苗病原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大障碍。据作者近年调查,发病率可达90%,死苗率40%。按病原线虫的主要形态学特征鉴定,云南省茶苗病原根结线虫有3种,即: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占优势,其次为爪哇根结线虫与花生根结线虫。在云南省均为首次报道。采自澜沧县的种群中,观察到较典型的北方根结线虫的会阴花纹,花纹明显呈正六边形,右侧背腹线纹相遇有一定角度,向外延伸成"翼",这里可能存在有北方根结线虫。但在花纹中没见到尾端区的刻点,故未予定论,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18.
杀青方式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为提高茶叶加工品质以及企业效益,研究了蒸汽、热风滚筒、滚筒3种杀青方法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其技术特性,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蒸汽杀青或热风滚筒杀青。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的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含量丰富的云南大叶种为对照,进行发酵六堡茶研究,开发出无性系品种桂绿1号和桂红3号较好的发酵工艺为工艺一,桂红4号的发酵工艺为工艺一和工艺二;并制定相应的技术参数,为六堡茶开辟了新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