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绿肥压青对喀斯特地区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连续4年绿肥(黑麦草、燕麦、光叶紫花苕和紫云英)压青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绿肥压青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5.04%~31.00%和6.49%~10.84%,土壤有效磷降低了0.62%~9.04%;黑麦草和燕麦压青提高了土壤pH值,而紫云英和光叶紫花苕压青则降低了土壤pH值。与无绿肥压青比较,紫云英压青对土壤细菌Ace指数无显著(P0.05)影响,但黑麦草、光叶紫花苕和燕麦压青分别显著(P0.05)减小了8.73%、6.41%和8.84%;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燕麦和紫云英压青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分别下降了6.01%、2.01%、2.01%和3.34%;绿肥压青的植烟土壤放线菌门细菌丰度提高了49.83%~114.95%,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分别降低了20.05%~66.83%和25.34%~83.49%。冗余(RDA)分析显示,Rhizomicrobium和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等变形菌门细菌属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厚壁菌门的优势细菌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则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绿肥压青还田提高了植烟土壤水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改变了土壤pH值,调节了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绿肥养分特性及其对橡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明确不同覆盖绿肥的养分特性,阐明其对云南开割橡胶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10种豆科绿肥的养分特性与积累量,探讨了不同豆科绿肥覆盖对橡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豆科绿肥均富含氮,N含量范围为19.68~32.42g/kg,平均25.38 g/kg。灌木、亚灌木绿肥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草本和藤本绿肥,草本和藤本绿肥的氮、磷、钾含量则高于灌木、亚灌木绿肥。为取得最佳的覆盖效果,筛选绿肥时应考虑灌木、亚灌木与草本、藤本相结合。绿肥覆盖后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0.71~2.99g/kg、0.01~0.16 g/kg、7.13~29.95mg/kg、14.81~38.82mg/kg;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和pH值变化不明显。绿肥覆盖对胶园土壤物理性状有一定的改善,但效果不明显。综合比较10种绿肥的养分特性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合田间观测结果,初步筛选出距瓣豆、卵叶山蚂蝗、白花灰叶豆3种绿肥对云南山地胶园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提升和维持作用,为云南开割胶园覆盖绿肥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绿肥种植配施减量氮肥对橘园土壤肥力及果实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果园种植绿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减少养分流失,从而改善树体营养状况,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矿质化肥的施用。通过在湖北省当阳市凤凰山柑橘基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当地常规施氮量(N100),种植绿肥但不施氮肥(GN0),种植绿肥配施当地常规施氮量的 70%(GN70),种植绿肥配施当地常规施氮量的 85%(GN85)和种植绿肥配施当地常规施氮量(GN100),探究减施氮肥下种植绿肥对橘园土壤肥力、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 N100相比,在橘园种植光叶苕子 75 kg·hm-2,并减施 30%以内的氮肥处理(GN70、GN85、GN100),对橘园土壤肥力(总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微量元素 Fe、Mn、Cu和 Zn等)、柑橘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实纵径、皮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 C、可食率等)均无显著影响。该研究说明在当阳橘园种植绿肥 75 kg·hm -2可以替代 30%氮肥的施用,且不会降低土壤肥力以及柑橘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可为柑橘园绿肥种植的推广以及氮肥的减施提供理论依据和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施用有机肥、石灰、蛭石和白云石等4种改良剂对光叶紫花苕生长发育、叶绿素及重金属Cu、Cd、Pb、Zn积累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施用改良剂后土壤pH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改良剂及其不同施用水平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各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并显著抑制了Cd、Pb向光叶紫花苕地上部转移,降低了重金属在光叶紫花苕植株地上部的积累,改善了光叶紫花苕的生长和发育,光叶紫花苕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增加达到显著水平。4种改良剂的不同处理水平对光叶紫花苕地下部重金属含量影响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光叶紫花苕 (Vicia villosa Roth var. glabrescens)不同 翻压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明确绿肥的养分供应潜力,为玉米–绿肥轮作系统中的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8和2019年在云南省嵩明县开展玉米 (黑糯1号) 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冬闲 (CK);不施氮肥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15000 kg/hm2 (G1)、30000 kg/hm2 (G2)、45000 kg/hm2 (G3);冬闲+常规氮肥N 270 kg/hm2 (FN)。光叶紫花苕冬季种植,在玉米播种前翻压。在玉米收获期,测定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同时测定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pH和有机质含量。  【结果】  2018年各绿肥处理G1、G2、G3的玉米产量分别相当于FN处理的78.14%、88.88%及92.86%,2019年G1、G2、G3处理的产量水平相当于FN处理的98.92%、104.22%和113.91%,相较第一年,次年各绿肥处理产量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2018和2019年各绿肥处理株高、穗位高、秃穗长及单穗重等相较于FN多无显著差异;2018年FN处理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秸秆氮含量显著高于CK和G1处理。2019年G3处理地上部氮积累量比FN、G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2.02%、33.91%。2018年玉米FN处理地上部磷积累量显著高于CK和G1处理,钾积累量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4个施肥处理间磷积累量无显著差异,3个绿肥处理的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N处理;2018年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2019年随绿肥翻压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及有机质含量等显著增加,即土壤培肥效果随绿肥应用年限增加有所提升;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及单穗重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均为20.89%。  【结论】  无需施用氮肥,第一年翻压高量光叶紫花苕,第二年翻压常量光叶紫花苕即可为玉米提供与常量氮肥相当的氮素养分,获得相近甚至更高的玉米产量。连续两年翻压绿肥后,土壤速效及全量氮、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6.
施用热带豆科绿肥对砖红壤pH值的动态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  刘国道  张如莲  郇恒福  高玲 《土壤》2012,44(1):101-106
利用尼龙网袋法分析了假木豆、尖叶木兰、铺地木兰、圆叶绒毛山蚂蝗、马占相思、圆叶舞草、合萌和密子豆8种热带绿肥施入砖红壤后,土壤pH值的动态变化及pH值变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种类的豆科绿肥均能有效提高土壤的pH值,灰碱含量高的绿肥植物增加pH值效果更好,NH4+-N的变化与土壤pH值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豆科绿肥对四川丘陵旱地作物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丘陵旱地上研究了豆科绿肥对农作物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肥翻埋与化肥减量配合对玉米增产、增效明显,绿肥翻埋7500~15000 kg/h㎡与70%、85%化肥配施的资源效应最高,比单施化肥增产13.7%~17.3%、提高效益800~1381元/h㎡.(2)在旱地多熟制预留带中间种豆科绿肥对同季小麦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后季玉米也有一定增产作用,以间种扁荚山黧豆最佳,可使小麦增产9.2%、玉米增产6.3%,周年效益提高l 398元/h㎡.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类绿肥翻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旱地翻压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和山黧豆(Lathyrus palustris l. Var. Pilosus ledeb)三种绿肥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肥翻压腐解过程中,土壤pH(原始pH值为5.95)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在翻压0~25 d内高于不翻压绿肥对照,之后始终低于对照。翻压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对照,增幅为1.6%~6.2%。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无机氮形态0~20 d以铵态氮为主,30~70 d以硝态氮为主,翻压70 d时,硝态氮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5倍以上。翻压绿肥后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增幅为11.9%~37.7%。翻压绿肥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翻压15 d时达最高且均比对照增加1.5倍以上。不同绿肥对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不同,山黧豆处理的土壤pH变化幅度最大,土壤有机碳和无机氮含量最高,箭筈豌豆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最高。本试验条件下,三种绿肥翻压均能够改变土壤pH值,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豆科间作对番茄产量、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豆科间作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番茄单作、番茄非豆科作物间作、番茄豆科作物间作的田间试验,探讨了番茄与豆科间作对番茄株高和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与豆科间作,番茄株高显著增加。番茄与架豆间作使番茄增产15.7%。架豆间作使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16.9%、14.0%、26.6%和23.4%;地豆间作也有显著增肥效应。架豆或地豆间作还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其中架豆间作使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分别提高64.6%、26.8%和25.5%。相比之下,番茄非豆科作物间作,对土壤增氮、增磷效应不明显,反而使番茄减产。因此,番茄与架豆间作,可以节肥增产,是较优良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土壤酸化是制约土壤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在重庆市长寿区开展柑橘酸性土壤追施不同土壤调理剂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夏氏蓝得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土革、硅钙镁和生石灰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柑橘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评价不同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调理剂对土壤p H的提高效果为硅钙镁生石灰土革夏氏蓝得钙镁磷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土壤有害物质的毒害,提高柑橘的产量,改善柑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土壤调理剂配合微生物菌肥或有机质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柑橘品质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红壤丘陵区柑橘园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缺磷、缺钾和有机质低等特点,土壤结构性差,"酸、干、板、粘、瘦"等特征明显[1-3],特别是新开垦的幼龄橘园,树体小、空地多,短期间种的作物收入不高,水土流失严重.通过间种绿肥或牧草等生物养地措施,可有效防治橘园的水土流失,培肥地力[3-9].在橘园间作菜肥、饲肥或粮肥等兼用经济绿肥,既能收取一定量的蔬菜或饲草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又有大量鲜嫩茎叶作肥料,培肥地力,对解决柑橘园有机肥源短缺以及季节性饲料不足,建设高产、稳产橘园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了柑橘园间作不同经济绿肥作物对柑橘产量和质量以及生态效益影响的研究,为柑橘园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豆科绿肥替代化学氮肥促进柑橘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果园豆科绿肥还田是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重要途径。研究不同绿肥替代化学氮肥比例对柑橘幼苗生长、氮素吸收、根系形态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柑橘减施氮肥和实现绿色有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1年生柑橘(Citrus reticulate L.)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供试绿肥为拉巴豆(Dolichos lablab L.)和印度豇豆(Vigna sinensis Hayata)。在相同氮磷钾养分施用量下,设置5个绿肥氮替代比例:0 (100%F)、25% (25%G+75%F)、50% (50%G+50%F)、75% (75%G+25%F)和100% (100%G),磷钾量不足时由化肥补齐。在柑橘抽春梢期测定其各部位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分析柑橘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并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结果】  相比100%F处理,两种豆科绿肥替代化学氮肥均显著提高了柑橘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以75%G+25%F和100%G处理的效果最好,其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42.71%~82.95%和38.88%~53.31%;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提高了5.12%~48.42%,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提高了6.35%~133.67%,并且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着绿肥替代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绿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明显提高了柑橘幼苗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其中以< 1.5 mm径级根提高最多。相比100%F处理,绿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的柑橘幼苗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88.34%~324.87%和78.82%~372.91%;柑橘根径级<1.5 mm 根长和根表面积随着拉巴豆替代化学氮肥比例增加而增加,而印度豇豆处理则以替代50%和100%化学氮肥处理最高。同时,相比单施化肥处理,拉巴豆和印度豇豆替代化学氮肥处理柑橘根系活力分别提高43.95%~47.48%和40.61%~66.14%。相关性和结构方程分析表明,两种豆科绿肥替代化学氮肥可直接影响柑橘干物质量,也可通过改善柑橘根系形态和活力,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柑橘氮累积量和干物质量;绿肥C/N值和柑橘氮素累积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通过直接影响柑橘氮素累积量,或间接改变柑橘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微生物量,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柑橘干物质量。  【结论】  在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拉巴豆和印度豇豆替代化学氮肥均明显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增殖,提高柑橘根系活力、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促进柑橘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在不改变柑橘常规氮磷钾施用量的前提下,豆科绿肥替代75%~100%的化学氮肥为较适宜的替代比例,其能够促进柑橘幼苗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3.
稻秸还田提高我国南方典型稻田冬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冬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利于轮作系统中主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光、温、养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研究稻秸还田对冬季豆科绿肥生长和养分积累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稻田豆科绿肥的高产栽培及稻秸资源化利用提供指导。  【方法】  在广西、四川和安徽,分别以盐渍水稻土、紫色土和黄棕壤为供试土壤,进行相同处理的豆科绿肥盆栽试验,供试品种均为当地主栽品种。稻秸添加量设 3个水平:0、3000、6000 kg/hm2 (S0、S1、S2),每个稻秸添加水平下设两个施氮水平:0和45 kg/hm2 (N0、N45),共包括6个处理。于豆科绿肥盛花期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鲜草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  【结果】  与稻秸不还田且不施氮肥处理(RS0N0)相比,盐渍水稻土、紫色土和黄棕壤上稻秸还田与氮肥配施处理的绿肥鲜草产量分别提高了63.0%~66.0%、35.2%~53.8%和103.6%~117.1%,植株氮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9.1%~41.5%、43.7%~67.2%和65.1%~70.5%,磷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2.1%~68.9%、31.4%~57.3%和37.9%~45.3%,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2.0%~58.7%、30.7%~35.0%和89.2%~102.9%。在盐渍水稻土、紫色土,稻秸还田(S1、S2)均可提高绿肥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配合施氮没有进一步提高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而在黄棕壤与秸秆半量还田相比,稻秸全量还田降低了绿肥产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肥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稻秸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则显著增加了绿肥的产量和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盐渍水稻土稻秸还田与氮肥配施处理(RS1N45和RS2N45)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黄棕壤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稻秸添加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与不施肥对照相比,3种土壤上稻秸与氮肥配施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分析表明,稻秸还田及土壤类型对豆科绿肥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的累积量均有极显著正影响(P < 0.01),氮肥处理仅对豆科绿肥鲜草产量有极显著正影响(P < 0.01)。  【结论】  稻秸还田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豆科绿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吸收,提高了豆科绿肥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在肥力较高的盐渍水稻土和紫色土上,稻秸全量还田可显著增加豆科绿肥的鲜草产量,维持土壤有效养分,无需配合施用氮肥。在肥力较低的黄棕壤上,全量还田(6000 kg/hm2)需配施氮肥才可充分发挥稻秸还田的增产效果,缓解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不同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旱地条件下箭筈豌豆(Vicia sativas L.)、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山黧豆(Lathyrus palustris L. Var. Pilosus ledeb) 三种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三种绿肥均在翻压15 d内腐解较快,腐解率均在50%以上,之后腐解速率逐渐减慢,翻压70 d时,箭筈豌豆、苕子和山黧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1.7%、67.3%和74.1%。氮和钾在翻压10 d内释放较快,碳和磷在翻压15 d内释放较快,之后释放速率均减慢。箭筈豌豆、苕子和山黧豆在翻压70 d时的碳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1.3%、67.0%和74.1%。三种绿肥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均是K>P>N,在翻压70 d时钾的累积释放率均在90%以上,磷的累积释放率为73.3%~78.7%,氮的累积释放率为59.9%~71.2%,其中山黧豆的氮和磷累积释放率高于箭筈豌豆和苕子,而三种绿肥钾的累积释放率无显著差异。养分释放量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和苕子的养分累积释放量表现为K>N>P,而山黧豆表现为N>K>P,不同绿肥的养分累积释放量不同,山黧豆的氮累积释放量最高,箭筈豌豆的磷和钾累积释放量最高,苕子各养分的累积释放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剂配合套种对幼龄橘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选取了生石灰、生石灰+火土灰为酸性土壤改良剂,绿豆和红薯为套种作物,以土壤清耕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酸性土壤改良剂和套种作物组合对土壤理化性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以及活性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土壤清耕处理,各施用土壤改良剂配合套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且降低活性铝含量(P<0.05),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较施用生石灰处理,长期施用生石灰+火土灰累加效应明显,在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降低活性铝含量、提高土壤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等方面效果更好。套种绿豆和套种红薯在多数土壤理化特性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但套种红薯对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含量方面效果更好,而套种绿豆则更有利于提升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总体来看,施用生石灰+火土灰配合套种红薯/绿豆均能有效改善橘园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柑橘专用肥减量施用及其配种光叶苕子对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柑橘化肥减施、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和依据。在湖北宜昌秭归、夷陵分别选取伦晚脐橙和温州蜜柑果园,采用田间试验,设置当地习惯施肥(CK)、与习惯施肥氮磷钾养分等量的柑橘专用肥(DL)、按习惯施肥氮磷钾总量减少25%的柑橘专用肥(JL)及其配种光叶苕子(JLL)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选择生长一致的3~4棵树,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柑橘叶片养分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1)与习惯施肥相比,养分等量和减量25%的专用肥没有使伦晚脐橙、温州蜜柑果实产量下降;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使伦晚脐橙、温州蜜柑产量有提高趋势。2)以每千克氮磷钾养分产出果实产量计肥料养分效率,施用等量、减量25%专用肥和专用肥减量25%+配种光叶苕子均有提高每千克氮磷钾果实产量即氮磷钾养分效率的趋势,尤其是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明显提高了温州蜜柑养分效率。3)施用养分等量、减量25%专用肥和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均增加了伦晚脐橙、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固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品质明显改善。4)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增加了伦晚脐橙柑橘春梢叶片氮、磷含量,降低了两个果园5月份土壤速效氮、磷含量和下半年20~40 cm土层速效氮、磷、钾含量。柑橘专用肥提高了柑橘养分效率和果实品质,施用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提高了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养分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红黄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定位实验地的土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单施无机肥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不利于保持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综合培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基因多样性提高幅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不施肥与单施无机肥的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近,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和"无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其它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尤为显著,说明套种豆科绿肥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茶叶产量和茶叶营养物质累积量最大,这进一步佐证了此培肥模式能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种橡胶园覆盖绿肥种子进行不同时长的热水处理,分析其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研究不同热水处理方式对绿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蔓豆、爪哇葛藤、刺毛黧豆的发芽率、发芽势随着热水处理时间的缩短而下降,而印尼乌绿豆则随着热水处理时间的缩短而上升,铺地木蓝、决明先升高后下降,圆叶决明、十一叶木蓝、长果猪屎豆、钝叶决明先下降后升高。绿肥种子2~4 d开始萌发,不同热水处理方式对绿肥种子开始萌发时间影响不大。毛蔓豆、圆叶决明、决明、钝叶决明的发芽持续时间随热水处理时间的缩短而延长,爪哇葛藤、印尼乌绿豆、长果猪屎豆随热水处理时间的缩短而缩短;不同时长热水处理对铺地木蓝、十一叶木蓝、刺毛黧豆的发芽持续时间影响不大,且这3种种子发芽不整齐、持续时间长,可考虑采用育苗后再移栽。毛蔓豆、爪哇葛藤、刺毛黧豆、圆叶决明、钝叶决明5种绿肥种子加热水直至自然冷却处理效果最好,印尼乌绿豆、十一叶木蓝、长果猪屎豆加热水倒掉冷水骤冷处理效果最好,铺地木蓝、决明加热水马上倒掉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降低橘园化肥施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明确橘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适比例,在湖北当阳柑橘主产区开展了两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比例化学氮肥减量配合饼肥施用对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叶片营养及橘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化学氮肥减量30%以内配合饼肥施用并未显著改变2018及2019年的柑橘产量。然而,饼肥完全替代化学氮肥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显著降低。2019年,化学氮肥减量30%以内配合饼肥施用处理的柑橘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处理,固酸比则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在生长周期内各处理柑橘叶片中C、N、P、K、Ca及Mg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在同一时期内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别。但饼肥完全替代化学氮肥导致叶片中的N含量在大部分时间内均低于其他处理。在土壤养分方面,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有效Ca及有效Mg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当阳地区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配施饼肥减少化学氮肥30%的投入是可行的,并不会减少柑橘产量,同时对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容  王永豪  王昌全  石松柏  陈玉蓝  李冰  王勇 《土壤》2021,53(4):794-801
以四川凉攀区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植烟年限和前茬作物下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分布和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植烟过程显著增加了土壤酚酸类物质的累积,变异系数均超过了50%,单类酚酸物质中以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最高(66.18μg/g);(2)除阿魏酸、肉桂酸外,1 600~2 000 m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含量高于1 200~1 600 m海拔高度;海拔高度超过2 000 m后,土壤酚酸类物质(除水溶性酚外)的含量反而下降。(3)植烟水稻土酚酸类物质含量高于紫色土和红壤;对同一土壤不同区域而言,仁和区红壤的总酚和复合态酚平均含量和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盐源县,平均含量增幅分别为10.23%和20.51%。(4)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非植烟土壤,除土壤水溶性酚以及会东县土壤的苯甲酸、肉桂酸平均含量的最大值均在植烟年限为1~3 a的土壤外,该烟区土壤的酚酸类物质含量随植烟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5)前茬未种植作物时(即冬闲),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较高,促进了酚酸类物质的累积;光叶紫花苕为前茬作物时,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有一定的消解作用,降低了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累积,尤其对总酚、复合态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的消减作用最为明显。总体上,海拔高度较低、种植年限较短、前茬作物为光叶紫花苕的红壤中酚酸类物质含量较低,因此在凉攀区,在红壤中种植光叶紫花苕这类绿肥可以消减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