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是温带的亚灌木 ,自然花期为 4~ 5月份 ,花芽分化主要在夏秋季进行 ,冬季落叶休眠。牡丹冬季室内催花以其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 ,根据促成栽培学原理 ,人为地创造适宜牡丹生长的条件 ,使牡丹按照人们的意志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开花。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满足种苗低温要求解除休眠、温度调控、湿度调控、人工补光、补施肥水等内容。1 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牡丹有许多栽培品种 ,仅中原牡丹品种就有近 6 0 0个 ,但并非所有的牡丹品种都适宜冬季室内催花 ,因此选择适…  相似文献   

2.
经过 5a的研究 ,摸清了核桃冬季室内嫁接的接穗采集时间、催醒时间、嫁接体催醒后窖藏和大棚移栽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经过5a的研究,摸清了核桃冬季室内嫁接的接穗采集时间、催醒时间、嫁接体催醒后窖藏和大棚移栽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了利用混合保水剂(聚丙烯酸钾)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材料作为栽培基质,利用两种改良型日本园试配方作为营养液,北方栽培碧桃,广州催花的技术.具体措施是春季在山东济南无土栽培碧桃,秋季喷洒乙烯促进碧桃提前落叶,冬季在露天环境中利用40天完成低温春化,然后运到广州催花.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在最小的成本下,春节期间向广州市场提供优质盆栽碧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979年春,我们在阳高县苗圃结合生产,对新疆杨扦插育苗技术环节,如种条处理、插穗部位、选芽、催根方法、扦插时间等项内容进行试验。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新疆杨扦插育苗技术措施,供交流、参考。一、试验内容及结果(一)种条不同处理。试验分为:头年秋季采条,经过冬季层积沙藏处理的,和当年春季随采随插不经沙藏的。结果证明,冬季沙藏的比春采不沙藏的,扦插成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但由于牡丹花期短,且花期相对集中,只在每年4~5月问开花。近年来,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牡丹反季节开花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牡丹的催花技术可使牡丹在春节期间盛开,并且利用冬季的自然低温,延长牡丹花期,大大提高了牡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推广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浙江开化林场通过几年的试验,采用杉木针叶扦插育苗造林取得较好效果。扦插方法是,于春季或冬季从采穗圃中取优良无性系当年生针叶,用单面刀片削取,略带木质部,每段长5—6厘米,春季1—3月随采随插于苗床上。如在冬季采叶则寄插催根,于翌年春季移栽。插后或移栽后立即浇水,并搭荫棚,成活率达84.9%左右;当年生苗高22.1厘米,2年生幼林平均高1.82米。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牡丹冬季催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花卉 ,它雍容华丽 ,艳冠群芳 ,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牡丹原产于我国西北秦岭一带 ,广布华北和华中各省 ,是暖温带、温带地区的适生花卉 ,对气候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自然开花期一般在 4- 5月。华南地区高温多雨 ,不适牡丹栽培 ,广州罕见。为了丰富广州地区花卉市场尤其是春节花卉市场的需要 ,我们于 1996 - 1998年开展了广州地区牡丹冬季催花栽培技术的研究 ,利用南方冬季的温暖气候 ,通过人工调节温度[1、2、3 ] 、湿度、光照等管理措施 ,进行人工控制花期 ,培育出在广州地区…  相似文献   

9.
牡丹保护地栽培催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 ,作为名贵观赏花木已有15 0 0余年的栽培历史。牡丹通常春季 4~ 5月份开花 ,且花期较短。为了使其春节前开花 ,补充冬季鲜花市场 ,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我们于 1999年和2 0 0 0年冬用塑料大棚进行栽培。根据牡丹的生长习性 ,人为地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以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措施 ,打破牡丹休眠期进行催花 ,使其在春节前开花 ,供应市场 ,获得成功 ,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大棚牡丹移栽前的准备催花牡丹 ,购于菏泽市 ,5年生苗木 ;品种有朱砂蕊、大胡红、肉芙蓉、状元红等。建造大棚以东西走向为宜 ,长 5 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银杏苗木繁殖的有效途径,减轻生产中大多采用种子育苗带来投资较大的压力,我们进行了电热温床催根和生长激素处理的育苗试验。从1996年开始,连续试验了3年,效果很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插穗采集与处理于冬季从生长健壮的银杏...  相似文献   

11.
选用刺槐品种‘多彩青山’、‘绿满青山’、‘蜜源1号’、‘大青山1号’和优良无性系‘鲁刺10’1年生硬枝插穗,经600ppm浓度ABT1生根粉溶液浸泡处理24h,进行倒置催根和轻基质容器育苗,以常规正置催根作对比。结果表明,倒置催根平均生根率为84.6%,最高为96.6%,比常规催根生根率平均提高28.56%,最大提高32.8%。倒置催根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最高为93.1%,比常规催根育苗成活率平均提高27.32%,最大提高30.5%。  相似文献   

12.
桉树人工林伐根催腐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主要对桉树人工林伐根催腐药物(方法)、施药措施和浓度的药效性及使用伐根催腐药物后林地对下轮林木生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药物(方法)、施药措施和浓度都会对桉树伐根的毒杀催腐效果有显著或显著的影响.在8种催腐处理(化学法、物理法)方法中,采用本所配制的复合药物,其毒杀效果和催腐效果都最好,而采用割芽物理催腐法效果最差,采用伐根催腐后迹地更新造林有利于林木的生长,经运用成对t测验法可知,从0.5年生幼林至2.5年生中龄林的高生长、粗生长和蓄积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迹地更新所营造的林木.  相似文献   

13.
1枝蔓与容器袋选择黑提葡萄落叶后,结合冬季修剪,选生长健壮、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蔓,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贮藏沟内,将枝蔓按1∶3混沙贮藏。用长19cm、宽12cm、壁厚0.04mm的塑料袋作容器,每袋有直径5mm的排水孔6个。2插条处理与加温催根2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有牡丹品种资源催花、观赏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进行催花试验,通过各牡丹品种需冷量、有效积温、生长量的研究,选出2个生长期短、花叶协调观赏性状好的适宜催花的牡丹品种。  相似文献   

15.
葡萄酒人工催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酿是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自然陈酿过程缓慢,造成葡萄酒生产和上市周期过长。为了缩短陈酿时间,葡萄酒生产企业日益重视人工催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介绍了几种人工催陈方法,并对各方法的催陈机理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对各方法的催陈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确定适合葡萄酒生产的人工催陈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弗森虎耳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森虎耳是从荷兰引入的园林色块植物,树形美观,冬季红叶,颇具观赏性,是优良观赏树种和良好的基础种植材料。采用"森生一号"植物催根剂以不同浓度和浸蘸方式,对弗森虎耳的扦插对繁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浓度500mg/kg,穗条基部速蘸2s,效果最佳。总结了弗森虎耳扦插繁殖技术,为该种在我国扩大繁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观赏凤梨催花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4个观赏凤梨常规品种进行不同催花剂、不同乙烯利浓度、不同处理温度的催花试验及基质对植株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对凤梨催花效果显著,开花株率最高,花穗高度短;催花处理时的平均温度越高,诱导花芽发育的时间越短;各品种对乙烯利不同浓度的催花表现不同,在500,600,700mg/L浓度范围。彩苞凤梨开花率随乙烯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大红星凤梨、擎天凤梨和虎尾凤梨的开花率则随乙烯利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基质以树皮80%+松林下表土20%栽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葡萄扦插成活率,在葡萄扦插前往往都采取火炕温床、马粪温床、温室处理等方法进行催根。笔者于1988~1991年采用电热线恒温控制对葡萄插条进行催根处理取得成功。电热线恒温催根其主要特点是方法简单易行、催根速度快、成活率高(可达96%以上)、省工、省时、省费用、保温效果好。不需要燃料,只要有电源的地方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9.
本基质针对目前盆栽催花牡丹所用盆土重量过重,透水、透气性能较差、根系发育不够理想等不足之处,从降低质量、改善基质的透水、透气性能、提高持肥能力等方面着手,以松针土为主材,以肥料和保水剂为辅料进行科学配比研制而成。并从基质要求出发,对配制方法、杀菌消毒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经该基质培育的催花牡丹彻底改变了传统催花牡丹的"笨"、"重"形象,从根本上提高了春节催花牡丹的质量并大幅降低了生产管理及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20.
牡丹国庆节开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牡丹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名花,历来被尊称为国色天香,也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著名花卉之一。千百年来,她那妩媚多姿的花容,端庄雍容的神韵,富贵吉祥的寓意,以及其王者风范被国人誉为国花。牡丹每年仅半月左右的花期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牡丹花的渴求。以往我们常用的冬季温室催花也只能满足春节期间的年宵花市,让牡丹四季有花,特别是在国庆节这样重大节日看到牡丹开花是摆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