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营养盐因子对孔石莼和繁枝蜈蚣藻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合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考察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孔石莼和繁枝蜈蚣藻氮、磷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范围内,2种海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均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NO3-N×NH4-N交互作用影响2种海藻对NO3-N的吸收;NO3-N×PO4-P交互作用影响孔石莼对3种氮、磷营养盐的吸收,还影响繁枝蜈蚣藻对NH4-N的吸收;NH4-N×PO4-P交互作用影响孔石莼对磷的吸收;藻质量对2种海藻营养盐的吸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2.
变温对孔石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照培养箱中研究了变温(23±3)℃、(26±3)℃、(29±3)℃及相应的恒温对照23、26、29℃共6个温度处理对孔石莼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应的恒温相比,变温对孔石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随变温持续时间发生变化。(26±3)℃变温的促生长作用最强,其次为(23±3)℃、(29±3)℃。变温处理下孔石莼的叶绿素a、b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除在(26±3)℃变温处理下略有升高,其余变温处理下降低。变温虽然对孔石莼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不利于其叶绿素a、b合成及可溶性糖积累和蛋白质合成。这可能是藻类为适应环境因子变化而做出的积极生理调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氮、磷加富条件下条斑紫菜生长、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和生化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氮时可促进组织氮的积累,包括游离氨基酸、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在内的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生长、最大光合作用、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单独添加磷时,显著促进生长和光合作用,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各光合色素、组织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无显著影响。同时加富氮和磷时,除显著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外,对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促增长影响,其中游离氨基酸和藻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尤为突出。试验还揭示了条斑紫菜生长与光合作用、组织氮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其他色素含量之间正相关关系,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同时解除氮、磷限制,可以促进条斑紫菜快速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条斑紫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短期饥饿对大鳍鱯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 d(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饿12 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 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 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 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5.
以大连海区的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为实验对象,于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期间,分别于秋季(9月)、春季(5月)、夏季(7月)3个季节和繁殖期(10月下旬)、繁殖后(12月上旬)、越冬后(3月)3个时期采集标本.分别采集各期雌、雄成体样本各30尾,体长约20 cm.同时,于9月和lO月采集幼鱼60尾.对各期样本进行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值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对雌性成鱼,春季和越冬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期雌性样本(P<0.05)、夏季鱼体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期雌性样本;夏季鱼体蛋白质含量和越冬后鱼体脂肪含量最低.各期鱼体能量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雄性群体中,夏季鱼体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值最高;春季鱼体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能量密度值最低.同一季节中雌、雄样本间的比较表明,春季雌性鱼体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雄性,其余各相同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②幼鱼和成鱼生化组成进行比较,成鱼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幼鱼,而成鱼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幼鱼,但是成鱼和幼鱼蛋白质含量和能量密度间的差异不显著.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与灰分含量、脂肪含量与灰分含量、脂肪含量与干物质含量、灰分含量与干物质含量间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127-132]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和饥饿12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螺旋藻培养液中添加固体CaCO3粉末的方法,获得了富钙螺旋藻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螺旋藻的细胞壁和生化组分进行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壁在钙的富集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螺旋藻细胞吸收富集的钙中,约有96%结合在细胞壁上;而糖类物质在有机钙的形成方面起了较为主要的作用,约有88%的有机钙与糖类物质结合,螺旋藻的生物富钙机制可能主要依靠细胞壁的吸附作用以及糖类物质的离子交换和主动运输来实现。对螺旋藻的生化分析显示,螺旋藻富集钙后,糖和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有较大地提高,前者可能与细胞壁的通透性及钙信号的刺激有关,后者则可能与螺旋藻自身的适应性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鄱阳湖水域短颌鲚为试验对象,分析其生化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短颌鲚的水分含量变化为76.94%~79.76%,灰分含量变化为2.87%~3.07%,且在各个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变化为3.12%~3.97%,粗蛋白质含量变化为14.33%~15.97%;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10种饱和脂肪酸(SFA),11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不同时期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均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鄱阳湖短颌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在繁殖后期达到最大值61.77%,春季最低值在59.16%。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条件养殖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songpu mirror)在越冬前后的生长过程,比较实验鱼在125 d(越冬前)、170 d(结冰初期)及325 d(越冬后)的形态、组织结构及生化组成变化,并探讨越冬后鱼体主要供能物质含量与越冬体重损失的关系。结果显示,鲤325 d的体重(BW)、肥满度(CF)、脏体指数(VSI)、肝体指数(HSI)和肠体指数(ISI)均显著低于125 d(P0.05);与125 d相比,325 d时的肝和前肠组织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肝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界限模糊,糖原和脂滴丢失。前肠直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下降(P0.05),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减少,纹状缘萎缩;鲤内脏脂肪和肝糖原含量在越冬期各测定时段均显著下降(P0.05),肌肉和全鱼蛋白质含量仅在冰下阶段(170~325 d)下降明显(P0.05)。越冬后肌肉蛋白质含量与体重损失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但内脏脂肪含量与越冬体重损失率无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越冬导致鲤体重相关的形体指标显著变化;越冬长期饥饿引起了肝和前肠组织退化;越冬期间鲤贮能物质的消耗存在阶段性,在结冰前阶段(125~170 d),能量来源以肝糖原和脂肪为主。在冰下阶段(170~325 d),肝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共同参与能量代谢。越冬后肌肉蛋白质含量可作为衡量越冬期体重损失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单卵干重、湿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探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量来源和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持续增加,由受精卵时的(24.5±1.72)×106μm3增加到孵化前的(39.2±2.8)×106μm3(P<0.01);胚胎体积增加主要发生在胚胎发育后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单卵中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水分绝对量由受精卵的(19.88±1.65)μg上升到心跳期的(28.82±1.77)μg,单卵水分含量升高了44.97%,故单卵湿重显著上升(P<0.05)。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单卵干重下降了4.64%。胚胎发育过程中单卵中的蛋白质、脂肪下降显著,分别减少了(1.97±0.35)μg和(1.99±0.45)μg,脂肪含量下降幅度为50.48%,而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为23.48%;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过程中能量主要由脂类提供(71.32±20.46)%,其次由蛋白质提供(27.13±4.29)%,脂类和蛋白质分别充当了不同胚胎时期的主要能量来源,胚胎中的能量消耗主要发生在卵裂期、原肠期和心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